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在人生的中途,旅人但丁醒轉,發覺置身于一個黑林里。走著走著,見到一座山,披上了太陽的光輝。正想上攀,卻先后遭一只猛豹、一只獅子、一只母狼阻擋;母狼更把他逼向沒有陽光處。走投無路間,但丁獲維吉爾搭救。維吉爾告訴但丁,要到達陽光,必須走一條通過地獄和煉獄的路;并且答應當他的向導。于是維吉爾前行,但丁在后面跟隨。


[1]在人生旅程的半途[2]醒轉,

發覺置身于一個黑林[3]里面,

林中正確的道路[4]消失中斷。

啊,那黑林,真是描述維艱!

那黑林,荒涼、蕪穢,而又濃密,

回想起來也會震栗色變[5]

和黑林相比,死亡也不會更悲凄;

為了復述黑林賜我的洪福[6]

0

黑林
我在人生旅程的半途醒轉,/發覺置身于一個黑林里面,/林中正確的道路消失中斷。
(《地獄篇》,第一章,一至三行)

其余的景物我也會一一敘記。

老實說,迷途的經過,我也說不出。

我離開正道,走入歧途的時候,

已經充滿睡意[7],精神恍惚,

不知不覺間走完了使我發抖

心驚的幽谷而到達一座小山[8]

面對山腳,置身于幽谷的盡頭

仰望,發覺這時候山肩已燦然

披上了光輝。光源是一顆行星[9]

一直帶領眾人依正道[10]往返。

這時候,驚悸中我才稍覺安寧。

在我凄然度過的一夜,驚悸

一直叫我的心湖[11]起伏不平。

像個逃亡求生的人,喘著氣,

從大海脫得身來,一到岸邊

就回顧,看浪濤如何險惡凌厲;

我的神魂,在繼續竄遁間,

也轉向后面,再度回望那通路,

那從未放過任何生靈的天險[12]

我讓倦軀稍息,然后再舉步,

越過那個荒涼無人的斜坡。

途中,著地的一足總踏得穩固[13]

哎喲,在靠近懸崖拔起的角落,

赫然出現了一只僄疾的猛豹[14]

全身被布滿斑點的皮毛覆裹。

0

猛豹
哎喲,在靠近懸崖拔起的角落,/赫然出現了一只僄疾的猛豹,/全身被布滿斑點的皮毛覆裹。
(《地獄篇》,第一章,三一至三三行)

豹子見了我,并沒有向后逃跑,

卻擋住去路,叫我駭怖驚惶,

且多次轉身,要向后面竄逃。

當時正值早晨之始的昧爽,

太陽剛和眾星開始上升。

當神圣的大愛旋動美麗的三光,

那些星星[15]已經與太陽為朋。

這樣的良辰,加上美好的時令,

叫我充滿了希望,結果乍逢

皮毛斑斕的野獸也感到欣幸[16]

可是,當我見一只獅子[17]在前邊

出現,我再度感到惶恐心驚。

那只獅子,餓得兇相盡顯,

這時正仰著頭,仿佛要向我奔來,

剎那間,空氣也仿佛為之震愆。

然后是一只母狼,骨瘦如柴,

軀體仿佛充滿了天下的貪婪。

就是她,叫許多生靈遭殃受害。

這頭母狼,狀貌叫人心寒。

見了她,我就感到重壓加身,

不敢再希望攀爬眼前的高山。

因為贏了錢而感到歡喜的人,

時運轉變時把贏到的錢輸光,

悲痛間就會變得意志消沉[18]

面對那畜生,我也失去了希望。

0

獅子
那只獅子,餓得兇相盡顯,/這時正仰著頭,仿佛要向我奔來……
(《地獄篇》,第一章,四六至四七行)

他來勢洶洶,一步一步地慢慢

把我驅向太陽不作聲的地方[19]

當我跌跌撞撞地俯沖下山,

眼前出現了一個人[20]。他的聲音,

因久不運用而顯得微弱不堪。

廣闊的荒漠中,我見他向我走近,

就大聲呼喊:“不管你是真人

還是魅影,我都求你哀憫!”

來者說:“我不是人;那是我前身。

倫巴第是我父母的祖籍。

他們倆生于曼圖亞[21]這個城鎮。

我生時,適值凱撒王朝的末期[22]

在仁君奧古斯都[23]之下的羅馬生活。

那時候,世人為誑偽的神祇[24]著迷。

我在凡間是個詩人,歌頌過

安基塞斯正直的兒子[25]。兀傲的伊利昂[26]

被焚后,他離開特洛亞,到他方逃躲。

你呢,怎么還重返痛苦的地方?

那座宜人的山[27],怎么不攀登?

百福[28]哇,都在那里誕生萌長。”

“你就是維吉爾[29]嗎?那沛然奔騰

涌溢的詞川哪,就以你為源頭流蕩?”

我回答時,臉上愧赧不勝。

“啊,你是眾詩人的榮耀和輝光,

我曾經長期研讀你,對你的卷帙[30]

孜孜。但愿這一切能給我幫忙。

你是我的老師——我創作的標尺;

給我帶來榮譽的優美文釆[31]

全部來自你一人的篇什。

你看這畜生[32],逼得我要折回來。

大名鼎鼎的圣哲[33]呀,別讓她傷害我。

她使我的血脈悸動加快。”

“這里的處境險惡,你如果想逃脫,”

維吉爾見我哭了起來,就答道,

“得走別的路[34]——這樣你才能藏躲。

這只畜生[35],曾令你驚叫呼號。

她守在這里,不讓任何人上路。

過路的會遭她截殺,不得遁逃。

這畜生的本性,兇險而惡毒,

貪婪的胃口始終填塞不滿,

食后比食前更饑餓,更不知饜足。

跟她婚媾的畜生數目紛繁。

后來者還有很多。到一只獵狗[36]

叫她慘死,她才會完蛋。

這獵狗,不吃土地,不吃銅臭[37]

卻以智慧、仁愛、果敢為食糧。

二菲之城[38],在其國度的兩頭。

為低地意大利[39],卡米拉[40]那未婚姑娘

跟歐律阿羅斯、圖爾諾斯、尼索斯[41]曾因傷犧牲。

這獵狗,必為意大利解除災殃。

0

母狼
“你看這畜生,逼得我要折回來。/大名鼎鼎的圣哲呀,別讓她傷害我。”
(《地獄篇》,第一章,八八至八九行)

他會把這頭母狼逐出眾城,

把她趕回地獄才不再窮追。

母狼由首妒[42]放出后,就這樣專橫。

因此,為你的利益著想,我認為

你最好跟著我,讓我做你的向導,

帶你從這里穿過無盡的幽昧[43]

幽昧中,你會聽到凄厲的尖嚎,

看見古時的幽靈痛苦殘存,

各為本身的第二次死亡[44]悲咷;

然后看別的亡魂[45],雖然被困

火中[46],卻安泰柔順,希望有一天

能加入那些受神恩眷寵的群倫[47]

那時候,如果你要向他們高鶱,

自有比我勝任的福靈[48]引導你。

臨別時,我會把你留在她身邊。

這是因為統治天界的皇帝[49]

見我昔日違背了他的律法,

不許我進入他的圣城帝畿[50]

統治上下、管轄四方的都是他。

上面就是帝京和崇高的御座。

獲他選進圣城的,是多么幸福哇!”

我答道:“詩人哪,我向你祈求拜托;

你不識上帝,也請你看在他份上,

帶我離開這困厄和更大的災禍,

帶我走向你剛才提到的地方,

0

維吉爾與但丁
維吉爾一啟程,我就在后面緊跟。
(《地獄篇》,第一章,一三六行)

讓我親眼看到圣彼得之門[51]

目睹你所描述的眾生苦況。”

維吉爾一啟程,我就在后面緊跟。

注釋:

[1]我在人生旅程的半途醒轉:我:Musa(Inferno, 72)指出,在《神曲》里,但丁以兩重身分出現:有時是作者(或詩人)但丁,有時是旅人但丁、敘事者但丁。旅人但丁、敘事者但丁是作者但丁所塑造的人物。這里的“我”指旅人但丁、敘事者但丁。Vandelli(3)指出,“醒轉”有象征意義,不僅指字面上的“醒轉”。

[2]人生旅程的半途:“人生”在原文為“nostra vita”(直譯是“我們的一生”);既指但丁的一生,也指大眾或“普通人”(如十五世紀英國道德劇Everyman的主人公)的一生;象征意義顯而易見。在基督教傳統中,人的一生是七十歲。《圣經·舊約·詩篇》第九十篇(拉丁通行本《圣經》第八十九篇)第十節說:“Dies annorum nostrorum in ipsis septuaginta anni.”(“我們一生的年日是七十歲。”)。在《筵席》(Convivio, IV, XXIII, 6-10)里,但丁按照這一傳統把三十五歲定為人生的中途。但丁生于一二六五年,一三〇〇年(即《神曲》故事發生的一年),但丁三十五歲,正在人生的中途,符合《圣經》傳統。參看《圣經·以賽亞書》第三十八章第十節:“in dimidio dierum meorum vadam ad portas Inferi.”(“正在我中年之日/必進入陰間的門。”)。參看Anonimo fiorentino, Tomo I, 12; Tommaseo, Inferno, 3。這行的旅程意象,兼具現實和象征意義,因為中世紀的人常把人生視為走向上帝、走向天堂的旅程。“醒轉”一詞,既指敘事者在黑林中“醒轉”,也指他覺今是而昨非,從罪惡和無知中醒悟過來。
《地獄篇》共有三十四章。一般論者視第一章為《神曲》的引子或序言(Bosco e Reggio, Inferno, 5稱為“Proemio generale”〔總序〕)。這樣算來,《地獄篇》、《煉獄篇》、《天堂篇》各有三十三章,加上《地獄》的引子第一章,共一百章。“三”和“三”的倍數、“十”和“十”的倍數,在中世紀都是重要數字:“三”與三位一體有關;“十”則象征完美。因此但丁自創三韻體(terza rima),用來在《神曲》里寫三位一體;同時把《神曲》分為三篇,每篇三十三章,共一百章。

[3]一個黑林:維吉爾(Publius Vergilius Maro,公元前七十年至公元前十九年)的《埃涅阿斯紀》(Aneis)有類似的描寫,例如第六卷七至八行:“pars densa ferarum tecta rapit silvas”(“有的攻掠密林——野獸的隱伏處”);一七九行:“itur in antiquam silvam, stabula alta ferarum...”(“他們進入遠古的森林——眾獸的深窩……”);一八六行:“aspectans silvam immensam, et sic...precatur...”(“〔埃涅阿斯〕望著看不到盡頭的森林……這樣祈告……”);《筵席》(Convivio IV,XXIV,12)也說:“la selva erronea di questa vita”(“此生的歧林”)。“黑林”在這里象征歧途,象征罪惡,象征人類的墮落,以至教會的腐敗。參看Benvenuto, Tomus Primus, 25; Bosco e Reggio, Inferno, 5; Sapegno, Inferno, 5; Mandelbaum, Inferno, 344。
《神曲》三篇,啟篇的時間不同(《地獄篇》始于黑夜,《煉獄篇》始于黎明,《天堂篇》始于正午),也有象征意義。大致說來,黑夜象征死亡,黎明象征希望,正午象征光芒大盛的時刻(但丁在正午飛向天堂的大光芒,至為恰當)。

[4]正確的道路:有字面和象征意義。有關“正確的道路”,參看Torraca,1。

[5]我在人生……震栗色變:Mandelbaum(Inferno, 344)指出,《神曲》的寫作日期,現在已無從考證。一般論者認為,但丁被逐出翡冷翠的時候,《神曲》還未完成,甚至還未開始。詩中旅程發生的日期,一般學者認為是濯足節(復活節前的星期四)之夜,也就是耶穌受難日的前一夜(即一三〇〇年四月七日晚上)。這一晚,但丁碰見三只野獸,進退維谷間獲維吉爾搭救。到了第二章開頭,敘事人進入地獄邊境時,已經是耶穌受難日(四月八日)黃昏。在詩中,到了第二十一章一一二至一一四行,作者才說出故事發生的虛構日期(參看有關注釋)。虛構日期置于但丁流放前,可以讓敘事者“預知”未來,因為故事中的“未來”,在但丁撰寫《神曲》時已變成“過去”。
古羅馬詩人兼評論家賀拉斯(Quintus Horatius Flaccus,公元前六十五年至公元前八年)評荷馬的作品時,談到單刀直入法(in medias res)。所謂“單刀直入法”,指作品不兜圈子,一開始就把讀者帶進事件或情節的核心。《神曲》啟篇,明快而直接,也有同樣的效果。

[6]黑林賜我的洪福:指黑林的經歷,最終會給但丁帶來洪福。“洪福”既指但丁獲維吉爾拯救,也指他最終獲得超升。

[7]睡意:“睡意”也有象征意義,指罪惡的生活中,人類會忘記善性。

[8]小山:象征向善、向上之途。

[9]披上……行星:這行所寫的時間,是耶穌受難日的早晨。“行星”指太陽。在但丁時期的天文體系(即古希臘天文學家托勒密體系)中,“太陽”繞地球旋轉,是“行星”之一。在這里,太陽象征上帝的光明,能引導世人向善。

[10]正道:參看第十一行的“正道”。

[11]心湖:根據但丁時期的生理學,“心湖”(“lago del cor”)指心臟的內室,是恐懼之所由生。

[12]像個逃亡求生的人……天險:這幾行也可象征但丁逃離罪惡的一生。天險:也可以指上文黑林中的險惡處境。

[13]著地的一足總踏得穩固:此行有多種詮釋。Singleton(Inferno 2,9-10)認為:在歐洲傳統里,人的官能常以雙足為喻。據亞里士多德的說法,所有的動作都始于右方。于是大家相信,一個人通常以右足起步,起步時左足停留下動。左足是“較穩的一足”(pes firmior)。其后,這種觀念為基督教采用。波拿文都拉(Bonaventura)等人認為,首先移動的一足(即右足)是理智(apprehensivus);另一足(即左足)是意志(affectus或appetitivus)。亞當犯罪后,理智(右足)受無知之傷;意志(左足)受欲念之傷,結果犯了原罪后的人類是個瘸子(homo claudus)。由于原罪之傷(vulneratio)主要是欲念之傷,因此人類的左足瘸得特別嚴重。Musa(Inferno,73)認為:人的雙足,一足代表他對上帝的愛;另一足(即穩固的一足〔piè fermo〕)代表他對現世的愛。在旅程的這一階段,旅人但丁對現世的愛顯然強于他對上帝的愛。此外,較強的一足趨下,結果總處于較低的位置。要向上帝飛升,但丁必須努力把較強(也就是較低)的一足拉起。此外,參看Anonimo fiorentino, Tomo 1, 14; Bosco e Reggio, Inferno, 8; Sapegno, Inferno, 7-8。
Singleton(Inferno 2,9-10)指出,在《地獄篇》第一章的開頭,旅人但丁想攀向山上的光輝,卻發覺自己有瘸子的弱點:看到了光明(右足司視),可是意志(左足)受了欲念之傷,“較穩的一足”(pes firmior)變成了“較不穩的一足”,結果只能一瘸一拐地前行。

[14]猛豹:象征淫欲或克制力的不足。猛豹和下文的獅子、母狼都出自《圣經·耶利米書》第五章第六節:“Idcirco percussit eos leo de silva, lupus ad vesperam vastavit eos, pardus vigilans super civitates eorum...(“因此,林中的獅子必害死他們;/晚上的豺狼必滅絕他們;/豹子要在城外窺伺他們……”)。《圣經·約翰一書》第二章第十六節又說:“omne quod est in mundo, concupiscentia carnis, et concupiscentia oculorum est, et superbia vitae: quae non est ex Patre, sed ex mundo est.”(“因為,凡世界上的事,就像肉體的情欲、眼目的情欲,并今生的驕傲,都不是從父來的,乃是從世界來的。”)。

[15]那些星星:指白羊座。

[16]當時正值……感到欣幸:詩中描寫的時間是春天。太陽于春分(大約是三月二十一日)進入白羊宮。據說上帝創造世界、旋動諸天時,正值春天,太陽正在白羊宮;道成肉身也在春天(三月二十五日)。因此,在傳統中,春天一直是希望的季節。但丁的旅程在春天開始,有重要的象征意義。參看Norton,3。

[17]獅子:象征驕傲、惡意或暴力。暴力是地獄中受罰的第二種罪過。

[18]因為……消沉:《神曲》有許多意象,都訴諸讀者熟悉的日常經驗。這幾行以賭博為喻,是第一例。

[19]太陽不作聲的地方:指黑暗處,也象征上帝的光芒照不到的地方。在這一意象里,視覺(“太陽”)和聽覺(“不作聲”)交融,是通感(synaesthesia)手法,和《地獄篇》第五章第二十八行類似:“眾光喑啞的場所”(“luogo d’ogni luce muto”)。

[20]一個人:嚴格說來,應該是“一個陰魂”或“一個幽靈”。指維吉爾。Musa(Inferno,74)指出,在《神曲》里,維吉爾象征凡人的智慧、文化、理性、詩歌、藝術,其成就是人力所臻的最高境界,因此能在行動和意識世界里當但丁的向導。不過要繼續向上,就得依靠大愛,依靠上帝的恩典。因此到了后來,向導的任務要交給貝緹麗彩和貝爾納(一譯“伯爾納”)。在詩中,貝緹麗彩象征愛,象征啟示,象征更高的知見能力;貝爾納則象征直覺。至于但丁在飛升天堂前為什么以維吉爾為向導,Musa(Inferno,75)認為,維吉爾是詩人,又是意大利人;其史詩《埃涅阿斯紀》有主人公埃涅阿斯進地獄的描寫。此外,在中世紀,由于維吉爾的《牧歌》第四篇有詩句提到和平、繁榮的黃金時代,后人附會為基督降臨的預言,結果作者被視為先知;在但丁心目中介乎帝國羅馬和使徒開始傳道后的羅馬之間。但丁的《帝制論》(Monarchia)所反映的,正是維吉爾作品中有關羅馬帝國的觀念。

[21]倫巴第……曼圖亞:但丁時期的倫巴第,泛指意大利北部地區。維吉爾的出生地(曼圖亞附近的安德斯〔Andes〕),位于意大利北部,因此倫巴第也算是維吉爾的祖籍。

[22]我生時,適值凱撒王朝的末期:凱撒(Gaius Julius Caesar,又譯“愷撒”,公元前一〇〇年至公元前四十四年),即凱撒大帝。維吉爾生于公元前七十年。公元前四十四年凱撒被布魯圖、卡西烏為首的元老派貴族刺殺時,維吉爾只有二十五歲,尚未寫不朽的史詩《埃涅阿斯紀》(Aeneis)。

[23]奧古斯都:Augustus,公元前六十三年至公元十四年,首位羅馬帝國皇帝(公元前二十七年至公元十四年)。凱撒的甥孫兼養子。原名蓋約·屋大維(Gaius Octavius),獲凱撒收養后,改名蓋約·尤里·凱撒·屋大維安努斯(Gaius Julius Caesar Octavianus)。凱撒被刺后,與馬可·安東尼(Marcus Antonius)、李必達(Marcus Aemilius Lepidus)組成三頭政治(Triumviratus),打敗元老院貴族。其后,與安東尼決裂。公元前三十一年打敗安東尼,乘勝攻埃及,滅托勒密王朝。公元前二十七年獲元老院奉以Augustus(拉丁文,“神圣”、“莊嚴”的意思)的稱號。在位期間,文治武功煊赫,史稱“黃金時代”。參看Toynbee,73-74,“Augusto2”條;《世界歷史詞典》和《辭海》“奧古斯都”條。

[24]誑偽的神祇:原文“dei falsi e bugiardi”,意思與奧古斯丁(Aurelius Augustinus,三五四年至四三〇年)《論上帝之城》的“deos falsos fallacesque”(Ad Marcellinum De civitate Dei contra paganos, II, xxix, 2)相近。

[25]安基塞斯正直的兒子:指維吉爾的史詩《埃涅阿斯紀》所詠的英雄埃涅阿斯(Aeneas)。埃涅阿斯是安基塞斯(Anchises)和愛神維納斯的兒子,羅馬人的祖先。

[26]伊利昂:拉丁文Ilion或Ilium,古希臘文為?λιον,即特洛亞(拉丁文Troia,源出古希臘文Τρο?α;另一漢譯“特洛伊”源自英文“Troy”),在荷馬的長篇敘事詩《伊利昂紀》(?λι??)中,與希臘鏖戰多年后陷落。

[27]宜人的山:指山頂。

[28]百福:“百福”是什么,下文會有交代。

[29]維吉爾:Publius Vergilius Maro,古羅馬詩人,著有《牧歌集》(Bucolica)、《農事詩集》(Georgica)、《埃涅阿斯紀》(Aeneis)。對但丁有極大的影響。在《地獄篇》、《煉獄篇》里,維吉爾是但丁的導師,象征智慧。

[30]你的卷帙:指《埃涅阿斯紀》。

[31]優美文采:一三〇〇年之前,但丁仿維吉爾的風格寫過一些詩歌。這些詩歌,曾給他帶來榮耀。

[32]這畜生:指母狼。

[33]圣哲:就但丁及其時代而言,古代的大詩人是圣哲,既有智慧,也有學問,其作品是智慧之書。因此,在《神曲》中,但丁把荷馬、維吉爾、賀拉斯、奧維德、盧卡努斯稱為“圣哲”(《地獄篇》第四章一一〇行)。

[34]得走別的路:Musa(Inferno, 75)指出,此語也有象征意義:但丁要揚棄罪惡,幡然改途,才能到達圣光境界。

[35]這只畜生……才會完蛋:母狼象征貪婪(cupiditas),是三大重罪之一。《提摩太前書》第六章第十節對這種罪過有以下的說法:“Radix enim omnium malorum est cupiditas; quam quidam appetentes erraverunt a fide, et inseruerunt se doloribus multis.”(“貪財是萬惡之根。有人貪戀錢財,就被引誘離了真道,用許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

[36]一只獵狗:有關“獵狗”的身分,不同的論者有不同的說法,迄今仍沒有定論。可以指理想中神圣羅馬帝國的皇帝,可以指某位教士,可以指基督,可以指韋羅納(Verona)總督坎·格蘭德·德拉斯卡拉(Can Grande della Scala,一二九〇年至一三二九年)、亨利七世(一三〇八年十一月二十七日獲選為神圣羅馬皇帝)、沙爾·瑪特(Charles Martel),甚至但丁本人。正如Bosco e Reggio(Inferno, 14)所說,由于但丁在預言,所指隱晦難明,是理所當然。Sapegno(Inferno, 13)也認為,“獵狗”是歷史上哪一位人物,很難斷定。盡管如此,Musa(Inferno, 76)的論點似乎言之成理:“獵狗”指韋羅納總督坎·格蘭德·德拉斯卡拉,其出生地韋羅納位于菲爾特羅(Feltro)和蒙特菲爾特羅(Montefeltro)之間,而意大利文cane是“狗”的意思;加以德拉斯卡拉是但丁的恩公,以“智慧、仁愛、果敢”(第一〇四行)著稱;但丁在作品中加以揄揚,也有可能。不過,無論“獵狗”指誰,維吉爾的預言可視為但丁的理想:一個精神世界會在凡間建立,以智慧、仁愛、果敢等德性取代獸性。“獵狗”象征絕對公正、賢明的力量。

[37]不吃土地,不吃銅臭:這只獵狗不會求地,也不會貪財。“銅臭”,原文是“peltro”,直譯是“白镴”(錫基合金),通常用來制餐具。

[38]二菲之城:原文“Feltro e Feltro”。這行的解釋,也是言人人殊。有的論者認為,“二菲之城”,指菲爾特雷(Feltre)和蒙特菲爾特羅(Montefeltro),是德拉斯卡拉統轄的界限。Sapegno(Inferno, 13)認為此語泛指獵犬出身卑微。Allen Mandelbaum認為,Feltro應該小寫(feltro),是“氈”或“氈帽”的意思;指選舉神圣羅馬皇帝時所用的器皿(器皿以氈為襯里)。因此,第一〇一行的“獵狗”應該指神圣羅馬皇帝。Singleton(Inferno 2, 18)則認為,原文的“nazion”如果指“誕生”,則“tra feltro e feltro”可以指“獵狗”誕生的時間屬雙子座,因為雙子星卡斯托爾(Κ?στωρ, Castor)和波呂丟克斯(Πολυδε?χη?, Polydeuces)在傳統中都戴氈帽,古羅馬人稱為“pilleati fratres”(“戴氈帽的兄弟”)。

[39]低地意大利:原文“umile Italia”和《埃涅阿斯紀》第三卷五二二至五二三行的“humilemque videmus Italiam”(“我們看見地勢低下的意大利”)有別:前者有象征意義,指意大利道德卑下;后者僅指地理位置)。

[40]卡米拉:Camilla,普里維努姆城(Privernum)之君梅塔布斯(Metabus)之女,助圖爾諾斯(Turnus)與埃涅阿斯為敵,被阿倫斯(Arruns)殺死。見《埃涅阿斯紀》第十一卷七五九至八三一行。

[41]歐律阿羅斯、圖爾諾斯、尼索斯:意文“Eurialo”、“Turno”、“Niso”,均為《埃涅阿斯紀》中的人物。歐律阿羅斯(Euryalus)、尼索斯(Nisus)為特洛伊人,隨埃涅阿斯往意大利,在戰爭中喪生。見《埃涅阿斯紀》第九卷一七六至四四九行。圖爾諾斯(Turnus)為魯圖路斯(Rutulus)族君主,死于埃涅阿斯手下。

[42]首妒:最初的嫉妒。指撒旦對上帝的嫉妒。撒旦墮落前稱為“曉星”、“明亮之星”、“早晨之子”,英文“Lucifer”。Lucifer源出拉丁文lux/fero,有“帶光”之意。

[43]無盡的幽昧:原文為“luogo etterno”(直譯是“永恒的處所”),指地獄。地獄的刑罰永遠不變,所以說“無盡”。

[44]第二次死亡:指判入地獄受永無休止的刑罰。參看《圣經·啟示錄》第二十章第十四節:“Et infernus et mors missi sunt in stagnum ignis; haec est mors secunda.”(“死亡和陰間也被扔在火湖里;這火湖就是第二次的死。”)。《圣經·啟示錄》第二十一章第八節:“...Pars illorum erit in stagno igne et sulphure: quod est mors secunda.”(“……他們的分就在燒著硫磺的火湖里;這是第二次的死。”)。有關這行的其他解釋,參看Anonimo fiorentino, Tomo 1, 25-26; Bosco e Reggio, Inferno, 16。

[45]別的亡魂:指煉獄的亡魂。

[46]火中:指煉獄中滌罪之火,與地獄中“永恒之火”(“l’etterno foco”)相對。在《煉獄篇》第二十七章一二七行,滌罪之火又稱為“短暫的烈火”(“Il temporal foco”)。參看Singleton, Inferno 2, 20。

[47]受神恩眷寵的群倫:指天堂的福靈。

[48]比我勝任的福靈:指貝緹麗彩(Beatrice)。飛升天堂的旅程,非維吉爾所能勝任。參看第六十二行的注釋。貝緹麗彩,一二六六年(晚但丁一年)出生。但丁九歲,一見貝緹麗彩而鐘情。一二九〇年,貝緹麗彩卒。其后,但丁寫《新生》歌頌她。據薄伽丘和十四世紀意大利的評論家考證,貝緹麗彩是佛爾科·坡提納里(Folco Portinari)之女,嫁西莫內·德巴爾迪(Simone dei Bardi)。參看Toynbee, 83-85, “Beatrice2”條。

[49]天界的皇帝:指上帝。上帝住在最高天(一譯“凈火天”),也就是第十重天。

[50]不許我進入他的圣城帝畿:“圣城帝畿”,指天堂。從但丁的觀點看,只有信仰基督的人方能進天堂。維吉爾卒時,基督的教義還未傳到羅馬,無緣沾基督之恩,所以不能進天堂。在《神曲》(尤其是《地獄篇》)里,羅馬帝國(參看《地獄篇》第二章一三至二四行)常與上帝之城相提并論。

[51]圣彼得之門:即煉獄之門。參看《煉獄篇》第九章第七十六行及其后的描寫。《神曲》一共描寫了三道門:地獄之門(見《地獄篇》第三章一至一一行),冥王狄斯之門(見《地獄篇》第八章七九至一一五行,第九章八九至九〇行),這里所提的煉獄之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徐闻县| 南岸区| 宿松县| 洪泽县| 阿拉尔市| 牟定县| 铜梁县| 望都县| 汕尾市| 黔西县| 长泰县| 唐海县| 镇平县| 静宁县| 玛纳斯县| 辰溪县| 宾川县| 陇川县| 新田县| 平舆县| 淅川县| 金溪县| 华池县| 贵定县| 于都县| 溧阳市| 托克托县| 天镇县| 临猗县| 永和县| 台中市| 宁陕县| 兴仁县| 荣成市| 陵川县| 富顺县| 济宁市| 宝清县| 三台县| 敦煌市| 呼伦贝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