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誅太子建
- 春秋鄭國風云
- 千里草人
- 2278字
- 2022-03-17 18:33:39
公元前522年,鄭國一代名相、執政大夫子產去世。根據子產的遺愿,由游吉接任其位。
這一年,鄭國來了一位特殊的客人,楚國被廢的太子建。
當時楚國國君楚平王聽從了奸臣費無極的讒言,偷了自己的兒子太子建的新娘,從此便疏遠了太子。
后來在費無極的運作下,楚平王最終動了殺太子之心。所幸太子建在方城司馬奮揚的幫助下,逃離楚國去了宋國。
后來,宋國發生內亂,太子建無法在宋國立足,便逃向了鄭國。
鄭國國君鄭定公本來因為子產之卒而傷心太平洋呢,因為他擔心子產以后,鄭國將再也難以在晉、楚這兩個超級大國間周旋。
尤其是楚國,現在強大得令人可怕,鄭國已經是完全聽命于晉國,楚國遲早是要來攻打鄭國的。
沒想到現在楚國的太子建居然來鄭國避難了,這個太子建素有名聲,誰都認為他是冤枉的,在楚國國內是有相當的民心基礎的。
如果鄭國善待他,那將來太子建有機會回楚國當上楚王,豈不是將感激鄭國?
不要說鄭定公是這樣想的,以游吉為首的鄭國六卿們也都是這樣想的。
于是,鄭國厚待太子建,給予太子建以大夫之位,賜予土地,給予俸?。
陪伴太子建流亡鄭國的還有伍子胥,以及年幼的兒子公孫勝,當然還有一班從人。
伍子胥自父兄被楚平王殺死后,平生唯一信念便是報仇。此時到了鄭國,見鄭國厚待太子建,非常高興。
伍子胥和太子建一心想著就是如何回到楚國,如今的鄭國在子產的治理下,可謂是兵強馬壯,國力強盛。
再加上鄭國是傳統的軍事強國,所以太子建便向鄭定公提出借兵。
沒有自己的武裝,談何回國?這是太子建和伍子胥的想法。
只是兩人內心的小九九還是不一樣的。伍子胥的想法是用鄭軍去討伐楚國,能成功固然好,如果不成功,那便有了去吳國的本錢。
畢竟,當時整個春秋江湖,唯有吳國才是真正與楚國死磕的。
伍子胥要對付的是楚平王,甚至整個楚國,他知道靠鄭國的力量是完全不夠的。
太子建要對付的是費無極,絕對不是自己的父王,更不可能是楚國。
所以他借兵的目的就是“清君側”,利用自己在楚國國內的勢力,尤其是民心,加上鄭國外援,只要爭取到與楚軍和談的機會,他便是成功了。
鄭定公大吃一驚,雖說現在鄭國是政通人和,已顯中興之象。但想要去惹強大的楚國,那怎么可能?
鄭定公無奈,隨口忽悠道:“寡人很想幫助太子成就大事,但太子您應該知道,寡國國小力弱,實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太子何不去請晉國幫忙?”
太子建大喜,便去晉國。伍子胥再三反對,但反對無效。
這一天,鄭國正卿、執政大臣游吉正在與鄭定公商議國家大事。突然有人來報:抓了一個奸細。
奸細?什么奸細?游吉吩咐帶將上來。
原來是太子熊建的一個侍衛,被帶上來時鼻青臉腫,滿身是傷,一上來便叫道:“快,抓了太子建,他正準備造反。”
原來,太子建到了晉國后,晉國人怎么可能借兵給他?
反倒是因為太子建此時呆在鄭國,晉國人很擔心一旦太子建今后回到了楚國,那便將成為楚王。
那樣的話,此時太子建受了鄭國之恩,到時便會極力交好鄭國,從此鄭國將歸附于楚國。
這嚴重損害晉國的國家利益!晉國人一向很聰明,或者說,忽悠別人的本事天下第一。
必須把太子建與鄭國的關系給攪黃嘍,這是晉國人的想法。
于是,晉國人便對太子建說:“太子啊,此時舉兵討伐楚國不妥。一方面,世界還在和平狀態,弭兵會盟晉、楚都是簽署了盟約的,大家誰也不能武裝干涉對方。
但現在太子既然在鄭國,何不在鄭國上動動腦筋?
敝國最近總被鄭國人給折騰得不象話,雖然那個子產已經卒了,但他的政策還在,總對敝國不利。所以,敝國遲早是要討伐鄭國的。
太子先回鄭國,這兩年太子在鄭國已經積蓄了一定的力量。如果再加把勁,便可以發動一場政變。
敝國也會及時出兵,到時里應外合,一舉拿下鄭國!拿下鄭國,我們便擁立太子為鄭國監國。
太子有了鄭國,便可以以鄭國傾國之力,加上敝國號令各諸侯,一起討伐楚國,讓楚王認錯,誅殺費無極,重立太子,太子之事可成矣。”
太子建就這樣聽信了晉國人的話,然后回到鄭國,不顧伍子胥強烈反對,積極活動,到處賄賂鄭國大夫以及鄭定公身邊人。
這樣的開銷是很大的,反倒是一直追隨他身邊的人,得到的工資獎金生活費就少了,甚至有個別平時花錢如流水的居然沒法過下去了。
于是,其中一個侍衛偷了太子建的一把弓去換錢了。
結果被查出來了,于是太子建狠狠打了那個侍衛一頓,將他打得遍體鱗傷。
那個侍衛沒想到自己忠心耿耿拋妻舍子跟著你太子流亡,就一丁點小錯誤卻被嚴懲,傷心失望過后,便是氣憤,然后便是告密。
游吉一聽大驚,但不動聲色,他呵斥那個告密的:“胡說,太子在敝國根本沒有任何非份之舉。你如此誣陷主人,可恨之極,來人,將此人投入大牢。”
轉過背,游吉便命人秘密將那個侍衛提出,細細盤問,終于掌握了大致情況。
游吉將鄭定公身邊那些接受過太子建賄賂的人都記下,然后去見鄭定公,商定了計策。
當天,鄭簡公派人邀請太子建吃飯。太子建哪里曾想到這是一頓鴻門宴?興沖沖來,便被拿下。
然后是嚴加拷問,經不住皮肉之苦的太子建一五一十全招了。
結果是肯定的,鄭定公大怒,立即宣布太子建死刑。
此時的伍子胥見鄭定公派人請太子建赴宴,便知有些不妥,他干脆帶著太子建的兒子公孫勝,先行一步,逃離了鄭國。
游吉命令將太子建案的相關人員全部拿下,依法嚴懲,并分派軍隊,到處捉拿伍子胥。
伍子胥帶著熊勝,歷盡千辛萬苦,最后逃到了吳國。
伍子胥的故事,筆者是放到了楚國和吳國的故事里講了,這里不再細述。
當然,這里值得一提的是,傳說伍子胥過了昭關后,還得到了一位漁丈人的幫助。
結果因伍子胥過于防備那位漁丈人,結果那位漁丈人將伍子胥送到對岸后,沉船自盡。
當然,這是野史,或者說是傳說,是小說情節。
只是,鄭國完全沒有想到,因為這件事,使鄭國后來承受了巨大的壓力,我們到時再細細講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