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鄉村獸醫手冊(第二版)
- 左之才 王成 李春主編
- 1948字
- 2021-12-23 11:34:15
第二章
動物疫情觀察和報告
第一節 動物疫情觀察
一、疫情觀察的方式
疫情觀察工作方式以隨機抽查和暗訪相結合,以實地查看和抽檢為主要手段。
二、疫情觀察的主要內容
了解農戶和養殖場(戶)的生產動態,包括引進畜禽、出售、出生等情況;查看畜禽免疫檔案,獸藥使用記錄,無害化處理記錄,免疫耳標佩戴情況等。
通過詢問畜主,了解近期畜禽采食、飲水等有無異常的情況。深入到畜禽飼養圈舍,查看畜禽精神狀況,糞便、尿液顏色、形狀有否異常,必要時可進行體溫測量,及時掌握轄區內飼養動物的疫情狀況,發現可疑疫情立即上報鄉(鎮)動物防疫組織或上級動物疫控或動物衛生監督部門。
三、疫情觀察的要求
(1)疫情觀察工作應定期進行,做到日常化、制度化和規范化。村級動物防疫員每月至少對自己管轄范圍內的動物健康情況進行實地觀察2次。在疫病高發季節,應增加觀察次數。
(2)認真做好記錄。對觀察中發現的問題要及時現場提成整改意見,同時及時向鄉鎮畜牧獸醫站匯報。
(3)除對轄區范圍內飼養戶(場)的動物進行例行疫情觀察外,對河流、水溝、野生動物棲息地和出沒地等也要觀察。
第二節 動物疫情報告
一、動物疫情報告
按照《動物防疫法》要求,任何單位和個人,如發現不明原因畜禽死亡、野生動物異常死亡等情況,應及時向當地獸醫部門報告,不得拒報、謊報、瞞報和遲報動物疫情。
(1)疫情快報 任何飼養、生產、經營、屠宰、加工、運輸動物及其產品的單位和個人,當發現有下列情形之一,應當進行疫情快報:
①發生非洲豬瘟、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小反芻獸疫、炭疽等重大動物疫情;
②發生新發動物疫病或新傳入動物疫病;
③無規定動物疫病區、無規定動物疫病小區發生規定動物疫病;
④二、三類動物疫病呈暴發流行;
⑤動物疫病的寄主范圍、致病性以及病原學特征等發生重大變化;
⑥動物發生不明原因急性發病、大量死亡;
⑦農業農村部規定需要快報的其他情形。
發現疫情者立即向所在鄉(鎮)動物防疫組織報告,若鄉(鎮)動物防疫組織沒有及時做出反應,可直接向縣級獸醫主管部門、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或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報告。尤其是疑為非洲豬瘟、口蹄疫、炭疽、狂犬病、高致病性禽流感、小反芻獸疫等重大動物疫病時,一定要迅速向上級部門報告,并通知鄰近有關單位注意預防工作。上級部門接到報告后,除及時派人到現場協助診斷和緊急處理外,應根據情況逐級上報。
(2)現場措施 在報告動物疫情的同時,當獸醫人員尚未到達現場或尚未作出診斷前,應對現場采取以下措施:對染疫或疑似染疫的動物應采取隔離措施,派專人管理,限制動物及其產品流動,防止疫情擴散;對患病動物停留過或疑似污染的環境、用具等進行消毒;尸體應保留完整;非獸醫人員不得對動物進行宰殺;宰殺后的皮、肉、內臟未經檢測不許食用。
二、疫情報告的形式
動物疫情報告可采用電話、傳真、電子郵件等形式報告。
三、疫情報告內容
動物疫情報告的內容主要包括疫情發生的時間、地點;染疫、疑似染疫動物種類和數量、同群動物數量、免疫情況、死亡數量、臨床癥狀、病理變化、診斷情況;流行病學和疫源追蹤情況,蔓延趨勢;已采取過的控制措施及聯系方式等;同時要注明疫情報告的單位、負責人、報告人及聯系方式。
四、動物疫情報告程序和時限
發現可疑動物疫情時,必須立即向當地縣(市、區)動物疫控機構報告。縣(市、區)動物疫控機構接到報告后,應當立即趕赴現場調查核實,必要時可請省級動物疫控機構派人協助進行診斷,認定為疑似重大動物疫情或符合快報規定情形的,縣級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應當在2小時內將情況逐級報至省級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并同時報所在地人民政府獸醫主管部門。省級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應當在接到報告后1小時內,報省級獸醫行政主管部門確認后報至中國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中國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應當在接到報告后1小時內報至農業農村部獸醫局。省級獸醫行政管理部門應當在接到報告后的1小時內報省級人民政府。特別重大動物疫情發生后,省級人民政府、農業農村部應當在4小時內向國務院報告。
進行快報后,縣級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應當每周進行后續報告;疫情被排除或解除封鎖、撤銷疫區,應當進行最終報告。后續報告和最終報告按快報程序上報。
五、疫情舉報和核查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獸醫主管部門應當向社會公布動物疫情舉報電話,并由專門機構受理動物疫情舉報。農業農村部在中國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設立重大動物疫情舉報電話,負責受理全國重大動物疫情舉報。動物疫情舉報受理機構接到舉報,應及時向舉報人核實其基本信息和舉報內容,包括舉報人真實姓名、聯系電話及詳細地址,舉報的疑似發病動物種類、發病情況和養殖場(戶)基本信息等;核實舉報信息后,應當及時組織有關單位進行核查和處置;核查處置完成后,有關單位應當及時按要求進行疫情報告并向舉報受理部門反饋核查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