第3章 漢明帝:這位皇帝努力了十八年,還是沒能擋住如虎外戚
- 歷史的荷爾蒙4:古人的堅守與躊躇
- 歷史的囚徒
- 2966字
- 2022-03-23 14:50:20
1
在“皇帝俱樂部”里,劉邦的十世孫、漢明帝劉莊幾乎沒有一點聲望,看起來是個平庸皇帝。但是他的父母很牛——爸爸是東漢第一位皇帝漢光武帝劉秀,母親陰麗華也很有來頭,她是春秋時期名相管仲后裔、劉秀的原配(曾與姐妹謙讓皇后之位,其人其德,足以讓很多后宮的女魔頭汗顏)。
其實劉莊此人,是被大大低估了。
他一生至少有三件事,是可以載入史冊的。一是派遣班超出使西域,大搞外交,那個時候限于交通和通訊,各國聯系極少。二是他引入佛教,使其在中國民間廣泛流傳,并修建了中國第一座佛教廟宇——白馬寺。第三件,才是今天重點要講的,他對外戚的要求特別嚴厲,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幾乎可以成為封建社會整治外戚的樣板。
一般來說,帝王年幼時,外戚往往會干政、擅權。其中也不乏謀朝篡位者,如西漢末的王莽與建立隋朝的楊堅。為防止外戚篡權,歷朝歷代都會定不少規矩,但一般管不了多少年。權力這個東西,有時候像冰一樣堅固高冷,有時候卻像流水一樣靈動,不經意間就轉移了人手。劉邦建立漢朝以來,在這方面三令五申,仍然收效甚微。
之后的教訓,是血淋淋的。
2
劉莊,生于公元28年6月,十歲就通曉《春秋》,是一個很有想法的人。
自公元43年被立為太子開始,已是翩翩少年的劉莊,在太子太傅、博士桓榮的精心教育下,開始系統地學習治國安邦之道。他給劉莊上的重要一課就是外戚干政,其患無窮。
作為飽學之士,桓榮縱論前朝興亡和明君治國之道,以開啟劉莊的心智。當然,他更喜歡講述歷史,特別是前朝西漢何以興盛,又何以敗亡。“如果說前朝有教訓,那就是始終沒有走出外戚干政的陰影。”他搖搖頭說。
正因為外戚頻繁干政,直接導致西漢王朝在風雨飄搖中走向覆滅。在總結前代興亡的史家們筆下,都毫不諱言這一點。
這似乎是皇家的宿命。
3
作為干政的“杰出代表”,呂后自漢高祖駕崩后,臨朝聽政竟然長達十五年,極大地破壞了規矩。
呂后在直接干預朝政之前,就顯示出對權力的極度渴望。她不僅殺掉了漢朝最大的功臣韓信,還把同樣立下赫赫戰功的彭越剁成了肉醬,要劉邦分別賜給開國功臣們品嘗。她的潛臺詞很明顯:不要以為劉邦對你們客氣,我就不敢動你們這些老家伙!就算你們立了再大的功勞,在我眼里就是一個屁。
這些歷史,漢明帝讀起來有些發抖。
除了屠殺功臣,呂后還毫無人性地迫害情敵。劉邦曾經非常喜歡的戚夫人,被她斬去手腳,耳朵被熏聾,眼珠被挖出,又以特效藥將她毒啞,拋入茅廁之中。這就是歷史上臭名昭著的“人彘”。
掃除了這些障礙,呂后終于可以一手遮天。呂氏家族的人寸功未立,居然雞犬升天。很多人被呂后大肆封賞,為王為侯,短時間內就形成了權勢熏天的外戚干政集團。
4
劉莊內心暗自發誓:等到哪一天自己當上皇帝,絕不容許皇后、妃子們對前朝事務說三道四。堅決杜絕“枕頭風”。他做得特別徹底:后宮佳麗們的家人和親戚,即使再聰明,再有能力,也絕不讓其成為有實權的高級官員。
桓榮多次給他講過王莽的故事,讓他一定要吸取教訓,不要重蹈覆轍。王莽公然篡位,直接導致西漢滅亡,這樣的教訓對于劉莊來說真是太深刻了。王莽于公元8年篡位,離劉莊被冊封為太子的公元43年,也只有短短的三十五年時間。當時劉莊還沒面世,但后來聽到太多有關王莽篡位的種種,更加堅定他不用外戚的想法。
剛剛即位,劉莊立即頒布嚴禁外戚參與朝政的詔書。這個詔書主要是針對后宮和外戚的。大致意思是,你們雖然貴為皇親國戚,但是絕不能封侯,好好過你們的小日子吧!
5
這里要介紹一個背景,西漢和東漢兩個朝代,只有被封為侯爵,才有資格走上朝堂、參與國政。
劉莊深知,一旦外戚干政,特別是有能力的外戚上下其手,必然會使朝廷中那些習慣攀龍附鳳、見利忘義的大臣們,齊聚到他們的羽翼之下,從而逐漸形成可怕的利益集團。從敗壞朝綱,演變為向皇帝奪權,這一切不是不可能的。想一想,小心臟都受不了。在這件事上,劉莊始終保持警醒,一直堅持到自己駕崩,也沒人能壞了規矩。
挑戰,并非沒有。
他的妹妹館陶長公主,很想為其子閻章求個侍郎。在兩漢時期,侍郎主要在皇帝身邊工作,是皇帝最為信任的人。
“您的外甥閻章,無論是人品,還是能力,都非常優秀,您把他調到身邊培養,可好?”館陶長公主向皇兄推薦說。
這個推薦,于情于理都無法拒絕。但是,劉莊還是第一時間對這個提議畫了叉。
“外戚絕對不能進入國家的權力中樞,這就是一條紅線啊!”他跟妹妹解釋說,“任何時候,任何人,都不能逾越。”
6
對外甥,他如此冷酷,對他母親的娘家人,他更加離譜。
自即位后,劉莊遵從先帝遺詔,召來全國最優秀的畫家,為二十八位立下汗馬功勞的大臣畫像,懸掛云臺供人瞻仰。但漢明帝私下改動了一個人。這人就是他的岳父馬援,一個為東漢朝廷立下無數戰功的戰將。沒讓岳父馬援進入云臺二十八將之列,向全國上下透露了一個很清晰的信號——本朝不用外戚。
漢明帝在位時,三個國舅爺馬廖、馬防、馬光都沒有位列九卿,雖然他們都立下無數功勞,也只享受二千石的俸祿。這三兄弟,可以說是兩漢時期最苦逼的三位國舅,待遇最差,且被朝廷嚴防死守。
為了強化人們的記憶,在駙馬韓光參與淮陽王劉延叛亂時,面對女兒的苦苦哀求,他不為所動,依然下旨處死駙馬。
劉莊當政十八年,雖然沒有驚天動地的政績,卻打破了外戚的影響和掣肘。同時,他完全改變了西漢建國時期對開國功臣的猜忌,甚至濫殺狀態。各種優秀人才得以脫穎而出,東漢的發展,獲得了一段加速度。
7
為了不讓功臣寒心,劉莊不僅尊鄧禹為太傅,更把他的畫像作為開國二十八將之首,懸掛在云臺供后人瞻仰。同時,為了表示對鄧禹的器重,每天上朝時,他準許鄧禹向東站立,要知道在朝堂之上,向東站立是一種崇高的禮遇。僅此一點,就讓東漢所有的開國元勛們打消了顧慮,不再擔心功高震主,鳥盡弓藏。
劉莊抑制外戚,得到了馬皇后(馬援的女兒)的堅定支持。后來,馬皇后成了馬太后,地位尊貴,卻異常謙遜。在長達二十三年時間里,她始終以國家為重,多次拒絕封賞馬氏兄弟。
劉莊的接班人肅宗,雖然不是馬太后所生,對她卻比親媽還親。為報答母后恩情,建初元年(公元76年),肅宗曾想封三位舅父為侯,馬太后不但堅決反對,還削了馬防的侍郎官職位。確實很過分。根據當時對話的記錄,她此舉只為避免大臣們的非議,以及不必要的負面輿論。
8
應該說,劉莊和馬皇后為抑制外戚干涉國家政治生活,做了很多開創性的事情。可是,人算不如天算。自劉莊以后,東漢就遇上了無窮無盡的麻煩,這種麻煩和壓力,主要來自外戚。
誰讓劉氏子孫登基的時候,都是小孩兒呢?看看下面這個表,一切不言自明。東漢中后期的十一個皇帝即位年齡:
和帝十歲
殤帝百日小兒
安帝十三歲
少帝劉懿年歲不詳
順帝十一歲
沖帝兩歲
質帝八歲
桓帝十五歲
靈帝十二歲
少帝劉辯十四歲
獻帝九歲
《后漢書》中有這樣的記載:“東京皇統屢絕,權歸女主,外立者四帝,臨朝者六后,莫不定策帷帟,委事父兄;貪孩童以久其政,抑明賢以專其威。”
那些垂簾聽政的太后們,一般年齡不過二十多歲,缺乏起碼的社會閱歷和統治經驗,也沒有能力駕馭國家機器。她們很無奈,只好依靠娘家的父兄。比如,和帝之時的鄧太后,以長子劉勝有痼疾為由不立,偏立少子劉隆,其生時才百余日,剛立不久即夭折。后又立劉祜,也才十二歲。一個太后竟兩立幼帝,把持朝政達十六年之久。
……
很多年幼的皇帝長大后,為解除外戚威脅,只有依靠身邊的宦官。外戚、宦官,外戚、宦官,輪流專權。東漢的悲劇莫過于此。
外戚兇猛,請勿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