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本估值:三年估值十億
- 葉榮祖等
- 2035字
- 2022-01-12 11:25:59
第二節 減法:大道至簡的思維
在“加法”之下,市場不斷衍生新的消費空間,同時,舊的消費內容正在逐漸退出歷史舞臺。例如,在出行方面,汽車的消費變得越來越頻繁,與此同時摩托車的消費需求呈減少趨勢。針對需求內容的改變,企業不僅要做“加法”,更要貫通“減法”之道,砍掉不必要的環節,抓住消費的主要方面。
舍九取一的簡潔哲學
在消費革命之下,一方面新的消費需求不斷出現,另一方面原有的需求量也會呈現波動狀態。有時候過多的產品線只會加重企業的負擔,適當刪減不必要的產品線能夠讓企業走得更長遠。向后退一步往往能夠看清前方的道路,放棄眼前的“一”,之后得到的將是“二”,甚至“三”。為此,企業需要把握消費趨勢,做好預判,及時退出需求銳減的領域。
這是一個信息化時代,隨著各項技術的不斷成熟,用簡單方法解決復雜問題也不再是天方夜譚。商業是復雜的,但往往越是復雜的事情越可以用簡單方法去處理。將資源集中到主業上,把握消費趨勢才是出路。
從另一種角度來說,多產品意味著巨大精力的投入,但投入與收益并不總是成正比的,多方面的投入到最后不一定能取得理想的成效。與其在各種產品線上焦頭爛額,倒不如只抓核心產品,以精品立足市場。專注帶來的是專業,如此做“減法”便是工匠精神,在消費市場將占據主動權。
專注于某一種產品,短期內的收益可能不甚明顯,但卻是企業發展的長久之道。在市場繁榮的時候,多種產品能夠讓企業獲得更多的關注,取得明顯的成績。但當市場處于低迷期,多種產品反而會給企業造成巨大的負擔,而專注于某一種產品更容易讓企業憑借過硬的質量脫穎而出,擺脫困局。
2019年9月10日,在蘋果公司的秋季發布會上,iPhone11系列成功發布。次日,在新產品的刺激下,蘋果公司股價大幅上漲,市值再一次突破1萬億美元大關。iPhone是蘋果公司目前的主要產品,是其利潤的主要來源。這一現狀,是蘋果公司經歷多次變更后的結果。從個人電腦到音樂硬件,再到移動電話,蘋果公司的主產品線經歷了三次變更,如圖2-1所示。

圖2-1 蘋果公司主產品線更替示意圖
蘋果公司主產品的每一次變更都踩準了消費者需求的節拍,進一步做大了市場。將iPhone設定為主產品時,蘋果公司便朝著這個方向投入絕大部分精力,因此,這幾年蘋果公司在個人電腦和音樂硬件方面的產品更新很少有驚艷世人的產品,但是其估值卻在不斷增長。這是因為,iPhone給蘋果公司帶來的利潤增長已經遠遠彌補了其他業務方面的不足。
很多公司做大以后,為降低經營上的風險,便開始并購上下游企業,想要憑一己之力形成一個產業鏈。但是,這樣反而加大了風險,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危機都可能導致全盤皆輸。專注于主業,將非核心業務交給更專業的公司來做反而是最恰當的選擇。
這是一個合作化的時代,企業要善于利用其他企業的優勢,讓自身的主業更加突出。三星公司和康寧公司的屏幕更優秀,索尼的攝影技術更優異,富士康的組裝更標準……那么何不把這些不涉及核心技術的業務外包出去,留出更多的人力、物力、財力去加強主業的研發,強化自身優勢呢?
大道至簡,商業經營更是如此。企業要把握經營的核心,突出優勢,而不是盲目擴大,暴露自身的短板。
化繁為簡的商業智慧
計算機剛剛被發明出來的時候儼然是一個龐然大物,占地150平方米,重量有30噸,經過人們的一次次“簡化”,今天的計算機已經小到可隨身攜帶了。在技術的加持下,簡便化、簡單化變得越來越容易。計算機的“化繁為簡”讓其走進千家萬戶,而商業上的“化繁為簡”則讓企業經營更加得心應手。
那么,如何“化繁為簡”?在此我們給出三個方面的“減法”,在經營上給企業一些啟發。
一是“減產品”,意思是說企業要抓住消費者的某一單項需求,并把它做到極致。
“產品太多賣不出去”這是很多傳統企業面臨的痛點,問題出現的原因就在于產品線太多,缺乏聚焦。企業搞不清楚核心產品及核心賣點,故而無法集中資源去打造升級產品并進行營銷推廣。
需要注意的是,企業在“減產品”的同時,一定要注意“加服務”,即完善盈利模式所需要的周邊服務。例如,專注于手機市場的企業,需要完善鋪貨渠道以及售后服務等。
二是“減流程和渠道”,即去掉不必要的環節,讓消費者便利消費,控制成本。
傳統商業模式下的消費往往是一環套一環的,長供應鏈導致占用了大量的資源、時間和人力成本,加大了企業的成本壓力。減少流程和渠道,縮短供應鏈可以有效控制成本,并簡化消費行為。
三是“減人員”,這里說的不是裁員,而是以小微組織代替龐大的人員結構模式。
過去,企業往往安排多位員工與消費者對接,每項工作都有專人負責,但是對消費者來說是極為不友好的。多接觸一位員工,消費者便要多花一些時間成本;多一步流程,企業的響應速度便要落后一些。為此,不管是供應鏈還是組織模式,企業要逐步往扁平化發展,簡化消費者的成交步驟。
“減法”的背后不單單只是變少,它是在減少的基礎上增加更多的想象空間。減少的是不必要的,減少的是負擔與壓力,減少的是市場所拋棄或即將拋棄的,增加的是實力、市場和估值。因此,對企業來說,“減法”是一種商業智慧,是消費時代提升估值的黃金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