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子產發火
- 春秋鄭國風云
- 千里草人
- 2340字
- 2022-03-14 07:45:06
公元前526年3月,晉國中軍元帥韓起赴鄭國聘問,鄭定公隆重接待了他。
需要說明的是,接待外國使者尤其是像晉國這樣的大國的使者,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子產作為執政大臣,當然非常重視,他特意告誡各級官員:“你們之中,如果有幸參加一起接待韓元帥,一定要嚴格遵守禮制,不要做出失禮的事來。”
典禮正在進行時,大堂之下,鄭國文武百官和晉國使團分列東西兩廂,整齊肅然。宮廷樂隊演奏周朝的迎賓樂,鐘鼓齊鳴,非常和諧。
突然,大堂外一個人冒冒失失闖了進來,原來是大夫孔張。
他不但遲到,而且進來后居然走錯了方向,徑直走向客人應該站的位置。
典禮儀式現場司儀一看不對,便走過去攔住了他,示意他走到另一邊。
孔張便直接向另一個方向走去,但那是大庭廣眾下,司儀一看他居然想直接穿過去,那是大大的失禮,便又攔住了他。
孔張見不能直接穿過去,便想繞過樂隊過去。
結果意外發生了,孔張本就已經遲到,已連續兩次被司禮官糾正自己的錯誤,當時不但晉國尊貴的客人都在,國君以及鄭國六卿都在,當然緊張得很。
結果一緊張又出了意外,一不小心碰到了編鐘!
編鐘被碰到了,便發出聲響。孔張一急,想去扶編鐘,結果屁股碰到了玉磬,手肘還碰到了樂師。樂師被孔張這么一折騰,本來和諧的音樂頓時亂了套。
鄭簡公氣得差點罵娘,鄭國眾公卿大夫尷尬無比。子產沉著臉,不悅地瞪著孔張。孔張一個人在那里,緊張得滿頭是汗,不知所措。
韓起畢竟是晉國中軍元帥,知道這次鄭國這位大夫闖了禍,但那是鄭國的事,自己別當一回事。
但這讓其中一個晉國人不由覺得好笑,便抿嘴笑了笑,這讓所有的鄭國人都感覺到無地自容。
典禮結束后,大夫富子便去見子產,對子產道:“今天這事我們失禮了,孔張這人怎么這么不守禮,站錯了地方,又擾亂了音樂,結果讓晉國人笑話了。
今天被他們笑話,明天他們便可能會來欺負我們。孔張今天這樣,是您的恥辱啊。”
富子滿以為自己這番話一定會得到子產的認可,并獲得子產的贊賞,因為子產是一位對外交禮儀非常重視的人。
誰知,子產一反平時溫文爾雅的態度,沖著富子就呵斥道:“恥辱?你知道什么是我的恥辱?
發布命令不當,執行命令失信,刑罰偏頗不平,訴訟放任混亂,朝會失去禮儀,命令無人聽從,招致大國欺負,陷百姓于疲憊,讓臣子勞而無功,犯錯了還不知,這些才是我的恥辱!
嚴懲孔張?孔張是誰?國君兄長之孫,上卿子孔之后,以后執政大夫的后備干部,現任鄭國大夫!
他受命出使,腳步遍及諸侯,鄭國人民尊敬他,各國諸侯熟悉他。
他在朝中有官職,在家里有祖廟,國家給予他爵?,承擔了國家軍賦,履行著祭祀職責,享用國君賜胙,輔佐國君治國,勞苦功高,受國君器重。
子孔氏已經數代為大夫,孔張今天在典禮上竟然忘記自己該處于什么位置,為什么該由我來為他感到恥辱呢?你們是不是要把一切過錯都歸咎于我就高興了?
難道是說先君從一開始就用錯了我嗎?你到底幾個意思?以后,你如果一定要教訓我,你最好是拿我犯的其他錯誤來指責我吧。”
子產居然發了大火?
是的,子產平素溫文爾雅,待人謙虛有禮。這次確實是孔張丟了整個鄭國的臉,他自己也在生氣。但此時你富子卻來澆一把火,這不是典型的自討沒趣撞南墻嗎?
子產也是一個普通的人,普通的人總有七情六欲,哪怕修養再高,該生氣時就得生氣,該發火時也會發火。
子產不止一次在處理國家大事上發火,史料的記載還真多。
公元前523年,鄭國發生了大旱。一般發生極端氣候,國君便要出來做事了,尤其是鄭國的國君,要做的最重要的事當然是祭祀。
鄭定公除了自己親自主持向上天祭祀求雨外,另外派了屠擊、祝款、豎柎三名司禮官員具體負責向山神祭祀。
祭祀的地點選擇在桑山,屠擊、祝款、豎柎三名司禮官員到了桑山后,以祭祀需要搭建祭臺為由,將桑山上有用的大樹都砍了,從中賺了不少錢。
如果祭祀后真下雨了倒也罷了,但偏偏是他們的運氣極差,祭祀搞完了,老天還不開眼,就是不滴雨。
老百姓開始不滿了,子產大怒。
他召開六卿會議:“祭祀山神,那就應當善待山神所賴以生存的山林,他們倒好,不想著培育和保護山林,反而砍去樹木,山神不生氣才怪,難怪老天不下雨。”
最終形成的會議決議,是剝奪了他們的官爵和封邑。
子產這次大怒,其實他是看不慣這三個人假公濟私,故借百姓的不滿,給予嚴懲。
公元前529年8月,根據晉國的指示,各諸侯國赴平丘開會。
當時的日程安排是這樣的:8月4日至5日大閱兵,8月6日各諸侯朝覲晉國國君晉昭公,8月7日大家簽署盟約,議程安排得很緊湊。
最有實質性的事項便是8月7日的盟誓以及簽署盟約。根據日程安排,8月7日午時之前,各路諸侯必須抵達地點。
8月6日,子產就命令外仆:“你帶著人馬上趕到會場,找個向陽的位置,為國君搭好帳篷。”
外仆,當時指專門負責國君住宿的后勤人員。外仆領命,收拾器物裝好馬車,準備出發。
游吉正好過來,見大家忙碌的樣子,問明了情況后便笑道:“這又是何必呢?明天午時趕到即可,你們現在去太積極了,要被別的諸侯笑話的。”
游吉對外仆說,你們已經累了兩天了,今天好好休息,明天上午去吧。執政大人那里我會去說的,他那么忙,這種小事就不要麻煩他了。
到了傍晚,子產親自巡視營地,看見外仆正在和他的手下無所事事,很驚訝,問道:“你們把帳篷搭好了啊,辦事效率挺高嘛。”
誰知外仆報告說是游吉大人讓他們明天上午去搭就行了,現在去的話要被人家說過于積極。
子產聽后勃然大怒道:“反了啊你們,聽我的還是聽游吉的?快去,晚上不要休息了,把帳篷給我搭好!”
前面說過,子產平時待人溫文爾雅,哪曾見他公開場合發過火?
外仆嚇得滿頭是汗,大伙手忙腳亂地套好馬車,急急忙忙趕到會場。
一看就傻了眼:祭壇外圍已經被各國占用了,哪里還有向陽的位置?
最后,鄭國人只好在一個邊角落支起了帳篷。
外交無小事,許多外交事務就貴在細節到位。所以盡管游吉也算是一名干才,但比起子產來,確實是差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