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52章 春秋第一(下)

  • 春秋鄭國風云
  • 千里草人
  • 2566字
  • 2022-03-15 12:59:42

子產是一位偉大的政治家。他于公元前554年成為鄭國六卿之一,于公元前544年成為執政大臣,一直到公元前522年去世,在鄭國政壇上叱咤風云數十年屹立不倒。

對一位政治家的功過評論,最有權威的是老百姓,最客觀的是身后的蓋棺定論。

史料記載,子產執政期間,兒童能夠得到教育,不用下田干活,年輕人作風正派,老年人可以安度余生。

市場上買賣公平,物價穩定。社會秩序井然和諧,可謂夜不閉戶,路不拾遺。

子產的謚號為“成”,成功的成,這是官方對他的定論。那百姓呢?

子產去世后,鄭國全國人民都失聲痛哭,百姓的話是純樸的。他們說:“子產走了啊,那將來百姓還能依靠誰啊?”

對百姓來講,子產的離去,就是天塌下來了!

甚至有野史記載更令人感慨:子產去世,鄭國的男子不佩玉器,婦女不戴首飾,停止一切娛樂活動,痛哭悼念了整整三個月。

舉國哀悼,古今中外,能夠讓百姓為一位當官的傷心如此的,戰國時還有一位叫屈原的楚國大夫。

一位偉大的政治家,也許值得贊美的地方很多,就象子產、屈原等人。但有一點是必須的:心系百姓。

他們都做到了,所以,子產、屈原這樣的人,永遠活在人民心中!

他愛民如子,處處以百姓為念。史料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次,子產視察民情,在溱水發現有百姓正在渡河。當時正值冬春相交季節,溱水已經很淺了。

但是如果百姓要徒步過河,既要脫鞋受河水之寒,更因為溱水中間較深,要起真正過河還是有困難的。

子產立即命自己的侍從,將自己的馬車借給百姓渡河,百姓無不感激。

后來,子產到了洧水,又發現了同樣的問題,子產再次讓侍從將馬車借給百姓渡河。

這件事被鄭國人民記了下來,為我們留下了一個“乘濟洧人”的典故。

好笑的是,這件事后來居然被列為子產施政不當的一個典型。說是子產為什么不在溱水和洧水上去架橋呢?

其實,對這樣的質疑,只能說是對子產的吹毛求疵。

提出批評意見的代表人物是后來大名鼎鼎的孟子先生,所以他的觀點被很多人認可了,說子產只是施小恩而忘真正的德政。

按孟子先生的意思,子產應該用一個月的時間將行人走的橋架好,再用一個月的時間將馬車能夠通行的橋架好,這才是真正的施德政。

什么叫架橋?見過架橋嗎?知道要花費多少銅錢銀子嗎?鄭國是什么國家,那可是一個小國,一個并不富裕的國家。

在鄭國,當時的情況是基本靠天,老天一不高興便下大雨,河水一個暴漲,你架的橋又不是鋼筋鐵橋,架得住嗎?

今天架,明天沖垮,再架?不現實。不要說象溱水和洧水這樣的大河,在上面架橋需要多少物力人力,就說是筆者小時候的老家農村的幾十米寬的小河,年年被洪水沖垮不知要多少次!

學問高,不見得有真正的治國理政的本事。如果鄭國真的讓孟子先生來施政,那也許孟子先生會在最短的時間內,將整個鄭國給治垮嘍!

子產的學識,正是理論聯系實際的真正學識。他胸襟開闊,不毀鄉校,倡導言論自由,廣泛聽取不同意見,不斷修正施政措施。于是他的路,越走越正,越走越直!

子產給人太多的感慨,作為一名政治家,子產真正做到了寬猛相濟,他把儒家的仁愛、法家的嚴厲、名家的雄辯融入自己的執政中,取得了一個又一個令人稱奇的成功!

他兼具外交家的智慧,改革家的勇氣,思想家的遠慮,政治家的權謀!

他身處政治斗爭核心卻能獨善其身,他為國家勇敢與強國作斗爭卻獲得尊重,不結黨營朋卻能獲得廣泛支持,甚至做到朋友廣布天下!

他剛柔并濟,對復雜的鄭國公卿大夫各大家族,知道何時該拉何時該打,何時該示之以警,何時該施以援手,實現了大家族間勢力與權力的平衡!

他任人唯賢,學而后入政、擇能而使之。許多大事要事上,誰負責調研,誰負責論證,誰負責修正,誰負責成文,誰負責執行,真正實現了重要事務上的民主決策理念。

有史料記載,單單是鄭國關于外交的公文,都是由裨諶起草的,世叔提出意見,子羽加以修飾,由子產作最后修改潤色,最后是游吉負責實施。

子產的執政,有一個團隊體系,我們前面一直講鄭國六卿,那其實是最終決議的團隊,這個團隊,子產當然是重視的。具體形成這個決議前的工作,更是重要的。

子產的團隊被認為是“子產之師”、“子產之輔”、“子產之俊”,團隊成員包括桑丘仲文、杜逝、肥仲、王子伯愿、子羽、子剌、然明、卑登、俖之、王子百、厈等等一干英才。

子產是一位偉大的外交家。他堅持國家的獨立自主,諸侯平等。他總是做到審時度勢,執政期間,經常親自參與外交事務。

子產周旋應對大國,有力、有謀,有膽、有節,有理、有禮,不卑不亢,既不失尊嚴,又不開罪強國,致力于維護國家的獨立,保護國家的權益,贏得了廣泛尊重。

子產又總是那么親力親為,踐行了“外交無小事”理念。史料記載了他那么多的外交細節,前面講了許多故事,無一不體現了子產在外交上的注重細節。

這么偉大的一位人物,但相信在大部分的國人眼里,是陌生的,比如象自己在讀中學歷史時,根本不知道有子產這個名字。

有時掩卷而思:我們讀歷史,到底讀什么?有時看著自己孩子的歷史考試題目,心想,為什么總讓孩子去背誦一些什么歷史事件的意義之類的東西?而且,這些意義之類的又總概括了那么多,一個答案得幾百字!

歷史,在筆者眼里,是多么吸引人啊,但吸引人的不是那些枯燥的東西,而是一個又一個精彩的故事。

如子產這樣的歷史人物,我們學的應該是他的那些故事。從這些偉大人物的故事中,自然能夠學到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這才是孩子們學歷史最需要的東西吧。

子產的故事,真的是很精彩!通過發生在他身上一個又一個的故事,我們有理由說,子產是春秋史上第一人!

看看他那個時代,那些春秋牛人是如何評價他的:

魯國孔子評價他是:“古之遺愛也。”

齊國相國晏嬰說他是“善人。”

晉國國君晉平公說他是“博物君子也。”

鄭國執國上卿子皮說他是“仁人,鄭國所以存者,子產也。”

晉國上大夫叔向說他是“諸侯賴之。”

楚國太傅伍舉說他是“諸侯之良也。”

等等等等。

到后世,司馬遷說“子產之仁,紹世稱賢。”王充說“子產,智人也。”韓愈說“我思古人,伊鄭之僑。”王安石說“子產之政使人不能欺。”

等等等等。

清朝乾隆東南一學者姜炳璋是這樣說的:“春秋上半部,得一管仲;春秋下半部,得一子產:都是救時之相。”

姜老先生還說,“管仲之功闊大,澤在天下,然其過多。子產之才精實,功在一國,然其過少。管仲死而齊亂,以賢才不用,而小人得志也。子產死而鄭治,以猶用子太叔也。”

現在,子產去世了,鄭國在子產的努力下,已經出現了中興局面。接下來的鄭國,將如何在春秋舞臺演出呢?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封丘县| 方山县| 龙门县| 安国市| 长海县| 清丰县| 巨野县| 荔浦县| 深圳市| 长丰县| 璧山县| 九龙县| 福鼎市| 安徽省| 凉山| 文登市| 新民市| 灵武市| 博白县| 张家川| 南雄市| 灌云县| 林周县| 泉州市| 延长县| 高安市| 宜君县| 广平县| 海宁市| 鄂州市| 江源县| 南昌市| 郧西县| 石河子市| 上高县| 忻城县| 乡城县| 历史| 班玛县| 塘沽区|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