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問題,基本得到了解決,而國際問題馬上又需要子產去處理了,因為又到了赴晉國朝見晉侯的時候了。
根據公元前546年晉國、楚國達成的協議,世界實現了和平。
晉國、楚國、齊國、秦國、魯國、衛國、陳國、蔡國、鄭國、許國、宋國、邾國、滕國等共14個諸侯國達成一致意見:
各國間停止戰爭,一切國際爭端以和平談判的方式解決。全世界的諸侯國都尊晉國、楚國為共同的諸侯聯盟盟主。除齊國、秦國兩個大國外,各諸侯國同時向楚國和晉國納貢。
就這樣,世界被劃分成了四個世界:第一世界,楚國和晉國,同為盟主,享受著各諸侯國的進貢。
第二世界,秦國和齊國,不需要繳納保護費,只享受自己附庸國的納貢。
第三世界,衛、鄭、宋、曹、陳、蔡等國,既要向楚國納貢,同時也要向晉國納貢。
第四世界,那便是各諸侯國自己的附庸國,繼續向自己的宗主國納貢。
于是,公元前542年某天,子產和鄭簡公帶著數十輛土特產到了晉國。根據禮制,晉國國君晉平公應立即會見來朝見的諸侯。
但這個晉平公不知怎么回事,就把鄭國晾在了一邊,讓鄭簡公和子產在專門供外國使者休息的驛館空等了兩天。
鄭簡公當然很生氣,子產也很生氣,質問管事的,管事的隨便編了個理由:那個好象是魯侯薨了,晉侯以及晉國的卿大夫們正議著與魯侯薨后的一應外交事務呢。
魯侯去世了,你們商量相關事務就可以將我們鄭國人晾在一邊?子產心道,這不是明擺著給鄭國下馬威么?
死了一個外國國君的事,是重大外交事務。但那是在遙遠的魯國,你晉國完全可以按章程來辦事。
這里可是有一個活著的外國國君在苦等著,你們晉國人實在太過分了。
子產沉著臉,他命令道:“去,將驛館的圍墻都拆了!”
啊?這可是晉國的重要建筑,子產你膽子也太肥了,怎么可以在人家的地盤上拆人家的房子?
鄭國人都懵了,鄭簡公也嚇了一跳,忙出來阻止:“這個不行!他們無禮,我們可不能亂來啊。”
子產笑道:“主公,您就放一百個心,不會出事的。一切由臣頂著。”
于是,鄭國人轟轟烈烈地將驛館的圍墻都拆了,然后,子產命令把幾十輛馬車都趕進大院里去。
晉國中軍將正是趙氏孤兒的主人公趙武,他聽說鄭國人在晉國都城胡來,非常生氣,立即派人去質問:
“你們怎么回事?圍墻是為了保護大家的財物不被偷盜才建的,你們鄭國人也太過分了吧,居然將圍墻都拆了?”
大家都緊張起來,不要說晉國是當時的超級大國,哪怕是一般的諸侯國,你去拆了人家的驛館的圍墻,完全可以直接將你逮起來問罪的!
鄭簡公汗都來了,大家都不敢說話,子產卻呷了一口茶,正色道:
“您剛才說,圍墻是為了保護大家的財物而建的,但如果財物進不了院子,一直滯留在外面,那怎么保護?
敝國認真履行著你們大國達成的協議,準備了多少時間,才終于將貢賦給備齊了,這些全部都是鄭國百姓的血汗!
寡君親自帶著百姓的血汗來朝見貴國國君,一路風餐露宿,不敢有半點耽擱,終于來到了貴國。
但到了貴國,卻一連兩天都沒有得到會見。圍墻又打得那么高,門又那么小,車都進不去。
這數十車敝國百姓血汗就這樣日里夜里暴露在外,你們不擔心,我們可很擔心。
貴國是大國,國君和卿大夫們當然很忙,但我們因為得不到貢賦妥善安置的機會,不能直接將財物運進你們的國庫。
但放在外面不行啊,聽說貴國盜賊超多,我們對此非常著急,無奈之下只好想辦法將貢賦運進大院子里來。”
子產的意思就是,正因為你們連抽個半天倆時辰的工夫都沒有,所以貢賦一直停放在外面。
這個很危險,但這個貢賦在完成交割之前,是鄭國的財物,鄭國人當然要保護好自己的財物了,誰讓你們不待見鄭國人呢?
子產為鄭國人的拆墻行動擺足了理由,他喝了兩口茶,然后開始教訓晉國人:
“外臣聽聞,昔日貴國先君文公在時,驛館非常寬大豪華,馬車都能駛入,各國將貢賦拉進驛館后,可以耐心等待文公會見。
各國見到了文公,才發現原來貴國的宮廷非常簡陋。
大家都很感慨,都認為文公寧可自己過得差一點,也要將各國使者都招待好,這就是當年文公之所以服天下之故啊。
外臣聽說,當年的驛館,倉庫寬大,馬棚整潔,環境優雅。
貴國為各國使者所安排的招待非常周到,不但按一國國君標準給各國配備了足夠的侍女奴役,而且貢賦交割前,專門有人登記,有序安放。
文公還專門撥出軍隊日夜巡邏,安保工作做得非常到位,所有住在驛館的各國使臣,都日夜無憂,享受著文公專門配發的美味佳肴和音樂舞蹈。
卿大夫們也都很有禮貌,經常親自來探望問候。大家都很懷念當年的貴國,大家來到貴國,感覺到了賓至如歸的溫暖。
但現在呢?你們自己看看,各國諸侯住的是什么破地方?
門那么小,馬車根本進不來。窗戶是破的,案幾都幾個月沒人擦拭了,灰塵積了厚厚一層,垃圾沒人管。
茶葉都過期了吧,泡出來的水都發黃帶澀。連熱水供應也不足,洗澡洗到一半便沒了熱水。
我們的馬,已經兩天沒吃過草料了。沒有音樂舞蹈,也沒有酒肉。
但你們的宮廷呢?超豪華建筑,超豪華裝修,幾乎都超過了天子的規格了吧。這個也不想多說了。
確實,貴國事務繁多,我們是理解的,魯侯去世,大家心里都難受,那是一位好國君啊。
但對貴國來講,無非就是安排一次外交活動即可,何至于一連幾天都在商議此事,而把我們晾在一邊呢?
我們也不知道貴國對于魯君過世這樣的事要研究多長時間,既然沒有一個準信,只好把馬車先拉進來,然后,靜候貴國君的命令。
我們巴不得早點完成進貢的任務,早點回國呢。”
賓至如歸的成語,便是出自這里。
《左傳·襄公三十一年》記載:“賓至如歸,無寧災患,不畏寇盜,而亦不患燥濕。”
意思就是說,客人到這里就象回到自己家里一樣,形容招待客人熱情周到。
子產的舌頭太厲害了,明明是一件自己不對的事,卻經他的嘴說出來,不但成了一件天經地義的事,還把堂堂春秋第一號大國晉國給罵了一頓。
鄭簡公和鄭國人聽著那個解氣啊,一個個是心花都怒放了。
因為誰都知道,這套說辭,全世界沒有一個人能夠辯駁!
晉國人被說得是臉一陣紅一陣白,最后居然是點頭哈腰,承認晉國失禮。
然后回去報告趙武:“元帥啊,確實是我們不對,怎么可以這么對一個諸侯無禮呢?
小人建議,立即安排會見,收受貢賦,同時追究驛館年久失修管理不當的主體責任,重建驛館。
那里確實不宜住人啊,比小人家的奴隸的居所好不到哪里去了。”
晉國中軍將趙武聽得汗自脊背流,他沒想到晉國輕慢諸侯已經到了這個地步,于是立即安排鄭簡公與晉平公的會見,將鄭國人的事優先辦理,還說了一堆好話。
當然,他也立即追究了鄭國國君到了晉國這樣重要信息不及時上報的責任,還開展了一次針對驛館管理的責任追究,重建驛館,處理了一批貪腐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