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練兇狠
- 里面靠能力 外面靠關系
- 周偉光編著
- 4188字
- 2021-12-31 10:18:33
所謂“無毒不丈夫”,尤其是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做事情如果不拿出點狠勁兒,就很難掙脫束縛自己的韁繩。練狠毒并不是讓你去害人、去做壞事,而是讓你練就在競爭中取勝的力道,拒絕軟弱和遷就。你要記住,競爭是激烈的,更是慘烈的,等待你的不是勝利,就是失敗。
撒手锏
在競爭中與對手搏殺,必須掌握一種撒手锏,一方面震懾對手,另一方面如有必要就在關鍵時刻使用,以求一擊制勝。
朱博本是漢代武官,但他任左馮翌時,卻很有狡詐文官的制人手段。長陵有個叫尚方禁的,年輕時曾因強奸罪被人用刀砍傷面額。官府的功曹受了他的賄賂,不但沒有革除他的官職,反而調他做了守尉。
朱博聽說這件事后,就找了個借口召見了尚方禁。朱博支開左右后徑直問他:“你臉上的傷是怎么回事?”
尚方禁知道朱博已了解實情,不敢隱瞞,據實報告了經過。朱博笑著說:“大丈夫難免犯錯誤,我想為你洗刷恥辱,你愿為我效力嗎?”尚方禁又喜又怕:“萬死不辭!”
朱博命令他不得向任何人泄露當天談話的內容,讓他有機會就記錄下同僚中的不好言論,隨時報告自己。
朱博以此為突破口,自此長陵上下的大小事情,他都知道得一清二楚。尚方禁怕朱博因過去之罪處罰自己,就全力效忠以求贖過。
過了一段時間,朱博又召見了那位受賄的功曹。朱博關上門,一一列舉了功曹的過錯,痛加斥責。然后,又要他把所有受賄勒索的事一一寫下來。
朱博收好他的罪狀之后,對他說:“現在給你戴罪立功的機會,要好好改過自新!”功曹回去后,果然把平時的氣焰收斂了十分,小心謹慎,如履薄冰,生怕有半點閃失。朱博就是利用這種“撒手锏”,使那些不服于自己的同僚,一一拜倒在自己腳下,乖乖地俯首聽命。
現實生活中,對手其實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沒有制伏他的手腕,于是你只能聽之、任之、忍之。所以,想要成就大事就必須對那些能夠對你產生威脅的對手保持警惕,并尋求一招可以制敵的撒手锏。這樣才能做到保全萬一。
狠者贏
在大自然中,一山難容二虎;在情場上,愛是排他的;在商場和政壇上則是“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競爭因此是必然的,過程也因此是慘烈的,結局也只能注定是一家歡喜一家淚流。
這要求我們要做就做勝利者,那怎么辦?用狠。也就是說絕不能給對手留有片刻喘息的時間,只要用力,就必須快、準、狠。
清朝康熙年間,山西豪富羅某開設有一個大當鋪,后來有人在羅某當鋪附近也開設了一家當鋪。羅某眼見自己開辦的當鋪贏利被別人搶奪,很不甘心,決心擠垮這家當鋪。于是,每天派人到這家當鋪中當一個金羅漢,典價銀1000兩,連續典當了三個月,把這家當鋪的資本幾乎用光了。
這家當鋪的主人著了慌,忙問典當人何以有這么多的金羅漢要典當。來人答道:“我家有金羅漢500尊,現只典當了90尊,尚有410尊金羅漢要拿來典當哩!”這家當鋪主人聽了大吃一驚,急忙向來人施禮,詢問來人的主家,才知原來是當地首富。當鋪主人自知不是羅某的對手,只好托人與羅某協商,請將金羅漢贖回,自己關門閉業,含淚遠走他鄉。
商場是殘酷的,職場與官場亦然。你爭我奪,這一輪大戰的硝煙未散,新一輪大戰的帷幕又悄然開啟。每一個成功者都會身經一次又一次的較量,不管自己承認與否,實際上每一步前進都是在踐踏對手的基礎上邁出的。競爭是必然的,否則就沒有進步。但你一定要知道一個道理:競爭是一種狠的較量,誰狠誰就能贏。
以牙還牙
問你一個問題:你愿意被人辱罵嗎?估計一萬個人里也找不出一個回答說愿意的人。因為人都有自尊,當自己的尊嚴受到嚴重挑釁時就必須還以顏色。否則你就會被別人當成“軟柿子”。因此,該以牙還牙時一定不要嘴軟。
比如對待傲慢自大的人,就應該充分顯示出自己的威力。傲慢無禮之人,常自大。與之交談,其言語多半不敬,甚至具有侮辱性、挑釁性。言者不遜,聽者不悅。若奮起而以武力與之抗衡,且不說后果難以預料,就是你勝了,他也未必服你。高明的人會把握住對方的邏輯,以牙還牙,讓他服輸。
春秋戰國時期,齊國和楚國都是大國。有一次,齊王派大夫晏子出使楚國。楚王依恃自己國勢強大,想乘機侮辱晏子,顯示一下楚國的威風。
有一天,楚王正設酒席招待晏子。一會兒,有兩個武士押著一個囚犯從堂下走過去。楚王忙問囚犯是哪的人,下屬回答說是齊國人。于是楚王開始奚落齊國的民風。
哪知晏子面不改色,對楚王說:“大王怎么不知道啊?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這種橘樹一種到淮北,就只能結又小又苦的枳,這不是因為水土不同嗎?同樣道理,齊國人在齊國能安居樂業,好好勞動,一到楚國,就做起盜賊來了,也許是兩國的水土不同吧!”
晏子的一句話,在保住了尊嚴的同時又讓對手收起囂張的態度,這就是狠,這就是以牙還牙。當然,在此過程中,你必須遵循對手的邏輯性,然后引領對手跟著自己思路走,這樣才能做到擲地有聲。
學會拒絕
人一定要學會拒絕,否則你永遠只能是別人的玩偶。雖然有時候說一個“不”字很難,但是,只要你堅持,你會發現,一個“不”字作用很大,且很有分量。長于拒絕的藝術可以避免承諾過多,分身乏術,造成食言或者事倍功半。
在狠心對別人說“不”的同時,也要學會對自己下狠心說“不”。拒絕自己也是需要足夠的勇氣和決心的,否則,自己將會嘗到苦果。
某公司的行銷部門就有一位不好意思開口說“不”的業務人員。每當開會要求他拜訪某家公司時,他必然老老實實接下來。他的檔案中永遠堆滿了有待開發的客戶資料。因為需要開發和維系的客戶太多,人的時間和精力又有限,導致每一個客戶的工作都做不細。
這對公司、對個人而言都是一種損失。他所達成的業績無法彌補從指縫間溜走的機會;如果他少攬下一些工作,反而可以更有成就。說與不說“不”這時就顯得格外重要了。
但值得注意的是,當你對別人說“不”時也要掌握某種技巧。特別是在某些原則性問題上或者在他人以此為試探,有可能得寸進尺的情況下,如何把握分寸拒絕別人而又不傷和氣,就頗見智慧了。
理應如此
很多人常常因為“不好意思”該要求的不敢要求,該拒絕的沒能拒絕,以致自己陷入一種相當被動的境地。因此,“不好意思”的性格特質有必要加以調整,變為“理應如此”。
有些情況下我們必須放棄“不好意思”的態度:
(1)關于權益的事
對待權益大事,你要大膽地爭取、保護,如果你因為“不好意思”而喪失權益,是不會有人感激你的。
(2)想拒絕的事
很多人就因為同事、朋友、親戚的關系而“不好意思”拒絕,于是借錢給別人、為人做保,甚至冒險為其“兩肋插刀”。結果一句“不好意思”,幫了別人,害了自己。
這幾種情況能做到不會“不好意思”,在人性叢林里就不會有生存的問題了。不過,“不好意思”的性格要去除不是很容易,只能慢慢學習,逐步改善。只要你愿意,也能了解生存競爭的殘酷,經過一段時間后,自然就會養成“理應如此”的豪情了。
巧設誘惑
“誘惑”這個詞常常被賦予消極的含義,故而有“某某經不起誘惑”這一說。但你應該了解的是,“誘惑”也有主動而積極的作用。
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你與對方發生沖突,或不能用說服的手段來使對方就范時,不如順著敵人的意愿,引導他發生錯誤。即在說話時,故意設置一種圈套,進了這個圈套,對方則犯了錯誤。設得巧妙、迷惑性大、誘惑力大,才能牽著對方的鼻子走。
一天,街上走著一位漂亮姑娘,有位男子見后緊隨其后。當姑娘問他為什么要跟蹤時,男的說:“因為你太漂亮了,我非常愛你?!惫媚镎f:“我的朋友就在你身后,比我還要漂亮。”男子回頭找了半天,也沒找到,于是追上已經走遠的姑娘,質問她為什么騙人。
這位女青年說:“不,是你騙了你,如果你真心愛我,那么為什么去追另一個女人,經不起考驗,還想跟我交朋友,請你走開!”
這位青年被說得面紅耳赤,訕訕地溜了。
這位女青年之所以能制伏男青年,是順著對方貪圖美色的心理,對方不知是計,卻去追更美的姑娘,這就使其丑惡的嘴臉暴露無遺。女青年順水推舟,讓對方自暴其丑,達到了目的。
運用這一方法可以大大減少正面進攻中的阻力,其成敗的關鍵在于“誘”字。但這種“誘”并不能簡單地看成是用假象迷惑、欺騙對方,而是誘導對方隨從自己的意愿向真理低頭的方法。
利用弱點
每個人都有弱點,如果你在緊急時刻表現出絲毫膽怯,不敢觸及對手的弱點而喪失時機,那么,你將永遠打不開成功的大門。
希臘大商人歐納西斯年輕時剛做煙草生意,每天都到HG香煙公司,無精打采地站在董事長室門口。董事長覺得很奇怪,每天都有一個陌生少年站在門口,好像要找他似的。但一見面,這位少年卻悶不吭聲,只是面帶愁容,望望他而已。
有一天,這位董事長忍不住問了少年:“你要做什么?”
年輕人回答:“我要出售我的煙草。”
“噢,那么,請你去購買處!”
一個19歲背井離鄉的外國人,又沒有一點兒人脈關系,更沒有一點兒門路,要把貨賣給一家阿根廷的大公司不是那么容易的,這簡直比登天還難。
但他默默站立3個星期的努力終于發生作用了,這位董事長覺得年輕人有些可憐,也有些可取的地方,他就對歐納西斯說:“等著,年輕人,我給你打個電話?!比绱吮愦螂娫捊匈徺I處人員來,當面介紹他。
利用董事長的影響力,他的商品也順利地打進HG公司,花3個星期的工夫,苦苦等待的耐心終于開花結果。
其實,歐納西斯正是利用了那位董事長心軟的人性弱點才取得了成功。既然當初董事長忍不住詢問了他的目的,那么,董事長就又會忍不住幫助他達到目的,所以他才狠下決心死等到底。這就是利用人性弱點的重要性。
清除異己
人不但要學會怎樣奉承上司,還得學會怎樣對待下屬,尤其是對那些不稱職或者是人所共憤的小人,你必須出手要狠,盡快把其清除出自己的陣營。
一位商人發現下屬的工作表現不佳,而且此人品行很壞,經常在同事中搬弄是非。商人決定讓他走人,但他采取了一些策略。
首先,他在公司內散播某某有意離開的消息。他這么做的目的就是要讓其他職員把這個“消息”傳到該名職員的耳朵里。當所有人反復問他準備去哪兒高就時,正所謂空穴來風必有所因,該雇員心里應該明白公司這是在下逐客令了,識相的還是借這個臺階,體面地離開得好。
但也許他是名資質愚鈍的雇員,又或者是死皮賴臉地不肯走,這時商人就要采取第二步驟了。接下來,他就要找這名下屬的茬兒,在開會時加以揭發,不留情面地進行批評,令這名下屬很沒有面子。
假若他還不肯走,商人才使出最后一招,面交大信封,塞入本月的工錢,直接炒魷魚。據說,商人很少使出過最后一招,頂多第二招,“魷魚”早已溜之乎也。
處理一些事務的時候,對那些破壞分子發仁慈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在這種情況下,狠下心來執行自己的決定,才是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