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29章 子產拒賞

此時的鄭國,鄭簡公以下,其實就是鄭國六卿加上一個子石在掌控著國家,六卿加上豐氏家族的子石,正好是七穆。

而子產作為七穆的國氏家族宗主,此時在鄭國卿級班子中的排名并不高。

因為鄭簡公繼位時年紀實在太小,僅僅五歲,所以鄭國的政治局面是這樣的:國君基本是個擺設,國政由七穆把持。

七穆,乃六卿一上大夫。六卿中,排名第一的是執國大夫,正卿。排名第二的是執政大夫,正卿,具體負責國政治理。

這里,我們再排一排七穆,這個我們是經常要理一理的,否則很容易搞亂。

執國大夫子展,即公孫舍之,罕氏家族,穆族二代。

執政大夫良霄,即公孫宵,良氏家族,穆族三代。

卿大夫子西,即公孫夏,駟氏家族,穆族二代。

卿大夫子產,即公孫僑,國氏家族,穆族二代。

卿大夫游吉,即公孫吉,亦稱子太叔,游氏家族,穆族三代。

卿大夫印段,即子石,印氏家族,穆族三代。

上大夫子石,即公孫段,豐氏家族,穆族二代。

整理鄭國七穆是一項相當辛苦的工作,如印氏家族和豐氏家族,都出了個子石,其實是兩個人。

其中印氏家族的子石已經為卿大夫,而豐氏家族的現在仍舊是一介上大夫。

為了區別兩人,我們把印氏家族的子石稱印段,豐氏家族的子石稱子石。

很顯然,在當時的鄭國卿大夫中,子產僅僅排在第四位而已。

但討伐陳國,使鄭國獲得了無數的陳國財物,子產的功勞是有目共睹的。

再加上此次出使晉國,又是子產舌戰晉國,為鄭國獲得了榮譽,所以鄭簡公決定對有功之臣進行獎賞。

首先是獎賞子展。子展獲得的賞賜是一輛超豪華馬車和一套朝服,以及八座城邑。

子展在他的正卿崗位兢兢業業,無愧于執國大夫一職。

作為穆族第二代的佼佼者,他在七穆中有著自己的核心勢力,這是他的父親子罕留下的。

子罕與子駟、子豐是同母兄弟,這樣的血緣關系使這三穆的關系最為密切。

自己有能力,且有實力,而且又與子產這樣的大能人關系處得不錯,經常聽取子產的意見建議,所以子展的工作相當出色,威望也非常高。

那個時候的鄭國,正因為有子展把控著大局,所以誰也不敢亂動。子展獲得國君的重賞,當之無愧。

鄭簡公獎賞給子產的僅僅比子展低了一個等級,也是一輛豪華馬車,但馬車上的飾品比子展那輛少了一點。

也有一套朝服,但朝服的等級也稍低了一點。也獎勵了城邑,獎勵的是六座城邑。

“子產受之無愧,應該獎賞,子產為鄭國立了大功啊。”鄭國人都認為鄭簡公這樣的獎賞非常到位。

“望愛卿戒驕戒躁,繼續為鄭國作出新的貢獻。”鄭簡公這樣勉勵子產。

“主公如此厚愛,臣感激涕零,定當竭盡全力,忠君奉國。然臣目前封邑已經足夠養活家人,故無需再賞城邑了。”子產先是以謝恩,再是拒絕了城邑。

“那不行,寡人此舉,已經和執國、執政兩位愛卿商議過了。大家都沒有意見,收下吧,這是愛卿應得的。”鄭簡公堅持要賞賜。

“子產,收下吧,這是你為鄭國所作貢獻的獎賞,是你的光榮。”子展也來勸子產,大家都紛紛表態,子產應當收下這份獎賞。

但子產仍舊堅持不受城邑,但實在拗不過大家,最后接受了三座城邑。

子產的理由是自己在卿級班子中的地位與所得獎賞不匹配。

自己排名第四,第一位的子展是六城,那第二位的良霄是五城,第三位的子西是四城,自己最多只能得三城。

子產家里很富庶嗎?

當然不是。

子產已經看到了鄭國政壇上存在的危機,他想起了自己的叔叔子張。

子張去世前,除了留給兒子必要的土地外,其余的土地全都還給了鄭國公室。

子產深知子張的用意,這才是真正保全家族的明智之舉!

雖然,眼下的鄭國政壇,貌似風平浪靜,那是因為鄭國的外部環境實在太惡劣了。

夾在晉國、楚國兩強爭霸夾縫中,大家無可奈何地都把心思用在了國際事務上。

但一旦世界和平了,或國際矛盾稍稍緩和,那國家的內部矛盾便會顯現出來。

如晉國的內部矛盾,主要在卿大夫之間的爭斗中爆發,鄭國的內部矛盾,主要就在七穆之間爆發。

子產所在的國氏家族目前勢力相對較弱,所以,作為宗主的子產必須要有自知之明,不能引起其他家族的忌恨,更不能隨便選邊站隊。

在春秋江湖上,最血腥的往往不是國與國之間的戰爭,而是國家內部的權力斗爭。

一家之主如果不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極有可能輕輕松松就導致覆巢之下無完卵的悲劇。

多作奉獻少要功勞,這便是子產的理念,在官場上保全自己的理念,低調的理念。

如果良霄也能這樣做,那良霄這個執政大夫一定做得很好。

作為執政大夫,良霄的工作量當然也是大的。良霄做了不少工作,自己總認為功勞很大,于是良霄便經常自以為是。

良霄總以為國君應該多賞賜他,但他確實沒有什么特殊的表現,所以大家也不怎么鳥他。

于是,良霄經常發牢騷。

身居執政大夫高位,卻總是自以為是,那一定會有許多麻煩。而良霄卻往往看不到這樣的麻煩,這便為自己種下了禍根。

而這種禍根,總有一天會將良霄自己置于死地。

楚國與晉國終于達成和平協議了,公元前546年,在宋國的調解下,楚國、晉國簽署了和平協議。

同時簽署這個協議的還有齊國、秦國、魯國、衛國、陳國、蔡國、鄭國、許國、宋國、邾國、滕國等共14個諸侯國。

于是,整個春秋江湖便形成了這樣的共識:

各國間停止戰爭,一切國際爭端以和平談判的方式解決;

全世界的諸侯國都尊晉國、楚國為共同的江湖盟主;

除了齊國和秦國外,各國都要向晉國和楚國朝貢。

就這樣,世界被劃分成了四個世界:

第一世界,楚國和晉國,同為盟主,享受著各諸侯國的進貢。

第二世界,秦國和齊國,不需要繳納保護費,享受著自己附庸國的納貢。

第三世界,衛、鄭、宋、曹、陳、蔡等國,既要向楚國納貢,同時也要向晉國納貢。

第四世界,那便是各諸侯國自己的附庸國,繼續向自己的宗主國納貢。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邳州市| 尼勒克县| 静宁县| 临夏县| 西乌珠穆沁旗| 多伦县| 米林县| 四子王旗| 博爱县| 富源县| 屯昌县| 巴塘县| 子洲县| 南开区| 盘山县| 同江市| 乌兰察布市| 五常市| 浦东新区| 娱乐| 博乐市| 长顺县| 临武县| 许昌县| 五家渠市| 杂多县| 祥云县| 张家口市| 新兴县| 巴林左旗| 石首市| 库伦旗| 台江县| 达州市| 阜新市| 新龙县| 银川市| 鹤壁市| 盐山县| 自治县| 江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