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練防人
- 里面靠能力 外面靠關系
- 周偉光編著
- 3358字
- 2021-12-31 10:18:33
為什么會有“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這樣的警句,就是因為有人被欺騙得太苦了。有的人很聰明,但卻把這種聰明勁兒用到了給你下絆、使壞的本事上,雖然你不愿意承受這一切,但一旦你放松了警惕,這些人就會乘虛而入,最后你只能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所以,在人際交往或者職場生活中,防人就成了“安身立命”的前提。
人性本惡
孟子說“人之初,性本善”,但商鞅就曾對此進行過反駁。商鞅認為,人生下來就是為了生存,由此就存在競爭,于是就有欺騙、殺戮、災禍。
荀子也曾說:“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人的品性如果看來是善的,那是他后天學習和培養的,人性本來是惡的。
一般人都不喜歡謀略意識強烈的人,也就是心眼兒太多的人。然而,在現實社會中,欺騙、狡詐的大有人在。大到國家之間的爭端,小到個人之間的利害關系,這種欺詐無處不在。
人生從某種角度看也是一場戰爭。在這種戰爭中,為了求生存,必須要有慎重的生活方式和態度。這樣才不至于上別人的當,吃大虧。當然,這并不意味著我們自己也要去欺騙別人,但是,社會上魚龍混雜,到處都是陷阱、圈套,必須小心提防。所謂“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防范何人
在生活中,有四種人你必須多加防范,以免吃大虧,這四種人分別是:
(1)口蜜腹劍之人
這種人開口便是大哥大姐,叫得又自然又親熱,也不管他和你認識多久。除此之外,還善于恭維你,拍你馬屁,把你哄得舒舒服服。并不是說這種人就是必須防備的“壞人”,而是這種人因為嘴巴伶俐,容易使人心不設防,你會因為他的奉承而不去注意他品行上的其他缺點,容易把小人當君子,把壞人當好人。
(2)笑里藏刀之人
這種人好像沒有脾氣,你罵他、打他、羞辱他,他都笑瞇瞇的,有再大的不高興,也藏在心里,讓你看不出來。這種人也不見得是壞人,也許他的個性就是如此,成天笑瞇瞇,不得罪人。但也有可能他們只是表面上不做聲,背地里卻謀劃著如何陷害別人。
(3)城府極深之人
這種人把自己隱藏起來,不讓你知道他的關系,也不讓你知道他對某些事情的看法,換句話說,是個高深莫測的人。這種人有的是因環境的影響所造成,不見得是個“壞人”,但和這種人交往是很恐怖的,最好的辦法就是保持距離。如果他們還拼命打探你的一切,甚至已失去與人相處的誠意,宜趁早遠離。
(4)見異思遷之人
這種人最大的特色便是哪邊好靠哪邊,所以他的待人處事會以“利”作取向,也會為“利”而背叛良心、傷親害友,可以今天和你好,也可明天將你害。所以要避免和這種人有利益、人情上的往來,甚至寧可故意向他顯出你“無利可圖”的一面,以免他沒事就來找你。
警惕何事
一般說來,你在生活中如果遇到下列情況,就應該多加小心,需要詳細審視一下對方的目的和企圖再謹慎行事:
(1)主動和你打招呼
出門在外,誰也不認識誰,這時有人主動過來和你打招呼,而且熱情得令你感到過分的話,你就應該留神了。
這時候,雖然你還不能就此斷定這個人就是壞人、騙子,可是,你也不能排除他是騙子,因為任何騙子都要通過語言和行為同他人發生關系后,才能達到行騙目的。
(2)在你面前炫耀
不管對方炫耀什么,高貴的出身、富有的財富、特殊的地位和與權貴名流的交往,甚至出眾的口才。向你炫耀的目的無非就是要讓你對其產生欽佩然后利用你,你完全不必理睬他向你炫耀的一切究竟是真是假,你只需將他炫耀的目的弄清楚就行了。就這么簡單,便能將他們的鬼花招揭穿。
(3)一見面就給你好處
一見面就給你好處的人往往很熱情,一副自來熟的樣子,幾句交談之后,或者是先敬一支香煙,或者送上一罐飲料。看似平常,里面大有文章,正所謂無功不受祿,所以,出門在外,見到陌生人,千萬不要貪小便宜。
待人六策
在與人接觸的過程中,多長幾個心眼兒是沒有錯的。通過細心的觀察和判斷,你可以辨識一個人的本質,進而采取相應的對待方法,下面就是一些學者總結的六種策略:
①認清哪些人最可能騙你。例如,可以從你這里得到不少好處的人、覬覦你某樣東西的人、一定要你接受他的建議的人等,這些人都有可能騙你。
②不迷信一個人的過去。一個人過去從來沒騙過你,并不能肯定他現在不騙你。
③不受外表的蒙蔽。一個人誠實與否,是不能通過外表看出來的。
④要積極揭露騙子。如果你發現有人是騙子,不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就算了,這樣他會繼續行騙。
⑤表明你只要事實。讓人們都知道,你只尊重說實話的人。
⑥聽到不愉快的事不要緊張、生氣,否則,下次別人只好有事不跟你說了。
婉拒五法
俗話說,“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短”,當你在事業上小有成就,或者是當上了領導時,就會有很多人給你送禮。但是你一定要注意的是,這些人無緣無故給你送禮不是為了跟你溝通感情,而是為了讓你為他們辦事。所以防小人就得會防送禮。
如果你收了人家的禮,恐怕以后就得讓人牽著鼻子走,但是拒絕一定要掌握方法,以免得罪于人。
①半真半假地開玩笑:“你也太吝嗇了吧,就這點東西還拿得出手?”如果對方識相的話,也就知道你廉潔的心意;若不識相的話,下次可能會帶來更重的禮物。你如法炮制,讓他覺得你是個無底洞,以后就不敢來了。
②假裝迷糊:“現在還沒過年吧。”巧妙地暗示他,他的禮物是黃鼠狼給雞拜年,沒安好心,還是乖乖地收起禮物,有話直說吧。
③索性代收,然后以他的名義把錢捐給“希望工程”。你告訴他,這次我幫你捐獻了,下次還是你自己親自來吧,省得我在中間多一道手續。
④曉之厲害:“老兄,是不是要看我的笑話。我可不希望像劉青山、張子善那樣一槍給崩了。我可貪生怕死得很哩。”社會上許多人因收受賄賂而鋃鐺入獄。你可以向他明示這一點,指出自己的隱憂,希望他能體諒你的苦心。
⑤提醒他注意:天下沒有不透風的墻,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有實權的人不能存半點僥幸心理,可以用“你不怕隔墻有耳”這句話拒絕,表明你拒不受賄的立場。
遠離小人
“小人”無處不在,也隨時都有可能讓你深受其害。所以我們要盡量遠離這個群體,不讓他們的觸角夠到我們。
有的人擁有嫉惡如仇的秉性,本來這種精神是值得肯定的,但這些人常常意氣用事,專門熱衷于與小人纏斗而忘了正事,這種做法顯然是不明智的。用一句電影中的臺詞提醒你:世界上有這么多的惡人,你殺得過來嗎?
仇視小人固然足以顯出你的正義,但在人性叢林里,這并不是保身之道,反而凸顯了你的正義的不切實際,因為你的正義公然暴露了這些小人的無恥、不義。
再壞的人也不愿意被人批評“很壞”,總要披一件偽善的外衣,這是人性,而你特意凸顯的正義,卻照出了小人的原形,這是自找麻煩。
所以,聰明人都會和小人保持一定距離,但不必嫉惡如仇地和他們劃清界限,他們也是需要自尊和面子的,更何況你也不可能完全“消滅”小人,因為小人是一種人性現象,而人性是亙古存在的,因此不如和他們保持一種“生態”上的平衡,這才是正確的處世之道。
暗箭要防
俗話說,明槍易躲,暗箭難防。正因為此,我們在社會交往中才更要防范暗箭的偷襲,首先保證自己的安全性,然后再考慮主動進攻。而在時刻警惕的同時,你還要注意的是,那些教訓告訴我們,向你射來暗箭的人有可能就是平日里你覺得非常不起眼的人,這些人射來的“箭”又狠又準,你很難招架。
春秋時期,宋國即將與鄭國開戰。戰前,宋國的統帥華元殺羊犒賞三軍,可能是一時疏忽大意而沒有給他的駕車人羊斟吃肉。等到作戰時,羊斟說:“前天殺羊犒軍的事,由你作主;今天駕車作戰的事,由我作主。”于是,他故意把車駛入鄭軍之中,致使華元被俘,造成了宋軍大敗。
戰國時期,齊國有個名叫夷射的大臣,有一天他受齊王之邀參加酒宴,因為已經喝得酩酊大醉,便到門外吹風。守門的是個曾受過刖刑(斷足,古代的一種酷刑)的人,他向夷射懇求說:“若有剩酒,請賜我一杯!”
“什么?到一邊去!像你這樣的囚犯還敢跟我要酒喝,真是大膽至極!”當守門人還想再懇求時,夷射已經離去。這時,天剛好下了一陣小雨,門前積了一片小便狀的水灘兒。
第二天早晨,齊王出門時看到了這灘“小便”,大為不悅,厲聲問道:“是誰在這里隨便小便?”當時,在門前小便是一種極不禮貌的行為。
“我不是太清楚,但小的昨夜只看見大臣夷射一個人在這里站了好一會兒,再沒看見其他人來過這里。”守門人誠惶誠恐地匯報說。結果,齊王立即賜夷射毒酒而死。
華元與夷射均死在“暗箭”之下,確實非常冤枉,但是,我們也要知道,他們的結局都是自己在不經意間造成的,值得我們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