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口述歷史面面觀:以女性口述歷史為例[14]

很高興有機會和大家談談我從事口述歷史研究的一些經驗,并以我從事的女性口述歷史作為例子,分成兩個部分進行今天的演講:

一、口述歷史的意義、方法與重要性

(一)口述歷史的特性和陷阱

一般認為口述歷史、新聞報道或回憶錄都是歷史史料,在性質上并無不同。事實上,三者并不完全相同,從事口訪的人必須將口訪記錄交給受訪人過目,甚至可以對不清楚的敘述提出疑問,向受訪人求證或自行查證,使口述訪稿具有一定的史料價值。但新聞報道或回憶錄經報道或陳述后多半不再查證,因此和口述歷史不能混為一談。[15]

進行口述歷史訪談工作要注意的地方很多,較重要的是,若受訪人通過訪談說出許多不為人知的內幕消息并批評或傷害到他人的話,主訪人應審慎處理。我認為最好能和受訪人不斷討論,讓受訪人了解口述歷史訴諸文字后的重要性,若受訪人覺得沒有關系,或是受訪人認為與之利害有關的人已經去世,不會影響后人,也許可以考慮出版。就我個人訪問的經驗,在訪問林蔡素女女士時,她談到在嘉義選舉時李萬居先生的車子堵住她的宣傳車,造成她那次落選;我們曾有要不要記錄的疑慮,后來決定保留。[16]這是因為林女士認為李萬居先生已經過世,而他的后代沒有人從事政治事業,她個人愿意留下記錄,因此我們如實記錄。另外還有一位臺大醫院的退休護士尹喜妹女士在接受訪問時,曾談到1945年臺大醫院內本省籍與外省籍護士間的糾葛,但當我們將訪問稿讓她過目時,她覺得不妥;為尊重她的決定,我們不做完整的記錄,只在訪談錄音帶中留有可能會引起爭議的話題。[17]

事實上,如果受訪人堅持保留一些可能會引起是非的談話,這對主訪人是一種挑戰。以國外的口述訪問為例,若涉及政治性或敏感性內容時,通常會擱置多年才公布;而臺灣的許多口述訪問大多在訪問完不久便出版,主要是受訪人年事已高,他們多半希望訪問稿能在生前出版,主訪人在情非得已的情況下,唯有配合受訪人盡早出版,導致訪問稿出版后衍生問題。我個人認為遇到這類情形必須與受訪人反復溝通,讓困擾降到最低。

(二)口述訪問的方法

雖然口述訪問有陷阱,但為重建歷史,口述訪問仍是值得進行的工作,通??煞殖上铝兴膫€步驟:

1.受訪人的選擇與約談

選擇受訪人是很重要的工作,要如何找到值得訪談的受訪對象呢?首先通過校友會、同鄉會或工作團體等組織,是一項可行的辦法。依我個人經驗,訪問日據時期女學生及女老師時,我便是經由臺北第三高等女學校校友會的協助,因為這些老校友經常見面,由她們轉介受訪對象讓我事半功倍。其次是受訪人的年齡問題,有人曾問,可以訪問四五十歲的人嗎?我認為受訪人年齡最好在70歲以上,口述歷史不是新聞報道,年紀大的受訪人曾經歷過較長的歷史,并看到歷史的流變,她們的口述歷史較具歷史感。再次,要注意受訪人的健康狀況,不要以為年紀大的受訪人每天都待在家里等你來訪問,其實有的老人家活動很多,因此訪談前一定要和她們約好時間。如果能在訪談前先告訴受訪人當天想要訪談的內容,讓受訪人有準備的時間,這樣的訪問效果將會較理想。

2.資料的準備

首先掌握受訪人的生活背景資料,例如這次學員中有不少是學建筑的,如果你們打算對上一代建筑師或工匠進行訪談,可以憑借本身的專業知識,搜集那個時代與建筑有關的文獻資料。此外,受訪人的老照片、畢業紀念冊或工作經歷所留下的資料、物品也盡可能搜集,因為這些都有助于受訪人回憶。好比我訪問羅東女名醫陳石滿女士的習醫與行醫經驗時,由于她保留的照片不多,加之記憶有限,有些部分便無法深入了解。

但訪問女教師陳愛珠女士時,她保留的老照片非常多;看著自己讀書期間和教書時的舊照,她馬上回想起許多往事。因此,聯絡受訪人時,可以事先請他找一些老照片,作為訪談時的輔助資料。另外,如有需要,訪談時最好備有地圖,根據地圖你可以知道受訪人曾經活動的空間。

3.訪談的方式

訪談有一對一的訪談,也有集體式的訪問。我進行女護士的口述訪問時,曾通過尹喜妹女士的介紹,對臺大醫院的老護士和產婆做集體訪問。因為她們都有共同的求學和就業經驗,訪問時可以相互提示,而且可借口訪對不同級別的護士進行比較。這種集體訪問的方式有相當不錯的效果。至于對個人進行專訪,必須讓受訪人有暢談的空間,盡量不要有第三者的干擾,這樣訪問才容易進入狀態。我訪問一位女藥劑師,原本她一直很有自信地侃侃而談,但一談到“二二八”事件的時候,她先生立刻中斷她的談話。另一位同仁也遇過相同情形,他的受訪人是一位軍人,但當受訪人談了較多內幕消息時,他太太卻在旁邊打岔:“你不是說這個不能講的嗎?為什么你現在都告訴他了呢?”結果那位受訪人很尷尬。為防止這類干擾,我常戲稱訪問時應清場。訪問時受訪人所采用的語言也值得注意,主訪人和受訪人之間必須達到沒有溝通的障礙,若受訪人的多半經歷來自日據時期,主訪人最好能懂日語和閩南語,若一時聽不懂,可以先將日文拼音記下,事后再查證。另外,有人認為訪問時應該讓受訪人自由自在地談,不做任何限制,但我個人認為這種方式很容易偏離主題,達不到預定的成效,例如你預計以兩個小時訪問受訪人的童年生活,最后你可能會因為達不到原先預定的目標而大失所望,所以我覺得如何適時打斷或引導訪談是很重要的。

再者,訪談時最好能站在受訪人的立場來發問,就像“以漢還漢,以唐還唐”這句話,要研究漢朝應回歸漢朝,研究唐朝就回歸唐朝,也就是要設身處地地進行訪問。必須切記的是,訪談時不能采用口供的方式,這對受訪人是種壓力。以“二二八”事件為例,在“二二八”事件中,受訪人如果是一位受害者,現在又用套口供的方式來問他,無疑會對受訪者造成雙重傷害。

除了不以逼供方式訪談之外,也勿替受訪人做政治宣傳,成為批評或傷害別人的工具。換句話說,主訪者要有自己的主體性。此外,不要用現代的名詞去談過去的歷史,例如“單親家庭”“外遇”或“女性主義”等,這類名詞是現代才有的,對七八十歲的老人家并不適切。至于“趕時髦”或“湊熱鬧”的口述訪問也大可不必。例如,前幾年“二二八”事件是口述訪問的熱點,無論當局或民間都從事這方面的訪問,導致到處充斥同質性的訪問記錄。我認為應該擴大訪問范圍,例如平埔族、原住民、客家人、家庭主婦、市場小販等各階層的人都可以進行訪問。訪問時,不要只做點的敘述,要擴及面,這樣才不會讓受訪人被孤立在一個時代里。

4.訪問記錄的整理

口述訪談最困難的是整理訪談記錄,因為受訪人不會按照你所預設的方向一一陳述,可能會出現跳躍式的敘述,因此整理訪談記錄的人很重要,也很辛苦。整稿時有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是,要不要讓原音重現。最近我讀到一本碩士論文,作者是用閩南語書寫的訪問內容,但我建議這位同學如果有意出版這本論文,應將它變成每個人都能看得懂的文字,而不是用閩南語書寫,因為這份記錄是要給大家看的,如果大部分的人都看不懂就無法使這本書廣泛流通。當然作者也可將原音以注腳或括號的方式附錄。

整理記錄還有一項重要工作就是查證資料,例如受訪人提到某人、某地、某年或某機構時,一定要查到正確資料。以日據時期的學制為例,1941年以前,臺灣人能讀的初等學校是“公學校”,日本人讀的是“小學?!保@以后為“國民學?!?。但有些人忽視它的重要性,不經查證,隨意記錄,這種顛倒真相的記載會使歷史失真。所以訪談時,一定要將受訪人所處時代的制度或人、事、物弄清楚,多費心神查證。至于可不可以用倒序的方式,我個人認為應該無妨,但人、時、物、地、事一定要掌握,這就是口述歷史和一般口耳相傳的街談巷議或小說最大的不同。為尊重受訪人,訪稿整理之后,一定要讓受訪人過目,而且受訪人有修稿的權利;不過,一份很好的訪問記錄,受訪人不會大幅度修改,他通常會尊重主訪人。近史所的口述歷史出版前,必須通過兩位審查委員的審查,以求全責備。你們的口述歷史若有意出版,可以找老師或熟悉這段歷史的專家閱讀,以免除無謂的困擾。更重要的是,如果無法確定受訪人口述內容的真偽時,可以多方打聽或通過與其相關的人物進行補訪。萬一訪問結束,發現受訪內容不具價值,或與事實差距甚多,主訪人可以保留錄音但不出版。

(三)口述歷史的重要性

口述歷史能夠補充既有文獻的不足,其中女性歷史因相關文獻不多,故女性口述歷史的價值更高,主訪人的責任也更艱巨。此外,口述歷史可以治療老人病,每次訪問,我總是深受感動,隨著老人家回到過去的時光隧道。曾有學生問我,他訪問他阿嬤時,姑姑和他都覺得阿嬤講的內容有問題,不是平常他們所曾聽過的,而且認為阿嬤吹牛。我告訴他,這可能是平常家里人都不聽阿嬤講話,一旦有人愿意聽她講古,她所說的便是你們不曾聽過的,如果覺得阿嬤所說的內容有夸大或錯誤,可以問問她同輩的親友,或查一些文獻資料來佐證。口述歷史的另一樣重要功能就是搶救歷史,通過訪問保留即將消逝的資料,對歷史的重建是很重要的。同時也可以糾正錯誤的歷史,因為并非所有史書與口述歷史都正確無誤,比方日據時期有份報紙曾報道新竹公學校校友自臺北第三高等女學校畢業后返母校任教的光榮事跡,但經我訪問本人,才知道她的母校不是新竹女子公學校,早年她是在臺北長大和就學,由于父親調職到新竹,她才到新竹女子公學校教書,很明顯這份報紙的記載是錯誤的。如果我們沒有訪問這位老人家,我們就被這份報紙給誤導,甚至提供給讀者錯誤的歷史。[18]

二、實例介紹

我向來強調應將受訪者放在歷史脈動里,從訪問中了解當時的歷史,更關心兩性的互動關系,以下我將通過兩篇訪問記錄,來觀看主訪人如何借訪問呈現這些問題。以臺大外文系教授朱立民先生的訪問記錄為例子,來檢視訪問稿中的性別問題。我發現多數人訪問男性時,不重視男性的家庭生活。事實上,有很多男性喜歡小孩子,也常常幫太太料理家務,但主訪人多半不問這類問題,就好像男性受訪人只有事業沒有家庭生活。不過,從朱立民先生的訪問記錄可以看出,主訪人突顯朱教授不是一個只有事業的男性。首先,朱教授提到家中上大學的女兒只有一個,并特別指出父親有重男輕女的傾向,例如六姐是母親所生的最小女兒,當有世交希望父親送孩子給他時,父親竟然表示,兒子不能送,要的話把女兒抱去。[19]但朱教授也發現,父親對他的母親倒十分開通。據朱教授指出,母親嫁給父親時是文盲又纏小腳,父親卻要母親放開小腳,并教她識字;母親本人也非常聰明,不久之后就學會看報,甚至能聽懂俄文,還曾陪父親去看俄國人的歌劇。因此他眼里的母親是一個思想開放的女性。[20]

其次,朱立民教授也相當關心兩性的婚姻態度,例如他描述有好幾個女學生暗戀他大哥的事,甚至有女學生托人來提親的事。如果沒有朱教授的敘述,我們無法想象那個時代的女性有十分主動的一面。[21]此外,他提到姐姐們喜歡讀浪漫小說,她們甚至和現代女孩子一樣,在家里貼了許多明星照片;不過,當他二哥向爸爸要求娶一名舞女時,不但他父母反對,連這些浪漫的姐姐們都反對,她們表示故事是故事,不能把故事搬到自己的生活里來。[22]最有趣的是,朱教授全家曾居住在哈爾濱,他還談到外省籍和東北人結婚所引起的諸種問題,例如當時東北男性會毆妻,當地女性多半喜歡嫁給南方男性。[23]

再者,一般人對俄國歷史不太了解,也不知道俄國人和中國人的相處情形,經過朱立民教授對其東北居住經驗的口述,我們了解了這段歷史。[24]更特殊的是,他關注日常居家生活。例如他敘述了個人的飲食經驗,在這段訪談中,他提到他的妻子雖然是廣東人,但家里不只吃廣東菜,而是混雜各式各樣的菜色;到晚年因家里人員少,妻子年歲也高,為讓她省點氣力,他們多半在附近餐館用便餐。[25]盡管這段敘述略為瑣碎,但從中可以看出家庭生活隨時光而轉變的情形,所以也不要忽略這樣的陳述。我個人覺得朱立民教授的這本訪問記錄相當有趣,突破一般的訪問,讓我們看到男性受訪人事功之外的生活,以及男性對周遭事物或不同性別的關切。

接著以邱鴛鴦女士的訪問記錄為例,談訪問時的一些技術性的問題。

首先,為了解當時的性別差異,在訪問中,我引導受訪人回憶相關情境,因此出現“領養來的弟弟,也沒讀書……因此,家中只有我受過教育”;“我就讀的班級是男女合班……男生坐一列,女生坐一列,男女同學一起上課,也一起游戲”,“在中、低年級時,男女生的課程大致相同,直到五六年級時,女孩子多了裁縫課”等這些關心性別差異的話語。[26]

其次,為對照過去和當代的用辭:我們在整理訪稿時,做了一些補充工作。訪問邱女士時,她聲稱是臺北第三高等女學校畢業的,但我從畢業紀念冊上發現她畢業那年還未改制成臺北第三高等女學校,所以我仍用女子高等普通學校的名稱。她女兒賴惠卿代邱女士看稿時,曾為此提出質疑,我指出邱女士畢業時還是女子高等普通學校,應忠實記錄,因此我在女子高等普通學校之后,加上括號,并證明它就是臺北的第三高等女學校。[27]另外,她住的學校宿舍,當時稱為“學寮”,我保留原音,但將“學校宿舍”以括號注出。[28]

再者,通過訪問補充文獻的不足。例如自女校講習科畢業具備教師資格的人,是否需要教學實習?由于在文獻資料中找不到清楚的資料,經邱女士的敘述,不但證實有教學實習,也清楚了解了實習過程。[29]此外,邱女士的坦白言辭,透露一些真相,例如從訪談中了解到她是靠人情關系調校;還有日據時期她因口才好、敢發言,才有機會加入保甲婦女團。[30]日據時期臺灣仍流行媒妁之言的婚姻,女性知識分子如何因應這樣的婚姻形態?從邱女士的敘述,看到她個人的反應:當媒人為她做媒后,男方便到她任教的學校偷窺她,她聽到這個消息,立刻躲起來不讓他看,因為她認為自己不是出售的物品;不過,她對這位男士同樣充滿好奇,于是也從旁打聽。由此可看出,邱女士并不是以被動的態度接受安排式的婚姻。[31]

訪問邱女士時,她的年紀已經很大,身體及記憶力都不太好,后來我決定訪問她女兒賴惠卿來補充不清楚的部分。她女兒很真實地敘述她的母親,讓我們讀到邱女士的另一面,例如,她說“我母親是個相當開明的女性,一向主張男女平等”,“在她的影響下,我們每個姐妹都很男性化,這種男性化的個性,便是既不服輸,又自以為了不起,而且也不喜歡做家事”。[32]賴惠卿又說,她母親個性十分活潑樂觀,小時候母親不用上班卻經常外出,理由是出去透透氣,每次騎著腳踏車上市場買菜,常常請人將菜送回家,自己則騎著腳踏車到朋友家聊天,這種廣結朋友的外向個性,對她日后參選很有幫助。[33]

另外,賴惠卿對父母之間的關系做了另一種詮釋,正可與邱鴛鴦的說法互作比較。例如,邱鴛鴦稱“我們相處了60年,不曾吵過嘴”,但賴惠卿卻指出,母親沒有替父親生兒子,使向來孝順的父親一直承受著“不孝有三,無后為大”的心理壓力,“雖然他堅持不娶妾來傳宗接代,但心理上難免會悶悶不樂,而且也會擺出大男人主義的姿態,因此,他們偶爾會口角,但不是很嚴重”。賴還舉例,有次他們為了議會的事起了爭辯,主要是她爸爸認為媽媽太愛講話了。對父母的口角,她直率地說,她覺得母親的多話是造成他們爭吵的原因之一,但她承認父親還頗能接受母親外向的個性,例如母親參選他沒有反對,甚至還引以為傲。[34]賴惠卿又說,她母親對吃特別感興趣,偶爾會帶她們外出吃東西,甚至帶她們到嘉義公會堂附近的酒家吃飯,她特別說明,這是一家名為酒家但其營業性質像現在咖啡屋的食堂。有趣的是,有一次母親陪著祖母和她們去看電影,看完后也帶著祖母到那里吃飯,讓祖母大開眼界,當時女性上酒家是件很不可思議的事,由于母親的男性化,讓她們嘗受到同年齡的人所嘗受不到的經驗。[35]

總之,從這兩篇訪問記錄,看到訪問的技術以及如何將瑣碎的話題呈現歷史意義。

提問與回應:

提問1:這次我要做的口述歷史是以空間為范圍,以土地廟埕和居民的互動為主題,請問若我想以專題做訪談,要注意哪些事情?

答:我建議你可以訪談不同年齡層的人,訪問70歲跟20歲的人一定不一樣,因為不同歷史記憶的人,對空間感受也不同,而空間的轉變對居民的影響導致的變化也不同。

提問2(楊鈴慧問):我訪談經驗還蠻多的,通常是短期式的田野調查,遇到的困難比較少。我遇到最大的困難是我寫碩士論文時調查的那個部落,因為那個部落排外性比較強,這和訪談不一樣,訪談只要與報道人建立關系就夠了。由于我是做戶外田野調查研究的,因此必須住在當地,要與部落每個人建立關系,他們能不能接受我,對我來說是挺大的挑戰。剛開始那個部落沒有人愿意接納我,尤其前兩個禮拜很悲慘,我每天就是從這家搬到那家,行李從來不敢卸下,因為我不知道哪家愿意收容我,所以行李永遠都是打包的,后來情況才有好轉,終于有一戶人家愿意收留我,我在那部落差不多住了3個月。

答:你沒有先找一個比較熟悉的人幫你穿針引線嗎?

楊鈴慧回復:如果有這樣的人選當然最好,但那個部落還沒有人做過調查,所以我無法找到適當的人幫我穿針引線。

提問3:訪談記錄的整理方式有很多種,受訪者最好用第一人稱還是第二人稱?

答:我想用第一人稱“我”比較好,口述就是他自己講出來的,這樣比較容易進入受訪人的時間及空間。

提問4:剛剛游老師提到最困難的就是訪問記錄整理,請問老師您整理記錄通常會經過哪些步驟?是直接整理出來,還是先整理成一問一答最后才以文章方式呈現出來?

答:我的訪談記錄大多由助理整理。邱鴛鴦女兒的訪問記錄是我親自整理。我不是用一問一答的方式呈現,我根據她回答時所講的內容直接寫出來。訪談時要記得帶筆記本,把重要的部分記下來,一面聽錄音帶整理,一面對照筆記本,這樣效率會比較高。還有一種情況是同一件事情,受訪人可能這次講的和下次講的不太一樣,你在整稿時可以先保留,找時間再向受訪人確認。

提問5:如果受訪人講錯了,但事后我們可以查證到正確資料,例如受訪人說他是擺厘公學校畢業的,但是事實上正確名稱應該是員山第二公學校,是不是可以直接改正過來,還是就用受訪人原來所講的?

答:我覺得還是應替受訪人補正,因為最后的訪問稿還是要請受訪人過目。例如他忘記自己念的公學校名稱或是畢業時間,若你可以找到紀念冊來驗證,我想應沒有問題。

再問:萬一沒有機會給受訪人看呢?如果他已經去世了。

答:我想可以用附注的方式來處理,但在口述里附注太多又很怪,不過為了完成一份好的口述歷史記錄,應該如此才對。

提問6:我們訪談的對象都是一些小人物,可能他們的經歷無法去呈現一個時代的脈動,所以在整理記錄稿的時候,我常常在衡量要不要再補一些資料,把我想要講的主題呈現出來,還是純粹只就受訪人口述的部分整理出來?

答:還是不要任意添加資料比較好,我訪問婦女時也常碰到這種情況,像邱鴛鴦女士跟林蔡素女女士,她們擔任過多年的省議員,若訪問到脫離她們自己或問政外的事情,她們一定不太知道,像其他男議員在做什么,她們也不太清楚。雖然你明明知道有許多事情她們沒談到,但我還是建議不補充,保持原來的訪談內容,因為這是受訪人的個人經驗。

提問7:假設主訪人是受訪者的親人,例如女兒訪問父親或祖父,女兒的態度應該要如何?整稿時會不會有美化受訪人的情形呢?

答:通常我們希望受訪者和主訪人都是誠實的,如果今天你的訪談對象是你父親或母親,我建議你可以不要立刻發表出來,若內容有一些不足為外人道的事情,我想你一定會有所隱瞞。等過幾年你年紀大了,很多事情已不受影響時再拿出來發表。由兒女進行的口述訪問還是很少。我上課時,參加的學員幾乎都先由訪問自己的爸媽開始,我發現在訪問過程中,學員因發現父母親許多從不為人知的一面,而拉近親子之間的距離,令我挺感動的。

提問8:如果有些婦女在受訪時談得淚流滿面,我該不該將她的情緒反應也做記錄呢?

答:訪問過程中最好不要讓受訪人再度受到傷害,最好不要碰觸到她最深層的傷口。我訪問的受訪人大部分是職業婦女,碰到這種情形比較少。有一次我訪問一位90歲的老太太,她談起婚后她先生外遇不斷,她不但沒有涕泗縱橫還很高興,你可以感受到她已經從受傷中復原了。若有這種事情發生,還是訪問歸訪問、情緒歸情緒,但不要落于情感的控訴。

提問9:如果訪問的是小孩子,我們在整稿時使用的文字,可能會和孩子講出來的語言不太一樣,我們應該依照他的口語寫出來還是依自己的方式?

答:既然是小孩子的訪問,弄得太像大人講話的方式會很奇怪,但也不能太口語化,我想你們應該可以知道如何拿捏,就像寫童話故事給小孩看,類似那樣的文字應該比較恰當。

提問10:老師您剛才說在訪問時若遇到干擾,您都會清場,請問您是如何處理這種狀況?我曾做過一個原住民婦女的女性生命史的訪問,她是與異民族結婚,當訪問到她的戀愛經驗時,她不想讓她先生知道,所以我們都躲在小地方小聲談。剛開始她先生對我很友善,之后她先生感覺很奇怪,不曉得我們偷偷摸摸在講什么事,所以他對我的態度愈來愈差,請問遇到這種情形要如何處理?

反問:這些戀愛經驗是她生命史的絕大部分嗎?

回:受訪人覺得這部分很重要,因為她的戀愛經驗很豐富,但又不想讓她先生知道。

答:不是婚外情就沒有關系。

再問:主要是她認為她先生會介意這些事情。

反問:可是將來記錄出來后,她先生還是會看到。

回:所以后來記錄就沒有出版了。

答:你這個例子非常特別,一般人對私領域的事情都不太愿意談,大部分的受訪人比較喜歡談公領域的事。訪談時不太可能做到完全清場,最好在訪問前先和受訪人講好要單獨訪問他,因為要錄音的關系,若旁邊有人怕會影響訪問,用這種方式和受訪人溝通可能會好一點。

主站蜘蛛池模板: 额尔古纳市| 乌兰浩特市| 吴旗县| 扬中市| 原平市| 卫辉市| 潼关县| 黄石市| 孟连| 凤台县| 德阳市| 花莲县| 织金县| 河南省| 宝兴县| 和政县| 尚义县| 奉新县| 昭觉县| 堆龙德庆县| 乐东| 台东县| 改则县| 延长县| 新津县| 永寿县| 夹江县| 嘉善县| 红河县| 信宜市| 灵川县| 望城县| 佳木斯市| 工布江达县| 大足县| 宽甸| 章丘市| 乌恰县| 巫溪县| 会宁县| 鄂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