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容貌鑒附錄(5)

嫉妒心重的人,對自己的心身十分有害。它很容易引起頭痛、高血壓、胃痛、心臟病等。因嫉妒患心臟病而死亡的,觀察統計占患者的百分之四十。

嫉妒往往會毀掉自己的前程和家庭。年輕有為的周瑜因嫉妒諸葛孔明而斷送了自己的性命;晉代劉伯王妻子故氏因聽到他稱贊曹植的《洛神賦》所寫洛神的美麗后投水自殺;奧塞羅的嫉妒使他發瘋地殺了他的愛妻戴芬莫娜。

嫉妒如同心靈上的腫瘤,若你不嚴加防犯,一旦染上了它,那就只有自尋煩惱,真是受不盡的折磨,生不完的悶氣。

嫉妒是與生俱來的,只要不離群生活,就有嫉妒存在。

對待嫉妒,各有各的態度。有人主張,盡量表現出若無其事。對此,這里我也開出一方:

養德修性。

使人嫉妒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現代人越來越喜歡比較。比較往往導致兩種走向。

一種走向,通過比較,陷人嫉妒的泥潭。因為培根說過:“人可以允許一個陌生人的發跡,卻絕不能原諒一個身邊人的上升。”即使對別人的身材、風度、穿著,也少不了“不舒服”的感覺。

另一種走向,通過比較,又會減弱嫉妒這一惡德。嫉妒并不意味著良心的混滅。在德行高尚的人面前,有嫉妒心的人,常常受到良心的譴責而內疚。

世界上的事物都是一物降一物。人若想擺脫他人的嫉妒,那就別忘了培根“德愈增則受人嫉妒之機會愈減”的格言,下功夫修煉出良好的品德。超越別人貴在超越自己。

“超越”是競爭結果的集中體現。

在人與人之間的競爭中,我們總想超越別人,總想出人頭地。

“超越’別人是人的內在動力。沒有超越的意識,就不會有進步,就不會有發展,也就不會有成功。

然而,要超越別人的,首先要超越自己。

超越自己,就必須克服嫉妒的心理,抵制外界的種種誘惑。

因為不戰勝自己的嫉妒之心,就可能怨天尤人,就可能做出傷天害理的事,那么你永遠甭想超越別人。所以,超越別人貴在超越自己的嫉妒心理!

超越自己的嫉妒心理,又重在沖破自私的束縛。人的悲劇就在于常常做自我的奴隸。憎恨別人,卻寬容自己;指責社會陰暗,卻回避自己的道義。人沒有對自私的真正解脫,那就不可能走出自我。

妒忌是人的一種通病。

妒忌有種種:自發,自覺,惡意。見人有突出的成就,自己望塵莫及,由羨慕而產生妒忌,這是自發的妒忌;因別人成就超越自己,但不服氣,有意貶低之,這是自覺的妒忌;如是恐人超己,或巳超己,怕取己位而代之,而加以毀鎊這是惡意的妒忌。

不論何種妒忌,都是嫉賢妒才的具體表現,只是程度不同而已。產生妒后的人,是因其人自私、無能、胸懷狹窄,見人超己,便自覺、不自覺地產生妒忌其甚者就加以毀謗,以至讒害。這不僅不利于人才的發展,且將阻塞賢才之路,甚至扼殺人才。

歷史上,不少人才被打擊,排擠,以至被殺害,不正是嫉賢妒才的思想在作怪嗎?

費無極是楚國大夫,此人嫉賢妒才,凡受重用的千方百計除之,因其心險而巧,被害者受其害而不知。

《左傳·昭公十五年》記載:楚王寵信朝吳,把他安排在蔡國工作。費無極妒忌之,想除掉朝吳,他對朝吳說王唯信子,故處子于蔡。子亦長矣,而在下位,辱。必求之,君助于請。”又對位在朝吳之上的人說王唯信吳,故處諸蔡,二三子莫之如也。而在其上,不亦難乎?弗圖,必及于難。”夏天,蔡國人趕走了朝吳。朝吳逃亡到鄭國。楚王大怒說:“余唯信吳,故置諸蔡。且微(無)吳,吾不及此。女(汝)何故去之?”無極答道:“臣豈不欲吳?然而前知其人為之異也。吳在蔡,蔡必速飛。去吳,所以剪其翼也。”

費無極此人確是心險而巧,他先對朝吳說,吳雖得楚王信任,但地位低下,這是一種恥辱,鼓動他伸手要官,實是以此說明朝吳因地位低而不滿,為他毀謗朝吳有“異心”找根據。繼而挑動官位比朝吳高的人與朝吳的關系,說他們地位比吳高,而王信吳,他們是難安于其位的。如不早圖,“必及于難”。正是在這些人的煽動下,夏天,蔡國人趕走了朝吳。當楚王責備無極時,他說朝吳有異心,有才能的朝吳在蔡國,蔡國一定能起飛,去掉朝吳,這就是剪除蔡國的翅膀。無極是妒忌朝吳而把他趕出蔡國,還說是為楚國打算,楚王雖寵信朝吳,也無可奈何了費無極也因妒忌郄宛而設計除掉之,其手段更毒辣,且殺人不見血。《韓非子·內儲說下》記載:郄宛新事楚令尹(宰相),令尹甚愛之。費無極妒忌郄宛,便設計害他。費無極對令尹說君愛宛甚,何不一為酒其家?”令尹說善。”因通知郄宛在他家擺酒。無極又對宛說令尹傲而好兵,子必謹敬,先亟陳兵堂下及門庭。”宛照做了。令尹一到,看到堂上門庭都站滿手拿刀槍的兵士,大驚說:“此何也?”無極說:“君殆(危),去之!事未可知也。”令尹大怒,立即回去,派兵來捉郄宛,將他殺了。

費無極此人,可說險詐到了極點,一方面使今尹叫郄宛在家擺酒,一方面說令尹“好兵”,要郄宛陳兵于堂下及門庭,使令尹一見誤會是郄宛要殺害他,費無極說危險極了,要令尹快走。郄宛還來不及申辯,而令尹一氣之下回去立即派兵來將他擒殺了。郄宛死得冤枉,而令尹還在夢中,只有費無極心中明白,在奸笑,輕易地除掉了他妒忌的人。

王國寶初任東晉尚書郎,因其堂妹是會稽王道子妃,便巴結道子。及晉孝武帝即位,道子輔政,國寶人補侍中,升中書令、中令軍,與道子權傾內外。國寶無士操行,善阿諛奉承,故得孝武帝寵信。國寶對凡與己不和或才高于己的,就加以讒毀。他阻撓孝武帝會見名士王珣,其計之巧,確是別出心裁。這事見《晉書》其本傳,《世說新語》也有記載。

孝武帝時,王國寶和王雅得都得寵信,孝武帝嗜酒如命,常常酪酊大醉,以致清醒時少。某天晚上,孝武與王國寶和王雅一起飲酒,王雅推薦名士王珣,孝武叫人去召王珣,王珣已到了門外,已聽到了門卒的稟報聲。國寶自知才在珣下,恐怕孝武對自己的寵愛被王珣所奪,因見孝武臉上巳有酒紅,便說王珣古今名流,不可以酒色見,自可別召見也。”孝武同意他的意見,認為這是國寶忠于自己,于是,就傳令不見王珣了。

國寶不僅妒忌王珣,甚至對他的舅父范寧也加以讒陷。范寧任中書郎,為人儒雅方正,深惡國寶為人佞詐,曾勸孝武罷免他。國寶通過道子讒陷范寧,將之調出外任。孝武帝死,其傻子晉安帝繼位,一切由道子、國寶擺布,任意胡為,政治日益腐敗。國寶貪污腐化,聚斂無數,侍妾上百,珍寶滿庫。皇太后史見王恭等惡道子、國寶亂政,以討國寶為名,起兵進逼建康。道子便委罪國寶,將之付廷尉,賜死。

在領導者隊伍中,有這么一種人,他們總在希望著自己升遷卻又嫉妒乃至采取行動反對別人升遷。有此心理狀態的領導者,我們就說他患上了“領導者綜合癥”。“綜合癥”者,集多種疾病為一體也。“領導者綜合癥”即領導者的多種毛病,通過一種“病癥”表現出來,這里說的是“妒嫉”。

妒嫉之心,人皆有之,只是程度不同而巳。怕人職位超過自己,妒嫉之;怕別人的日子比自己過得好,妒嫉之。不過,這不算是什么壞事。我們可以利用它,從而引出競爭。你一天干三件事,我一天要干它四件;你夜以繼日,我可通宵達旦;你的產品是部優,我的產品要達國優;你的經驗在全省推廣,我要創造經驗在《人民日報》上見面。如此競爭,舉國上下豈不欣欣向榮!

所以,人有點妒嫉之心并非全是壞事。

我們主張在妒嫉之中引出競爭,但不主張引出嫉恨。如果忌賢妒能,并由此產生了嫉恨心理,進而想方設法阻撓別人的發展,更有甚者再千方百計地扼殺別人,那就大錯而特錯了。這樣下去,勢必爾虞我詐,由此引起混亂和黑暗。所以,作為一個領導者要限制自己的“妒嫉”之心,以保持自己健康的“競爭”心理。大家都這樣做了,已經患上“領導者綜合癥”的就可以使癥狀減輕以至于得到消除,沒有患上的就可以得到預防了。

識人貴在知心,知心須要交心。同志之間有什么隔閡需要疏通,有什么誤會需要消除,有什么問題需要解決,往往采取談心交心的方法。飯后工余,找上要談的同志,或摩肩漫步娓娓而談,或花前柳下促膝暢談,或同坐斗室邊飲茶邊聊天,在和諧融洽的氣氛中,通過真減交談,使彼此之間的一切隔閡、誤會、疙瘩、意見煙消云散,使同志之間的革命友誼更加牢固,這實在是一樁大好事。

識人知心要交心,首先,談心要誠心。誠心,就是誠懇之心,誠實之心。其次,談心要交心。俗話說:“拋磚可引玉,談心先交心。”要談心,自己就要首先向人家交心,有一是一,有二是二,不加掩飾,不打折扣,更不避重就輕,爭功諉過。其三,談心要虛心。只要虛懷若谷,抱著認真聽取意見的態度去談心,人家才會和你談。其四,要將心比心,以心換心,心心相印。

謝覺哉同志在一首詩里說:“行經萬里身猶健,歷盡千艱膽未寒。可有塵暇須拂拭,敞開心肺給人看。”

品味起來這末一句話是很不容易做到的。因為心肺一敞開,黑的紅的,五花八門,全都赤裸裸地暴露出來,倘不是“一個純粹的人”,倘不是一個徹底的唯物主義者,是沒有這番勇氣的。

所以,生活中便流傳著另外一些話,什么“人心隔肚皮,虎心隔毛衣”呀,“與人只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呀,“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呀,等等。說來說去,就是要把自己的“心肺”遮蓋起來,無論說話辦事,都留它一手,不要全部暴露。

這是兩種處世態度,也是兩種思想方法。

公平而論,“未可全拋一片心”,不能說毫無一點道理,問題是要看什么時候,對什么人而言。在人情如紙,爾虞我詐的舊社會,魑魅橫行,好人受氣,你能把心敞給壓迫者、剝削者嗎?”“四人幫”橫行時,他們的嘍羅爪牙唯恐打小報告找不到材料,什么“摸底”呀,“排隊”呀,到處搞“火力偵察”,你如給他“敞開心扉”,他還不把你的話無限上綱,往死里整你?還有一些交往不深,不知底細的人,甚至來路不明、形跡可疑的人,你能對他毫不保留嗎?所以說,對有的人,在有的情況下,就不能全拋一片心,否則,就要吃虧上當。

然而,對自己的革命同志,是應“敞開心肺”的。要大膽暴露思想,心里有什么,一就是一二就是二,竹筒倒豆子,干凈又徹底。完全不必躲躲閃閃,吞吞吐吐,猶猶豫豫,遮遮掩掩。快人快語痛快事,不做心口不一的人。在這方面,彭德懷同志的確是好榜樣,他對“大躍進”等一套“左”的做法有意見,就直言不諱,當眾公然提出;為了引起重視,進而上書言事;而當他受到了不公正的對待和錯誤處理后,也不隱瞞自己的觀點,直至他患了危重病癥,還要去提意見。他表里如一,言行如一,始終如一,保持了共產黨人的革命正氣和坦蕩胸懷。周恩來同志也從不隱瞞自己的思想,他平時講話,總愛講自己歷史上犯過的錯誤,并且說如果我寫書,我就寫我五中的錯誤”,以便“讓活著的人都能過去的錯誤中吸取教訓。”他們敞開的心扉,像明澈透亮的水晶石,是那樣明晰,那樣光芒四射,容不得任何雜質,也必將照亮他們周圍的人們。

“敞開心扉給人看”,就要主動地與同志交流思想。有不痛快的事,有想不通的地方,有什么困難,有什么問題,有什么意見和要求,就毫無顧慮、毫無保留地向組織和同志談出來,以求得組織和同志的了解、批評和幫助。在談這些困難、問題、意見和要求時,不怕丑,不怕羞,不要愛面子,不要打埋伏,對別人有什么看法,有什么不滿,有什么批評和建議,也要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而不在同志之間耍心眼,搞戒備,設城府。自己以赤子之心對待同志,別人也才能以真誠之心對待自己。

識人要有愛心,就是要真心實意地關心、愛護那些真才實學的人,及時發現,及時使用,避免埋沒人才。

優秀的領導人才是所在團體振興和再振興的保證,這種領導人才大都對人真誠,遇事不慌有主見,堅忍不拔有毅力,再大的困難也不會把他們嚇倒,這種人對于他們的上司是沒事不登門,小事不打擾,總想給上司多留一點時間以便讓上司能有更多的時間去考慮全局的事宜;對于他們的下屬是不拉勢力,不許諾言,給的是實實在在的信任、支持和鼓勵,他們的人品決定他們敢于批評下屬中的不正之風,也敢于同上司爭論。有人說這是優點,也有人說這是缺點。優點也好,缺點也罷,反正這種人是不會跟人套近乎的。他們的信條是:以誠為本,不卑不亢,君子之交淡如水。

對于這種人才,上司往往不會首先發現他們,因為他們往往不會首先進到他們的視野,即使進到那也不會是活躍分子。大概就是這個原因,世界著名的管理家、美國通用汽車公司前任總裁史洛安先生說道凡我第一念就想到的人選大都不是最適當的人選。”不過,此種人才一旦被上司所發現,一般都會很快地被列為提拔的名單,這是值得慶幸的事。到了這一步,“人才”能否被起用還是個問號,此時如果有人會覺得臨近于自己的機會可能落到別人之手的時候,那么他就有可能去打這個“人才”的主意,使其遭受意想不到的和莫名其妙的挑戰。“人才”得到的若是“小報告”、“黑材料”之類的挑戰而又沒有察覺或是對此不屑一顧的話,那么他的上司對這些“小報告”“黑材料”的內容就有可能持既不肯定也不否定的態度,從而放棄或者暫時放棄巳經形成的念頭把“人才”擱置起來,“看一段再說”。

迎面而來的機會,對于人們來說可能多次出現,也可能只有一次。真金不怕火煉。經過一個階段之后,當上司覺得那還真是一個人才時恐怕這個人才的“最佳適用期”就會過去了。這不就是一種最大的資源浪費嗎?

退一步說,即使上述人才仍在最佳適用期內,那也不能不說是一種浪費,哪怕是后來起用了此人才,那也不能夠掩蓋這種浪費的事實。如果人才沒有得到起用,反而用了歪才,那就不只是人才浪費的問題了。

做上司的,大都愛才,尤其是下屬中的領導人才。

不能及時發現和起用更合適的領導人才,是上司的局限性所致。由于他們愛才,所以對人才終究是會發生感情的,他們對以往在人才問題上的失誤,往往是自責不巳的,尤其是在他們離崗之后,甚至會出現一種痛苦的感覺。因為有的人是“人一走,茶就涼”,更有甚者是“人還沒走,茶就涼”,就是在被提拔者中也不乏其人,對上司真正管用的,在他們離崗后能夠更親近的,還是先前被他們認為是人才的那些人。前任離崗了,接替人到位了,前邊所述人才的“官運”可能如舊,也可能好轉,還可能比先前更糟。試想,假如現任否定前任的話,那么所述人才的后果將會如何呢?所有這些,都讓事實去作出回答吧!

識人者首先須有愛才之心。不愛才的人是很難談到識人才有方的。識人之道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要用父母愛兒女之心,來愛護我們所識之人。愛護所識之人的才能,要對所識之人的前途和命運自始至終給予關心照顧。幫助克服和解決其成長過程中的困難和問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六枝特区| 揭阳市| 太仓市| 定州市| 建瓯市| 泾源县| 红桥区| 万全县| 太仆寺旗| 凉山| 乌兰浩特市| 临沭县| 金溪县| 宜君县| 交城县| 乌什县| 鄄城县| 瑞昌市| 全椒县| 西林县| 永泰县| 柳林县| 德昌县| 杭锦旗| 咸丰县| 洛南县| 铜陵市| 高平市| 洪洞县| 中西区| 绿春县| 潍坊市| 金门县| 应城市| 定襄县| 亳州市| 凌云县| 进贤县| 密云县| 云林县| 共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