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怎樣安全買主食(1)
- 我媽一直很想要的安全買菜經
- 何麗
- 5013字
- 2014-09-01 13:04:30
媽媽給家里人做飯,頓頓都少不了主食。主食的花樣比起副食雖然少很多,但在三餐中占的分量卻不小,少說也有50%。主食買好了,飯才能吃得好。要是主食買糟了,可就不是吃一兩頓垃圾食品那么簡單了。想想看,如果每天吃進去的,有一半甚至一半以上都是有毒有害的東西,家里人的身體怎么受得了?
從增白劑面粉到翻新大米,現在的問題主食可不少。平時媽媽買菜光靠擦亮眼睛、精挑細選遠遠不夠,必須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將那些假冒偽劣的壞食物隔絕在家庭餐桌外。
1.增白劑面粉可致癌,看色搓捏就知道
黑心食品:增白劑面粉
危害指數:★★★★★
危害后果:損害肝腎、食物中毒、致癌
買菜順口溜:黑心面粉特別白,損害肝臟可致癌。好面細膩無顆粒,壞面搓捏有結塊。
作為南方人,我很喜歡吃米飯,但偶爾也會在家附近的超市里買饅頭,變化一下口味。超市里的饅頭是現蒸的,價格不貴,很實惠,吃著有一股麥香味兒,很受歡迎。有幾次我去晚了,都沒買上。
有一天加班,回家時天已經黑了,為圖省事,我就去超市買吃的。本來這個時間,饅頭早就賣光了,可那天居然還有不少剩貨。原來師傅在蒸饅頭時放堿放多了,做出來的饅頭又黃又干,賣相不好。
賣饅頭的師傅愁眉苦臉,說:“這饅頭就是堿加多了,吃著沒事兒。”我拿起饅頭,隔著塑料袋認真看了看,決定買一袋。
堿大的饅頭賣不出去,是因為現在很多人買東西都喜歡看賣相。就拿饅頭和一些面食來說,越白越討人喜歡;稍微黃一點兒,難看一點兒,就沒人愿意買。其實賣相好看的食物倒不一定就是好東西,特別白的饅頭常常是用加了過量增白劑的面粉加工出來的,吃多了很可能致癌。
①增白劑面粉損肝臟
增白劑有很多種,面粉里最常見的增白劑當屬過氧化苯甲酰。這種東西能讓面粉白凈漂亮,不長蟲子,還能縮短面粉的加工時間。很長一段時間,面粉廠都把它當成必備的加工材料。直到有人發現,過氧化苯甲酰會破壞面粉中的營養成分,釋放出對肝臟有害的苯甲酸。因此,國家對它的用量進行了嚴格限制,2011年又明令禁止將它加進面粉里。
也就是說,現在所有的面粉廠都不得使用過氧化苯甲酰做面粉的增白劑。但偏偏一些黑心廠家將禁令當成耳旁風,以至于今天仍有不少加了過氧化苯甲酰的面粉被人誤買回家。
②吊白塊面粉可致癌
市場上的面粉增白劑不光只有過氧化苯甲酰一種,就像女孩子為了美白,什么護膚品都敢試一樣。為了讓面粉變白,黑心商家也什么招數都敢使。就連吊白塊這樣的工業漂白劑也被加進了面粉里。
和過氧化苯甲酰相比,吊白塊的殺傷力大得多。
吊白塊的化學名稱是甲醛合次硫酸氫鈉,色白味小,遇熱會釋放出劇毒物質。吊白塊中毒的人,輕者會咳嗽打噴嚏,惡心嘔吐,頭暈無力;重者會渾身發黃,血管水腫,血壓下降。長期吃含有吊白塊的食物,即使沒中毒,身體也會大受損害。吊白塊中的甲醛有很強的致癌性,可大大增加患癌概率。
③看色搓捏嘗味道,輕松挑選好面
之所以有那么多廠商冒著被罰款的風險,去買國家禁止使用的增白劑,就是因為消費者太喜歡顏色白的面粉以及用白面粉做出來的面食了。一些做面點的小作坊,如蒸饅頭的小鋪子,甚至會特地要求面粉廠:“多放點增白劑吧!”
所以,要避免買增白劑面粉,避免吃用增白劑面粉做出來的食物,就要改變“白就是好”的錯誤觀念。其實,好面粉不會特別白,而是奶白色或微黃色。那種雪白雪白或白得亮眼的面粉多半有問題。同理,看到特別白的面食,也要小心。
其次,買面粉不光要會看顏色,還要搓一搓,捏一捏,檢查面粉的形態。好的面粉是粉末狀的,沒有顆粒,沒有雜質,抓一小把用力捏捏,并不會結成小塊。
第三,買面粉時,還可以嘗嘗面粉的味道。好面粉能嘗到小麥的清香味。增白劑面粉就不同了,有的什么味道都沒有,有的卻能嘗出化學品的味道。
用好“看色”“搓捏”“嘗味道”這三招,可以大大減少買到壞面粉的概率。如果有一天“白不代表好”的觀念能深入人心,面粉的加工者們也就不會再掏錢買增白劑了。那時,大家再買面粉就會省心得多。
貼心小妙招
劣質面粉顏色差:買面粉時也要留心劣質面粉。劣質面粉一般呈深黃色或灰白色,色澤暗淡,顏色不均勻,吃起來發酸,發苦。抓一把在手里,能搓捏到結塊,有時手上還會有黏黏的感覺。
2.害人不淺毒大米,紙巾清水能辨認
黑心食品:翻新大米、染色大米
危害指數:★★★★★
危害后果:損害兒童智力、食物中毒、嚴重時可導致死亡
買菜順口溜:賤賣陳米先拋光,漂白染色壞心腸。放入清水泡一泡,水面馬上泛油光。
大米是最常見的食物了,飯桌上菜肴再豐盛,如果沒有大米飯,也好像少了點什么。而大米不光是好吃,還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它含有豐富的谷蛋白,其中蘊含的碳水化合物能夠為人體提供能量,以及人體必需的B族維生素,難怪人們將大米稱作“五谷之首”。
但是,如果不小心買回了問題大米,就享受不了大米的好處了。而且還會給自己和家人帶來危害。我家附近的小區,基本上每隔兩三個月就會開來一輛運大米的車。街坊們也不知道這車是從哪兒開來的,起初對它還有一定的戒心,可來了幾次后,戒心就減輕了。車上的米比超市便宜,再加上這車開到了大伙家門口,買起來方便。時間久了,買的人也多了起來。
可我卻發現這些米碎粒很多,質量不好。要知道,用手一搓就碎的大米可能是經過翻新的陳米,這種米吃多了,真沒什么好處。
①陳化米可致癌,翻新后堪比毒藥
千萬不能因為“大米天天見”,就對大米掉以輕心!
加工好的大米不能長時間保存,稍不注意保存環境,就會發霉變質。變質的大米會變軟變形,散發出異味,釋放霉菌毒素,根本不能給人吃,只能低價賣給飼料廠。但一些商人舍不得這么做,他們通過一些手段將霉變的大米改頭換面,再充當好大米賣出去。
就拿陳化米來說,陳化米是黃色的,碎粒多,暗淡無光,和新米差別很大。但經過礦物油拋光、吊白塊漂白后,它就“變身”了。變得顆顆飽滿,粒粒锃亮,又白凈又瑩潤,一眼看去和新米沒有兩樣。將這些改頭換面的米摻在新米里,或直接冒充新米賣,很難被人發現。
然而,陳化米含有黃曲霉素,本來就有極強的毒性,再加上“改造”的過程中加入了礦物油和吊白塊(二者都是工業用品,對人體有害),毒性就更強了,完全堪比真正的毒藥。
②染色米吃多會變笨
現在的市場上,有黑心商將米弄得白凈锃亮,也有黑心商把米“扮”成五顏六色。
有段日子,出現了不少有顏色的米,有的還有著令人遐想的名字,綠色的叫“竹香米”,黃色的叫“胡蘿卜米”,好像吃了這些米就能聞到竹香,或者攝入胡蘿卜的營養。然而事實上,讓大米有了色彩的卻是色素。
色素本身沒什么營養,如果違標使用,吃多了還對身體有害,對兒童的傷害更大。曾有人用檸檬黃和亮藍制造綠色的大米,長期攝入超標的檸檬黃,極可能導致兒童智商降低!
有的染色米用水一洗就掉色,黑心商擔心穿幫,就在米的包裝上加上“免淘”的字樣。還一本正經地告訴消費者:“淘洗會讓大米的營養物質流失。”要是真信了他們的話,不淘不洗就將生米煮成熟飯,不但會將米上的色素一點不剩地吃進肚子,還會將灰塵、泥沙、米糠等你根本不想吃的東西也一同吃進肚子。
③紙巾搓清水泡,輕松買到放心米
要想不被黑心商蒙騙,就要掌握買米經。買米經可以用四個字概括:“看、摸、聞、泡。”
一、看,重點看米的色澤和外觀。
好的大米顏色青白,呈半透明狀,大小均勻,光滑飽滿。差一些的大米呈白色或淡黃色,有大有小,透明度不好。而陳米的顏色就更糟了,暗淡發黃,沒有光澤。
買米的時候,可以抓幾粒在手里仔細觀察,看看米粒上的裂紋多不多,有沒有白色的斑塊。好大米的裂紋和斑塊都很少。
二、摸,這是鑒定大米是否被礦物油拋光的最簡單辦法。
將手插入米堆里感受一下。好的大米摸起來涼涼的,又硬又滑;質量差的大米易碎,用手捻一捻就成粉;陳米則手感發澀。
最重要的是,摸過好大米,手上會有一層白色的粉末,對著粉末輕輕一吹,就能把它們吹跑。如果摸的時候有油膩感,手上沾的粉也吹不掉,那十有八九是遇到了用礦物油拋光的陳米。
另外,要是身上有餐巾紙,還可以用餐巾紙包住一小把大米搓幾下。搓完后觀察紙巾,紙巾上若出現油漬,就表示這大米加過礦物油。
三、聞,壞大米有異味。
取一些大米捧在手里,再對著手中的米哈氣,之后馬上將鼻子湊過去聞氣味。如果聞到清香味,說明手中的米是好大米;如果聞到霉味、酸臭味或其他不正常的氣味,就一定不要買。使用了礦物油的陳化米,也可能聞到明顯的異味。
四、泡,拋光的大米泛油花。
如果可以,在買米的時候向商販要一碗清水。抓一小把米在清水里泡一泡,若水面上冒出油花,就說明這大米被黑心商特別處理過,不能吃。有的商販不會提供清水,也不允許你用水泡他家的米。那這個實驗就只能回家去做了。
貼心小妙招
買米不要買太多:在天氣潮濕的季節,買米不要買太多,只要買足兩個星期的就好了,免得放時間長了發霉。在天氣干燥的季節,倒可以一口氣買一個月的量。
米買回后,一定要保存在干燥通風的地方。如果米粒上出現褐色、黃色、黑色、青色的斑點,或者米粒側面出現白色或灰白色的溝紋,就說明米發霉了,千萬不要吃了。
3.毒粉條致病又致癌,三招挑選好粉條
黑心食品:吊白塊粉條、石蠟油粉條
危害指數:★★★★★
危害后果:損害肝腎、致癌、致白血病
買菜順口溜:黑心粉條真要命,致癌還致白血病。一看二折三聞味,色亮霉斑要小心。
鄰居老李年輕的時候是知青,在黑龍江插隊。現在回城多年,仍改不了早年養成的口味,愛吃東北菜,特別是豬肉白菜燉粉條。我在街上碰見他時,他手里還拎著袋粉條呢。我和他開玩笑,問他什么時候請我到他家吃豬肉白菜燉粉條。沒想到他卻嘆起了氣,和我抱怨起粉條來,說現在的好粉條越來越少,沒以前那么筋道,味也不大對,有的吃起來還牙磣。
我聽了這話,馬上叮囑老李,吃著不對勁的粉條可千萬別再吃了,以后買粉條也得多留幾個心眼。有人往粉條里摻吊白塊,這種粉條吃多了會致癌。
①吊白塊加染料,美味粉條變毒藥
粉條含有淀粉、蛋白質、膳食纖維和多種礦物質,有營養,吃起來口感非常好。尤其是和肉一起燉,滑軟筋道,吸飽了肉香,極具誘惑力。
不過,知道粉條是怎么做出來的人,遠比愛吃粉條的人少。其實,市場上的粉條通常是用紅薯、綠豆等雜糧做的。先要把紅薯或綠豆熬成漿,濾出淀粉漿。再趁熱把淀粉漿攤開鋪成粉皮,對粉皮進行壓條、晾曬、包裝,然后才能得到人們熟悉的“粉條”。
只是這樣做的粉條卻有個問題,就是顏色暗淡,不美觀。這也多少影響了粉條的銷路。于是,一些黑心商開始用吊白塊來改善粉條的賣相。他們將吊白塊加到淀粉漿里,又用亮藍、檸檬黃等人工色素為粉條調色。一番功夫下來,粉條變好看了,但也有毒了。
②毒粉條真要命,致癌還致白血病
吊白塊是工業漂白劑,吃了它,肝、腎都會遭殃。10克吊白塊就能殺死一個成年人。另外,由于吊白塊在高溫下會分解出超強致癌物甲醛,經常吃吊白塊粉條的人,更容易得癌癥、白血病。
至于亮藍、檸檬黃,它們雖然是食用色素,相對安全,但用法和用量都有著明確規定,不能被添加到粉條里。
③一看二折三聞味,三招買回好粉條
毒粉條很可怕,卻也沒有必要因為害怕就不吃粉條了。買粉條的時候,只要掌握三招,“一看二折三聞味”,就可以了。
一、看,就是看顏色。
粉條的顏色和它的原料有關。拿最常見的幾種粉條來說,土豆粉條發青,玉米和高粱做成的粉條是淡黃色的,而紅薯粉條則是不大好看的土黃色,而且暗淡無光,透明度差。
豆類做成的粉條中,綠豆粉條色白明潤,泛著淡綠色,在陽光下閃閃發光。其他豆類做成的粉條雖然也可以是白色的,卻沒什么光澤。
如果眼前的粉條顏色極白,或者特別鮮亮好看,那就很有可能用了吊白塊或染色劑,安全起見,還是不要買為好。
二、折,就是折斷一根,看看韌性。
好粉條的柔韌性和彈性都很好,根根分開,既不會碎成小段,也不會黏在一起,基本上沒有雜質。質量差的粉條就不行了,不僅好幾根黏在一起,碎段多,雜質多,有的還能看見霉斑。
另外,有的黑心商人為了增加粉條的韌度,會往粉條里加工業明膠。如果你買的粉條,水泡不軟,嘴嚼不爛,筋道得出奇,最好就別吃了。暫且不提這種粉條是否加了“特殊”的配料,把它吃進去,對消化可沒好處。
三、聞,就是聞氣味。
聞的方法有三種。第一種是直接湊近了聞;第二種是將粉條放在熱水里泡一會兒后,再湊近了聞聞味;第三種則是將泡軟的粉條放到嘴里,嘗嘗滋味。
好的粉條無論是氣味還是味道,都很正常。差的粉條就不一樣了,有的有霉味,有的發酸,還有的又苦又澀,嘗起來還很“牙磣”,好像摻了沙子。
平時買粉條可以綜合運用這三招,需要說明的是,這三招不只能用來挑粉條,也能用來挑粉絲。
貼心小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