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作戰篇

題解

《作戰篇》為《孫子兵法》的第二篇。“作”,《廣雅·釋詁》云:“作,始也。”故“作戰”乃是指戰爭前的各種準備。張預曰:“計算已定,然后完車馬、利器械、運糧草、約費用,以作戰備,故次《計》。”吳九龍說:“作戰,即始戰、戰爭準備,非指一般戰陣之事。”曹操也提到:“欲戰必先算其費,務因糧于敵也。”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軍事依附于經濟,經濟是進行戰爭的物質基礎,強有力的經濟基礎是取得戰爭勝利的前提。在此篇中,孫子明確地闡述了物質基礎在戰爭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孫子提出了“兵貴勝,不貴久”的作戰指導思想。速勝的思想,是孫子軍事思想中的重要內容和精彩部分。同時,在深入地考察了戰爭對人力、物力、財力的巨大消耗之后,他提出了兩條重要的補給原則:一是“取用于國”;二是“在糧于敵”。孫子認為不可打持久戰,即使在前有追送補給,后有就地補給的條件下。如果長期用兵會使軍隊疲憊,銳氣挫傷,國家貧困,百姓財竭,各國也會乘機進犯,招致種種嚴重后果。

孫子曰:凡用兵之法,馳車千駟[1],革車千乘[2],帶甲十萬[3];千里饋糧[4],則內外之費[5],賓客之用[6],膠漆之材[7],車甲之奉[8],日費千金[9],然后十萬之師舉矣[10]。

注釋

[1]馳車千駟:馳車,古代輕型的戰車。杜牧曰:“輕車,乃戰車也。”張預曰:“馳車,即攻車也。”曹操曰:“馳車,輕車也,駕駟馬。”

[2]革車千乘:革車,古代兵車的一種。《左傳·閔公二年》:“元年革車三十乘,季年乃三百乘。”杜預注:“革車,兵車。”曹操曰:“革車,重車也,言萬騎之重。車駕駟馬,卒十騎一重。養二人主炊家子,一人主保固守衣裝,廄二人主養馬,凡五人。步兵十入,重以大車駕牛。養二人主炊家子,一人主守衣裝,凡三人也。”梅堯臣曰:“馳車,輕車也;革車,重車也。凡輕車一乘,甲士、步卒二十五人;重車一乘,甲士、步卒七十五人。”

[3]帶甲十萬:曹操曰:“帶甲十萬,士卒數也。”即指具有十萬披戴盔甲、全副武裝的士兵。李零說:“《管子·揆度》:‘百乘為耕田萬頃,為戶萬戶,為開口十萬人,為當分者萬人,為輕車百乘,為馬四百匹。……千乘為耕田十萬頃,為戶十萬戶,為開口百萬人,為當分者十萬人,為輕車千乘,為馬四千匹。……萬乘為耕田百萬頃,為戶百萬戶,為開口千萬人,為當分者百萬人,為輕車萬乘,為馬四萬匹。’所述賦乘之法,是按戶均一頃授田,戶均一人當兵,每十萬人配備輕車一千乘、每乘馬四匹計算的,正與《孫子》所述相合。”

[4]千里饋糧:饋糧,運送軍糧。即出國作戰需要跋涉千里來運送軍糧。

[5]內外之費:即前方與后方的軍費開支。王皙曰:“內,謂國中;外,謂軍所也。”

[6]賓客之用:賓客,指當時各國的外交使節、謀士和說客之類的人物。杜牧曰:“軍有諸侯交聘之禮,故曰賓客也。”

[7]膠漆之材:膠漆,膠與漆。指制作弓箭等兵器的材料。古代的兵工原料,可制造甲胄、矢、弓、戟、予、櫓等兵器。杜牧曰:“車甲器械完緝修繕,言膠漆者,舉其微細。”

[8]車甲之奉:奉,供給、補充。車甲之奉,指武器裝備的補充。

[9]日費千金:意指每天耗費很多的錢財。曹操曰:“謂購賞猶在外。”

[10]然后十萬之師舉矣:舉,出動。經過仔細的估計,國家能承擔起軍費的開支,才可以對外作戰。賈林曰:“計費不足,未可以興師動眾。”

譯文

孫子說:用兵作戰的規律是需配備物資有:輕型戰車千輛,輜重車千輛,全副武裝的士兵十萬,并要跋涉千里運送糧食。那么前方、后方的軍費開支,使者往來的費用,用于兵車、弓箭等武器維修的膠漆等材料費用,保養戰車、盔甲的支出等,每天都要為此花費巨額的資金,經過估算,國家可以承擔起如此巨大的開銷,然后就可以讓十萬大軍出動作戰了。

其用戰也,勝久則鈍兵挫銳,攻城則力屈[1],久暴師則國用不足[2]。夫鈍兵,挫銳,屈力,殫貨,則諸侯乘其弊而起,雖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3]!故兵聞拙速,未睹巧之久也[4];夫兵久而國利者,未之有也[5]。故不盡知用兵之害者,則不能盡知用兵之利也[6]。

注釋

[1]其用戰也,勝久則鈍兵挫銳,攻城則力屈:鈍兵,鈍,疲憊。鈍兵,軍隊疲憊。挫銳:即挫傷士兵的銳氣。力屈,力量耗盡。曹操曰:“鈍,弊也;屈,盡也。”杜牧曰:“勝久,謂淹久而后能勝也。言與敵相持,久而后勝,則甲兵鈍弊,銳氣挫衂,攻城則人力殫盡屈折也。”即指用兵作戰應當速戰速決,以速勝,時間長了部隊將士們便會疲憊,士氣挫傷低弱。

[2]久暴師則國用不足:暴,暴露。久暴師,指長期對外用兵。張預曰:“日費千金,師久暴,則國用豈能給?若漢武帝窮征深討,久而不懈,及其國用空虛,乃下哀痛之詔是也。”

[3]夫鈍兵,挫銳……不能善其后矣:殫貨,財物枯竭。殫,盡、竭。乘,趁。弊,危機。張預曰:“兵已疲矣,力已困矣,財已匱矣,領國因其罷弊,起兵以襲之,則縱有智能之人,亦不能防其后患。若吳伐楚入郢,久而不歸,越兵遂入吳。當是時,雖有伍員、孫武之徒,何嘗能為善謀于后乎?”

[4]故兵聞拙速,未睹巧之久也:拙速,即用笨拙的方法迅速取勝。巧之久,弄巧的持久。意指在軍事上只聽說用笨拙的方法速戰失敗的,卻沒聽說過指揮巧妙卻將戰爭久拖不決的。曹操曰:“雖拙,有以速勝。未睹者,言其無也。”張預曰:“但能取勝,則寧拙速,而無巧久。若司馬宣王伐上庸,以一月圖一年,不計死傷,與糧競者,斯可謂欲拙速也。”

[5]夫兵久而國利者,未之有也:杜佑曰:“兵者兇器,久則生變。若智伯圍趙,逾年不歸,卒為襄子所擒,身死國分。故《新序》傳曰:‘好戰窮武,未有不亡者也。’”

[6]故不盡知用兵之害者,則不能盡知用兵之利也:張預曰:“先知勞師殫貨之害,然后能知擒敵制勝之利。”李筌曰:“利害相依之所生,先知其害,然后知其利也。”杜佑曰:“言謀國動軍,行師不先慮危亡之禍,則不足取利也。若秦伯見襲鄭之利,不顧崤函之敗,吳王矜伐齊之功,而忘姑蘇之禍也。”

譯文

用兵作戰就要速勝,如果拖得太久,軍隊士卒必然會疲憊,兵鋒折損,銳氣受挫。一旦攻城,便會致使兵力耗盡,大部隊長期在外作戰必然會導致財物匱乏。如果軍隊因久戰疲憊不堪,銳氣受挫,軍事實力耗盡,國內資源枯竭,其他諸侯國必定會趁火打劫。到那時,即使是足智多謀之士也無法挽回敗局。所以,在實際作戰中,只聽說將領缺少計謀但靠神速取勝的,卻沒有見過指揮高明而使戰爭久拖不決的。打持久戰對國家有利,是從來都沒有的。所以,不完全了解用兵之危害的人,也就不能完全明白用兵的利處。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糧不三載[1],取用于國,因糧于敵,故軍食可足也[2]。國之貧于師者遠輸,遠輸則百姓貧[3],近于師者貴賣,貴賣則百姓財竭[4],財竭則急于丘役[5]。力屈財殫,中原內虛于家[6]。百姓之費,十去其七[7],公家之費,破車罷馬[8],甲冑矢弩[9],戟楯蔽櫓[10],丘牛大車[11],十去其六。

注釋

[1]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糧不三載:籍,賦,古代按田畝進行征兵。載,運輸,運送。役不再籍,兵員不做第二次征集。曹操曰:“籍,猶賦也。言初賦民,而便取勝,不復歸國發兵也。始載糧,后遂在食于敵,還兵入國,不復雙糧迎之也。”梅堯臣曰:“不再籍,不三載,利也。百姓虛,公家費,害也。茍不知害,又安知利?”

[2]取用于國,因糧于敵,故軍食可足也:曹操曰:“兵甲戰具,取用國中,糧食因敵也。”張預曰:“器用取于國者,以物輕而易致也;糧食因于敵者,以粟重而難運也。夫千里饋糧,則士有饑色,故因糧則食可足。”杜佑曰:“兵甲戰具,取用國中,糧食因敵也。取資用于我國,因糧食于敵家也。晉師館谷于楚是也。”何氏曰:“因謂兵出境,鈔聚掠野,至于克敵,拔城得其儲積也。”

[3]國之貧于師者遠輸,遠輸則百姓貧:意指國家打仗而導致貧困,就在于糧草的長途運輸。郭化若說:“《孫子》論列了出國遠征,物資器材、蓄力、財力消耗之大,言之成理。后方供給線過長,運輸補給困難,對戰爭是一個很不利的因素。現代戰爭雖有現代化的運輸工具,然而漫長的后方供應補充,亦易為敵方現代化武器所攻擊。后方聯絡線過長,仍然是現代化戰爭中的一個大問題。《孫子》強調‘國之貧于師者遠輸’,至今仍宜給予重視。”杜牧曰:“《管子》曰:‘粟行三百里,則國無一年之積;粟行四百里,則國無二年之積;粟行五百里,則眾有饑色。’此言粟重物輕也,不可推移;推移之,則農夫耕牛俱失南畝,故百姓不得不貧也。”

[4]近于師者貴賣,貴賣則百姓財竭:師,指駐扎的軍隊。貴賣,物價上漲。財竭,指國家財政虧空。曹操曰:“軍行已出界,近師者貪財,皆貴賣,則百姓虛竭也。”賈林曰:“師徒所聚物,皆暴貴,人貪非常之利,竭財物以賣之,初雖獲利殊多,終當力疲貨竭。又云,既有非常之歛,故賣者求價無厭,百姓竭力買之,自然家國虛盡也。”

[5]財竭則急于丘役:急,難。丘,古代井田制度,八家為井,四井為邑,四邑為丘。一丘是十六井。丘役,每丘出馬一匹,牛三頭,這是當時人民向國家每年定期繳納的正賦。曹操曰:“丘,十六井也。”張預曰:“財力殫竭,則丘井之役急迫而不易供也。或曰,丘役,謂如魯成公作丘甲也。國用急迫,乃使丘出甸賦,違常制也。丘,十六井,甸,六十四井。”

[6]力屈財殫,中原內虛于家:中原,指國中。張預曰:“運糧則力強,輸餉則財殫。原野之民,家產內虛,度其所費,十無其七也。”

[7]百姓之費,十去其七:曹操曰:“百姓財殫盡而兵不解,則運糧盡力于原野也。十去其七者,所破費也。”

[8]公家之費,破車罷馬:罷,同“疲”。罷馬,受傷和疲勞的戰馬。

[9]甲冑矢弩:胄,古代作戰時戴的頭盔。矢,箭。弩,一種用機械力量發射的強弓。

[10]戟楯蔽櫓:戟,古代的一種長兵器,通“盾”,一種防御武器。蔽,車兩旁遮風塵的設備。櫓,大盾,裝置在車上,也是防護工具。

[11]丘牛大車:丘牛,一種大牛。大車,即牛拉的輜重車。曹操曰:“丘牛,謂丘邑之牛,大車,乃長轂車也。”

譯文

善于用兵的人,不用多次征集兵員,糧餉不用多次運送。武器裝備從國內供應,糧食從敵人那里設法奪取,這樣軍隊的糧草供給就可以充足了。國家之所以因作戰而貧困,就在于軍隊遠征,糧草的長途運輸。長途運輸必然導致百姓貧窮。臨近駐軍的地方就會物價高漲。物價上漲就會使百姓財物枯竭,賦稅和勞役必然會難于應付。戰場上軍力耗盡,財物枯竭,物價飛漲就會使國內家家空虛,百姓的財產就會損耗十分之七,國家的財產也會由于車輛破損、馬匹疲病,以及盔甲、弓箭、矛戟、盾牌等武器裝備的損失消耗,還有大牛與輜重車的損耗,而費去十分之六。

故智將[1]務食于敵,食敵一鐘,當吾二十鐘,萁稈一石,當吾廿石[2]。

注釋

[1]智將:即明智的將領。

[2]食敵一鐘,當吾二十鐘,萁稈一石,當吾廿石:鐘,古時十斗為一斛,六斛上斗為一鐘。曹操曰:“六斛四斗為鐘。計千里轉運,二十鐘而致一鐘于軍中也。萁,吾秸也。稈,禾藁也。石者,一百二十斤也。轉輸之法,費二十石得一石。一云,萁音“忌”,豆也。七十斤為一石。當吾二十,言遠費也。”杜牧曰:“秦攻匈奴,使天下運糧,起于黃腄、瑯琊、負海之郡,轉輸北河,率三十鐘而致一石。漢武建元中,通西南夷,作者數萬人,千里負擔饋糧,率十余鐘致一石。”

譯文

所以,明智的將帥,務求在敵國取得糧食來補給,從敵國得到一鐘的糧食,就相當于從本國運送二十鐘糧食;在當地取得一石飼料,相當于從本國運輸二十石飼料。

故殺敵者怒也[1],取敵之利者貨也[2]。故車戰,得車十乘以上,賞其先得者[3],而更其旌旗[4],車雜而乘之[5],卒善而養之[6],是謂勝敵而益強[7]。

注釋

[1]故殺敵者怒也:意指要使戰士奮勇殺敵,就要激發他們的仇恨心理。曹操曰:“威怒以致敵。”張預曰:“激吾士卒,使上下同怒,則敵可殺。《尉繚子》曰:‘民之所以戰者,氣也。’謂氣怒則人人自戰。”杜牧曰:“萬人非能同心皆怒,在我激之,以勢使然也。田單守即墨,使燕人劓降者,拙城中人墳墓之類是也。”賈林曰:“人之無怒,則不肯殺。”何氏曰:“后漢班超使西域到鄯善,會其吏士三十六人,與共飲,酒酣,因激怒之曰:‘今俱在絕域,欲立大功(以求)富貴。虜使到裁數日,而王禮貌即廢,如收吾屬送匈奴,骸骨長為犲狼食矣。’官屬皆曰:‘今在危亡之地,死生從司馬。’”

[2]取敵之利者貨也:利,財貨。貨,用財貨鼓勵,這里指用財物獎賞士兵。要想讓士兵奪取敵人的財貨,就要激發他們的仇恨心理。曹操曰:“軍無財,士不來。軍無賞,士不往。”杜佑曰:“人知勝敵有厚賞之利,則冒白刃、當矢石而樂以進戰者,皆貨財酬勲賞勞之誘也。”梅堯臣曰:“殺敵則激吾人以怒,取敵則利吾人以貨。”王晳曰:“謂設厚賞耳。若使眾貪利自取,則或違節制耳。”張預曰:“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宋太祖命將伐蜀,諭之曰:‘所得州邑,當與我傾竭帑庫以饗士卒,國家所欲,惟土疆耳。’于是將吏死戰,所至皆下,遂平蜀。”

[3]故車戰,得車十乘以上,賞其先得者:曹操曰:“以車戰能得敵車十乘以上,賞賜之。不言車戰得車十乘以上者賞之,而言賞得者何?言欲開示賞其所得一之卒也。陣車之法:五車為隊,仆射一人;十車為官,卒長一人;車滿十乘,將吏二人。因而用之,故別言賜之,欲使將恩下及也。或曰:言使自有車十乘以上與敵戰,但取其有功者賞之,其十乘以下,雖一乘獨得,余九乘皆賞之,所以率進勵士也。”李筌曰:“重賞而勸進也。”賈林曰:“勸未得者,使自勉也。”

[4]而更其旌旗:意指繳獲戰車上的旌旗換成我方的旌旗。曹操曰:“與吾同也。”

[5]車雜而乘之:雜,交雜編排。乘,駕用。俘獲的敵戰車,派上自己的士卒和敵人交錯編排使用。曹操曰:“不獨任也。”張預曰:“己車與敵車參雜而用之,不可獨任也。”

[6]卒善而養之:善,善待。養,撫養。俘虜,要很好地對待。張預曰:“所獲之卒,必以恩信撫養之,俾為我用。”

[7]是謂勝敵而益強:益,增加。曹操曰:“益己之強。”李筌曰:“后漢光武破銅馬賊于南陽,虜眾數萬,各配部曲,然人心未安。光武令各歸本營,乃輕行其間以勞之。”相謂曰:“蕭王推赤心置人腹中,安得不投死乎?”于是漢益振則其義也。梅堯臣曰:“獲卒則任其所長,養之以恩,必為我用也。”

譯文

所以,要使士兵奮勇殺敵,就要激勵將士們的同仇敵愾;要使士兵勇于奪取敵人的財貨,就必須用財物獎賞士卒。所以,在車戰的時候,凡繳獲戰車十輛以上,就要獎賞那個最先奪取戰車的人,并更換戰車上的旗幟,把繳獲的戰車與我方戰車交錯編排使用。要善待俘虜,使他們有歸順之心。這就是戰勝了敵人,并使自己更加強大。

故兵貴勝,不貴久[1];故知兵之將,民之司命,國家安危之主也[2]。

注釋

[1]故兵貴勝,不貴久:勝,速勝。意指戰爭以速勝為貴,不能久拖不決。曹操曰:“久則不利。兵猶火也,不戢將自焚也。”

[2]故知兵之將,民之司命,國家安危之主也:司,主管,這里指決定、主宰。意指明白用兵的將領掌握著將士的生死,也是國家安危的主宰者。曹操曰:“將賢則國安也。”李荃曰:“將有殺伐之權,威欲卻敵,人命所系,國家安危在于此矣。”

譯文

所以,作戰以速勝為貴,最不宜的是打持久戰。真正懂得用兵之道、深知用兵利害的將帥,既掌握著民眾的生死,也主宰著國家的安危。

主站蜘蛛池模板: 鸡西市| 甘谷县| 芜湖县| 屏东市| 信宜市| 台前县| 桃园市| 堆龙德庆县| 佳木斯市| 海阳市| 阳东县| 布拖县| 韶山市| 上饶县| 平远县| 南雄市| 石河子市| 五常市| 新龙县| 蒙自县| 厦门市| 乃东县| 吴川市| 张家港市| 岳普湖县| 寻甸| 泗阳县| 松原市| 忻州市| 满洲里市| 湄潭县| 滕州市| 兖州市| 木里| 新民市| 禄丰县| 昌都县| 肃宁县| 墨江| 喜德县| 临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