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章 半島 環境與史前時期

許多關于歐洲環境史的描述中都存在著明顯的決定論色彩。很多歐洲人認為他們的“大陸”是如此得天獨厚,以至于大自然使它命中注定將成為世界的主宰。而且,很多人甚至以為歐洲的好運氣將永遠持續下去。孟德斯鳩在1748年寫道:“氣候是居于首位的決定性因素。”他進而說明,歐洲的氣候無與倫比。對于孟德斯鳩及其后繼者來說,歐洲就是進步的同義詞。1

也有不少狹隘的民族主義觀念存在。即便是人文地理學的創始人、年鑒學派的思想前輩之一,偉大的保羅·維達爾·白蘭士(Paul Vidal de la Blache,1845—1918年)也難免受到法國沙文主義的影響。他強調,法國地理的最明顯特征是其多樣性。他寫道:“針對多樣性的侵襲,法國調動了同化的力量。她把自己接收到的東西統統加以改造。”相反,關于英國,他引用一段打油詩說:“這個可憐的小海島,土地稀少,氣候糟糕。”100年之后,費爾南·布羅代爾也持相同的態度。2多樣性特征其實是法國堂而皇之虛構出來的,但它并非只為法國所獨有,而是屬于全歐洲的標志。

事實上,歐洲半島根本不是一個“大陸”:不是獨立構成的大片陸地。其大約1 000萬平方千米(360萬平方英里1平方英里約等于932.4平方千米。——譯者注)的土地面積還不足亞洲面積的1/4,也不足南北美洲各自面積的一半。近代地理學家將它像印度一樣,歸類為歐亞板塊的次大陸:“舊大陸之角,亞洲的西部之尾。”盡管如此,不能否定歐洲擁有無與倫比的全面、完備的地形特征。地貌、氣候、地質和動物群落共同營造了一個良性環境,這一點對于理解歐洲的發展至關重要。

歐洲的地貌不同于其他大陸或次大陸。北部和南部的低洼地帶被海洋沖刷,形成了兩個平行的海洋鏈條,深深插入內陸地區。在北部,北海—波羅的海綿延1 500英里1英里約等于1.6平方千米。——譯者注(2 500千米),從大西洋一直延伸到俄羅斯。在南部,地中海—黑海水域長度超過2 400英里(4 000千米),從直布羅陀延伸到高加索。在這些四面合抱的海洋中,存在著大量復雜的小海灣和一大串熠熠生輝的海島。結果,海岸線與陸岸線的比值出奇得高:歐洲的海岸線約為37 000千米,幾乎相當于赤道的長度。對于早期人類來說,海岸可能是最重要的通行手段。

此外,歐洲半島的海岸位于歐亞大陸最西端的溫帶地區,因此有著宜居的氣候。盛行的海洋風自西向東吹,各大陸的西海岸在溫和的海風吹拂下獲益最多,但只有少數面向西方的陸地海岸能夠切實享受到這種好處。在其他地區,如果西海岸不被高聳入云的山峰或冰峰所阻隔的話,就會出現長長的沙漠地帶,如撒哈拉沙漠、卡拉哈里沙漠和阿塔卡馬沙漠。

因此,歐洲的氣候就其緯度來說,異乎尋常地溫和。一般來說,在灣流影響下,北歐溫和而潮濕,南歐相對溫暖、干燥、陽光充足。中東歐是完全的大陸性氣候,擁有清爽、寒冷的冬季和炎熱的夏季。但是不同地區氣候也存在差異。極端情況通常不會出現。即便在俄羅斯的歐洲部分,那里1月份和7月份的平均氣溫差距可達到45℃,這個溫差幅度也只有西伯利亞地區的一半。歐洲最潮濕的地區在挪威西部,年平均降水量為3 500毫米。最干燥的地區在里海周圍,年平均降水量不足250毫米。最寒冷的地點在沃爾庫塔,1月份平均氣溫低至-20℃。最炎熱的地點在塞維利亞和阿斯特拉罕之間存在爭議,兩地7月份的平均氣溫都達到了29℃。這些極限數值不能同亞洲和非洲、美洲的同類數值相比。

歐洲溫和的氣候滿足了原始農業的需要。半島的大部分地區位于適宜耕種的草原自然帶之內。那里有豐富的林地,可以提供燃料和住所。高地平原通常靠近肥沃的山谷。在西部和南部,牲畜可在露天過冬。當地的條件往往能激發特殊的適應性。綿延的海岸線連同寬闊的大陸架給漁民帶來了豐厚的饋贈。開放的平原,尤其是多瑙河盆地,為歐亞大草原上的游牧民族的牧馬、養牛業提供了保障。阿爾卑斯山因林帶以上的高山牧場而得名,該地區很早就開始實行轉場放牧制度。

歐洲的氣候可能也對當地人種的膚色有一定影響。中等程度的日曬和紫外線輻射意味著中等程度的色素沉淀被編碼、輸入半島的人種基因庫中。在歷史上,淺色皮膚占大多數,同時存在北部地區的棕發或金發、藍眼睛。絕大多數歐洲人及其后代可以很容易地根據其長相被辨認出來。

當然,直到最近,人們才有可能考慮除了最明顯的種族因素以外的其他因素。例如,對血型、身體組織和DNA印記的分析,直到20世紀晚期才為人所知,而人類究竟擁有多少共同的遺傳物質,直到今天還不為人知。結果,持種族理論的人傾向于根據外部標準如皮膚顏色、身材或骨骼形狀下結論。在現實中,歐洲人口的種族構成總是顯示出相當豐富的多樣性。有高大、藍眼睛、淺膚色、金發碧眼的所謂“日耳曼種族”,他們視自己的斯堪的納維亞類型為唯一自古即有資格貼上“白人”標簽的群體。他們一點兒也不像矮小、棕眼、黑皮膚、黑頭發的所謂“地中海人種”或“印度—地中海人種”,這些人占據了南部的大部分地區。在兩個極端之間,存在著無數的色調。半島的大多數人口可以清楚地同蒙古人種、印度人種、尼格羅人種區別開來,但不容易與其他分布在近東和非洲北部的人種區分。

通過現代的基因研究,今天的史前史研究取得了極大的進展。血清學的改進、DNA的發現(1953年)以及隨后對30億人類基因“字母”的繪制,使得精微復雜的調查研究成為可能。現在,遺傳與語言記錄的相關性顯示出,生物與文化演化的模式可能比我們想象的更近。最近的研究表明,遺傳物質進入史前歐洲的運動與同時期的文化潮流相一致。“基因、民族和語言……在分化的過程中彼此串聯。”一位首屈一指的學者寫道。3地方研究表明,孤立的文化社群,如非印歐人種的巴斯克人,帶有顯著的他們自己的遺傳特征。一般性的結論并不存在。但是,曾經是偽科學的歐洲基因遺傳研究現在成了一項受人尊敬的事業。終于,“我們開始閱讀遠古祖先留給我們的信息”。4[高加索][塔木茲]

從心理學觀點看,在早期人類眼中,半島是一個機會與挑戰并存,充滿刺激的地方。它制造了一定程度的壓力,需要人類去認真對待,但仍然是可以應對的。生活是艱難的,但也有收獲。季節的節奏培養著行為,它要求人們按部就班并富有預見性。變換的四季激發了靈活性。人類需要克服許多自然災害——海洋風暴、冬季雪災、夏季干旱和疾病,但健康和生存的前景是美妙的。可以推測,史前歐洲的原始居民感覺到的危險比幾百萬年之后居住在北美東海岸的他們的后代還要少。

不可貿然斷定,歐洲半島是唯一有利于人類文明發展的地方,而其他大多數地方都有缺陷。同人類最早的發源地——赤道以南河谷地區相比,半島的季節節律和溫和、舒適的氣候,在總體上提供了一種更適宜持續性發展的環境。地理和生物環境豐富多樣。有“年輕”的阿爾卑斯山脈、古老的原始丘陵、活火山,幽深的峽谷和寬闊的平原,奔騰于崇山峻嶺間的急流、寬廣的河流、數以千計的湖泊,亞寒帶的凍土地帶、永凍層、冰川,巖石海岸、沙灘海濱、寬闊的三角洲。有開闊的草地、遼闊的落葉林、陰森的針葉林以及亞熱帶棕櫚樹,半沙漠化的土地、廣闊的沼澤地以及深厚的黃土和“黑土”地帶。植物及動物群涵蓋極廣。現存的歐洲野生動物足以顯示這里的原始棲息地的模樣。

還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海拔高度和空間距離所造成的限制要比別的地方小得多。歐洲各地通過天然通道網相連,原始人定然發現了這些通道有利于交往而不是障礙。正如在絕大多數內陸沿河岸地區,人們都可乘獨木舟出行,人們也可以乘船沿河流往來。塞納河、萊茵河、易北河、奧德河、維斯瓦河、尼曼河、德維納河都向北流,埃布羅河、羅訥河、馬里查河、第聶伯河、伏爾加河向南流。塔古斯河、盧瓦爾河、塞文河向西流。泰晤士河、多瑙河、波河、德涅斯特河向東流。人們通過這些河流進行著頻繁的短途旅行和便利的貨物搬運。例如,在上勃艮第的歐克斯瓦(Auxois)地區,走水路只需幾小時就可以到達地中海、大西洋或英吉利海峽。在阿爾卑斯山中部,萊茵河與羅訥河的源頭在安德馬特附近并肩流淌,最后分別向北、向南流去。在德維納—第聶伯河的貨物運輸中,在維捷布斯克附近,人們能夠輕易地拖動一只由瑞典駛往埃及的船。

不可低估歐洲的大道和小徑形成的漫長線路,它們為人類的遷移和定居開辟了道路。另一方面,歐洲相對便利的旅行是其他較大的大陸所無法相比的。古代絲綢之路上來自中國的商隊,需要一年或一年以上的時間穿越亞洲腹地。而從遠古時期開始,任何一名合格的、有一定進取心的旅行者都能在幾個星期甚至幾天之內,穿越歐洲。

把歐洲分成“自然”或“歷史”區域曾經在很長一段時期是一項既具有消遣性又沒有定論的智力游戲。界定“西歐”與“東歐”的區別的嘗試如同確定分界線的標準一樣多如牛毛。半島中央的阿爾卑斯山是清晰而永久的“北歐”和“南歐”的分界線。但是,它卻不能同樣適用于歐洲的遠西地區伊比利亞,或者歐洲的遠東地區黑海腹地。爭論進而證明,地區譜系中的“中歐”或“中東歐”的劃分有些聰明得過了頭,以至于歪曲了事實。5更安全的做法是根據自然、地理特征將歐洲劃分為若干區域。

歐洲半島由五種自然成分構成。在歷史上,這些地理單元基本上保持穩定不變,與此同時,凌駕其上的政治單元卻起起落落,變幻無常。那些“塵世中傲慢的帝國”接連不斷地走向滅亡。但是,平原和山脈、海洋、半島、島嶼顯然會永遠存在下去。

1. 歐洲大平原。大平原毫無阻礙地從大西洋延伸到烏拉爾山,長達2 400多英里(4 000多千米)。這是歐洲最主要的地域特征。實際上,由于烏拉爾山只不過是座平緩的橋梁,歐洲大平原可以被視為東西伯利亞的上揚斯克山脈以西的大低地的延伸部分。烏拉爾山的縱向長度為1 200英里(2 000千米),貫穿巴倫支海與里海之間的地區。在低地國家的海岸與山丘之間,它縮小到不足200千米。平原上幾乎所有大河都是南北走向,因此給東西交通制造了一系列自然斷裂帶,并把平原分割成6~7個平緩的臺地。維斯瓦河以東,不可逾越的普里皮亞季沼澤把平原劈為兩個自然通道——北部一線環繞著波羅的湖泊地帶,南部一線則是進出草原的通道。[烏克蘭]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黑水县| 马公市| 册亨县| 隆安县| 子长县| 浦城县| 肇庆市| 屏边| 和龙市| 津南区| 钟山县| 湛江市| 衡阳市| 军事| 阿克苏市| 宝坻区| 佛教| 邹平县| 东阿县| 建阳市| 泸州市| 龙游县| 沧源| 石景山区| 云浮市| 武义县| 奉新县| 天等县| 方城县| 荣昌县| 关岭| 新源县| 弥渡县| 都江堰市| 略阳县| 安龙县| 东山县| 云阳县| 江华| 铁岭市| 太仆寺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