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慶曾經說過:“管理合理化的過程是艱難的、緩慢的,但效果卻是根本的、無限的。要懂得這些道理并不難,問題是人的惰性往往在不知不覺中引導其追求舒服的、易行的經營方式;又由于惰性使然,在因循茍且之間存在天真的幻想,耽于表面的功夫。這種心智的障阻比科技的落后更可怕、更無可救藥。”
王永慶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經歷,他看到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后由于人多事雜,單靠人力管理來控制是遠遠不夠的,必須依靠科學力量來推動,依靠制度的力量來管理。王永慶特別強調:“企業的經營者應摒棄一些的惰性與雜念,從本身開始,痛下一番心理建設的功夫,踏實地從艱難的、根本的、比較乏味的管理問題著手,逐步引導其企業走向合理化的經營坦途,舍此為外別無他路。”
為了使臺塑企業合理化經營,王永慶于1996年在集團內組成了“經營研究委員會”,探討如何改進各公司經營管理以及如何培養和使用人才、實行分層負責制的問題。這之后,他又先后成立了“經營決策委員會”、“經營發展中心”,并且還采用午餐會等形式以發現問題、分柝經營管理資料,作出決策性的研討與修正工作。
在自己獲得了極大的成功之后,王永慶的這種做法我們普通人很難理解,他放棄了人生的許多享受,放棄了許多作為一個人能享受的天倫之樂和享受。但是,正是因為他在人生中采用了存大略小的原則,才取得了讓我們普通人羨慕的成功。
的確,放棄人生中許多小的誘惑,存大略小,把你的目光放遠一些,再遠一些,你的成功也許會讓世人驚訝!
9.人生就是不斷發展的過程
人生是一個不斷奮斗的發展過程。原有的目標實現了,就要制訂新的目標,然后繼續向新目標奮進。也只有這樣,人生才能不斷前進,從成功走向新的成功。
變化是無窮無盡的。盡管在成功一類的書籍中,我們經常能看到使用“終極”、“最終”這樣的字眼,但人生永遠也不會有一個終極目標。這就如我們上小學、中學的時候,我們的,目標是考上大學,但考上大學后又會有新的目標出現,比如繼續讀碩士,讀完碩士可能還會讀博士、博士后等,但即使是博士后仍不會是我們人生的終極目標,有可能你又會將獲得諾貝爾獎作為新的成功目標,等到新的目標成為現實,你的面前又有新的目標。
人生就是這樣一個不斷奮斗、不斷努力的發展過程。原有的目標實現了,這時候就需要制訂新的目標,然后繼續朝新的目標奮斗、努力、前進。也只有這樣,人生才能不斷前進,從成功走向新的成功。
有這么一個故事:
兩個貧苦的樵夫上山去砍柴,有一天,他們在山里發現了兩大包棉花,兩人喜出望外,棉花價格遠遠高于木柴的價格,將這兩大包棉花賣掉,足以使家人一兩個月衣食無憂。于是,兩人樂滋滋地背上了棉花,準備下山回家。
走著走著,其中一個樵夫突然看見山路上扔著一大捆棉布。兩人連忙上前細看,竟是上等的細布,足足有十多匹。那位首先看見棉布的樵夫欣喜之余,就跟自己的同伴商量,說一同放下肩上的棉花,該背棉布回家。
可他的那個同伴卻有不同的想法,他認為自己背著棉花已經走了許多路,好不容易走到了這里,再丟下棉花,先前自己的辛苦豈不是白辛苦了,他堅持不愿換上布匹。沒辦法,那位首先發現棉布的樵夫只好盡其所能,背上了棉布,繼續前進。
又走了一段路,肩背棉布的樵夫看見森林里閃閃發光,就走到近前看個仔細,原來是地上散落著數壇黃金,心想這下子真正發財了,就連忙邀自己的同伴過來,勸說他扔掉棉花,一起背著黃金回去。
但他的同伴仍堅持原來的觀點,棉花已經背了那么長的時間,扔掉了等于將自己的辛苦也扔掉了;并且說,那些黃金可能不是真的,反過來勸說道,不要白費了力氣,免得到頭來落個一場空。
發現黃金的樵夫只好自己背著兩壇黃金;和那位舍不得棉花的同伴一起趕路回家。
可是,兩人剛剛到走到山下,無緣無故下了一場大雨,兩人在原野上被澆成了落湯雞。更為不幸的是,那個背著棉花的樵夫,再也背不動又濕又重的棉花,只好丟下一路上都舍不得丟掉的棉花,空著雙手跟著那位背著兩壇黃金的同伴回了家。
對于這個故事的真偽,你自然可以有你自己的觀點,但是,那位放棄棉花背棉布,放棄棉布背黃金的樵夫的做法,起碼能給我們一個啟示:人只有不斷地調整自己的發展目標,才有可能是最后的成功者。
所以,如果你目前暫時取得了成功,打了一個漂亮仗,高興自然高興,但更重要的是,你的這次成功不過只是完成了一個階段性的小目標,你不能有半點的自滿和驕傲,而應該立即對自己的發展目標進行調整:下一站,你該背上黃金回家!
當我們制定了成功的計劃,然后將它付之于行動,你就在實現著你的成功計劃,實現著一個又一個目標。當目前的目標實現了,你又會制定新的目標,制定新的計劃,使你的能量能夠在最大的程度上得到發揮,并以此達到人生的輝煌境界。
1946年,在戰后的日本,兩個年輕人靠著借來的527美元作資本,掛出了“東京通訊工業株式會社”的招牌,這就是當今日本乃至世界上最大的電子工業公司之一的索尼公司的前身。在不到六十年的歲月中,索尼公司從小到大,由弱變強,終于躍居日本電子制造業的“莊頭”位置。
索尼公司的創始人盛田是一家釀酒廠老板的兒子。中學畢業之后,他不顧父親要他繼續繼承祖業的愿望,在上大學的時候選擇了物理學專業。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他在海軍服役,認識了專攻電器專業的井深。從此,兩個年輕人成為患難之交。盛田和井深有一個共同的愿望,就是等打完仗后要把電子學和工程學結合起來用于消費品領域的生產。戰爭結束后,他們便迫不及待地辦起了一家小小的電子公司。
當時公司的條件十分簡陋,每逢刮風下雨,人們要打起雨傘才能投人工作。由于資金十分缺乏,他們的電子公司最初只能修理收音機來維持公司業務的運轉。但由于盛田和井深一開始就注意抓好質量關,因此他們的公司贏得了用戶的信任。不過,錢雖然是賺了一點,但離真正地成功還差得很遠很遠。
1949年的一天,井深前往日本廣播公司出差,在那里他偶爾看到了一架美式磁帶錄音機。井深不禁地怦然心動,他馬上意識到這種商品其中所蘊藏著的巨大潛力。回去之后,井深和盛田一商量,就決定調整自己公司的發展方向,買下它的生產專利。
以當時索尼公司的條件和技術力量,制造錄音機并不是很難,但是生產磁帶是個大問題,因為當時在日本國內的市場是無法找到磁帶的。他們經過一年的奮斗,終于生產出自己的磁帶和錄音機。然而可惜的是,這種錄音機的價格高得驚人,每臺竟達到了7萬美元。于是,盛田和井深招集公司全體成員,連續進行十多天的智囊大會戰,終于找到了降低成本的辦法。
錄音機的生產取得了成功,但盛田和井深這時又調整了自己的發展目標,已經在盤算著經營另外一種新的產品。
1952年,井深聽說美國人發明了晶體管,他十分感興趣,就立刻與盛田飛赴美國考察。到美國之后,恰好西電公司以25000美元的價格出售該項產品的生產專利權,他們當機立斷,立刻決定將其買下。經過幾個月的奮戰,世界上第一臺袖珍晶體管收音機在盛田和井深的公司里誕生了。由于晶體管的體積很小,以此生產制造的收音機可以裝進口袋,所以,他們公司首批生產的200萬臺收音機一下子被搶購一空,銷售額正好是盛田和井深當初在美國購買專利所花費的100倍。
為了給這種袖珍收音機起了好名字,盛田和井深幾經討論,最后決定取拉丁文的“音”(SONYS)和英語中“可愛的孩子”之義(SONNY),取名為SONY(索尼)。這個名字不但十分好記,而且還正如盛田所說的可以紀念他和井深這“一對小頑童”兄弟般的友誼。從此以后,“SONY”(索尼)的名稱響遍了全世界。
目前,這家開辦時只有20多個職工的公司已擁有職工40多萬人,銷售10000多種不同類型的電子產品,年銷售額高達50億美元。
盛田和井深剛創公司的時候,不過是想辦個將電子學和工程學結合起來的用于消費品生產的小企業,而且一開始他們的公司主要業務就是修理收音機。但等到他們看到了進口的磁帶錄音機之后,就及時改變了他們的發展目標,等到取得成功之后他們又一次一次地調整自己的發展目標,后來的電視機等新的產品就是這樣在調整發展目標中不斷地被開發研制出來了。
可以說,盛田和井深創辦的索尼公司,之所以能夠在競爭異常激烈的電子市場上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跟他們這種不斷進取、不斷適時改變自己的目標有著極大的關系。
10.絕境變為絕望,一切無望
絕境可以輕易擊垮甚至毀掉一個人,包括他的夢想、他的生命。但是如果你有不肯服輸、永不言敗、有堅持到底的毅力,那么絕境可以是你做大事的最肥沃土壤,絕境可以是你成為天才的進身之階。
保羅·迪克剛剛從祖父手中繼承了美麗的“森林莊園”,就被一場雷電引發的山火化為灰燼。面對焦黑的樹樁,保羅欲哭無淚,年輕的他不甘心祖上多年基業毀于自己手中,決心傾其所有也要修復莊園,于是他向銀行提交了貸款申請,但銀行卻無情地拒絕了他。接下來,他四處求親告友,依然是一無所獲……
所有可能的辦法全都試過了,保羅始終找不到一條出路,他的心在無盡的黑暗中掙扎。他閉門不出,茶飯不思,眼睛熬出了血絲。
一個多月過去了,年已古稀的外祖母獲悉此事,意味深長地對保羅說:“小伙子,莊園成了廢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的眼睛失去了光澤,一天天地老去。一雙老去的眼睛,怎么可能看得見希望呢?”
保羅在外祖母的勸說下,走出了莊園,走上了深秋的街道。他漫無目的地閑逛著,在一條街道的拐角處,他看見一家店鋪的門前人頭攢動,他下意識地走了過去。原來,是一些家庭婦女正在排隊購買木炭。那一塊塊躺在紙箱里的木炭忽然讓保羅眼睛一亮,他看到了一線希望。
在接下來的兩個多星期里,保羅雇了幾名燒炭工,將莊園里燒焦的樹加工成優質的木炭,分裝成箱,送到集市上的木炭經銷店。結果,木炭被一搶而空,他因此得到了一筆不菲的收入。不久,他用這筆收入購買了一大批新樹苗,一個新的莊園又初具規模了。幾年以后,“森林莊園”再度綠意盎然。
在我們的周圍,有很多人之所以沒有成功,并不是因為他們缺少智慧,而是因為他們面對事情的艱難繼續做下去的勇氣,他們自認為已陷入絕境,缺乏。只知道悲觀失望。
對年輕的保羅來說,當他重新擦亮自己的雙眼后,生活的道路便重新展現在他的面前。其實,人生就是這樣,只要心中尚存一線希望,只要心點還有不滅的燭光,那么同樣可以照耀整個大地,無論你有多么大的壓力,無論你身上有多么大的災難,只有你有希望,那么你就能走出困境,開創另一番景色。絕境是相對的。即使外部環境再好,如果沒有希望,同樣是絕望。要在絕境中崛起,就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
那么在這個世界上,從來就沒有真正的“絕境”。無論黑夜多么漫長,朝陽總會冉冉升起;無論風雷怎樣肆虐,春風終會緩緩吹拂。”
11.“變化”需要自信提供力量
自我求變,需要自信提供動力,因為變化需要勇氣,每一個變化都是對自我的挑戰,如果一個人沒有了自信,怎敢面對社會的變化,怎能順勢而變,又怎能突破由“小雞”到“雄鷹”的飛躍?
一個人如果對于自身的能力缺乏自信,即使其中摻有謙虛的成分,也無法使自己獲得真正的成功性格,更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安于現狀,會使你喪失獲得更卓越成就的能量;只要你的眼光看得夠遠,就一定能真正飛起來。一個成功者的性格應該如此:莫讓我們的夢想因別人的幾句冷言冷語而熄滅。
美國著名性格專家在《希望你的性格中多一些遠見》一書中說:“成功的性格必須首先克服短見和盲目兩大弱點,因為它們均因缺乏自信而形成。”做任何事,都不會一帆風順,總要面臨曲折。這就要求你在最困難的時候,克服注重眼前利益的短見,要有長遠的眼光,自己給自己確定目標。這是保證你成功性格的必備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