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當然無小事,子產嚴守外交禮義,不允許在外交上有出現對鄭國不利的隱患。
在韓起求玉這件事上,誰都不會去想其背后可能會存在著外交隱患,因為失去原則而導致大國無盡索取的隱患。
同樣,絕不允許外部勢力干涉鄭國內政,也是子產必須堅持的原則。
公元前523年,鄭國六卿之一、駟氏家族宗主駟偃病逝。駟偃病逝本是駟氏家族的家務事,但此事最終卻導致了外交危機。
駟偃之子駟絲當時年幼,而駟氏家族這么大一個家族,如果讓駟絲來繼位的話,首先便會失去卿位,然后便可能導致駟氏家族走向衰落。
駟氏家族元老們坐下來商量后,決定由駟偃的弟弟駟乞繼任為駟氏家族宗主,并繼承鄭國的卿位。
子產本人是不喜歡駟乞這個人的,而且,這樣的繼承也確實是違反了家族繼承的慣例。
但這是駟家的家事,清官難斷家務事,對于家事。除非是家族宗主來找他商議,否則他是不發表任何意見的。
見子產不發出聲音,駟絲的母親發飚了,這是一個強勢的母親,之所以強勢,是因為娘家強勢。
駟絲外公家可是春秋第一大強國晉國人,而且是晉國第一大家族范氏家族!駟絲母親立即跑到晉國去告狀。
晉國的范氏家族是什么家族?想當年,范氏家族曾經擔任過晉國中軍元帥,現在自己的外孫被人欺負了,范氏家族當然不干了。
于是,范氏家族便派人來質問駟家人。
駟乞一看,不得了,攤上大事了,忙表態:我讓位不成嗎?我不但讓位,我還出走行不行?
駟乞準備流亡外國去了。子產知道后,立即派人制止了駟乞。
在子產看來,你們的家務事,我這個執政大夫管不著。但現在是晉國人出來干涉了,鄭國人的事難道是由你們晉國人來決定嗎?
子產冷冷對范家人道:“國家與國家之間,至少要互相信任,現在我們尊晉國為諸侯之長,是因為晉國具有大國風范,能夠善待各諸侯。
但是,您今天來到我們鄭國,不是本著兩國友好的目的,而是通過干涉我們鄭國內部的事務來實現您的私念。
難道您這樣做,會得到晉侯以及韓元帥的支持嗎?
鄭國有那么多的公子、公孫,他們要確定誰是繼承人,連我這樣的執政大夫都無權干涉。
如果你們都來過問,那鄭國算什么了?還算是一個諸侯國家嗎?哪怕是你們晉國的附庸國,在公族繼承人選定上,宗主國也無權來干涉吧!”
范家人聽著是冷汗直冒啊,怎么到了你子產那里,就一點家事就搞成了外交糾紛了?如果真惹出什么事來,范氏家族不被晉國其他公卿世族給滅了啊。
范家人連忙抱歉,并向子產的教誨表示最衷心的感謝。再到駟絲媽媽那里,好言撫慰了一番,灰溜溜回了晉國。
這下把駟乞給感動得流涕了,他本來總以為自己的駟氏家族總在子產的國氏家族之上的,所以平時對子產總有那么點點意見,哪曾想到子產會替他出頭?
沒有子產,自己現在估計已經在哪個外國喝西北風了!
對于穆氏的各大家族,子產費盡心機保護他們。除了駟氏家族,前面講過,他還保全了良氏家族、孔氏家族。
哪怕是曾經想舉兵攻打過他,但后來被判流亡的豐氏家族那個叫豐卷的小子,子產并未沒收其土地,而是僅驅逐了他。
后來豐卷在國外思過三年后回國,子產立即將其田宅和土地都歸還給豐卷。
罕氏家族有兩個堂兄弟,都是穆氏第三代人物,一個叫公孫魋,一個叫公孫朔。
公孫魋的父親叫子展,即公孫舍之。子展這一支都繼承了子罕的地位,歷任鄭國的執國大夫。
公孫朔的父親叫公孫鋤,歷任鄭國的馬師。到了第三代時,罕氏家族也分成了兩家,一家以子皮的字為氏,即子皮氏,一家以官職名為氏,即馬師氏。
本來嘛,大家的爺爺都是子罕,應該團結友愛。但估計這個馬師氏一些少壯派心里有些不服,總覺得大家都是爺爺門下,憑什么你們子皮氏地位就那么高,什么正卿啦,什么執國大臣啦,而我們馬師氏就只配做個馬師?
家族的矛盾,往往是家族里面的人給折騰出來的。正好,子皮氏的公孫魋這樣的小伙子平時特別喜歡喝酒。但酒量估計不怎么樣,反正一喝就醉,一醉就來事。
這天,公孫魋又喝醉了,然后沖著公孫朔發起了酒瘋,把公孫朔那一頓奚落啊,貌似你馬師家哪里配得上叫子罕為爺爺,想當年就是爺爺從哪個垃圾堆里撿來,然后才有了你馬師氏。
公孫朔血氣方剛,實在是忍無可忍了,操起一把大戟,就將公孫魋這個酒鬼變成了真正的鬼。
這事鬧大了,但論起理來,確實是公孫魋先犯的錯:你沒事去惹別人作甚呢?
但公孫朔畢竟是殺了人,最后罕氏家族的判決是將公孫朔驅逐出境。
公孫朔無奈,只好流亡去了晉國。
子產一直暗中關注著公孫朔,他知道,公孫朔雖然有些沖動,但那都是年輕人的通病,實際上這個公孫朔還是有本事的。
公孫朔到了晉國后,也確實謙虛謹慎,為人處事講究禮儀,令晉國人非常欣賞。
當時擔任晉國中軍元帥的韓起想起用公孫朔,但又不知鄭國人會怎么想,一直猶豫不決。
公元前535年,子產出使晉國,韓起借機征求子產的意見,問子產該給公孫朔這樣的人才一個什么級別的待遇。
別看這是一個小事,如果子產推薦高了,那罕氏家族的子皮氏便會對子產有意見。如果推薦低了,那罕氏家族的馬師氏對子產就有意見。
韓起實際上是給了子產一個難題。
子產卻大方地將這個燙手山芋給接了過來:“這小子本是我們鄭國的一個罪臣,幸得國君寬恕,才茍活于世,并依賴貴國而存,這真的要感謝元帥啊。
這種人,本來哪有什么資格選擇當官?更不要說給他一個什么樣的職位了。
不過,自古以來的規矩是這樣的,如果他本來是卿大夫,獲罪后應該降為上大夫;如果是大夫,獲罪后應該降為下大夫。
這小子本來在鄭國的級別是大夫,具體的官職呢是馬師。現在既然在貴國了,就一切聽元帥您的吧,元帥如果能夠給他個一官半職,那是這小子上輩子修來的福分,什么官職都可以。”
就這樣,韓起根據子產的意見,任命公孫朔為晉國的下大夫。
公孫朔知道自己能夠在晉國出仕為官是由子產推薦的,非常感激子產,罕氏家族的馬師氏家族當然也對子產感激得很。
而罕氏家族的子皮氏家族覺得子產給晉國人出的主意是給公孫朔降了一級,也非常滿意。
做人做事,能夠象子產這樣滴水不漏的,真是難能可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