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的優(yōu)點
有個年輕人對貝多芬說:“我想做一個卓越的人。”
貝多芬聽了,對年輕人說:“如果你想做一個卓越的人,那你最好先要了解卓越的人有些什么特點。”
年輕人不由搖搖頭,不好意思地說:“可我也不清楚呀,那怎么辦呢?”
“這好辦,如果你想做一個卓越的人,最好先要認(rèn)識、了解他們。”貝多芬說道,“卓越的人的一大優(yōu)點是:在不利和艱難的遭遇里百折不撓。”
音樂的魔力
有個朋友問貝多芬道:“你這么喜愛音樂,并為它奮斗,可音樂有魔力嗎?”
“當(dāng)然有啊!”貝多芬像看一個天外來客一樣注視著朋友,心里在說:音樂怎么可能會沒有魔力呢?如果沒有魔力,那還能稱得上的音樂嗎?
可朋友并不理會,自顧自地繼續(xù)問道:“如果真有魔力的話,那魔力究竟在哪兒呢?”
貝多芬連連搖頭,說道:“如果你要問音樂的魔力,我可以告訴你,能使男人激情燃燒,能讓女人潸然淚下,這就是音樂的魔力!”
對豬彈琴
有幾位朋友在爭執(zhí)《對牛彈琴》成語典故的來歷,一位愛好音樂的朋友說:“我不知道《對牛彈琴》是怎么來的,可我知道《對豬彈琴》是怎么來的。”
朋友們聽了,不由一下停止了爭論,都拿眼睛望著這位朋友。有朋友就說:“我們只知道對牛彈琴,從沒有聽說過對豬彈琴呀,這是怎么一回事呢?”
那位愛好音樂的朋友不由笑了,說道:“那我就來給大家講一講這只故事吧。”
原來,對豬彈琴的發(fā)明者還是世界著名的音樂大師貝多芬呢。了解貝多芬為人的人應(yīng)該都知道,蔑視權(quán)貴是貝多芬的一貫性格。據(jù)說貝多芬有一位友人——是個名叫利希諾夫斯基的公爵,曾邀請貝多芬為住在他官邸的法國軍官們演奏,但貝多芬沒有答應(yīng)。公爵終于板起面孔,變“邀請”為“命令”。但貝多芬不僅毫不畏懼地堅決回絕,而且回家之后,還把利希諾夫斯基公爵以前送給他的一尊胸像找出來,摔得粉碎。然后,他給這位公爵寫了一封信,信中這樣寫道:“公爵,您所以成為一個公爵,不過是由于偶然的出身罷了;而我所以成為貝多芬,則完全靠我自己。你這樣的公爵現(xiàn)在有的是,將來也有的是,而我貝多芬卻永遠(yuǎn)只有一個!”
貝多芬對于上層社會闊佬們的諂媚,同樣深感厭惡。貝多芬生活的時代,歐洲盛行一種“收藏名人貼身物品”的風(fēng)氣。曾有一位伯爵夫人向貝多芬索取一束頭發(fā)做為紀(jì)念,貝多芬對此十分不以為然,后來竟用紙包了一束山羊的胡子將那位貴婦打發(fā)了。而那位伯爵夫人還蒙在鼓里,以為真的得到了什么寶貝,拿著山羊胡子到處吹噓,出盡了洋相,成為當(dāng)?shù)氐囊淮笮υ挕?
而談到貝多芬如何會講對豬彈琴這句話,那還是發(fā)生在幾個貴族邀請貝多芬演奏鋼琴的時候。那個時候,由于貝多芬巨大的影響力,貴族們都以能請到貝多芬,欣賞他的鋼琴演奏為有面子。開始時,貝多芬演奏的興致還不錯,可是他在演奏過程中逐漸發(fā)現(xiàn),這些貴族們并不在意他的演奏,而只是想在茶余飯后“裝點裝點門面”而已。于是,貝多芬立刻“啪”地一聲蓋上琴蓋,并怒氣沖沖地站起來,說了一句“我沒有興趣對豬彈琴”后,拂袖而去。留下那些貴族們,無可奈何地望著他遠(yuǎn)遠(yuǎn)離開的背影,只能面面相覷。
講到這里,那位愛好音樂的朋友進(jìn)一步評論道:“生活在歐洲的貝多芬,那個時候不一定會知道遙遠(yuǎn)的中國有一個叫《對牛彈琴》的典故,但在他的眼里,那些貴族們肯定不如勤勤懇懇勞動的牛,只是和豬一樣愚蠢。”
最好的作品
有位朋友借助紙筆請教貝多芬:“多說藝術(shù)家一旦成名,他的作品會越來越差,你同意這一觀點嗎?”
貝多芬連連點頭,表示贊同,揮筆寫道:“成名的藝術(shù)家反為盛名所拘束,所以他們最早的作品往往是最好的。”
朋友望著貝多芬,又寫道:“可為什么大家認(rèn)為你最好的作品,并不是你的最早的作品呢?”
貝多芬笑了,回道:“我的箴言始終是:無日不動筆;如果我有時讓藝術(shù)之神瞌睡,也只為要使它醒后更興奮。”
通過苦難
有位記者采訪貝多芬時,曾向貝多芬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苦難對于人生的意義是什么?”
“我的老師叫苦難。”貝多芬認(rèn)真地想了想,回答道,“對我來說,苦難是人生的老師。”
記者感嘆道:“看來,你這一輩子都生活在苦難中啊!”
“不!”貝多芬有力地一揮手,說道,“通過苦難,走向歡樂。”
橋梁
精神對感官說:“我和你是兩個不同的世界。”
感官說:“我知道,因為我是感官世界,而你是精神世界。可我不明白的是,既然我們兩個來自于不同的世界,那么,我們之間應(yīng)該怎么交流呢?”
精神一聽,不由連連搖頭,說道:“你怎么能連這個都不清楚呢?我們兩者之間如果要想交流,那必須得要有一座橋梁。”
“橋梁?什么橋梁?難道我們之間來往還得通過橋梁嗎?”感官不解地說。
精神笑了,說道:“其實,你應(yīng)該知道,這個橋梁就是音樂,世界音樂大師貝多芬說:音樂是精神世界和感官世界之間的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