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7章 農村文化建設的根本任務

  • 驛城新語
  • 劉杰超
  • 4231字
  • 2022-03-15 10:33:24

農村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村文化建設是黨的農村工作的重要方面。農村文化建設涉及的問題很多,這里僅就農村文化建設的根本任務問題,談點粗淺的看法,請大家研究。

一、農村文化建設的根本任務是全面提高農民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新型農民

(一)農村文化建設根本任務理論的形成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是把文化建設同精神文明建設聯系在一起來說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就其主要內容來說,同改革開放以來我們一貫倡導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是一致的。文化相對于經濟、政治而言,精神文明相對于物質文明而言。

1979年9月召開的十一屆四中全會,首次提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這個概念。此后,鄧小平對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戰略地位、重要內容、指導思想、組織領導等問題發表了一系列講話。關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根本任務,鄧小平認為是“使我們的各族人民都成為有理想、講道德、有文化、守紀律的人民。”根據鄧小平這一思想,十二屆六中全會決議,從培養和提高人的素質的角度,明確提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根本任務,那就是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新人。此后黨的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對這個問題的表述基本相同,都是強調提高人的素質。

黨在領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工作中,從來都非常重視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和農村文化建設,這具體體現在黨的重要決議中,體現在精神文明建設的實踐中。在黨的十五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農業和農村工作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對農村文化和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做出了最新的判斷和決定。《決定》指出:“在文化上,堅持全面推進農村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新型農民。”“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根本任務是全面提高農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為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證。”農村文化建設的根本任務就是這樣確定下來的。

(二)農村文化建設根本任務定位的依據

首先,這是社會主義全面發展的內在要求。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不僅要創造高度發展的物質文明,而且也要創造出高度發展的精神文明。它是一個全面發展的社會,在這樣的社會中,不僅經濟要搞上去,政治要搞好,而且文化也要搞上去。社會主義的全面發展,對創造這一社會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勞動者(工人、農民、知識分子以及其他勞動者)提出了全面的素質要求。對農民來說,一是要不斷提高思想道德素質水平,二是要提高科學文化素質水平,從精神貧困中解放出來。

其次,這是農村現階段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農民尤其是貧困地區的農民,無論是思想道德素質方面還是科學文化素質方面,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與發展農村民主政治的要求相比,都有較大的差距。在農村,農民的整體文化素質不高,文盲半文盲人數比率竟達30%,科盲則更多。因而依靠科技發展高效農業困難重重。從思想道德觀念上看,傳統的小農經濟思想的影響根深蒂固,制約著廣大農民解放思想奔小康,制約著農村經濟的發展和農村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發展。要縮短進而消滅這種差距,客觀上要求我們不遺余力提高農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

再次,這是時代發展趨勢的必然要求。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文化實力將成為經濟發展、社會發展的一種強大動力,因而國際科技競爭將日益加劇。而這種競爭歸根到底是國民素質的競爭。電腦技術的廣泛應用,生物工程、生命工程等新興科學技術的不斷出現,標志著時代發展對人的素質將會提出越來越高的要求。我們應當站在這樣的戰略高度來認識農村文化建設的根本任務,全面提高農民的素質。

二、全面提高農民思想道德素質和文化素質

(一)加強對農民的思想政治教育,認真解決精神貧困問題

農村文化建設指導思想是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在當前,要堅持這一指導思想不動搖。要堅持用鄧小平理論武裝廣大農民的思想,不斷加強對農民群眾的思想教育工作,認真解決好存在于農民群眾中的精神貧困問題。

農民尤其是貧困地區農民中出現的精神貧困問題值得我們重視,這種現象表現為許多方面,例如,聽天由命的人生觀,好逸惡勞的勞動觀,溫飽第一的消費觀,有飯同吃的分配觀,崇拜鬼神的文化觀,重義輕利的倫理觀,樂守故土的鄉土觀,多子多福的生育觀,等等。相當一部分農民對市場經濟條件下出現的一些新思想、新事物,往往感到很吃驚、很困惑。有些農民經濟上富了,卻把大量的錢財投入到封建迷信活動中去。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地阻礙了新思想、新文化、新科學、新技術的傳播和發展,也嚴重地制約了農村經濟的發展。這不能不引起我們的關注。為了擺脫精神貧困,我們應當切實加強對農民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當前,我們應當做好以下六個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堅持不懈地對農民進行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和基本政策教育。二是要堅持不懈地對農民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三是要堅持不懈地對農民進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知識和科學文化知識教育,促使農民轉變思想、更新觀念。四是要堅持不懈地對農民進行法治教育。五是要堅持不懈地對農民進行道德教育,大力倡導社會主義的道德風尚。六是要堅持不懈地對農民進行唯物論和無神論教育。

實踐證明,只有切實做好農民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才能夠引導農民擺脫精神上的愚昧和落后,有效地抑制各種錯誤思想和不良道德行為,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新思想、新觀念,在農村營造一種積極向上、文明健康的文化氛圍。在這方面,許多地方為我們提供了可資借鑒的新做法、新經驗。我們要不斷總結經驗,加大工作力度。

(二)狠抓基礎不放,努力發展農村教育事業

當前,我國先進的城市與落后的農村并存,兩者之間的反差有繼續拉大的趨勢。出現這種反差的關鍵原因是農民特別是貧困地區農民科學文化素質不高,文盲、半文盲多,科盲多。而文盲、半文盲和科盲人口總是與勞動密集型產業相聯系,與粗放型、體力型勞動生產方式相聯系,即使向非農業轉移,也總是擺脫不了這一特點。這樣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他們可以選擇的就業機會少,脫貧致富的步伐就十分緩慢。因此,治窮先治愚,提高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便成了關鍵。

十五屆三中全會《決定》指出:“農業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在教育。”這是一個引人注目的新提法。過去,我們一直說,“農業的出路在機械化。”相比之下,《決定》的新提法更科學,更具有革命性。發展科學的基礎在教育。為此,我們要積極推進農村教育綜合改革,統籌安排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把農村教育搞上去。一是加強農村基礎教育。要根據《義務教育法》抓好九年義務教育,解決好適齡兒童的輟學問題。農村基礎教育,一方面要為高等學校輸送人才,另一方面,要為農村輸送一大批合格的“四有”新型農民。因而要加強素質教育,注意對學生基本技能、知識、品德和體魄的全面培養,堅決反對引導學生讀死書、死讀書,從而為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提供較高素質的勞動者。二是發展農村職業教育。要積極發展多層次、多形式的農村職業教育,繼續辦好職業中學、農業技術學校,堅決遏止農村職業中學下滑趨勢;不僅要辦全日制學校,也要辦函授教育和電視教育,從而為農村培養出一批專業人才。三是重視農村成人教育。采取有效措施抓好掃盲脫盲教育,組織農民學習科學種植、養殖技術、農產品加工技術和可持續發展技術,加強對鄉鎮企業職工的崗位知識技術培訓,引導農民學習市場經濟相關的知識。

(三)要深入開展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

開展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是提高農民思想道德素質和科技文化素質的重要途徑。不少地方的黨委和政府,根據1996年12月中宣部等十部委《關于開展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的通知》精神,制定了切實可行的計劃,并在實踐中初見成效。

開展“三下鄉”活動,不要搞形式主義,要從實際出發,增強活動的針對性,做到缺什么送什么,送什么就要開什么花、結什么果。要同扶貧工作結合起來,在開展調查研究的基礎上,舉辦各種類型的科技講座或講習班、培訓班,要通過講座、培訓提高鄉村醫生的醫療水平,向農民普及常見疾病的預防、診治和衛生常識,促使他們養成文明向上的生活方式和衛生習慣,增強身體素質和生活質量;要通過送戲送電影和培訓農村業余宣傳隊,活躍農村文化,以農民喜聞樂見的文化娛樂活動感染人、影響人;要通過送書送報,組織農民學理論、學政策、學法律、學知識,全面提高自己。

鄉鎮領導對待“三下鄉”活動,要由被動等待轉為積極爭取,變被動為主動,積極組織、積極配合,爭取有關部門、有關人員早下鄉、早下我鄉。在爭取外援的同時,如有條件,也可以組織本鄉本土的“三下鄉”隊伍,深入農村,開展活動。

(四)深入持久地開展群眾性的創建文明村鎮活動

創建文明村鎮活動,是全面提高農民素質,促進農村社會風氣全面好轉的有效載體。創建文明村鎮要以鄉鎮為重點,以村戶為基礎。強調以村戶為基礎很重要,因為這項活動到村到戶才算是落實到實處。落實到村到戶才能有效地克服“上頭緊,下邊松,一到村戶沒動靜”的現象。因此,許多地方在開展群眾性的創建文明村鎮活動中,都很注意同創建文明戶、文明村掛鉤,做了許多有益的嘗試。如河南省新蔡縣孫臺鄉鞏莊村開展的“五好家庭”“治安模范戶”活動,革命老區確山縣開展的“十星級文明戶”活動,唐河、新野等縣開展的“三戶一村”活動,都屬于這類嘗試。這些活動,對于提高農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水平,促進農村經濟建設和社會風氣的好轉都起了推動作用。

創建文明村鎮活動,也要從實際出發,要堅持重在建設的方針。農民最講實際,因此,要找準切入點,從具體的事情抓起,從建章立制抓起,從農民看得見、感覺得到的事情抓起。要根據農事活動規律安排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把創建文明村鎮活動同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鞏固農村基層政權結合起來;同壯大農村經濟實力,增強鄉鎮集體經濟組織為廣大農民服務的功能結合起來;同加強以水利為重點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保護農業生態環境結合起來;同提高農民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提高農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結合起來;同計劃生育、優生優育、移風易俗結合起來;同抓好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打擊刑事犯罪,保護農民依法行使自己的權利和依法履行自己的義務結合起來。要特別注意發揮農村集鎮在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中的窗口作用、紐帶作用和輻射作用,要注意發揮典型的帶頭作用。總之,只有堅持從實際出發,才能達到文明村鎮創建活動的目的。

(本文是在全區鄉鎮領導干部培訓班上的講稿,后經整理發表于《思維與創新》1999年第4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固原市| 关岭| 青川县| 隆回县| 南木林县| 健康| 梨树县| 桓台县| 湖南省| 青铜峡市| 同仁县| 武冈市| 凌源市| 高雄市| 新河县| 西青区| 邵武市| 黄浦区| 秦安县| 洛阳市| 集安市| 鹿邑县| 南和县| 民县| 伽师县| 青川县| 桦南县| 始兴县| 平乐县| 林西县| 泸定县| 陈巴尔虎旗| 吉木乃县| 靖宇县| 黄山市| 黄石市| 邛崃市| 阿尔山市| 乳山市| 金川县| 家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