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歲開始學投資理財
- (日)橫山光昭
- 991字
- 2022-02-24 17:04:21
問題2:要是我有錢了我該怎么生活?
如果孩子問你“要是我有錢了我該怎么生活”,你該怎么回答?
下面的這些回答,我想一定很普遍:
只要能上個好大學,進一家好公司工作就可以了。
好好學習,將來當個醫生或者律師吧。
想象近來比較有人氣的東西,成立一家公司,做個社長吧。
要是當個職業運動員的話,或許會很掙錢。
確實,無論什么職業,只要做得好,就肯定能掙錢。
可是,能賺到很多錢,不一定就意味著你會變得富有。
我到現在已經為兩萬多人做過經濟咨詢。
這其中,有不少人的家庭年收入都超過了1000萬,甚至2000萬日元,可是在這些富翁級收入的人中,有些人卻幾乎沒有存款。反過來說,有些人雖然收入不高,但他們很會儲蓄,使存款增加,最終讓自己成為有錢人。
認真存錢,提升經濟條件的人和收入可觀但沒有存款的人,他們的區別到底在哪呢?
區別就在于,前者擁有自己的金錢觀,也就是說,他們有一個自己的“軸”。
無論多么能掙錢的人,其月收入都是有上限的。如果一個人的支出不分優先主次,到處買這買那的話,他的錢很快就會花完。
比如,之前A夫婦來找我咨詢,他們家的總年收入是1300萬日元,兩個人的月收入也能達到76萬日元。這比厚生勞動省和國稅廳統計的平均收入還多了三四成,單看收入的話,這絕對是個富裕家庭。
然而,他們家每月的支出達到了79萬日元,造成了每月3萬日元的赤字。問題就在于,他們總是買這買那,過度消費,沒有自己的“軸”。
讓孩子學會考慮金錢的兩個問題
所謂自己的“軸”,就是要問問自己“最重要的東西是什么”“自己該有一種怎樣的生活方式”,然后給自己設定一個優先順序。
即便是成年人,也很少有人能馬上回答這個問題。但是,這個自己的“軸”,關系的并不是一個人收入的多少,而是可以讓一個人擁有存錢和儲蓄的能力,即便是在投資中也能讓資金順利周轉,一點一點地為自己積累財富。如果孩子問你:“要是我有錢了我該怎么生活?”你就可以反問他:“什么是你最重要的東西?”“怎樣的生活你才會感到幸福?”
剛開始可能有點難,但基于這樣的問題,孩子們就會根據自己的年齡和自身的實際情況,認真考慮“重要的東西”和“感到的幸福”。如果可以以此形成一個以“幸福”為基準的思維,孩子就會有一個自己的“軸”。
· 怎么花錢才會感到開心?
· 為了實現那個最重要的事,怎么才能增加收入?
大家就以第一章和第二章介紹的消費方法和投資知識為材料,嘗試培養孩子的“軸”吧。這就是幫助孩子在將來不為錢所困擾的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