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者自序
初衷
出一本自己的書,曾是我的夢想;學習心理學專業,也曾是我的大學夢。可是在我36年的生命旅程中,它們非但不曾實現,還讓我離夢想越來越遠。
我在離異家庭中長大。和父母的相處,不同程度地影響了我為人處世和對待婚姻的態度。
父親在世時,他是我最堅強的依靠。無論是上大學還是工作,我都聽從父親的意見。父親北大畢業,是一個有學識的人,為我設計了他認為我未來最理想的人生,設計的理由十分充分,無法反駁。讓我忘記了自己也擁有選擇人生的能力,只學會了用假裝的積極樂觀把真實的自己掩飾起來,不敢為自己的夢想奮不顧身。
我的母親是我生活中堅強的榜樣。她勤勞能干,曾獲得“全省勞模”的稱號,也讓我變得像她一樣要強。我為了證明自己,不讓母親失望,放棄了想要在一個領域精專地做自己喜歡事情的想法,令自己滿身疲憊,充滿困惑。
27歲,我如愿成為妻子和母親。生命角色的疊加,除了給我的生活增添了樂趣外,也帶來許多的煩惱。我發現孩子的教育,并不是喂飽穿暖就可以解決的;我發現婚姻也并不是無須經營維護,就可以一帆風順。不會選擇,就總想依賴他人;凡事倔強要強,就喪失了女性該有的柔韌。最終婚姻解體,我成為單親媽媽。
2018年7月我“裸辭”了。迷茫的我,想要重新看見自己,重拾自己的夢想,卻不知該如何開始。學習親子咨詢師課程,學習心理咨詢師課程,讓我對看見自己有了一絲粗淺的認識,但離真實的自己還相差甚遠。“裸辭”后無意開始的寫作,讓我借由一篇關于男女平等的文章,有了和楊老師的再次連接,而楊老師對我的文字也表達出由衷喜歡。于是,我再一次從書架上翻出楊老師2015年發表的《我看見你了》,決定借由楊老師的幫助和電影《阿凡達》作為探索的工具,走上更系統的探索道路,全程記錄下來我探索、蛻變、看見自己的全過程。
感受
在記錄和探索的路上,我也掙扎萬分。書稿也是反復推翻、修改,甚至幾度停筆。就是因為,探索自我從來都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并且,探索也并不是一個僅僅依靠在大腦的邏輯層面思考,就可以完成的事情。
困頓時,楊老師說:“探索是要真實進入到探索狀態,去感受生命。而實踐的同時也要始終思考,你為什么要做這件事。如果只是為了記錄過程,偏離了探索的意義,那么寧可不要動筆。因為每個生命都是真實鮮活的。所以,即便是探索記錄下來的文字,也是需要有生命和靈魂的。這樣,才能帶給人啟迪和共鳴。”
最初探索記錄時,我就始終停留在大腦的知識層面。我的狀態和情緒十分煩躁,幾乎進行不下去。沒靈感的時候,我可能呆坐一天;受到干擾和影響,又會被外界所影響,感到不知所措,急不可耐。
時間不等人,但時間又最疼人。不等人,是因為記錄應當是有進度的,探索的不穩定狀態,直接影響記錄的不穩定,進度受到了嚴重的影響。最疼人,是因為你在什么地方投入時間,結果就會在什么地方給你回報。當我不斷地加深實踐體驗,開始能夠真正拋開一切去看見自己最初的夢想和使命時,我看見了全新綻放的自己,勝過一切物質帶給我的滿足。
這時候,無論工作還是生活,我都變得越來越專注和執著。情緒上,能量上我收獲了巨大的正面力量,決定帶著使命感去完成自己的夢想。并堅定地相信,我一定能在夢想的道路上,實現自己想要的一切!
寄望
曾經,我在一個99.9%都是女性,并且服務對象99.9%也都是女性的行業里工作。多年對企業文化的學習和培訓,令我的骨髓里注入了當時企業賦予我的家庭價值觀:“一個女人,決定一個家族,三代人的命運。”
對于這句話,我簡單地理解就是,身為女性,我們就在做女兒、妻子和母親。三代人,分別代表的就是親孝、親密和親子三種家庭關系。
俗話常說“女人如水”,中國的文化里也常把大地和河流比作母親。這說明,女性像水一樣,是滋養和孕育生命的本源。同時,女性也像大地能夠生長容納萬物一樣,是和諧家庭的根本。
身為女性,我是自豪的。我也希望我親身探索和實踐的生命故事,能夠喚醒更多女性與生俱來的使命感,和我一樣在看見自己成長蛻變的同時,收獲幸福和事業的雙豐收。
從2015年《我看見你了》第一次出版,到現在這本書融入我生命實踐的再版。
作為參與探索,并全程記錄探索過程的我來說,希望借由這本書,借由每個部分我徹底向內審視的成長,帶給你一些啟發和幫助。也愿你能夠看見真實的自己、看見自己的夢想和使命。
我誠摯地邀請你和我一起攜手前進。我相信,我們都能看見真實的自己!
周卉
2020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