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2章 西.吳王

  • 明朝:為天地立心
  • 半百老公子
  • 2352字
  • 2022-09-08 21:00:00

第八二章西.吳王

朱元璋知道,不論朱文正是真瘋還是假瘋,心魔已啟、心障難除,不適宜再領(lǐng)軍征戰(zhàn),僅能退隱安養(yǎng),于是先安置于桐城。

但心里仍是難過,機敏果決的侄子,盡忠自己的侄子,竟然如此地「廢了!」

此時,肚子里一股怨氣,沒地方發(fā)泄。便令鄧愈等人也率軍,由陸路挺進,全面圍攻武昌,把那偽漢朝的京城武昌,給我團團包圍,圍得死死的,讓偽漢主、偽漢朝的文臣武將們,也嘗嘗「無糧」的滋味。

大宋龍鳳九年,十月初七、壬寅日(1363/11/12)

朱元璋的馬步舟師,水陸并進,大軍開拔至武昌。

于是,命令常遇春等陸軍眾將領(lǐng),分兵立柵,包圍武昌。又命廖永忠、俞通海等水師諸將,在大江中,聯(lián)舟為長寨,以絕其出入之路。(參太祖實錄)

并下令分兵攻下漢陽、德安等諸郡,周遭郡縣該打下來的,都給打下來;該架筑的包圍工事,都給布建完畢。讓你偽漢朝廷,內(nèi)缺糧食、外無援軍,困死武昌城內(nèi)。

就如同先前,將朱文正圍困在洪都城內(nèi)一般。

當(dāng)初,你陳友諒用的那套,現(xiàn)在就用在你兒子上。

朱元璋看著被團團包圍,已圍了五十余日的武昌城,心底的氣才消了些;心想,把你們打入龜殼中,看你們可以當(dāng)多久的烏龜。

十二月初一、丙申日(1364/1/5)

圍城第五十五日,除圍城軍外,其余軍隊隨朱元璋返回建康。

臨走回建康前,下令常遇春,總督諸將守營柵,并且告諭說:「武昌城已經(jīng)被團團地包圍住,他們沒路走了,你們圍住就好,也不用跟他們打,圍到他們投降為止?!?

………

武昌城內(nèi)

張定邊早前便護送陳友諒次子陳理,先行返回武昌。之后,張必先也率殘軍回到武昌,確認(rèn)太子已被朱元璋擒獲。

國不能一日無君,兩人基于當(dāng)年與陳友諒「蓮池結(jié)義」之情,便奉次子陳理繼帝位,如蜀漢帝劉備死后,丞相諸葛亮奉劉禪繼位的故事。

這「蟒張」張定邊,與「潑張」張必先,雖也是漁家出身,但兩人都是義薄云天的漢子,當(dāng)年與陳友諒「金蘭結(jié)義」,便效法關(guān)羽、張飛一般,說定了便一生不渝,死生不忘。

當(dāng)初,陳友諒是空國傾巢而出,勉強湊上「六十萬」大軍,本就是浮夸的數(shù)目。而回來時已少于十萬人,此數(shù)也是虛數(shù),可用之兵不足五萬,五行軍更不及萬人。

回來后,除了武昌城需要守備軍隊外,為了湊六十萬而「空國傾巢」放棄的據(jù)點,也需再分派部隊去據(jù)守;尚且還要派兵到處隨同征稅、征糧,運補物資,實際留在武昌城內(nèi)可作戰(zhàn)者,主要還是不到萬人的五行軍。

得知朱元璋又率大軍前來攻打武昌后,兩人討論起先前圍攻洪都城時,失敗的最重要原因,便是「后勤補給」夠不夠到位,以及充不充足。

心想,就像「洪都城」般,若是準(zhǔn)備齊全,還怕你包圍上把月、三個月、逾百日嗎!

兩人商議后,除盡快由周遭郡縣搜集屯積糧食、器具外,由太尉張定邊,帶領(lǐng)五行軍留守武昌城,而丞相張必先,則赴漢朝所屬州郡,再行征募,補足軍員與軍援。

于是,雙方開始進行了長期、很長期地作戰(zhàn),武昌城「圍」.「防」戰(zhàn)。

以至于此次,非常不像幾個月前的洪都城之戰(zhàn),是一方猛烈進攻,以及一方誓死防守的「攻」.「守」戰(zhàn)。

不論是正史、實錄或相關(guān)史料,朱元璋「為什么」圍而不攻好幾個月,都未明載。

………

朱文正的事,朱元璋僅告訴馬氏,馬氏也感嘆不已。

道:「此兒就是個性剛強了一些,過剛就易折,都是你把他逼到臨界,才受不了瘋了!」

朱元璋道:「唉!我也不想如此??!我也少了一個大將,少了一個得利助手,他那大都督的位置,還不知道給誰?唉!給誰都麻煩!」

而眾群臣們回到建康的第一件事,就是再次地勸進,勸進朱元璋稱「王」?。?

不稱王,目前朱元璋僅是「公」爵,所有人的官階都要比人低,尤其比起東邊鄰居張士誠「吳王」的屬下,次了一階,比現(xiàn)在西方正在征討的偽「漢帝」陳理,更次了二階;畢竟他們一個是「王」,一個是「帝」??!

朱元璋其實想當(dāng)王,想很久了,先前一直不敢稱王,是勢力大小,怕大元朝廷派大軍下來,就什么都沒了。

后來,努力蓄積實力,聽聞察罕已死,本就有些稱王的欲望,不過益都叛變的田豐撐沒多久,就被滅了,可見大元朝廷還是很有實力的。

后來大宋朝廷來求救,就這么一念之差,真跑去救了下來,沒讓其「自然」敗亡。

而那韓林兒更是不識相,雖然追封了自己祖上三代,都是公爵,三個「吳國公」,但就是不晉封自己為「王」,制書都先下來了,難道退回重改,也就錯過了一次機會。

之后,更是憂心陳友諒率領(lǐng)大軍,攻打洪都,逼迫自己出兵,進行兩陣營的大對決。

不要說六十萬,就算實際只有三十萬,也打不贏,因為,打聽到的消息,是巨艦連延數(shù)里…!

陳友諒建造了「這么多」艘巨艦,排在一起,大江江面都要占滿了,竟然等到出兵攻打洪都,才探得消息,當(dāng)初情報部門都是在做假的!

要不是劉基適時回來,這場大戰(zhàn),朱元璋其實是打心眼里的不想去戰(zhàn),必輸無疑。

私底下心里倒是很佩服「伯溫先生」,「親眼」看著這如此多的「巨艦」排列開來,當(dāng)時竟然還能面不改色,提出應(yīng)戰(zhàn)之策。

對朱元璋來說,占據(jù)地利死守建康,才是上策。只不過如此一來,便要失掉好不容易攻占下來的江西等廣大領(lǐng)地。且接下來,陳友諒必定會再率舟師大軍而下。

也因為與漢軍對決,讓朱元璋本來想稱王之事,又耽擱了大半年。

眼下群臣們又來勸進,西邊的陳漢朝,看來是如劉基所言,已成不了氣候,只是百足之蟲,雖死尤僵,等先生守喪回來,再去將他滅了。

而大元朝廷,對東邊的張士誠自行「稱王」,既然都不聞不問了,想來自己應(yīng)該也可以順應(yīng)時勢,當(dāng)然就是:稱王吧!

只是稱什么「王」?自己早已被封為吳國公,祖上三代也都是吳國公,晉升為「吳王」理所當(dāng)然,最為適宜。

不過,隔壁的蟑螂也稱「吳王」,實在是欺人太甚!

不管啦!「吳」的國號是自己先用的,否則,連祖上三代也要改「吳」國公的頭銜。

好!我朱元璋就是要稱王,稱「吳王」。

于是自大宋龍鳳十(大元至正二十四)年正月起,天下間便有兩個「吳王」。

一個是東邊的吳王張士誠,大元朝下自封的吳王,也有說是「東.吳王」。

一個是隔壁西邊的吳王朱元璋,大宋朝下自封的吳王,也有說是「西.吳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气| 乌海市| 信丰县| 武邑县| 疏附县| 永川市| 绥宁县| 衢州市| 马关县| 新沂市| 高台县| 日照市| 宣武区| 绥宁县| 靖州| 冕宁县| 光泽县| 贡觉县| 盐城市| 清镇市| 克什克腾旗| 安康市| 东台市| 沁阳市| 桃园市| 平谷区| 淮北市| 蒲江县| 绥江县| 永修县| 石棉县| 察雅县| 湟源县| 额济纳旗| 朝阳县| 古田县| 玉山县| 茌平县| 崇仁县| 苍梧县| 汕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