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郡主的婚姻大事
- 田園閨事
- 尋歡
- 3325字
- 2014-08-15 20:56:52
林菀兒送了大于氏去旁邊的耳房歇息,回了廊下,見姑母在喝茶,便走到了姑母的近前,坐了下來。
“姑母,晚上可能什么事嗎?“
“你有事求我?“
林氏挑起眉,看著林菀兒。
“菀兒想找姑母說話。”
實在是想要找個商量的人,林菀兒又想到其它的人,只能找林氏。
林氏瞇著眼,又仔細的看了會兒林菀兒。
“你妹妹一直念叨著你,今天晚上,你便在她的房里歇息,到時候和我你說會兒話。”
“嗯。”
林菀兒應了一聲。
伸手拿起丫環(huán)早已經擺上來的琺瑯添彩茶碗,見左右都是姑母的親信,林菀兒這才小心翼翼的對姑母說道。
“姑母也不必為剛才的事情生氣,不過是我左了心思,想著若是狠心整治了她們,反倒是傷了老太太的顏面,讓別人看著倒顯得是咱們家小氣,倒是咱們的不是了。”
“你也不必如此小心,左右老太太是真心喜歡你的,你也不是不知道分寸的,只是,終究你還是郡主,到什么時候不能讓林家因為你失了顏面,今天是一個奴才,明天就有可能是一個主子,這事誰又說得準!你現下也大了,有自己的主意是好事,但要拿捏得住分寸,像是今天的事情,就是你往日太和善,了,才讓他們敢這么放肆。”
“是,菀兒知錯了。“
林菀兒扯著姑母的手腕,推了兩推,做出了副撒嬌的模樣。
林氏見她討巧賣乖,加上這里也不是個說話的地方,狠剜了林菀兒一眼,這才作罷。
又過了半盞茶的功夫,林氏吩咐身邊的大丫頭。
“去看看太醫(yī)走了沒有。”
大丫頭進去沒多久,就回來回話道。
“太醫(yī)走了,不過,老太太把身邊管事嬤嬤給斥了兩句,像是極不高興。”
“行,我知道了。”
林氏笑了笑,知道這是老太太做給林菀兒看呢。
林氏低聲的笑著對林菀兒說道。
“走,咱們進去哄哄老太太去。”
起了身以后,林氏吩咐丫環(huán)去小耳房請了大于氏。
林菀兒跟在林氏的后面,進了寧氏起居的廂房。
一進屋子,先就聞到了一股藥味,像是麝香的氣味,帶著些腥氣。
丫環(huán)們這時候正忙著開窗過氣。
林菀兒上前,到了寧氏的身邊。
“老太太,菀兒來了。“
寧氏剛生過氣,面色還沒緩過來,看到一身粉衣金釵的林菀兒裊裊婷婷的進來了,這才緩了緩臉上的怒意。
“來坐這兒來,外面怪曬的,”
“給老太太請安了。”
林菀兒屈膝行李,寧氏讓丫環(huán)將林菀兒扶了起來后,讓坐在了自己的身邊。
“這次可要住得久些,不許像上次才住了兩日就走了,還有啊,我打發(fā)人把鄉(xiāng)下的宅子收拾干凈了,世子那邊我也讓你姑父去說過了,明兒,就咱們祖孫兩個人,不帶著他們,到鄉(xiāng)下躲躲清靜去。”
那座閑莊,林菀兒也去過,那是武候趙秉德靜養(yǎng)的地方,甚少容許外人進去,這么多年,林菀兒也僅止去過了兩次。
“只要姑父不閑我鬧,就好。”
大于氏這時坐在旁邊笑著插了句話。
“鬧點才好,鬧點才顯得熱鬧。”
寧氏也笑,拉著林菀兒的手,靠著大紅緞子的百福捧壽的軟枕,笑的道。
“嗯,正是這個道理,我這年歲也大了,越來越喜歡熱鬧,不喜安靜,昨兒他們哥兒幾個在這我鬧著吃酒,我看著高興,今天便多睡了小一個時辰。要不是丫環(huán)們叫,恐怕現下我還睡著呢。這年歲大了,就越來越糊涂了。”
“老太太什么時候糊涂了,今天我來的時候,可還記掛著應了您的那部手抄的金剛經,就怕您整日的追著問我抄錄了多少了,可巧您現在說自己糊涂了,那我便不拿出來了,等著您過壽的時候,再拿 出來討賞了。”
“你這丫頭,應了一年了,你才寫出來,還不快給我,我好供到佛前去。”
“是,老太太。”
林菀兒笑著,將那本手抄版的《金剛經》遞到了寧氏的面前。
寧氏接過,翻了幾頁,便不住的點頭。
“是用了心的。”
大于氏聽丈夫提起過,文候的書法造詣極深,也見過文候世子的筆墨字跡,這時見到了林菀兒的,一時好奇,起了身走到婆婆的近前。
“娘,我也看看。”
“嗯,你也瞧瞧。”
寧氏的臉上笑著,似是極滿意的瞥了端極嫻靜的坐著的林菀兒。
林菀兒此時端正正的坐著,似是略有些靦腆,只是年歲雖小,面上已經有了若是幽蘭般的沉靜之色。
大于氏起初并不當意,今年林菀兒也不過才十四歲,小小的模樣,并不怎么出類,身板也不出挑,和二房的嫡出的閨女站在一處,也不過是一般的顏色罷了。
大于氏出自前朝文壇巨擎的于家,于家曾出過五個狀元,十余探花榜眼,滿門秀才不計其數,門下更是文豪迭出,就是大于氏自己也是習得父親的一手好字,以前,曾見過文候的筆墨,覺得并不似流傳的那般,勝于自己的祖父,文候世子林長風的手書筆墨大于氏也見過幾樣,也不算是太出類,只是堪堪間的算是拿得出手。
抄摹佛經,用的都是蠅頭小楷,講究的是心靜如水,雖然看著不過是個功夫活,可是卻是最見筆墨心性的。
女孩子的字跡一般只能算得上素雅,若說見到心若止水的根本不可能,可是,大于氏卻分明在手上這本薄薄的經文里,看到了筆者靜至了極處的心境。
這不可能是一個小女孩能寫出來的。
而且這筆法,也不是一個女孩子能有的老道,出類,若是論起來,筆者其人的書法造詣,在燕朝已經不能用出類撥萃來形容,幾乎可以稱“家”了!
大于氏一時間被這本書上的筆法給驚住了。林菀兒的心里,這時也是一緊。
她忘了大于氏是出自前朝的文壇巨匠于化龍的于家了,不知道這大于氏的筆墨如何,若是讓她看出來些端倪,倒是真的不妙了。
林菀兒從二歲起就開始臨摹文候給她和哥哥親自臨寫的帖子,苦練書法。
因為不在文候身邊,所以林菀兒也不必刻意做什么遮掩,而且她哥哥林長風的書法造詣又在她之上,所以,林菀兒也從未覺得自己如何如之何。
今天,看到大于氏的這番榜樣,林菀兒心里有些沒了主意。
轉頭看端坐在自己上手的林氏。
林氏是頗有些自豪的。
自從嫁進了趙家,大于氏雖然沒弄些詩詞顯道她的家世,卻總是有些看不起自己這房的,平日里的事情不值得一提,只是,她對自己侄女的筆墨倒是有信心的,自己的丈夫見過,那時候林菀兒也不過才七八歲,因為年歲太小,接過府了以后,就和她住在一處,自己丈夫見了以后,起初并不相信,特意叫了林菀兒到跟前問了幾句,又讓她寫了,這才信了。
到了無人的時候,更是不住的夸贊林家如何如何。
小于氏這時已經安置好外面,見里面的幾個主子都坐著,像是沒什么事,這才走到大于氏的面前。
“姐姐,外面準備好了,可以請老太太賞花了。”
“嗯。”
大于氏點頭。
“娘,外面已經準備妥當了,我侍候著您過去。”
“不必你了,你身子不好,去歇著吧,明天也不必過來請安,再細心將養(yǎng)一下,難得寒衣回來,你操心他的事情才是正景的,我這里左右有丫環(huán)奴婢,有事再叫你就是了。”
提起兒子,大于氏難得的面上帶了神彩的笑了。
“他那里也沒什么,屋子早就收拾妥當了的,侍候的人也是老人,沒有換。而且,就是回來了,他一天也就在勉強睡個覺,早出晚歸披星戴月的,忙的都沒個人影,這不,剛送了菀兒進府,兵部的人聽說他前腳進了府,就在門下候著,把他又請到衙門里去了。”
寧氏點頭,她也知道這個孫子現在已經是能獨擋一面了,在朝堂上也已經站住了腳,只是心疼孫子辛苦了些,老太太又是不放心的叮囑。
“這是正事,他身邊伺候的人你要勤問著點,有什么事情讓他多和他爹商量。”
“是。”
大于氏連忙應了。
“等晚上他回來的時候,讓他過來,我瞧瞧他,心里總有些惦記,這年歲大了,腦袋是越發(fā)中用了,總是胡思亂想的,讓他過來讓我瞧瞧,我這才安了心。”
大于氏在這里支應了會兒,身上已經乏了,只是寧氏惦記這個孫子,問起來了,少不得細細的對婆婆說道。
“您不說,也是要讓他過來給您請安的,早吩咐下去了。”
“這就好,這就好。”
寧氏這才笑了,伸手指著一旁安靜的坐著的林菀兒道。
“你過來,扶著我出去。”
“是。”
林菀兒上前。
寧氏慈眉善目的笑著看著林菀兒。
“只可惜你不是我親生的孫女,要不然我這輩子就算是圓滿了,也實在沒其它的念想可想了。”
若是在平日里,寧氏也不會在一個十三四歲的小丫頭面前說得這般的露骨,只是一來宮里已經放了消息出來,皇后已經等不及林菀兒到十六了,二來,這文候府里自從公主嫁過來以后,便是林菀兒在掌管著府里的大小事務,寧氏冷眼瞧了兩件,倒覺得林菀兒竟是辦得有模有樣的規(guī)矩,她這才忍不住的給在坐的林氏還有林菀兒透了句明話。
林菀兒不好接話,只能像是什么也沒聽懂的甜甜的稚氣的笑了笑,裝傻充愣。
大于氏聽得明白,停住了腳,打量了一下林菀兒小小的身子,心中暗自嘆氣。
還好,文候家的女孩只有十四,兒子今年已經二十有一了,整整大了快一輪。
年歲實在不相當,而且現下皇上和皇后都有意把三公主韶陽配給自己的兒子,就等著明年韶陽公主才滿了十八,便會有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