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經商秘訣(4)

“好吧,這些擔保可以嗎?”猶太人說著,從豪華的皮包里取出一堆股票、國債等等,放在經理的寫字臺上。說:“總共50萬美元,夠了吧?”

“當然,當然!不過,您真的只要借1美元嗎?”

“是的。”說著,猶太人接過了1美元。

“年息為6%。只要您付出6%的利息,一年后歸還,我們就可以把這些股票還給您。”

“謝謝。”

說完,猶太人就準備離開銀行。

銀行行長一直在旁邊冷眼觀看,怎么也弄不明白,擁有50萬美元的人,怎么會來銀行借1美元。他匆匆忙忙地趕上前去,對猶太人說:“啊,這位先生……”

“有什么事情嗎?”

“我實在弄不清楚,您擁有50萬美元,為什么只借1美元呢?要是您想借三四十萬美元的話,我們也會很樂意的……”

“請不必為我操心。只是我來貴行之前,問過好幾家金庫,他們保險箱的租金都很昂貴。所以嘛,我就準備在貴行寄存這些股票。租金實在太便宜了,一年只需花6美分。”

這是一則笑話,一則只有精明人才想得出來的關于精明人的笑話,這樣的精明,一般人想學也學不到,因為單單是盤算上的精明,是遠遠不夠的,首先更是思路上的精明。

按常理,貴重物品應存放在金庫的保險箱里,對許多人來說,這是惟一的選擇。但猶太商人沒有受限于常情常理,而是另辟蹊徑,找到讓證券鎖進銀行保險箱的辦法。

從可靠、保險的角度來看,兩者確實是沒有多大區別的,除了收費不同之外。而且這可能比存保險箱更保險,因為保險箱也可能被別人盜走,或者被別人知悉密碼,而放到銀行保險箱是絕對安全的,而且即使出問題的話,還得由銀行來負責。

其實規則雖然不能變,但是妙用規則、巧用規則確實能夠大大地幫助我們。

不過,至此,猶太商人的思考方式還只是“橫向思維”,怎樣把證券弄進銀行保險箱里去,讓他們代管而幾乎不付錢,才真正用上了“逆向思維”。

通常情況下,人們之所以進行抵押,大多是為借款,并總是希望以盡可能少的抵押物爭取盡可能多的借款。而銀行為了保證貸款的安全或有利,從不允許借款額接近抵押物的實際價值。所以,一般只有關于借款額上限的規定,其下限根本不用規定,因為這是借款者自己就會管好的問題。

然而,就是這個銀行“委托”借款者自己管理的細節,激發了猶太人的“逆向思維”:猶太人是為抵押而借款的,借款利息是他不得不付出的“保管費”,既然現在對借款額下限沒有明確的規定,猶太商人當然可以只借一美元,從而將“保管費”降低至6美分的水平。

通過這種方式,銀行在1美元借款上幾乎無利可圖,而原先可由利息或罰沒抵押物上獲得的抵押物保管費也只區區6美分,純粹成了為猶太商人義務服務,且責任重大。

這個故事本身當然只是個笑話,但擁有50萬美元資產的猶太商人在寄存保管費上精打細算的做法,決不是笑話,借“逆向思維”倒用規則的這套思路,更不是笑話。

巧用法律規則賺錢是猶太人外匯買賣的絕活。作為“契約之民”的猶太人,居然在遵守契約的前提下,憑著自己的智慧和謀略極為理性地賺取金錢。

1971年8月16日,美國總統尼克松發表了保護美元的聲明。精明的猶太金融家和商人立刻意識到,美國政府此舉是針對與美國有巨大貿易順差的日本。猶太人又從情報中獲悉,美國與日本就此問題曾多次談判。一切的跡象表明:日元將要升值。更令人吃驚的是,這個結論不是在尼克松總統發表聲明后而是在半年前得出的。

眾多的猶太金融家和商人根據準確的分析結論,在別人尚未覺察之時,開展一場大規模的“賣”錢活動,把大量美元賣給日本。據日本財政部調查報告,1970年8月,日本外匯儲備額僅35億美元,而1970年10月起,外匯儲備額以每月2億美元的增加速度在上升。這與日本出口貿易發展有關,當時日本的晶體管收音機、彩色電視機及汽車生意十分興隆。但美國猶太人已開始漸漸向日本出“賣”美元了。到1971年2月,日本外匯儲備額增加的幅度更大,先是每月增3億美元,到5月份竟增加15億美元,當時日本政府還蒙在鼓里,其新聞界還把本國儲備外匯的迅速增加宣傳為“日本人勤勞節儉的結果”,似乎日本各界人士尚未發現這種反常現象正是美國猶太人“賣”錢到日本的結果。

在尼克松總統發表聲明的1971年8月前后,美國猶太人賣美元的活動幾乎到了瘋狂程度,僅8月份的1個月,日本的外匯儲備額就增加了46億美元,而日本戰后25年間總流入量僅35億美元。

1971年8月下旬,也就是尼克松總統發表聲明10天后,日本政府才發現外匯儲備劇增的原因。盡管立刻采取了相應的措施,但一切都已晚了。美國猶太人預料的事情發生了:日元大幅度升值。日本此時的外匯儲備已達到129億美元。后來日本金融界算了個賬,美國猶太人在這段時間拿出1美元,便可買到360日元(當時匯率);日元升值后,l美元只能買308日元。也就是說,日本人從美國猶太人手里每買進1美元,便虧掉52日元,猶太人卻賺了52日元。在這幾個月的“賣”錢貿易中,日本虧掉6000多億日元(折合美元20多億),而美國猶太人即賺了20多億美元。

日本有嚴格的外匯管理制度,猶太人想靠在外匯市場上搞投機活動是根本不可能的,但日本大蝕本卻是真實存在的。此外,美國猶太人如此異常的大舉動,日本人為何遲遲未曾發覺呢?猶太人又是如何得手的呢?這就涉及有“守法民族”之稱的猶太民族依法律的形式鉆法規的空子、倒用法律的高超妙處。這恐怕也只有受過“專業熏陶”的猶太民族才能表演此法。

從1971年10月起,日本外匯儲備額以每月2億美元的增加速度在上升,而這正是日本的晶體管電子及汽車出口貿易十分興隆的結果,這個增加速度是很正常的。

在日本自己看來,日本的外匯預付制度是非常嚴密的,但猶太人卻看出了它有大漏洞。外匯預付制度是日本政府在戰后特別需要外匯時期頒布的。根據此項條例,對于已簽訂出口合同的廠商,政府提前付給外匯,以資鼓勵;同時,該條例中還有一條規定,即允許解除合同。

猶太人正是利用外匯預付和解除合同這一手段,堂而皇之地將美元賣進了實行封鎖的日本外匯市場。

美國猶太人采取的方法事實上很簡單,他們先與日本出口商簽訂貿易合同,充分利用外匯預付款的規定,將美元折算成日元,付給日本商人。這時猶太人還談不上賺錢。然后等待時機,等到日元升值,再以解除合同方式,讓日本商人再把日元折算成美元還給他們。這一進一出兩次折算,利用日元升值的差價,便可以穩賺大錢。

從這則“日本人大蝕本”的事例中,不難看出猶太人成功的經營思路在于“倒用”了日本的法律,將日本政府為促進貿易而允許預付款和解除合同的規定,轉為爭取預付款和解除合約來做一筆虛假的生意。這樣,日本政府卻只能限于自己的法律而眼睜睜地看著猶太人在客觀的形式上絕對合法地賺取了他主觀上絕對不認為合理的利潤。

感悟:

規矩是死的,人是活的。世界上沒有完美無缺的規則,凡是寫在紙上的東西都有漏洞。精明的商人就是要研究這種漏洞,使其為自己服務。

11.不將錢存入銀行

錢存在銀行短期是最安全,但長期卻是最危險的理財方式。

——智慧箴言

猶太人從不把錢存入銀行生利息。猶太人善于精打細算,把錢存入銀行,年息最多不超過10%;而把錢投資在有潛力的項目上,如果對市場走勢觀察分析準確的話,每次周轉贏利不少于30%,一年滾動周轉4次,所得利潤超過100%。在18世紀中期以前,猶太人熱衷于放貸業務,就是把自己的錢放貸出去.從中賺取高利。到了19世紀后,猶太人寧愿把自己的錢用于高回報率的投資或買賣,也不肯把錢存入銀行。不做存款是猶太人經商智慧不可忽視的部分。

“不做存款”是一門資金管理科學。“有錢不置半年閑”是一句很有哲理的生意經:做生意要合理地使用資金,千方百計地加快資金周轉速度,減少利息的支出,增加商品單位利潤和總額利潤。

在猶太人眼里,衡量一個人是否具有經商智慧,關鍵看其能否靠不斷滾動周轉的有限資金把營業額做大。

猶太人普利策出生于匈牙利,17歲時到美國謀生。開始時,在美國軍隊服役,退伍后開始探索創業路子。經過反復觀察和考慮后,決定從報業著手。對于一個毫無資本和辦報經驗的人來說,想通過報紙賺錢無疑是癡人說夢,但普利策卻堅定不移地按這個奮斗目標前進。

為了搞到資本,他靠運籌自行做工積累的資金賺錢;為了從實踐中摸索經驗,他到圣路易斯的一家報社,向該老板求一份記者工作。開始老板對他不屑一顧,拒絕了他的請求。但普利策反復自我介紹和請求,言談中老板發覺他機敏聰慧,勉強答應留下他當記者,但有個條件,半薪試用一年后再商定去留。

普利策為了實現自己的目標,忍耐老板的剝削,并全身心地投人到工作之中。他勤于采訪,認真學習和了解報館的各環節工作,晚間不斷地學習寫作及法律知識。他寫的文章和報道不但生動、真實,而且法律性強,不會引起社會的非議和抨擊,吸引著廣大讀者。面對普利策創造的巨大利潤,老板高興地吸收他為正式工,第二年還提升他為編輯。普利策也開始有點積蓄。

通過幾年的打工,普利策對報社的運營情況了如指掌。于是他用自己僅有的積蓄買下一間瀕臨歇業的報館,開始創辦自己的報紙——《圣路易斯郵報快訊報》。

普利策自辦報紙后,資金嚴重不足,但他很快就渡過了難關。19世紀末,美國經濟開始迅速發展,商業開始興旺發達,很多企業為了加強競爭,不惜投入巨資搞宣傳廣告。普利策盯著這個焦點,把自己的報紙辦成以經濟信息為主,加強廣告部,承接多種多樣的廣告。就這樣,他利用客戶預交的廣告費使自己有資金正常出版發行報紙,發行量越來越大。他的報紙發行量越多,廣告也越多,他的收入進入良性循環。即使在最初幾年,他每年的利潤也超過15萬美元。沒過幾年,他成為美國報業的巨頭。

普利策初時分文沒有,靠打工掙的半薪,然后以節衣縮食省下的極有限的錢,一刻不置閑地滾動起來,發揮更大作用,是一位做無本生意而成功的典型。這就是“不做存款”和“有錢不置半年閑”的體現,是成功經商的訣竅。最高明的理財是選擇時機投資。

很多人都會為自己的低收入而抱怨,沒希望成為富翁的。一旦存在這種想法,假使一個人的收人很多,也永遠不可能成為翁。因為他們根本沒把小錢放在眼里,也不懂得水滴石穿的理。

聽說愈有錢的人越摳門,而窮人常會窮大方,可是我們應想到,如果他沒有吝嗇的精神,也就不可能成為富翁了。抱“船到橋頭自然直”的得過且過之心來對付自己的財富,是個理財過程中最普遍的障礙,也是導致有的人面臨退休時,經濟無法自立的主要原因。許多人對于理財抱著得過且過的態度,認為隨著年紀的增長,財富也會逐漸成長,但是終于警覺到理財的重要性時,才開始想理財,為時已晚了。

很多年輕人總認為理財是中年人的事,或有錢人的事,到老年再理財還不遲。其實,理財致富,與金錢的多寡關連性很小,而理財與時間長短之關連性卻相當大。人到了中年面臨退休,手中有點閑錢,才想到要為自己退休后的經濟來源作準備,此時卻為時已晚。原因是,時間不夠長,無法讓小錢變大錢,因為那至少需要二三十年以上的時間。十年的時間仍無法使小錢變大錢,可見理財只經過十年的時間是不夠的,非得有更長的時間,才有顯著的效果。既然知道投資理財致富,需要投資在高報酬率的資產,并經過漫長的時間作用,那么我們應該知道,除了充實投資知識與技能外,更重要的就是即時的理財行動。理財活動應越早開始越好,并培養持之以恒、長期等待的耐心。

今天導致我們理財失敗的原因,是不知如何運用資金,才能達到以錢賺錢、以投資致富的目標。這是我們教育上的缺失,我們的學校教育花大量的時間教給學生謀生技能,以便將來能夠賺錢,但是從不教導學生在賺錢之后如何管錢。大學生練習理財的途徑——投資股票,往往被校方視為投機、貪婪之道。面對未來財務主導的時代,缺乏以錢賺錢的正確理財知識,不但侵蝕人們致富之夢想,而且對企業的財務運作與國家的經濟繁榮也有損害。

不要再以未來價格走勢不明確為借口,而延后你的理財計劃,又有誰能事前知道房地產與股票何時開始上漲呢?每次價格巨幅上漲,人們事后總是悔不當初。價格開始起漲前,沒有任何征兆,也沒有人會敲鑼打鼓來通知你。對于這種短期無法預測,長期具有高預期報酬率之投資,最安全的投資策略是:“先投資,再等待機會,而不是等待機會再投資。”

人人都說投資理財不容易,必須懂得掌握時機,還要具備財務知識,總之要萬事俱全才能開始投資理財,這樣的理財才能成功。事實上并不盡然,其實,許多平凡人都能夠靠理財致富,投資理財與你的學問、智慧、技術、預測能力無關,也和你所下的工夫不相干。歸根結底,完全看你是不是做到投資理財該做的事。做對的人不一定很有學問,做對的人也不一定懂得技術,他可能很平凡,卻能致富,這就是投資理財的特色。一個人只要做得對,他不但可以利用投資而成為富人,而且過程也會輕松愉快。因此,投資理財不需要天才,不需要什么專門知識,只要肯運用常識,并能身體力行,必有所成。因此投資人根本不需要依賴專家,只要擁有正確的理財觀,你可能比專家賺得更多。

投資理財沒什么技巧,最重要的是觀念,觀念正確就會贏。每一個理財致富的人,只不過是養成一般人不喜歡,且無法做到的習慣而已。你是否知道理財可以創造財富且可以致富?如果你知道,你是否真的去嘗試過?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其實投資理財是一件相當困難的事。它之所以困難,倒不是由于需要高深的學問,而是投資人必須經常做一些與自己的習慣背道而馳的事。這對大多數的人來說,并非易事。

主站蜘蛛池模板: 道真| 万山特区| 玛曲县| 连云港市| 信宜市| 白河县| 长阳| 杭锦后旗| 双城市| 龙井市| 临邑县| 大英县| 和平县| 揭西县| 南漳县| 河南省| 冀州市| 墨玉县| 修武县| 济宁市| 永泰县| 疏附县| 铜陵市| 浮山县| 澄城县| 布拖县| 桂阳县| 锡林浩特市| 依兰县| 隆子县| 南丰县| 长宁区| 三江| 江达县| 健康| 内黄县| 墨江| 阜南县| 皮山县| 塘沽区| 随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