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和一名以上鼓勵自己執行計劃追隨目標的人建立友好的友誼關系。
在人生的競技場上,無論做哪一行當,想要出人頭地,成就雄心壯志,這四個重大步驟都是不可或缺的。
這些步驟,是控制一個人經濟命運的步驟;是引人走向思想獨立自由的步驟;是決定人取得或大或小財富的步驟;是指引人獲取權勢名望和舉世認同的步驟;是保證有利“突破”必然造訪的四大步驟;是化夢想為有血有肉的現實的步驟;也是使人堅定意志駕馭恐懼,掌控失意挫折,主宰冷漠淡然的步驟。它就是培養你具有堅韌的意志力的捷徑。
堅韌的意志力,是克服漫漫人生路上數不盡的艱難困苦的利器,是成功者必備的素質。沒有堅韌與毅力,一遇困難,便會半途而廢,成不了任何事情,人生怎能出色?
7.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
世上的事沒有絕對的難易之分,只要你不斷努力去做,難事也會變成易事。但如果停下來不做,容易的事也會變得異常艱難,這樣的人永遠達不到目的。
要想事業成功、生活幸福,重要的是要有積極的心態,要敢于對自己說:“我一定行!”就像釋迦牟尼誕生時,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說:“天上天下,唯我獨尊。”
在人生的博弈中,所謂的成功者和失敗者不是天生的。很多人之所以會成為失敗者,只因沒有堅強的自信力,他們所接近的也無非是些心神不定、猶豫怯懦之輩,他們三心二意,永無決定事情的能力;他們自身明明有著一種成功的要素,卻被自己活生生地推了出去。而那些成功者卻充滿了信心,不斷往人生的高處攀登,所以總能收獲最后的勝利果實。
諾貝爾的成功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我們知道,在諾貝爾的遺囑中,他將他所有的財產,部分贈予親友,大部分留作基金,以基金的利息作為獎金,每年頒發一次,給予在物理、化學、生理和醫學、文學等方面有杰出貢獻的人,以及有效地促進國際親善,廢除或裁減常備軍,對促進和平事業有卓越貢獻的人。受獎人不受國籍限制,這就是舉世聞名的諾貝爾獎金。
諾貝爾是因為發明了硝化甘油炸藥的引爆裝置而獲得了巨額財富。
諾貝爾初次見到硝化甘油,是在圣彼得堡。當時,一個名叫西寧的教授拿硝化甘油給諾貝爾父子看,并放在鐵砧上錘擊,受錘擊的部分立即發生爆炸。這引起了諾貝爾極大的興趣。西寧教授說,如能想出切實的辦法,使它爆炸,在軍事上將大有用處。從這以后,年輕的諾貝爾就對此念念不忘,力求完成這一發明。
諾貝爾經過長期思考和實踐,認識到要使硝化甘油爆炸,必須把它加熱到爆炸點或以重力沖擊。尋求一種安全的引爆裝置,這正是諾貝爾為自己確定的課題。1862年5、6月問,諾貝爾在圣彼得堡的實驗室里,進行了第一次探索性的試驗。他先把硝化甘油封裝在玻璃管里,再把玻璃管放進裝滿火藥的錫管里,然后裝進導火管。裝好以后,諾貝爾兄弟三人一起來到水溝旁,將導火管點燃,丟入水中。結果,水花四濺,地面震動,爆炸力遠大于一般火藥,表明硝化甘油與火藥都已爆炸了。這是一次用較多的火藥引爆較少的硝化甘油的試驗,它的意義不在于實用,而在于第一次發現了引爆硝化甘油的原理。
自此以后,諾貝爾努力尋求硝化甘油爆炸的引爆物。這種引爆物的用量,當然應該遠小于硝化甘油,才有實際意義。他經歷了多次失敗,仍以頑強的毅力堅持試驗,以至于就連他的父親和哥哥都嘲笑他“固執”。
“再堅持一下”是一種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精神,一種對自己所從事的事業的堅定信念,也是高瞻遠矚的眼光和胸懷。它不是蠻干,不是賭徒的“孤注一擲”,而是在通觀全局和預測未來后的明智抉擇,它更是人生博弈中獲勝的法寶。
有一次,諾貝爾以為已經找到了引爆硝化甘油的辦法,滿懷信心地進行試驗。他用一只小玻璃管,里面裝滿火藥,與導火索接好后,浸入裝有硝化甘油的容器內。點燃后,他像一個放爆竹的孩子一樣期待著轟然一聲巨響。
但是,玻璃管內的火藥爆炸卻未引燃硝化甘油。現在看來,這次失敗可能是偶然的。引爆硝化甘油并不困難。然而,在歷史上諾貝爾確曾走過這樣的彎路。可貴的是,他遭到失敗而不急躁,不灰心。又經多次反復試驗和細致分析,他終于發現是由于玻璃管口沒有封緊,火藥不能炸碎玻璃管,沒有產生足以使硝化甘油爆炸的沖擊力和溫度。于是他用蠟將管口封死,終于獲得成功。
1868年2月,瑞典科學會授予諾貝爾父子金質獎章,獎勵老諾貝爾用硝化甘油制造炸藥的長期努力,獎勵愛佛萊?諾貝爾首次使硝化甘油成為可以用于工業的炸藥。
“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世上的事,只要不斷努力去做,就能戰勝一切,取得成功。但如果停下來不做,那就會和畫餅充饑一樣,永遠達不到目的。
8.把失敗當做成功的墊腳石
余心言說過:“真正的英雄,正是善于從失敗中取得經驗,使失敗轉化為勝利的人。”人生的光榮不在于永不失敗,而在于永不言敗,屢敗屢起。只要站起來比倒下去多一次,就是成功。
大凡成功人士,其成功的經歷肯定不會一帆風順,“欲速則不達”。經不起失敗打擊的人,遲早會“翻船”。那些成大事者的性格多半被各種失敗和挫折磨礪得異常頑強。
常聽到許多成功人士說:“我失敗過。”這是英雄式的宣言,是對過去失敗的肯定。可惜,偏偏有許多人說“我失敗過”時顯得難以啟齒,為什么呢?因為這些人從沒有失敗過。他們總是逃避失敗、害怕失敗,做一件事之前往往瞻前顧后、舉步不前。為了避免失敗,他們想了一個萬全之計:不做事。
不做事,自然談不上失敗,但更無從談起成功。世間許多人就是在這條既沒有成功也沒有失敗的道路上走完了平庸的一生。
在一般情形下,失敗一詞是消極的,但對成功人士而言,失敗和成功并非涇渭分明,失敗是成功之母,成功是失敗之子。看似是失敗的,也許是成功的;看似是成功的,也許是失敗的;失敗之中也許蘊涵著成功,成功之中也許蘊涵著失敗。
何謂失敗?說得通俗一點,失敗就是:策劃一個方案,由于種種原因沒有付諸實施;一個預期的目標,因為時間的耽擱而沒有達到;一樁大生意,在交涉過程中發生了錯誤,使之無法進行下去;一場緊張的競爭,被對手戰勝……
失敗使人沮喪,使人喪失勇氣,嚴重者會一蹶不振,這是從消極方面說。
積極方面,失敗會催人奮起,會激起人更大的決心和能耐,從而實現更加輝煌的成就。
當我們動手去做一件事情時,如果認為自己永遠不會失誤的話,這是不切實際的。我們很可能在某個方面會有失敗之處,畢竟,失敗是進取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嘗試一件新事物的時候,要堅持下來,請不要忘記下面這個取得成功的組合式:
失敗——再做一些努力;
失敗——堅持下去,對自己寬厚些;
失敗——繼續干,直到成功。
邡些成功人士之所以能成功,就主要在于他們把失敗當做朋友。失敗可以告訴你這樣做是錯誤的,下一次需要換一種思路。失敗能提供有價值的信息,它是對你很有幫助的向導,而不是要你退縮的警示。成功者能充分認識到成功猶如文火燉豬頭,只能慢慢燉熟,而且要以多次錯誤為背景,踏著錯誤的肩膀向上爬。他們明白,犯錯誤是生活當中的正常因子,在犯錯誤時,不能垂頭喪氣。相反,他們從教訓中學到所能汲取的經驗,堅持下去,更加努力地去嘗試。
而失敗的人則不然。他們把失敗看成洪水猛獸,在犯了錯誤、陷入困境的時候,就會完全心灰意冷。他們認為,一旦自己走錯了一步,有一次失了手,那一切都玩兒完了,于是很快放棄了再努力。同時,他們認為,如果自己從前所做的是不完美的,那么,無疑地,他就是一個失敗者。
在人生的博弈中,一旦遭遇失敗就心灰意冷,無所事事,這樣雖然他免除了再犯錯誤的恐懼,他的擔憂也隨之減少,再也沒有挫折、失誤、失敗,然而,不幸的是,他再也不能與成功牽手。
長期致力于研究成功課題的人士指出,失敗實際上只不過是暫時的挫折。而暫時性的挫折是一種幸福,因為它會使我們振作起來,調整我們的努力方向,使我們向著不同、但更美好的方向前進。
對于那些成功人士來說,失敗,永遠是暫時的。他們會把它當做是一種教訓,從而努力去改變博弈的結局。事實上,在失敗中,都存在著一個持久性的教訓,這種教訓是無法憑失敗以外的其他方式獲得的。只有把暫時性的失敗當做永久性的失敗來加以接受時,失敗才會成為一種破壞性的力量。
很多人常常感嘆命運的不濟,現實也確實如此。競爭機制的引入,優勝劣汰,必然要求更好的心理素質。現實中常有這樣的事,一個人頗具實力,卻不能在競爭中取勝,甚至一敗涂地。究其原因,就是對競爭的心理準備不足造成的。進一步而言,就是害怕失敗,缺乏信心。
我們深信,失敗是大自然來考驗那些成功者的,使他們能夠獲得充分的準備,以便更加深入地進行他們的工作。失敗,能焚燒成功者心中的垃圾,使他們經受得住殘酷的挑戰。
任何東西都無法取代頑強的意志和良好的心理素質。人生的光榮不在于永不失敗,而在于永不言敗,屢敗屢起。只要站起來比倒下去多一次,就是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