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攀登者:松下幸之助的經營哲學
- 鄭義林
- 2594字
- 2021-12-14 15:03:17
玻璃式經營法
所謂“玻璃式經營法”,簡而言之就是企業經營要像玻璃那樣透明。
何謂“玻璃式經營法”
“玻璃式經營法”誕生于松下電器創業早期,是松下幸之助影響世界的另一個重要經營法則。松下幸之助把企業經營公開透明化的做法概括為“玻璃式經營法”,后來上升到“經營哲學”的高度。
起初,松下電器還是由幾個人組成的小作坊,生產與銷售混在一起,發明、研制與制造無法區分,甚至生產與生活也融合為一體。在這種情況下,白手起家的松下幸之助,沒有老板與雇員之間的界限,所有人可以說都是合伙人。所以,松下幸之助要隨時把經營情況通報給其他人。由此,形成了松下幸之助的“玻璃式經營法”的經營習慣。
松下幸之助說:“企業的經營者應該采取民主作風,不可以讓部下有依賴上司的心理而盲目服從。每個人都應以自主的精神,在負責的前提下獨立工作。所以,企業家更有義務讓公司職員了解經營上的所有實況。”
“玻璃式經營法”實際上主要是關于企業內部管理的內容。松下幸之助曾經解釋說,最初是天天算賬,當經營略有擴大、開始規范化時,便讓會計把每個月盈虧情況向所有員工公布。在松下電器,這是習慣和常態,與當時的其他企業相比,這是一種特立獨行的做法。
松下幸之助很快發現,這種做法具有明顯的經營優勢,因為其他企業都不這樣做,有的老板本人也糊里糊涂,一旦家大業大就不清楚整體的經營狀況,不具備透明公開的基礎。松下幸之助則不一樣,他對經營狀況滾瓜爛熟,公開盈虧,同時公開每位員工的貢獻情況。這一舉措,正面效應十分明顯,相對于其他企業的員工,松下電器的員工都能清楚地看到自己的努力成果,同時也能感受到老板的誠懇和信任,由此催生出員工的主人翁意識,員工的士氣也得到提高。
還有技術公開,也是松下電器的一大特色。在許多大企業里,技術是嚴格保密的,普通工人只在流水線上操作一兩個工序,技術機密是不允許他們過問的,而松下幸之助卻主張將技術公開并傳授給普通工人。
曾經在創業初期,松下幸之助為一項合成材料的技術而受盡磨難,后來還是得到一位昔日同事的幫忙才突破了技術難題,找到了配方。而后,松下幸之助在招收和培訓員工時,卻將這項技術公開給他們,讓他們掌握這項技術的要領。當時就有人警告松下幸之助說:“松下君,松下君,你把機密公開了,將來是會受害的,你要多多考慮才是!”
而松下幸之助不以為然,他說:“如果所有的技術都被當作最高機密,只有經營者掌握,那么經營者自己就需要在制作流程中親力親為,這樣是挺不合算的,而通過信任員工,把技術和用人、育人聯系起來,可以大大提升效率。至于機密問題,我認為企業最終沒有什么是機密,只要保持不斷創新,就能保持領先。”
事實證明,松下幸之助的做法,團結了許多人,活用了人才,在經營效率和技術創新上,一直引領著整個行業和市場。
松下電器250年經營目標
除了財務、技術的公開透明,明確經營目標也是“玻璃式經營法”的核心內容。松下幸之助向來注重向部下和員工明確提出公司的經營目標,不僅年年月月如此,他還制訂松下電器的“五年計劃”,像政府制定規劃那樣指明遠期目標。
1933年的松下電器創業紀念日,松下幸之助組織全體員工開會,宣傳松下電器的使命,并做出了長達250年的遠景規劃目標,詳述了實現自己經營理念的設想,講話概要如下:
“從今天起往后算250年,作為達成使命的期間。把250年分成10個階段。再把第一個25年分成三期,第一期的10年,當作建設時代;第二期的10年,當作活動時代;第三期的5年,當作貢獻時代。以上三期,第一階段的25年,就是在座的各位所要活動的時間。第二階段以后,由我們的下一代,用同樣的方法重復實踐。第三階段,也同樣由我們的下一代,用同樣的方法重復實踐,依此類推,直到第10個階段。換句話說,250年以后,要把這個世界變成一片物質豐富的樂土。”
當時,員工們聽了松下先生的演講,紛紛上臺發言,群情振奮,士氣高昂。這種公開目標的方式喚起了員工的責任感和面對工作的熱情。
公開企業經營實況,也是“玻璃式經營法”的重要內容。有些經營者,總是把經營實況掩蓋起來,不論好壞。松下幸之助則有不同的做法,好的時候,他把喜訊帶給員工,請大家分享成功的歡樂;壞的時候,他如實地把一切都講出來,依靠大家的力量共渡難關。可以說,松下電器之所以能一次次順利度過這樣那樣的危急時刻,能夠在別的公司員工罷工的時候卻獲得員工的支持,這和他向員工公開經營實況是分不開的。
實質是對人的尊重與信任
松下幸之助的這一經營理念漸漸被一些有遠見的企業家接受并效仿。
稻盛和夫在松下幸之助所提倡的“玻璃式經營法”的基礎上,更是明確將“透明經營”寫入京瓷的經營原則中,并強調說“不但企業高層要知道員工在干什么,而且員工也要了解高層在干什么”。為了落實這一原則,稻盛和夫強調領導者要嚴格自律,公正無私,如實向員工提供企業的各種信息,即便有“不好的事”,也不能肆意隱瞞。
“透明企業”被越來越多優秀的企業所接受,通過采取透明化經營,讓“污垢”在企業內部無容身之處,杜絕了滋生官僚主義的土壤。通過實現透明化經營,加強組織成員之間的信息共享與交流,決策速度加快了,這是“化解大企業病”的必經之路。
福耀玻璃的曹德旺,演繹了中國版的“玻璃式經營法”,他立志要為中國做一家像玻璃般透明的企業。
信奉事無不可對人言的曹德旺,將這一性格烙印于福耀玻璃身上,以做到規范,做到公開透明為經營原則。“我把真實情況都公告了,怎么判斷是你的事。”曹德旺說,福耀玻璃從不預測利潤,也不做業績承諾,但會努力將公司各方面信息進行公開披露。
透明是玻璃的基本特性,曹德旺也將透明作為公司治理追求的目標之一。作為中國最早的上市企業之一,堅持透明原則的福耀玻璃得到了資本市場、投資者和監管部門的信賴和支持,抵御住了重大風險,如今福耀玻璃成為公司治理的優秀典范之一。
以上兩個案例,分別從對內和對外兩方面印證了“玻璃式經營法”對于建立企業文化、加強公司治理方面的作用。我相信一個現代經營者如能做到松下幸之助所提的“寧可讓每個人都知道,也不讓任何人心存依賴”,定能在同事之間激起一股蓬勃的朝氣,推動整個事業的發展。
松下幸之助所主張的“玻璃式經營法”,其實質就是對人的尊重與信任。而構成一個企業,其中最關鍵的因素就是人。充分調動人的因素,企業就會充滿生機與活力。從另外一個角度看,企業是屬于全體投資人的資產,是全體員工賴以謀生的工作平臺,是國家財政的基礎,更是社會供應鏈上不可或缺的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