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前言 周文翰

我喜歡留園、拙政園,喜歡蘇州的小橋流水,多次前往那里旅行,曾經作為記者報道貝聿銘設計的蘇州博物館的興建,踏訪過附近的縱橫街巷。對我來說,蘇州是心理上感到親切的地方,就是我心目中的“江南”。那里有白墻黑瓦的房子、沿河沿街的人家,不像北京、上海那樣宏大、時髦、混雜。在我的印象中,它始終是一座有家常氣息的優雅城市,平和安靜,不溫不火。盡管我也知道,近二十多年蘇州經濟發展迅猛,新城區急劇擴張,已經是一座市區常住人口500萬人以上的特大城市。

文徵明是這座城市的歷史名人,據傳他親手種下的紫藤(“文藤”)仍然在那里花開花落。在蘇州眾多的名人中,文徵明或許不像范仲淹、唐寅那樣眾所周知,但是他在藝術史上有著卓然的地位。15世紀后期到16世紀這一百年間,是蘇州文藝最為繁榮的時代,“吳門四家”(“明四家”)沈周、文徵明、唐寅和仇英,以及祝允明、王寵等書法大家生活在這一時期,其中文徵明可謂承前啟后的關鍵人物,他自己、他的家族串聯了蘇州兩個世紀的風華演變。

我想可以借用歐洲“文藝復興”這一術語來稱呼15世紀后期到16世紀這一百多年間蘇州的文化狀況。因為兩者的確有類似的地方。

“文藝復興”(Renaissance)原指發生在14世紀到16世紀的佛羅倫薩、威尼斯、熱那亞、米蘭、羅馬等地的思想文化運動。當時這些城市因為環地中海和歐洲的商業、貿易發達,積累了大量財富,富商、作坊主、銀行家等新興階層推崇個人價值和創新進取的精神,贊助文化活動,收藏各種藝術品,追求園林、藝術的美和享受。當時的文人學者認為希臘、羅馬古典時代擁有高度繁榮的文化,但在中世紀“黑暗時代”衰敗湮沒,直到14世紀后才獲得“再生”與“復興”,社會精英開始推崇人文主義,追求世俗人生的樂趣,歌頌美和創造。這一時期的藝術的發展和城市經濟、城市文化的關系非常密切。

明代中后期的蘇州也可作如是觀。經過了明初一百多年的壓制之后,到15世紀,蘇州的經濟尤其紡織業、貿易快速發展,市場日益繁榮。蘇州是之后近二百年全國性的紡織業和手工業中心,東南地區最繁榮的商業貿易城市,也是當時文藝時尚的生產和傳播中心,猶如20世紀的上海在東南地區乃至全國的地位。

在經濟發展的同時,富足的蘇州人普遍重視教育,科舉之路上取得成功的蘇州人越來越多,在任的蘇州城、蘇州府的官員與地方的士紳構成了龐大的關系網絡。這些群體的社交、家居、裝飾等需求刺激了書籍、書畫、古董、家具乃至園林等許多文化門類的發展,這是吳門畫派得以興起的背景。

相對于明初的壓抑,16世紀的蘇州文化也可以說是一次“文藝復興”。這種“復興”在三個層面展開:首先,潮流中的人同樣打著“復古”的旗號,如吳門畫家宣稱以六朝、唐、宋、元各朝的經典畫家為師,有別于明初的宮廷院畫和“浙派”的畫風;其次,他們注重對吳地古代歷史文化的整理和宣揚,極力推崇吳地的先賢名人,頻繁出現的“吾吳”說辭反映了吳人驕傲的文化自信;第三,這也是蘇州園林營建文化在宋代之后的一次復興。

使用“文藝復興”這個詞首先因為文徵明的朋友曾以“文藝喪志”規勸他遠離書畫,可見“文藝”是那時人的用詞;其次,蘇州當時無論經濟、文化的發展還是社會精英的意識,都堪與佛羅倫薩、米蘭等地的文藝復興運動對比參照,當代藝術史家石守謙也曾用“文化復蘇”描述蘇州文人在15世紀中后期的科舉表現和文化意識,由此可見一斑(1)。

文徵明家族以及他個人是聯結16世紀前后蘇州多個階層幾代人事變化的關鍵角色,他和周圍的人都是蘇州這次“文藝復興”運動的參與者、倡導者。我試圖追尋明代那座充滿人間煙火氣息的繁華蘇州,接近那個時代活躍的諸多生動人物,側重描述文徵明和蘇州這座城市的關系,探討15世紀的蘇州帶給文徵明的影響,文徵明又給16世紀乃至之后的蘇州留下了怎樣的印記。

對我來說,這本書既是文徵明的傳記,也是我個人對蘇州、對江南的追尋之旅,但愿這些文字就像拙政園的那扇門,帶領您和我一起踏入文徵明的藝術世界,漫步在那個時代的蘇州,或者說,走進蘇州的“文藝復興”時代。


(1) 石守謙.風格與世變:中國繪畫十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8:275.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开区| 容城县| 永城市| 宜兰市| 门源| 邹平县| 邻水| 九龙城区| 北票市| 嘉禾县| 新兴县| 永德县| 张掖市| 沭阳县| 定远县| 平利县| 诸城市| 清徐县| 饶平县| 固镇县| 平遥县| 灵武市| 石河子市| 宜章县| 屯留县| 泸州市| 东辽县| 黄浦区| 焉耆| 全椒县| 九龙城区| 乐安县| 尖扎县| 沙河市| 永春县| 玉树县| 怀来县| 龙门县| 陵水| 五台县| 白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