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鄭國東遷

鄭桓公最要好的朋友之一,便是大周王朝太史伯,太史伯掌管著國家典籍、天文歷法、祭祀重要工作。鄭桓公要遷鄭國,當然得選一塊風水寶地。這方面,鄭桓公自然請教專業人士太史伯。

公元前780年,鎬京一帶發生了地震。這一天,鄭桓公將太史伯邀請到府里喝酒。幾杯酒下肚,太史伯笑著問鄭桓公:“司徒大人平時日理萬機,今天怎么有空閑請老夫喝酒了?”

鄭桓公嘆了口氣道:“不瞞太史,寡人是在為鄭國擔憂。”

太史伯點點頭道:“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老夫看司徒勤勉于王事,且事事無錯漏,天子多有褒揚,朝中大夫也大多佩服司徒。非但如此,司徒對所封之地,亦是上心。司徒所憂,莫非是指鄭國屢遭戎狄侵襲之事?”

鄭桓公喝了口酒,道:“三十年了,幾乎年年都有戎狄來犯。這些戎狄,一味燒殺搶掠,寡國損失不起。近年來單單是百姓被擄多達數千,因此而逃離的不計其數,寡人著實心痛。”

太史伯看著鄭桓公,也嘆了口氣道:“不用說司徒的鄭國了,鎬京周邊諸侯列國,哪個不艱難度日?。唉,王朝衰落,天子已經無力保護百姓了,不知司徒有何打算?”

鄭桓公道:“不瞞太史,寡人意已決,遷國!”

太史伯吃了一驚,道:“將鄭國遷走?天子怕不會答應吧?”

鄭桓公道:“不瞞太史,本來,寡人一心想著只要能為天子為朝廷多立功勛,天子也會同情寡國的。但是,現在正有個機會。鎬京這次地震,寡國損失很大,故想請奏天子遷國。今天請太史來,就是想請太史幫忙出出主意,看看何處是寡國最為理想的安家之處。”

說著,鄭桓公把輿圖攤開。

太史伯沉吟了一會,對鄭桓公肅然起敬道:“司徒遠見!涇河、洛河、渭河同時發生地震,這三條河都發源于岐山,怎么可能同時地震呢?想當年,洛河僅僅枯竭一次,夏亡。渭河枯竭一次,商亡。現在三條河都地震了,河之源遭堵,很快要枯竭。三河枯竭,岐山便要崩塌!岐山是什么?那可是咱大周王朝的根基所在!如今崩塌,大周王朝氣數,唉,看來已盡了。”

鄭桓公也很傷感道:“可惜的是,天子不理朝政,不體恤老百姓,讓奸佞小人得勢,真是令人心痛,發生此等大事卻不放在心上。忠臣進諫,結果卻遭訓斥,賢大夫被罷官的罷官,出走的出走,下獄的下獄。王朝已經到了危亡之際了,天子還熱衷選美。寡人自知德疏才淺,無力扶保天子,故決意挽救寡國,請太史務必助寡人一臂之力。”

太史伯點點頭,問道:“除了風水要求外,司徒還有何要求?”

鄭桓公道:“安全放在第一位,然后便是適合耕作,有利人口聚集,最后是離京都要近一點。”

太史伯點點頭,指著輿圖中間一個地方用手指劃了一個圈,道:“依老夫看,那就這里吧。”

鄭桓公一看,正是洛邑附近的濟水、洛水、河水、潁水之間。

見鄭桓公仔細看著輿圖,太史伯道:“洛邑,乃成周也,原本便是王朝陪都,經濟繁榮,交通發達。司徒請看,濟水、洛水、河水、潁水都在這里,利于灌溉,可大力發展農業生產,這樣便有利于聚集人口。再說,這一帶,原商朝遺民集聚,但由于武王伐商后,商民皆降為奴隸。如果司徒能夠大膽施策,解放商民,那鄭國很快將擁有大量人口。”

鄭桓公大喜。人口是當時最重要的戰略資源,鄭國若要遷國,洛邑附近當然是首選,這個他早就想過了。如今,太史伯的建議與他不謀而合,那就定了!洛邑附近,濟水、洛水、河水、潁水之間!

兩人繼續喝酒,繼續商量。

鄭桓公道:“太史,寡人相信,天子一定會同意寡國遷國。但是,無論寡國遷到哪里,都有其他諸侯占據著。先要人家將地盤給讓出來,這是個麻煩。”

太史伯笑了,他捋了捋胡須對鄭桓公道:“司徒可知虢國和鄶國?濟、洛、河、潁四水一帶,正是這兩國地盤。但虢公和鄶公貪而好利,民心離散。如今司徒貴為上卿,又深得天子信任,賢名遠播。司徒可奏請天子,請求這兩國讓出一部分地盤供鄭國暫居,筑城而為鄭國都城。此為暫借。鄭國另一部分百姓則遷于虢、鄶兩國各大小城邑,此為寄財。鄭國百姓皆愛司徒,定不會離鄭而去,久居則該些城邑包括原遷鄭民和原住虢、鄶百姓在內,實屬鄭國矣。”

鄭桓公細忖一番,太史伯此計甚妙,大喜,拜謝,自不在話下。

第二天,鄭桓公覲見天子周幽王,向周幽王匯報了自己的家庭問題:“陛下,最近由于遭災,臣的鄭國基本被毀,損失慘重。臣懇請陛下,允許臣將鄭國東遷至洛水附近。”

周幽王很爽快地答應了:“那敢情好啊,快去吧,手續予一人給愛卿辦妥。”

鄭桓公提出了具體遷國方案,鄭國新國都定為帛邑。但帛邑現在是不毛之地,需要暫借東虢國的制邑。待鄭國都城帛邑完成基礎設施建設后,再遷都,歸還制邑。

但制邑當時僅僅是一處關隘,根本容不下舉國盡遷的鄭國子民。鄭桓公早有主意,他相信太史伯分析得對,把鄭國百姓遷到東虢國和鄶國,這兩國肯定不會有意見!

東虢國接到天子詔令,心里有氣,但畢竟這個是天子下令。大周王朝再衰落,相比小小的諸侯來講,那可是君臨天下,威風臨臨,天下諸侯,哪個不服?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天子要你讓出來,你還敢不讓?再說,天子說了,鄭國只是暫借而已,以后肯定會還的。

于是,屬于東虢國的制邑被“暫時”借給了鄭國,成為鄭國新都。至于何時要還,根本沒定!

東虢國和鄶國接到的天子詔令中當然還有一條,那便是兩國各提供五座城邑,給予鄭國安置東遷之民。兩國國君頓時便發火了,會了一個面商議了一下,決定共進退:“你鄭子仗著天子撐腰,也太過分了吧,不給!”

鄭國的爵位為子爵,故兩國國君在背后稱鄭桓公為鄭子。

尤其是東虢國,本來借了一座制邑給鄭國已經舍不得了,此時你鄭國居然還要另外五城?東虢國君正發著火呢,鄭國使者帶著幾位美女還有數車財物到了。

財物當然是送給虢公的。虢公聽鄭使將相關情況一說,頓時便高興了。

原來,鄭國所要求的,并非是將虢國、鄶國各五城割讓給鄭國,而是鄭國將自己的百姓遷到這五城。城邑,仍舊是你虢國和鄶國的。

人口,那是當時一個國家最重要的資源,可以稱為重要的戰略資源。你鄭子向寡人借土地,寡人實在舍不得。但你鄭子把人口這樣的重要資源放到寡人家里來,寡人熱烈歡迎,求之不得。

你鄭國無非是一子爵小國,就這么點國力。如果你亂來,中原這么多諸侯分分鐘都可以教訓你。最好是你鄭國何時倒了霉了,滅亡了,那你的這些人口不就是寡人的了?

東虢國是這樣想的,鄶國也是這樣想的。再加上厚重的財物和美女賄賂,兩國一口答應。就這樣,鄭國終于在地理位置最重要的中原腹地,在東虢國和鄶國以及周邊十數個諸侯夾縫之間,打下了建立中原鄭國的那根樁基。

所以,鄭桓公的這盤東遷鄭國至制邑的棋,下得頗為輕松。

公元前774年,鄭國從西北的京畿地帶,具體講是今陜西華縣一帶,遷到了中原的制邑。

鄭桓公很滿意,他捋著胡須對世子掘突道:“寡人為鄭國選了塊好地吶,制邑是中原核心,四通八達,土地肥沃,氣候溫暖,雨水充沛,灌溉便利,十分有利于發展農業及商業。這塊地盤,你小子以后要牢牢守住哦。”

世子掘突沖著父親詭異一笑:“君父,這是暫借的吧?”

鄭桓公故作生氣道:“借?如果要歸還那才叫借。你說說看,咱鄭國如何才能做到不歸還?”

世子掘突豪氣頓生,道:“勵精圖治,讓鄭國足夠強大,就不需要歸還了!”

鄭桓公哈哈一笑,對這個兒子,他非常欣賞非常滿意。

世子掘突年紀輕輕,見識不凡,且鬼點子特別多,如同自己年輕時一樣,已具文韜武略之才。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邮箱| 永济市| 卓尼县| 错那县| 高唐县| 田阳县| 大港区| 天全县| 巴里| 光山县| 栖霞市| 兴义市| 疏附县| 万山特区| 永仁县| 城固县| 安岳县| 惠东县| 宿松县| 侯马市| 札达县| 白河县| 华容县| 郑州市| 阿城市| 旬邑县| 江川县| 邵东县| 鄂伦春自治旗| 涡阳县| 武威市| 博爱县| 驻马店市| 申扎县| 徐汇区| 万全县| 台江县| 泌阳县| 若尔盖县| 张家港市| 芜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