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羅綸絲·查德威克在第一次沒看見目標的情況但在接近目標的邊緣時中途而廢。而她沒有氣餒,重新準備、重新定位。終于在兩個月后到達成功的彼岸。生活在前進。它之所以前進只因為有目標在;沒有了目標,絕望就會把生命毀掉。目標是引導成功的向導。有了目標你就有實現目標的欲望和動力。目標是你實現夢想的動力源泉,沒有了目標,“泉水”也會干涸。
6.一個女人的搖身一變
武則天可以說是“變中求贏”的高手,面對困境,她變換策略,贏得了最后的勝利,創下了連許多男人都不及的功業。
武則天14歲入宮,在被太宗封為女才人時,已在宮中度過了整整7個春秋,她從一個初步涉世的少女也逐漸走上了成熟。這一時期她并沒有能得到太宗的寵愛。這種寂寞的后宮生活,使武則天慢慢體味到宮廷生活的方方面面,這對于一個不甘于現狀的人來說,卻成了一種受用不盡的財富。當她正開始準備為自己前途做打算時,卻因為受她人排擠卻發配到感業寺,剃度出家。感業寺卻成為她處絕境之時的躲難之窟。
去感業寺時,武則天21歲,開始了她與青燈古佛為伴的生涯。然而,武則天卻深信這樣的日子不會很久,她把感業寺當成了蜇伏地。
她等待著,期望著。她相信肯定有一天太子李治(唐高宗)一定會將她救出苦海。當時她和李治已產生了一段深厚的情緣。
到了唐太宗去世一周年的時候,唐高宗(即太子李治)以父親忌日為名去感業寺以進香見到了武則天。史書上記載說:“忌日,上詣寺行香見之,武氏泣,上亦泣。”唐高宗雖然思念武則天,可因為她曾侍奉過唐太宗,迫于壓力還是不敢公然把她帶回宮中。兩人相見一事被高宗的王皇后知道了,而當時,高宗正寵愛著蕭淑妃,王皇后心生一計,鼓動高宗把武則天接回宮中,目的是為了分蕭淑妃的寵。有了皇后的大力支持,高宗這才把武則天接回宮中。武則天在進宮之初,非常清楚自己的境地,采取了以退為進忍氣吞聲的態度卑躬屈膝的侍奉皇后。皇后也十分喜歡她,曾多次在高宗面前贊揚她。但不久,高宗開始專寵武則天,并把她封為昭儀,皇后與蕭淑妃同時失寵,于是,兩人就又聯合起來對付武則天,武則天此時已胸有成竹,并不懼怕。
但是,王皇后背后是有強大的門閥士族勢力支持的,當武則天懷孕的消息傳出以后,王皇后因自己沒有生子,就十分恐懼,恐怕武則天一旦生子,自己的皇后之位就會受到威脅,于是,就聯絡她的舅父中書令柳奭等,策立后宮劉氏所生的唐高宗的長子李忠為太子,并把當時的重臣長孫無忌、褚遂良、韓瑗、于志寧、張行成、高季輔等人拉進了輔佐太子的班子,經營得如同鐵桶一般。
王皇后聯合朝中大臣來搶立太子之事深深地刺痛了武則天,她深刻地認識到自己不是名門望族,在朝中也沒有支持她的勢力,她看清了朝廷內外士族大臣容不下她,她處于內外夾擊的位置中,要擺脫這種困境,不搞點陰謀是不行的。
武則天的性格是遇強則強,迎難而上。她開始大肆招攬人心,凡是王皇后和蕭淑妃不喜歡的人,她都傾力接納,把自己得到的賞賜全部分給他們,因此,皇后和蕭淑妃的動靜她全都知道,然后在高宗面前給她們穿點小鞋。然而,只靠這些,根本不能動搖她們。
武則天尋找的時機終于來了,武則天生下一個女兒,極其靈秀可愛。王皇后聽說,也前去探視撫抱。王皇后剛走,武則天就聞報高宗要來,她渾身一震,覺得千載難逢的好時機到了。于是,她用被子活活將小公主悶死,然后若無其事地出去迎接高宗。
等高宗進來,武則天面不改色,毫無慌亂之舉,待高宗打開被子想看女兒時,卻發現女兒已經死了。武則天故作吃驚,大聲悲號。高宗忙問左右的侍女,都說王皇后剛剛來過,高宗憤怒地說:“皇后殺了我的女兒。”武則天又乘機歷數王皇后的罪過,王皇后是有口難辯了。自此,高宗就下決心廢掉王皇后,立武則天為皇后。
“虎毒尚不食子”,武則天竟為了在宮中爭取一席之地,為了打敗對手,親手殺死自己的女兒以此為代價,武則天在這件事上做的極有心計,她對王皇后這致命的一擊,使王皇后有口難辯,啞巴吃黃連,有苦無處說。
永徽六年(655年)八月,唐高宗正式提出廢立皇后事宜,王皇后一派當然瀕死固爭,褚遂良等人也來諫勸。但此時似乎誰也改變不了皇帝新立皇后的決心。
九月,貶褚遂良出朝。十月,下詔廢王皇后為庶人,立武則天為皇后。
武則天當了皇后,但她并不滿足,她感受到了利用陰謀爭取權勢的快樂,她要攫取更大的權力。
武則天當了皇后以后,當務之急是把原皇后一黨徹底消滅。她用最殘忍的手段把王皇后、蕭淑妃殺死于冷宮,把褚遂良貶死在爰州,逼令長孫無忌自殺。
而此時,武則天也表現出她超高的管理能力,朝中的一些軍機大事,高宗都要向武則天來求教,漸漸地高宗依賴性越來越強,而武則天的權力也越來越大。
公元674年(咸亨五年)8月,“皇帝稱天皇,皇后稱天后”。至此,長達十幾年的皇后之爭以武則天的完美勝利而結束。
武則天充分顯示了她政治家的氣魄,在稱“天后”期間,她即以皇后的身分向高宗提出了12條有相當好政治建議,史稱“建言十二事”。這12項內容,是武則天經過對唐代社會長期的觀察和仔細研究而有針對性地提出的,其中包括:一,勸農桑、薄賦徭;二,給復三輔地;三,息兵,以道德化天下;四,南北中尚禁浮巧;五,省功費力役;六,廣言路;七,杜讒口;八,王公以降皆習《孔子》;九,父在為母服齊衰三年;十,上元前勛官已終告身者無追核;十一,京官八品以上益稟入;十二,百官任事久,才高位下者得進階申滯。
高宗疾病纏身,隨著年齡的增長,病勢也越來越重,他想把皇位傳給太子李弘。太子李弘“仁孝謙謹,上甚愛之”,又加上“禮接士大夫,中外屬心”,頗有政治才能,因此,高宗對他甚為看重。卻不討武則天喜歡,有一次,李弘發現宮中幽閉著蕭淑妃生的兩位年逾三十的姐姐,就奏請讓她們出嫁,還有幾次也違忤了武則天的心意,使之失寵于母親。其實,這是次要的,關鍵是李弘威協到武則天的權力。于是武則天用毒酒毒死了親生兒子李弘,這是武則天為了權力,殺死的第二個親生骨肉。
李弘死后,立武則天的次子李賢為太子。經李弘之死的打擊,高宗病勢更加沉重,已經不能理事,就想讓位于太子,但武則天堅決反對,并以李賢“頗好聲色”為由,把他廢為庶人,押至京師幽禁起來。繼而立三子李顯為太子。
公元683年唐高宗病死,太子李顯即位,是為唐中宗。高宗臨終遺詔說:“軍國大事不決者,兼取天后進止。”武則天以皇太后的身份把持朝政。
在公元690年3月9日,武則天廢了皇帝李顯堂而皇之地登上了皇帝的寶座,改唐為周,成為了武周女皇。中國歷史上惟一的一位女皇,也正式誕生了。
公元705年11月,82歲的武則天在洛陽上陽宮憤恨而死。
武則天稱帝15年,前后專政近50年,在她掌握政權期間,為中國歷史的發展做出了相當的貢獻。她首先重視發展農業,推行均田制,抑制豪強和土地兼并,獎勵墾荒,做得很有成效。在她統治期間,全國人口由380萬戶增長到615萬戶。
武則天還是像一顆流星劃過中國漫長的封建歷史蒼穹,閃爍著奪目的光輝,引發著后人無限的思考。
在武則天成功的過程中,她所使用的殘忍手段和謀略不可取的。但給自己的目標定位,并圍繞著目標努力前進,不斷奮斗,仍是值得欣賞的。可以說,明確制定長遠的目標,并且圍繞著你這個目標努力前進,那么成功就離你很近了。
7.人生求變,激情不變
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最大的挑戰之一就是如何保持生活的激情,對夢想的激情,堅定明確的奮斗目標,并且保持高昂的斗志。
夢想即遠大的志向,即宏偉的理想,成就你的夢想必須付出多方面的努力,從來沒有聽說過有什么懶惰閑散、好逸惡勞的人曾經取得多大的成就。只有那些在達到目標的過程中面對阻礙全力拼搏的人,才有可能達到成功的巔峰,才有可能體會成功的喜悅。那些從來不嘗試著接受新的挑戰的人,那些無法強迫自己去從事那些對自己最有利卻顯得艱辛繁重的工作的人,他們是永遠不可能有大成就的。
如果你能將自己的思考與行動視為本體的意義,而將外界環境,外界的所有一切——對你生命的折磨、對你人生的摧殘——都視為遠離本體的一種虛無,一種擺設,視為上帝考驗你的樣子,你能超出這種本來虛無的苦難,那么,失敗就會與你無緣,成功就會與你同行。
你無所畏懼的心理承受力量,足夠將一般人判定為失敗的事情從你的心中排除,你能夠沖出重圍,不計較成敗得失,堅定地往前走,這世界在你眼里就會變得非常渺小。
古人云:“澤無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這名言就是說,君子處在困境中,也要積極實現志愿,以生命相終始,身可死而志不可奪,雖在困境仍不氣餒。所以蘇軾說:“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必有堅忍不拔之志。”
無大志的人,絕不能創出大事業。韓瑞芝說:“天下未有有其志而無事者,亦未有無其志而有其事者。”什么事先要立定志向,產生了志向,事就能成。立下大志后,尤其要有堅忍不拔、不惜以生命相搏的氣概。正如林肯所說的那樣:“噴泉的高度絕對不會超過火源的高度,事業也是一樣,一個人所取得的成就絕對不會大過他的信念。”做人若能將志氣守持得住,把志氣奮揚得起,又有什么事不可及,什么事不可做呢?有志者而事不成,只在于立志不堅定,中途遇阻攔就放棄了。所以拿破侖說:“真正的才智,就是剛毅堅忍的意志力。”
對那些不甘于平庸的人來說,養成時刻檢視自己抱負和志向的習慣,并永遠保持高昂的斗志,這是完全有必要的。要知道,一切都取決于我們的志向,志向決定著我們的人生。一旦它變得蒼白無力,所有的生活標準都會隨之降低。我們必須讓理想的燈塔永遠點燃,并使之閃爍出熠熠的光芒。
在我們的生活中,最大的挑戰之一就是如何保持對生活的激情,對夢想的激情,堅定明確的奮斗目標,永遠讓熾熱的火焰燃燒,并且保持這種高昂的斗志。
理想和抱負是需要由眾多的不同種類的養料來進行滋養的,這樣才能使之蓬勃常新。空虛的、不切實際的抱負沒有任何意義。只有在堅強的意志力、堅韌不拔的決心、充沛的體力,以及頑強的忍耐力的支撐下,我們的理想和抱負才會變得切實有效,人生才能變得絢麗多彩。
8.存大略小,把目光放得更遠
成功是非常誘人的,它要求你一切有益于人生的追求,都是深刻的。為了這種成功發展的深刻,你不得不放棄一些簡單又原始的豐富。
勞倫斯·史德恩說過:一個人如果能對每一件事都感到興趣,能用眼睛看到人生路途上、時間與機會不斷給予他的東西,并對于自己能夠勝任的事情決不錯過,那么,在他短暫的生命中,將能夠擷取多少奇遇啊!”
但是,事實上很少有人能夠做到這一點,因為“有一得則必有一失”,你為了追求某些東西,就必須放棄其他一些東西。這是自然而然的。
所以說,為了我們事業的成功,我們必須放棄人生中一些其他東西。也就是說,在制定我們的目標時,就必須存大略小。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我們將主要的精力投入到事業的發展中去。
我們的人生是異常豐富的。看一下我們周圍人的生活,再想想自己的生活,你對這一點也絕對不會懷疑。在我們的社會里,即使你認為最乏味的人,他也可以過一種他自認為最豐富的生活。
成功是非常誘人的,它要求你一切有益于人生的追求,都是深刻的。為了這種成功發展的深刻,你不得不放棄一些簡單而又原始的豐富。
這是人生的一個兩難命題。
世間的事物,大到宇宙的運行,小至生命歷程,足以牽掛我們的視力、羈絆我們發展腳步的東西實在太多太多。在這些事物面前,在我們苦苦奮斗的過程中,稍有不慎,我們的注意力就會被牽掛我們的視力、羈絆我們腳步的東西所吸引,去追求那些簡單的豐富,而忽視了或放棄追求人生成功的深刻。
所以,有哲人在時時提醒我們,為了深刻地追求成功的大目標,即使在某些地方顯得呆滯一些也無妨。
人生成功是智慧的發展,同時也是智慧的限制。智慧發展,意味著一個人的潛能素質得以最大程度的發揮;智慧限制,意味著我們在追求人生的成功的同時,必然會放棄一些什么,以便使我們有限的生命盡可能地發揮它最大的效益。
因此,我們在評價一個人的時候,常常不是看他能夠追求什么,而是看他有沒有堅強的自我控制能力,去放棄那些誘惑。
人,要在社會中生存,要放棄那些應該放棄的誘惑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即使對那些成功者來說也是如此。作為一個想要成功的人,必然要放棄一些普通人能夠享受的人生樂趣。你在燈下苦讀詩書,別人在麻將桌上“修長城”;你在電腦前為你的論文搜集資料,他在電腦前找樂子……類似的所謂人生享受,一個稍有意志力、希望成功的人就可以做到。但是,在面對長遠利益和短期見效的選擇時,難度就變大了。
有甲乙兩位青年學子,共同師從一位著名學者,甲比乙不僅起點高,頭腦也靈活;乙雖然起點比甲要低,但卻極富韌性和鉆研精神。起初,甲的進步極快,很快得到了社會認可,而乙卻門庭冷落。甲也正是因為成了公眾人物,媒體的專訪問和各種應酬應接不暇,甲對這些誘惑來者不拒,而乙亦然潛心研讀。有道是,“出水再看兩腿泥”。過了幾年,乙在自己的領域宏圖大展,成了一名世界知名的學者,而甲卻因為放棄了自我追求,成了一名現代的方仲永。
人生發展中的存大略小原則,是成功發展的人生戰略,無論于精神生活的追求、對物質生活的追求、對事業成功的追求都是如此。我們可以獲得短期效應,但目光卻應放的更長遠些,不要計較暫時的得失,不要讓急功近利蒙住了我們智慧的雙眼。
在臺灣,臺塑企業成名之后,王永慶的已經是人人羨慕的大企業家了。他的發展之道和財富成為一般的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臺灣塑膠大王”的名聲也不脛而走,一般人都以為王永慶該坐享清福了。
是啊,奮斗了那么長時間,是該享受享受人生了。但王永慶卻不這么想,在發展了塑膠工業的基礎上,他又先后創建了臺灣化學纖維工業公司、臺旭纖維工業公司、臺灣化學染整公司等。大企業集團成型之后他更加勞累,因為他將開始著手一件最艱苦最棘手的工作——使企業經營管理更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