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序
- 洗冤集錄(謙德國學文庫)
- (宋)宋慈
- 2068字
- 2021-12-08 15:10:23
獄事[1]莫重于大辟[2],大辟莫重于初情[3],初情莫重于檢驗。蓋死生出入[4]之權輿[5],幽枉[6]屈伸之機括[7],于是乎決。法中所以通差令[8]佐理掾[9]者,謹之至也。年來州縣悉以委之初官,付之右選[10]。更歷[11]未深,驟然嘗試,重以仵作之欺偽,吏胥[12]之奸巧,虛幻變化,茫不可詰[13]。縱有敏者,一心兩目,亦無所用其智,而況遙望而弗親,掩鼻而不屑者哉。慈四叨臬寄[14],他無寸長,獨于獄案審之又審,不敢萌一毫慢易心。若灼然知其為欺,則亟與駁下;或疑信未決,必反復深思,惟恐率然[15]而行,死者虛被澇漉[16]。每念獄情之失,多起于發端之差,定驗之誤,皆原于歷試之淺,遂博采近世所傳諸書,自《內恕錄》以下凡數家,會而粹之,厘而正之,增以己見,總為一編,名曰《洗冤集錄》。刊于湖南憲治[17];示我同寅[18],使得參驗互考,如醫師討論古法,脈絡表里,先已洞澈[19],一旦按此以施針砭,發無不中,則其洗冤澤物,當與起死回生同一功用矣。
淳祐丁未嘉平節前[20]十日,朝散大夫新除直秘閣、湖南提刑、充大使行府參議官[21]宋慈惠父[22]序。
賢士大夫或有得于見聞及親所歷涉出于此集之外者,切望片紙錄賜,以廣未備。慈拜稟。
注釋
[1]獄事:刑事案件,訴訟案件。
[2]大辟:古代五刑中的死刑,俗稱砍頭,隋唐以后泛指一切死刑。最初的五刑指墨刑、劓刑、剕刑、宮刑、大辟,以后肉刑漸被消除,隋唐時期,五刑演變成笞刑、杖刑、徒刑、流刑、死刑。五刑一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廢除。
[3]初情:探查事情的真相。
[4]出入:重罪輕判、有罪定無,稱為“出”;輕罪重判,無罪定有,稱為“入”。
[5]權輿:起始,開始。
[6]幽枉:冤屈,冤枉。
[7]機括:原指弓弩上發射箭矢的機件,后常用以比喻事情的關鍵或事物的權柄。這里當“關鍵”講。
[8]差令:法令。
[9]理掾:古代掌管訴訟的官吏。
[10]初官、右選:初官:剛上任的官員。右選:武官。宋代吏部選拔官員,分為左右選。掌右選的負責武官的選授、銓敘、調配等。
[11]更歷:經歷,閱歷。
[12]仵作、吏胥:仵作是古代官署中檢驗死傷的吏役,吏胥是地方官府中掌管簿書案牘的小吏。
[13]詰:追問,問責。
[14]四叨臬寄:四次擔任提刑官。叨:擔任,受任。臬寄:執法官,刑獄官。
[15]率然:輕率,草率。
[16]澇漉:同“撈漉”。“撈摝”,原義為從水中打撈,這里指尸檢時對尸體的翻動或挪動。
[17]憲治:指提點刑獄,是地方最高的司法機構。這里指宋慈做官的地方。
[18]同寅:同僚。
[19]洞澈:洞徹,透徹。
[20]淳祐丁未嘉平節前:淳祐是南宋理宗的年號(1241年~1252年)。丁未:淳祐七年,即1247年。嘉平:臘月的別稱。《詩集·秦始皇本紀》;“三十一年十二月,更名臘曰嘉平。”節前:除夕前。
[21]朝散大夫新除直秘閣、湖南提刑、充大使行府參議官:這些都是宋慈的官職。朝散大夫:官名,是一種無固定職務的文官。直秘閣:官名,簡稱直秘,是中央掌管機密文件的官吏。湖南提刑:湖南的提點刑獄官。提刑官是宋代地方上掌管刑獄的最高長官。大使行府參議官:安撫大使署衙的參議官。大使:即安撫大使,簡稱安撫使,是中央派到地方上掌管軍務治安的官吏。行府:官衙,衙署。參議官:官名,職務類似于幕僚。
[22]宋慈惠父:宋慈,字惠父。
譯文
所有司法案件的處理沒有比判處死刑更嚴重的了,判處死刑最要緊的是弄清案件的原委真相,弄清案件的原委真相最要緊的是對傷、病、尸身的檢驗。因為罪犯的生死、斷案是否“出入”的最初依據,案情是冤屈還是昭雪伸冤的關鍵,都在于此。法律中傳達法令、選拔檢驗官員及具體檢驗過程的規定,是非常謹慎的。幾年來,許多州縣卻把如此重大的事項交給初入選的官員或是武官去辦理。這些人資歷淺,沒有多少經驗,突然接手案件,再加仵作的欺瞞哄騙,吏胥的奸猾刁鉆,使案件變得撲朔迷離,模糊不清,難以查問真情。縱使有些聰敏干練的人,僅憑自己的一心雙眼,也無法施展才能,更何況那些在驗尸現場只是遠遠站著觀望而不親臨察看、捂著鼻子生怕被尸臭熏著而輕視檢驗的人呢!我宋慈四任執法官,沒什么其他長處,唯獨對于斷案,認真周密,反復審理,不敢萌生絲毫怠慢玩忽的心理。如果明知案情存在虛假欺詐,就立即駁斥矯正,令下屬重新調查;有時遇到疑團難以解開,也一定要反復思考,只害怕輕率做事,使死者的尸身徒然地被翻動檢驗,死不安息。每當我想到,案情的誤判,多開始于細微的偏差,檢驗的失誤,多由于檢驗者的經驗不足、草率辦案。于是,我就廣發采集近世流傳的各種驗尸的書籍,從《內恕錄》到以后的好幾種,薈萃整理、訂正錯誤,并加入自己的見解,匯總成一本書,名叫《洗冤集錄》。此書在我任湖南提刑官的任所刊印出來,給我的同僚們研讀,讓他們在審理案件時參照驗證。這就如醫生討論古代的醫療方法一樣,先要對人體的內外脈絡穴位了解透徹,而后施以針藥,則沒有治不好的病。就此書洗清冤屈、有益于百姓而言,其功用與醫生救死扶傷、起死回生是相同的。
淳祐丁未臘月除夕節前十天,朝散大夫新任直秘閣、湖南提刑、充大使行府參議官宋慈(字惠父)作序。
各位賢士大夫,如果在自己所見所聞及親身處理的案子中,發現有與本書記載的檢驗方法、案例等不相符的,或在本書采錄之外的,懇請大家以片紙記錄下來,惠賜給我,以填補我的遺漏,充實我的知識。宋慈再拜稟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