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宮宴
- 苑洪琪 顧玉亮 蘇徵樓繪
- 954字
- 2021-12-24 19:18:37
鑿冰取“金鯉”
作為清代皇室貢品的采捕機構,四季魚貢是打牲烏拉衙門的首要任務。

清代太廟正月薦新的鯉魚即貢品之一。
清代順治皇帝定都北京后不久,就封禁現在吉林市北部方圓五百里的烏拉街,尊為“本朝發祥之圣地”,并在烏拉城設立了打牲烏拉衙門,作為“不受他處節制”,“專為采捕本朝各壇、廟、陵寢四時祭品而設”的貢品基地,與蘇州、南京和杭州一樣,向皇宮供奉所需的物品。每年有月貢、歲貢、皇帝生日的萬歲貢等;貢品有東珠、人參、鰉魚、鱸魚、雜色魚、山韭菜、稗子米、鈴鐺米、松子、白蜜、蜜餞等,品種在百種以上。清代太廟正月薦新的鯉魚即貢品之一。作為清代皇室貢品的采捕機構,四季魚貢是打牲烏拉衙門的首要任務。東北冬長夏短,“冬捕”即“鑿冰取魚”,通常漁丁要勞作整個冬天,十分辛苦。
“鑿冰取魚”需要捕撈技能全面的魚把式,他們先勘查選準魚群所在的水域,用鐵鉤子在冰上畫出鑿冰眼的位置,并且每打一個冰眼就量一下水深。下網時,用一根長木桿拴網繩,從入網口冰眼依次穿到每一個冰眼。用于鑿冰捕魚的網,由幾片甚至十來片大網拼接而成。這就需要眾人合作來“圍網”,大家同時把勞動耙探進冰眼里攪水,驅魚入網。攪出來的充沛氧氣就會使河里的魚都撲奔過來,達到“驅而捕之”的目的。這種捕魚法,早在契丹時期就已在現在的東北地區廣泛使用。冬天鑿冰眼下網,比夏季在水面打魚困難得多,但捕到的魚也大得多,且品種豐富,有白魚、鯉魚、鰉魚、鳊花、鯽魚、鲇魚、鳡鰷等。鰉魚和鯉魚都很大,據載,“鑿冰取魚”冬捕費工費力,捕到的魚價格昂貴,清代方式濟在《龍沙紀略》中曾記載:“諾尼江,五月魚車塞路;江凍,鑿冰取之,價十倍。”然而地方官員為討好皇帝,冬捕魚統統上繳“皇貢”。
素有“金鯉”之稱的鏡泊鯉魚是東北地區名優特產。鏡泊湖位處原始森林覆蓋的群山之中,素以水清魚肥而馳名古今。湖中所產鯉魚金翅金鱗,體肥大而味鮮美。每條魚小則五斤,大則十斤、五十斤,最大的鯉魚竟有九十多斤重。運送貢魚進京,需用潔凈的涼開水沖洗魚體,再培上雪或澆上水,使之結冰,然后再運到北京。冬捕鯉魚運到京城后,呈交總管內務府驗收。每次還要選出樣魚,恭請皇帝御覽,并留作大年初一祭太廟薦新之用。薦新之后,皇宮新年的大宴中,鯉魚才能擺在皇帝的金龍大宴桌上。

糖醋鯉魚
素有「金鯉」之稱的鏡泊鯉魚是東北地區名優特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