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0章 張中行的寬容與決絕

  • 背影漸遠
  • 范若丁
  • 5755字
  • 2022-03-25 09:26:15

情感的事很難說,誰都說不清楚。自己說不清楚,別人更說不清楚。

楊沫與她的第一個愛人張中行的情感糾葛,自1958年《青春之歌》出版之后,就成了人們議論的話題,說了幾十年,說到今天說清楚了嗎?眾口成訟,成了一樁公案。

讀者喜歡將小說中的人物對號入座,因愛憎因褒貶,不覺就會將小說人物和生活中人硬扯在一起。都知道小說人物是虛構的,但作家創造的小說人物又往往有原型,難免勾起一些讀者如紅學家中“索隱派”老先生們那種對“索隱”的興趣。

楊沫的《春春之歌》甫一出版,就在全國引起轟動,特別在青年讀者中間。小說生動鮮明地刻畫了林道靜等一系列投身抗日救亡運動的革命青年知識分子形象,教育了幾代人,成為共和國的經典文學作品。作家們往往喜歡將自己的人生經歷融入作品,《青春之歌》的作者也不能外。無疑,主人公林道靜身上有楊沫的影子,那么,盧嘉川是誰?江華是誰?余永澤又是誰呢?而且讀者特別感興趣的就是這個與林道靜有愛情糾葛的余永澤。余永澤不同于盧嘉川、江華,他不是林道靜的同志,但卻曾是讀者熱愛的小說主人公林道靜的愛人。余永澤是書中比較重要的人物,他是作為林道靜的對立面出現的。林道靜追求進步、追求理想、追求革命,積極參與火熱的斗爭;而余永澤卻代表了那個時代一部分青年知識分子的另一種思想傾向,也不是反面人物。在現實生活中,楊沫的第一個愛人張中行似乎就是余永澤。

20世紀80年代,因為楊沫是《花城》雜志的重要作者,作為編輯的我同她接觸較多,并萌生過寫楊沫評傳的想法。楊沫很支持我寫她的評傳,同我多次談過她的生活經歷與創作,并提供了不少資料和舊時的照片。后來我深感自己學養不夠,掌握資料不足而又無暇采訪,加之編輯事務繁多,難以脫身,此事只好作罷,然而卻因此加深了對楊沫生平的了解。有一次談到《青春之歌》中的余永澤,我像一個好奇的普通讀者問她,余永澤是不是張中行,她笑笑說也是也不是,你作為一個作家應該明白,余永澤這個形象可以說從張中行身上摘取了很多東西,特別是同林道靜共同生活那一段,但也有不少虛構。

1914年,楊沫生于北京。他的父親以湖南舉子身份入京師大學堂,畢業后創辦了第一所中國的私立大學。楊沫告訴我這所大學的校名是中國女子大學(現在一些資料說是新華大學),并以辦校之名,趁清王朝崩潰之際,在熱河與東北收購了大量王公貴戚們賤賣的土地。楊沫生活的環境本在富貴人家,但由于父親討姨太太,父母感情長期不和,很少受到父母關愛。楊沫說,她想不起父母的笑臉,她記不起父母抱過她,父母不關心她兄妹的生活。北京嚴寒的冬天,她經常穿一雙破爛的棉鞋,露在外面的腳跟凍裂幾個大口子,沉醉在大煙里的母親從不過問。她的遭遇我深有體會,富家有苦孩,我與她有同感。我也出身于一個比較富有的家庭,但我同她一樣,記不起父母溫暖的懷抱,也幾乎沒有見過祖母的慈祥笑容,所以談起來與她有共同語言。生長在這種家庭的孩子,也許會直接感受到世事的不平,更早地生成叛逆性格,少女楊沫就是一個很叛逆的女孩子。楊沫能同北大學生張中行走在一起,同她的家庭環境,同她的叛逆性,同她對新思想的追求是分不開的。母親強迫只有十七歲還在讀小學五年級的她嫁給一個軍官,她反抗,跑到西山溫泉中學住校。母親威脅她,不給飯費學費,楊沫只好想法子自謀生活。為找工作,一個同學的親戚知道張中行的長兄在香河縣立小學任校長,就帶楊沫去見張中行。一見之下,張中行對楊沫印象很好,后來在他所著《流年碎影》中是這樣說的:“其時我正幻想維新,對于年輕的女性,而且膽敢抗婚的,當然很感興趣?!薄八邭q,中等身材,不胖而偏于豐滿,眼睛明朗有神,言談舉止都清爽,有理想,不世俗像是也富于感情。”張中行將楊沫推薦給長兄,幾次見面,兩人產生感情。兩三個月之后,也就是到1932年春天,當楊沫母親病重,楊沫從香河小學回來探視時,已住到張中行在沙灘一帶租的房子。張中行在家鄉已有妻室兒女,當時楊沫受新思潮的影響,對婚姻問題持開放態度。兩人公開同居后,靠家里給張中行的一點生活費過活,日子自然清苦。初期他們還是幸福的。雖然物質生活匱乏,但北大學生張中行寫詩給楊沫,娓娓表達他對愛妻的眷戀,讓童年很少得到人間溫暖的北大旁聽生、熱愛文學的楊沫,精神上得到莫大慰藉。張中行北大畢業以后到了天津,受聘在南開中學當教員,薪水較高,兩個人的小日子有了好轉,應該說楊沫此時是滿意的。但久而久之,楊沫不想總是圍著鍋臺轉,不想只是做一個普通的家庭婦女。她這個一直要求進步的年輕人,想參加革命,參加共產黨。雖然她那時找不到共產黨。在她接觸到的人里邊,一旦看到了讓她敬佩的共產黨人,她就更不想去過那種冗長的平庸的家庭生活了。于是,到1936年她與張中行分開了。兩人分開的原因,老鬼在所著《母親楊沫》中說,“是母親拋棄了張中行”,其實原因很復雜,不是一句話可以說清的。

楊沫是個渴求動蕩,不甘平庸,追趕時代前進步伐的青年。張中行則是一個胡適的崇拜者,用當時楊沫的四妹白楊的話來說,“這老夫子有什么可愛?”“他成天鉆在古書里,整個一個書蟲,要我早就跟他分了。”道不同不相與謀,兩人是思想上的分歧,行動上的分歧,以至于感情的分歧已不可挽回。楊沫追求的是共產黨,熱情似火的楊沫找不到共產黨居然到監獄里去找。我記得這樣一件事。1982年楊沫初到廣州,百事纏身的省委書記任仲夷曾兩次到迎賓館探望她,而且每次都談一個下午。我問她任書記同你談些什么,她說除談目前特區出現的問題和遇到的困難,還談些以往的私事。我問她同任書記過去一塊工作過嗎?她說沒有,不過她過去認識的一個人同他共過事。任書記告訴她,他在任哈爾濱市委第一書記時,書記處中一位姓鄭的書記常談起她。說到這里楊沫笑了,當年她找共產黨,曾異想天開地到監獄去找。她去監獄探視她曾見過的一個共產黨,她那時很窮,每次只能蒸點饅頭帶去,因而認識了與那人同監房的鄭同志。老鄭出獄后曾約她在北海公園見面,并表示愛慕之意,想追求她她未答應??上氘斈陾钅且粋€多么富有革命激情的人啊,這與鉆在故紙簍里淘學問的張中行必然是漸行漸遠的了。

除了思想上的分歧,兩人在生活中的沖突與摩擦,不能不是分手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楊沫與張中行同居不久懷孕了。張中行擔心將來負擔加重,心情愁悶,態度冷淡,兩人感情上有了隔膜,常是相對無言。楊沫不好意思在家生小孩,決定到小湯山白楊的奶媽家把小孩生下。臨走時,張也沒說送她一程。楊沫后來在文章中寫道:“眼看我挺著大肚子一個人上了路,他就連送送我的意思都沒有,好狠心的人呀?!毙『⒁蛘疹櫜缓茫缲擦?。后來張中行雖然對楊沫改變態度,并用他寫的詩詞取得了楊沫的原諒,但這件事無疑在楊沫心頭留下了印痕。

1936年3月,楊沫在香河小學經朋友介紹認識了馬建民。馬是共產黨員,深得楊沫好感,認識后兩人感情發展很快。在天津教書的張中行聽到這個消息很緊張,辭去南開中學教職回到北京,力圖挽回同楊沫的關系。楊離意已決,他很沮喪,在北大新四齋借了個床位,潛心學佛。其實楊沫這時對張中行還是有留戀的。談到她與張中行的分手,楊沫對我是這樣說的:我聽說他單獨住在北大學生宿舍,一天去看他,見空落落的房內只有他一個人坐在床上。天氣炎熱,一進門就看到他赤裸著瘦骨嶙峋的背脊,面壁對著墻上一張釋伽畫像,喃喃自語。他聽到腳步聲,扭頭看到我就淚流滿面,勸我回去。我來的本意是想給他做些解釋和勸慰,他不聽,一直在說:“回來吧!回來吧!”我怕感情受不了,趕快轉身往外走,疾步穿越前面廣場時,還聽到“回來吧,你回來吧”的低聲呼喚。聲音很悲傷,這聲音好像追趕著我,我越走越快,肩上的紗巾何時丟到地上也不知道。20世紀80年代初,當楊沫回憶她與張中行分手的情景時,依然帶著一絲難以消散的溫情。

《青春之歌》的寫作有一個比較長期的過程?;貞?、醞釀、構思,一部長篇小說不可能一氣呵成。作家最念念不忘的是自己的經歷,這些經歷會常常在他們的記憶中跳躍、閃動、發光和燃燒,反反復復而后形成文字。《青春之歌》在寫作過程中曾用名《燒不盡的野火》,這團野火長久地在熱情奔放的楊沫心頭燃燒。1937年她發表的短篇小說《怒濤》中的女主人公美真,是一個熱情、真摯、單純的女大學生。入大學那年,她與青年昭相愛同居。但對丈夫和兒子的愛,不能充盈她的心靈。她想著饑寒交迫的大眾,不愿再過平庸安逸的生活。丈夫與她的想法剛好相反,認為女人不應該離家出走,去為遠不可及的理想犧牲自己的幸福。這幾乎就是當年楊沫和張中行共同生活的寫照,可以說,美真就是林道靜的雛形。不難看出這篇小說也就是《青春之歌》最早的胚胎。到后來,這段刻骨銘心的生活經驗,自然就轉移到《青春之歌》上來了。

我認為,《青春之歌》中余永澤這一形象的塑造,并無丑化和污蔑之意,至于人們怎么去議論和猜測,那是別人的事?!肚啻褐琛烦霭嬉院蟠蠹t大紫,張中行被人們認為是余永澤,但他對此沒有表示過什么不滿和怨言,用他的話來說,他“沒有發過聲”,他始終保持沉默。我想這一方面是形勢使然,另一方面也說明張中行這位老知識分子的涵養與品格。

楊沫對我講到張中行,從來是敬重的。張中行在“文革”中的表現令她感動。她告訴我,“文革”中在人民教育出版社當編審的張中行,也成為批斗對象。當造反派逼迫他揭發她的時候,他始終沒有講過她任何壞話。他總是說:“那時候,楊沫是革命的,我是不革命的?!闭f來說去就這兩句話。后來看到他寫給北京文聯外調人員的揭發材料,寫的是“她直爽、熱情,有濟世救民的理想,并且有求其實現的魄力。”楊沫很感動,說這樣的知識分子,在那種處境下能堅持獨立的人格,很是了不起。相反,楊沫反倒對她的丈夫馬建民產生了很深的意見。楊沫當年遇到英俊的馬建民,不僅愛上馬建民,而且頻繁向馬提出入黨要求。馬當時是安國縣幾個地下黨員推舉出的縣委書記,在楊沫多次催促下,馬要楊沫寫個材料和簡歷報上去。當時組織極不健全,馬未將材料報上去,就通知楊沫入黨了。“文革”中他在威逼之下,將這件只有他知道的事交代出來,楊沫一時成了假黨員,受到審查和批判,對馬建民暗暗生恨,夫妻關系長期不好。他們在柳蔭街十九號住的時候,我去過幾次。楊沫和馬建民是三間屋子兩頭住,中間是會客室,但他們從不在會客室會客,各人的客人在各人的住室接待。但馬建民對我很客氣,遇見我就請我到他住室去坐。好像這時他是在歷史研究所工作,潛心研究農民運動。有一天談到太平天國,我對太平天國提了幾個與正統觀點相左的問題,不想他竟能與我交談下去,態度誠懇,說明他不是一個思想封閉的人。一次楊沫同我開玩笑說:“老范呀,凡是我的客人,老馬一概不理,你可是個例外呀!”其實老馬是個好人好領導好黨員。他對家人雖然比較冷淡,但對同志卻有一副熱心腸。他在北師大任黨委書記兼副校長時,幫助過很多人,包括堅決啟用被劃為右派的老師講課,做了不少好事。因而,1985年他病逝時,北師大才會有那么多人來同他告別。

楊沫和馬建民的感情被“文革”徹底撕裂了,楊沫和張中行的感情會不會在“文革”后彌合了些呢?

并不像人們希望的那樣??赡苁莾晌焕险咴谕砟陮€人的名聲過于重視和敏感,舊的誤會和積怨消除了,又產生了新的誤會和積怨。

楊沫到晚年似乎愈加珍惜自己的名聲。她曾因別人寫文章提到她的感情生活而兩次提出抗議和打官司?!缎≌f林》擅自刊發了《楊沫的初戀》一文,她向有關方面提出抗議,《小說林》召開記者招待會做檢查,并公開見報。1991年她為《梅開二度訪楊沫》一文將作者告到法院。作者汪兆騫是我的朋友,時任《當代》編輯部主任,素知我與楊大姐關系善,托我說情,愿向她當面賠禮道歉,希望不要鬧上法院?!懂敶分骶幹焓⒉策@樣托付過我。我想,楊大姐與中科院一位研究高分子的研究員結婚之事亦非秘密,并無什么隱私可言,即使文中有些詞句欠妥,都是熟人,也不必為此大動干戈。雖然我也不贊賞作為一個嚴肅文學期刊的編輯部主任去寫這類小報文章,但畢竟作者的態度是友善的,再婚亦是事實,我從中調解一下,一向寬厚待人的楊大姐不會再去計較,更何況自己是個公眾人物,難免被人注意甚或物議呢。我很自信,認為向她轉達一下老汪的真誠歉意她就會釋然,沒想到官司還是打了下去。不知是她要打還是她周圍的人要打,我只好悵然地看著這件官司的結局。

暮年的張中行似乎對名聲問題亦重視起來,不再像過去那樣淡然了。

后來不幸又有人著文談楊沫和張中行當年的感情,楊沫以為是張中行指使,借以提高自己的名聲,張中行則認為楊沫這種想象是對自己的侮辱,關系再度惡化。張中行這位老知識分子一生清高,當然不會做那種借別人抬高自己的卑劣事,但這一次似乎他也太當真了。

張中行一生低調淡泊、無欲無求,曾常年寓居于燕園女兒家。先生一生清貧,八十六歲的時候才分到一套普通的三居室,屋里擺設極為簡陋,除了兩書柜書幾乎別無他物。幾十年默默無聞,直到20世紀80年代末,《讀書》雜志連續發表其散文作品,接著相繼出版《負暄瑣話》《負暄續話》《負暄三話》《禪外說禪》等著作,聲名鵲起,讀者始認識這位博學多識、造詣深厚、精通中國古典文字,熟悉西方哲學的學者。時過境遷,此一時也,彼一時也,自此可能對往昔的一些看法也有變。談及《青春之歌》,難免流露出怨意。他在《沙灘的住》中寫他走過當年與楊沫住過的大豐公寓時說:“屋內是看不見了,門外的大槐樹依然繁茂,不知為什么,見到它就不由暗誦《世說新語》中桓大司馬(溫)的話,‘木猶如此,人何以堪!’這是可懷念的人,雖然今雨不來,舊雨是曾經來的,這就好?!笨梢姀堉行袑ν盏母星?,還是懷念的。但后來再談到過去的感情,語調就似乎不同了。他在《流年碎影》中說:“如有人以我的面皮為原料,制成香粉,往臉上搽,并招搖過市,我也決不尾隨其后,說那白和香都是加過工的,本色并不如此?!薄皬臎]發聲”的張老夫子終于“發聲”了。再到不參加楊沫告別儀式之后,說的就更有些決絕了:“說告別,我的想法,參加有兩種來由,或情牽,或敬重,也可兼而有之,對于她,兩者都沒有,而又想還是以誠相見,所以這‘一生一死’的最后一面,我還是放棄了。(見《流年碎影》)”讀到這段文字,我有點惋惜,有點悵然若失。失什么?我也不知道,只感到人生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悲哀。

1995年,楊沫病逝于北京,終年八十一歲。

2006年,張中行病逝于北京,終年九十八歲。

楊張這樁情感公案,應該落幕了,情者如幻,何言是非!

2016年3月31日于廣州麗江花園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丹江口市| 凤城市| 永福县| 宿州市| 巨野县| 社旗县| 吉木乃县| 吉首市| 崇礼县| 雅安市| 襄汾县| 光山县| 绥德县| 姚安县| 灵川县| 兴城市| 富民县| 柳林县| 苗栗市| 拜泉县| 镇坪县| 绿春县| 达拉特旗| 武威市| 湖南省| 图木舒克市| 蒲城县| 张家港市| 石林| 绍兴市| 枝江市| 沿河| 望都县| 印江| 灵武市| 德安县| 体育| 承德市| 资中县| 海伦市| 内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