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孩子學習效率低下怎么辦
書名: 家教必讀書:12—18歲叛逆期,媽媽要懂的心理學(2)作者名: 岳賢倫本章字數: 3148字更新時間: 2021-12-08 10:46:29
叛逆期案例
陳惠是一位初二女孩,她平時學習很用功,成績還算可以,在班里占中上等,但是媽媽對她的未來還是有些擔心。因為她每天放學回家都會學習到很晚,有時放學后同學們找她來玩兒,她都不想去,總被一大堆的作業壓著。當然,平時她也很少看電視,除了周末偶爾看一會兒。在媽媽眼里她顯然是一個乖乖女,讓自己省不少心;在老師眼里她也是一個好學生,作業按時完成,從不違反課堂紀律。
不過,她自己感覺卻不是這樣。她發現自己每天都生活得很累,每天都要做一大堆作業,而且要比別的同學花上更多的時間,她很想去和同學玩會兒,逛逛街等,但她實在抽不出時間。她發現自己上課時也經常走神兒,腦子里總是想著其他事情,盡管她沒有違反過課堂紀律,但常常有一種昏昏欲睡的感覺,可能跟她晚上經常熬夜寫作業有關吧。她課下復習時效率也不高,別的同學看一遍課本就能想起課堂上老師講過的內容,她至少得看兩遍。如果不比別的同學花費更多的時間學習,她就跟不上老師講課的進度。最讓她感到困惑的是,她每次考試幾乎都不能把試卷答完鈴聲就響了,這與她答題速度慢有直接的關系。當然,這種情況顯然直接影響了她的考試成績。
媽媽看她學習那么用功,成績卻沒有明顯起色,精神狀態反而每況愈下,心里十分著急,也非常心疼,經常勸她要注意勞逸結合,晚上早點睡覺。可是她卻反駁媽媽說:“如果我成績跟不上,您不是更著急嗎?”媽媽被她噎得說不上話來,只能搖頭嘆息。
媽媽要懂的心理學:孩子學習效率低,一般與智力水平無關
孩子學習效率低在現實生活中也是比較普遍的一種現象,對大多數中等生家長而言,這或許是令他們最頭疼的問題之一。如果孩子因為貪玩不好好學習,他們還可以批評孩子或者勸說孩子,但是孩子學習已經盡力了,成績仍然不見起色,他們就束手無策了。
孩子為什么會學習效率低呢?這個問題是很多家長都想知道的。首先要說明的是,孩子學習效率低與智力沒有太多關系,大多數孩子的智力水平都差不多。孩子學習效率低一般有以下幾種原因:
第一,上課注意力不集中。課堂上能夠精力高度集中,認真聽講,是保證學習效率的最重要的因素。老師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最主要途徑就是講課,而學生接受知識的最主要方式也是課堂聽講,所以課堂上注意力的集中程度決定著一個學生的學習效率高低。
第二,對所學知識不感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每個人都會不由自主地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精力高度集中。從這個角度來講,如果孩子對所學的知識不感興趣,那么就很難保證他有較高的學習效率。
第三,學習方法或學習習慣不好。俗話說:“劈柴不照紋,累死砍柴人。”正確的方法是高效率做事的基本保障,如果方法不正確,做事就會事倍功半。另外,沒有一個好的學習習慣或作息習慣也會使學習效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具體到例子中的陳惠,她的學習效率低下主要是因為學習方法不正確,學習習慣不好。她不懂得勞逸結合,經常搞疲勞戰術,這直接導致她課堂上無法集中精力聽講,只好通過課下花費更多的時間來彌補,反過來又導致她休息不好影響聽課效率,從而使她陷入一種惡性循環。
法國心理學家齊加尼克曾經做過一個非常有意義的實驗,他安排兩組人同時去做一項工作,并對其中一組進行干擾,阻止他們完成任務,卻讓另一組順利完成任務。結果發現:順利完成任務的一組緊張狀態隨著工作的完成而消失,而沒有完成任務的另一組緊張狀態持續存在。當然,緊張狀態的持續會影響后續的工作,而避免這種效應產生的最好辦法就是好好休息,以更飽滿的精神狀態投入后續的工作。
叛逆期方法指導
方法一: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
前面提到了,孩子學習效率低下的原因之一就是他們對學習本身不感興趣,一個人很難對自己不感興趣的事物專心和投入,而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卻會不由自主地投入時間和精力。古今中外的很多大科學家就是很好的例子。比如愛因斯坦會為一個小指南針著迷,愛迪生會為孵化小雞而陸續幾天蹲在草窩里,牛頓會為一個小風車如癡如醉……凡此種種,不勝枚舉。
所以說,當孩子對學習有了一定的興趣時,他的注意力自然就會集中起來了。孩子對學習不感興趣大致可以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幾乎對所有的科目都不感興趣,另一種是只對一個科目或少數科目不感興趣。幾乎對所有的科目都不感興趣的情況,父母應當挖掘他其他方面的特長,比如音體美等;對部分科目不感興趣的情況父母應當著手幫助孩子了解這些科目的重要性,用一些有趣的事物來誘導孩子,比如孩子對理化不感興趣,那么父母就可以用生活中有趣的物理、化學現象來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特別提醒家長的是,孩子對某個科目不感興趣,一定不要強行逼迫他學習或者譏諷他,否則會引起孩子的強烈反感。
總之,興趣是孩子最好的學習動力,培養出了孩子的學習興趣,他的學習效率問題自然而然就解決了。
方法二:教給孩子正確的學習方法
孩子的學習方法不正確,也會直接導致孩子學習效率低下。做任何事情都需要一定的方法,方法正確了做起事來就會得心應手,方法不正確就會事倍功半,學習也是同樣的道理,也是有方法可循的。那些學習好的同學并不是自己腦子有多么聰明,但他們的學習方法一定會比較科學合理。如果沒有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即使再努力,成績也難以出色。
曾在網上看到過這樣的一個例子。
王靜是高三年級的一位女生,她平時學習非常刻苦用功,全班同學幾乎沒有誰能比得上她,大家還給她起了個外號叫“學習機器”。的確如此,她在課堂上認真聽講,課后按時完成作業自不必說。據她的同桌兼好朋友說,她幾乎不會放過任何學習的時間,包括吃飯、走路、上廁所等,她都在背英語單詞。班主任老師也常常拿她當榜樣教育不好好學習的同學:“你們要是有王靜同學1/10的學習勁頭,也能考上清華、北大。”同學們聽到這話卻不以為然。為什么呢?事實上王靜雖然十分努力,然而她的學習成績卻很一般。很多同學私下里也議論:“如果像她那樣死讀書,生活還有什么意思?”
事實上同學們的議論也不無道理,后來王靜高考考了三年,才勉強考上了本地的一所三流大學。
這個例子說明什么問題?學習方法不對頭,即便付出再多的努力也不一定能夠取得優異的成績。像王靜這樣雖然學習的時間加起來比別人多一倍、兩倍,但她的學習效率卻遠不及其他同學。家長一定要根據孩子的興趣愛好、性格特點來選擇適合孩子的學習方法,必要時向孩子的老師征求意見,一定不要在學習方法這個問題上對孩子不管不問,模棱兩可。
方法三:勞逸結合,讓孩子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
勞逸結合對學習效率的提升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有些孩子在學習方面易搞題海戰術、疲勞戰術,殊不知這對學習效率有著嚴重的不良影響。前面提到的齊加尼克效應說的就是這個問題,如果孩子的大腦一直處于緊張狀態就比較容易疲勞,這不僅制約當前的學習效率,還會影響后面的學習。避免齊加尼克效應的最好方法就是勞逸結合,注意休息。
1888年,美國開始第23屆總統競選,當時的候選人之一本杰明·哈里森卻并沒有像其他候選人那樣緊鑼密鼓地忙著競選工作,而是很平靜地在等候著最終的競選結果。他的主要得票點在印第安納州,當晚11點鐘印第安納州的競選結果公布了,哈里森的一個好朋友馬上給他打電話表示祝賀,但此時的哈里森卻早已進入夢鄉了。
第二天上午,向他道賀的那位朋友問他昨晚為什么睡那么早。哈里森淡定地解釋說:“熬夜并不能改變結果。如果我當選,我知道我前面的路會很難走。所以不管怎么說,休息好不失為是明智的選擇。”
休息是明智的選擇,因為玩命工作會帶來很大的心理壓力。哈里森明白這一點,他知道自己當時再怎么努力也無法改變最終的結果,無論這個結果是好是壞,所以美美地睡一覺對他而言是最好的選擇。
對于孩子的學習而言也是同樣的道理,可能有些情況下孩子付出再多的努力未必能馬上提高成績,獲得更多知識,那么這種情況下不妨讓孩子休息一會兒,做做別的事情,換換腦子。當孩子精神上徹底放松時,他會獲得更高的學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