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數字上的中國
  • 黃奇帆 陳春花 吳聲 何帆 管清友等
  • 1658字
  • 2022-02-22 18:32:16

一個不再熟悉的世界:虛實結合

當手機成為智能終端,Wi-Fi(無線網絡通信技術)遍布生活的每一個角落時,人們忽然發現,很多東西變得完全不一樣了。

無論是朋友們一起聚會吃飯,還是一家人安坐在客廳里一起看電視,人們關注的,不再是一起聚會的朋友,一起看電視的家人,而是那小小的手機屏幕,只要它一亮,就能立刻獲得響應,而近在身邊的人,卻被完全忽略了。

我曾經帶一隊學生去做調研,我們沿途要看一些風土人情,要了解當地的市場并與消費者溝通,有意思的是,學生們在幾天的行程中,注意力幾乎都停留在屏幕上,他們爭論在線信息,爭論文獻觀點,爭論從不同網絡渠道獲得的評價和分析,想從中得出自己的結論和判斷,卻對現實中的真實情況視而不見。我選擇了汽車出行的路線,沿途可以觀感很多東西,但可惜的是,在車上,學生們幾乎都是戴著耳機,看著手機,沒有人望向窗外。我該如何接受一個幾乎不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外部世界的調研所得到的結果呢?

更有意思的是,學生們最喜歡做的事情是每到一處就樂此不疲地拿出手機抓緊拍照——拍自己、拍同學、拍老師、拍風景、拍看到的人和事,甚至是拍每餐飯的每道菜,然后立即發微信朋友圈,為的是讓全世界都看得到此時此刻的他。

商業世界也和原來完全不一樣了。在當前的大部分情況下,人們會選擇在線購買模式,最通常的逛街習慣被網購所取代;新型零售模式的出現,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常態,很多年邁的老人也不得不安裝電子支付軟件,否則很難買到東西。

最令人感到焦慮的也許是無處不在的信息網絡讓人們深陷其中。我們被壓縮在微博、微信、抖音以及其他各種在線媒介之中,它們用盡方法吸引我們的注意力,同時想盡辦法替代我們進行思考與判斷。我們輕易擁有了無數資訊,卻無法做出有效而合理的判斷;我們掌握各種線索和脈絡,卻無法看到事實和真相;自媒體的出現,讓人人都成了媒介和傳播者,無論身在何處,哪怕你關機,虛擬世界的你依然被各種信息包裹著。你只要開機就會發現一切都還在,你根本無法逃離與躲避。我們仿佛契訶夫小說里的“套中人”,被淹沒在信息的“套子”里。

契訶夫在《套中人》中講述了一位有意思的希臘語教師。他已經40多歲了還未婚,他有一個奇怪的毛病,就是時時刻刻都要把自己套起來才行。哪怕是晴天出門,他也要穿上大衣,豎起衣領,帶上雨傘,坐上馬車,不論天氣好壞,都要讓車夫把篷子支起來。

他總是憂心忡忡的,并且有一句口頭禪“千萬不要出什么亂子”。因為他對所有的人和事都是如此,所以把自己搞得六神不安,最后終于病倒了,相當于把自己送進了人生最后一個“套子”,而那個“套子”就是自己的棺材。作者反問:我們周圍有多少這樣的“套中人”?

如果作者來到今天,也許他就不會提出這樣的反問了,他會直接說,我們周圍都是“套中人”。我們的身體和思維似乎已經保持永遠在線了,似乎人們只要處在離線狀態,就會變得憂心忡忡、忐忑不安,一種與世隔絕的恐慌感就會從內心滋生出來,而忘了我們真實的感受與真實的存在。

一切都在發生著變化,一家商場可能會被一位抖音網紅代購所替代;好萊塢也可能被網劇所替代;特斯拉所代表的造車新勢力也許會顛覆整個傳統汽車行業;電子支付帶來的便捷完全取代了現金業務;電子郵件讓位于微信;電視等傳統媒體讓位于新媒體;自媒體的傳播速度、覆蓋度以及影響力也讓其他媒體難以應對;具有典型工業時代知識特征的紙質書籍,也許會逐步讓位于電子書和有聲書;慕課的出現,讓在線學習成為一種選擇,“沒有圍墻的大學”應聲而起,也許在不久的將來,人們更在意的是自由的學習選擇、個性化的定制知識,而不是一張大學文憑。

2020年1月8日,我們在北京大學舉辦了一場關于未來教育的論壇,與會專家所關注的話題,不再是學校和老師如何教育學生,而是學校和老師如何面向未來而不至于被淘汰。用北京大學未來教育管理研究中心創始主任林建華教授的觀點來說,那就是“未來的領導者今天正在校園里漫步”。今天的教育者需要面對的是如何讓學生勝任未來,其核心是大學和大學教育者能否構建面向未來的教育,而不是受教育者本身。

我們都處在一個陌生的世界里,而這是由數字化帶來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五家渠市| 宣威市| 高碑店市| 沁源县| 通榆县| 永善县| 张北县| 沅江市| 凉山| 吴川市| 体育| 堆龙德庆县| 吕梁市| 阿合奇县| 察隅县| 电白县| 正定县| 乡城县| 浮梁县| 遵义县| 稻城县| 横山县| 牡丹江市| 武城县| 大渡口区| 万山特区| 上犹县| 庆安县| 宁阳县| 如皋市| 静乐县| 漯河市| 丰宁| 灌云县| 贵德县| 嘉兴市| 资阳市| 彰化县| 平原县| 周口市| 扶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