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陳國呢?
鄭莊公當然是有辦法的。
鄭莊公派出使者到陳國,帶去了一大把財物。這年頭,只要陳侯收下賄賂,那一切都會好辦。
畢竟,鄭國此時還是大周王朝卿士,禮多人不怪,你陳侯總得給點面子的。
但鄭國使者就在陳國碰了一根大釘!陳國國君陳桓公根本不買賬,不想與鄭國交好!
這陳桓公也是聰明人,他的理由很簡單,他對自己的大臣們道:“宋衛都是大國,怎么沒聽說鄭國去講和,反倒先上咱們這兒來了?這分明是個離間計。
況且咱們曾經跟著宋國一起去討伐鄭國,現在又跟鄭國講和,一定會把宋國惹火了。”
陳國拒絕接見鄭國的使者。
鄭莊公見外交受挫,心里不禁有些窩火:既然你敬酒不吃,那就讓你嘗嘗什么叫罰酒!先把你打痛再說吧。
怎么打?
出奇兵偷襲!
既是偷襲,則貴在一個迅捷!
公元前717年5月,那邊剛剛外交使臣被拒,這邊鄭國五千精兵便借口打獵直撲陳國。
鄭軍一個迅雷不及掩耳的戰斗行動,讓陳國軍民措手不及,很快便被鄭軍搶走大量財物與奴隸。
由于鄭軍來得實在太快,實在太猛,在陳國境內便開始流傳鄭軍是如何如何驍勇善戰了。
陳桓公得知此消息,才驚覺原來強硬的外交手腕是需要強大的國力軍力支撐的,正所謂弱國無外交。
正在他又悔又怕又急的時候,這邊鄭莊公又祭出新招:派人再次出使陳國。
這次陳桓公可不敢怠慢了,馬上召見。
鄭國使者說明了來意:求和!
國書呈上,陳桓公打開一看,寫得真好啊,信里那個鄭伯語氣謙恭,先夸自己是多么多么地賢德,鄭伯是多么多么地敬仰,實現鄭陳和好的心愿是多么多么地強烈。
但上次請求和好未能成功,導致鄭國大夫自作聰明,懷疑咱們兩國之間矛盾激化遲早要打仗,便擅自侵犯陳國掠奪。
鄭莊公還在信里這樣說了:“寡人知道后是寢食不安,現在派人來面見陳侯謝罪。寡人愿意把所搶的財物奴隸全部歸還,并希望與陳侯結為兄弟之好。”
收到這么一封至誠國書,就算是三世仇敵也便化解了怨仇,何況剛剛被打了一頓還在疼痛的小小陳國呢?
陳桓公感慨萬分,心想以前還真不知道鄭伯原來是如此一位謙卑之君啊,以前還真誤解他了呢,難怪鄭國在鄭伯治理下如此強盛。
與這樣的國家結為同盟,對本國是有百利無一害。
于是陳桓公按禮節優待使者,并派外交使臣回訪鄭國,訂立兩國和好盟書,陳鄭和好。
中原局勢在齊僖公的積極調停下貌似走向了和平,齊侯真的是一位寬厚仁義之君,大家都各自贊嘆著。
鄭莊公也在想著,既然如此,那咱鄭國應該給你齊侯吃粒糖果了。
鄭莊公要給予齊僖公的這粒糖果,正是齊僖公最迫切需要得到的!那便是給予齊國剛建國時的那個政治權力:行征伐以討不尊的大國權力!
公元前715年8月,溫地會盟結束后僅僅過了一個月,鄭莊公就帶著齊國使者朝覲周桓王。
鄭莊公在周桓王面前高度表揚了齊僖公為國際和平所作的貢獻,請求天子予以隆重嘉獎。
這讓周桓王對齊國頓時有了好感:對啊,予一人需要的是拱衛王室的四方屏障,西方是秦國和虞國,北方是晉國和虢國,南方是蔡國和隨國,東方就應該是你齊國和魯國了。
但那個時候,北方的晉國還在內戰自顧不暇,虞國與虢國結盟但與晉國不和。
南蠻強楚國四處征伐非常不老實,蔡國、隨國以及漢陽諸姬數十諸侯國貌似無法屏障王朝。
西方的秦國為取得先王周平王的封賞之地苦苦與西戎周旋,根本就沒有閑心替天子分憂。
倒是東方,不但有大周王朝宗邦諸侯魯國強悍地矗立著,還有一個原開國功臣姜子牙建立的齊國,國力強盛,予一人怎可不好好利用起來?
周桓王大悅,雖然史料并未記載周天子給了齊國什么樣的獎勵,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從此,齊國人終于又可以拿著周天子來行走江湖了!
也就是說,齊國終于得到了特殊的天子令:替天子行道,專伐對天子無禮的各路諸侯!
齊僖公當然是欣喜若狂,對鄭國也是感激得很。這為齊國在后來的齊桓公時代縱橫江湖,提供了最可靠的法理基礎!
這把陳國國君陳桓公看得是眼睛都直了,原來跟著鄭國混,居然是有大把的好處啊。
自己真是瞎了眼了,前些年傻乎乎跟著宋國、衛國搞鄭國,卻是搞了一地雞毛。慢慢彌補吧。
陳國的亡羊補牢辦法非常直接有效:將自己的女兒嫁給鄭國世子忽。
鄭莊公求之不得,世子忽更是喜出望外,尤其是當他親迎自己的妻子時,發現陳國公主那個漂亮啊,簡直是整個世間無一女可出其右的那個檔次!
結果世子忽犯了一件非禮的事,還被史料記錄了下來。
史料記載,世子忽迫不及待,未及完婚便與陳國公主行了茍且之事!
什么意思?
根據禮法規定,世子忽應該先祭祖廟,向列祖列宗報告不屑子孫迎娶歸來,然后才可以同房。
可世子忽太性急了些,結果程序反了,在迎娶陳女歸鄭的路上便同房了,再回到鄭國都城鄭氏宗廟祭告祖先。
對了,世子忽之妻婦媯的名字有些講究的。媯是其姓,婦則是其身份,因已嫁人,故稱婦,所以稱為婦媯。
后來,世子忽即位鄭國國君之位,即鄭昭公,后世便稱其夫人為昭媯或者鄭媯,即以謚加姓為記錄名,或者以氏加姓為記錄名。
這些枯燥的春秋禮儀和知識我們了解一下即可,現在我們繼續欣賞鄭莊公是如何撥動他的超級大算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