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化的裂解與再融合
- 朱云漢
- 1408字
- 2021-11-29 10:41:04
反全球化社會力量的反撲
機關算盡太聰明的卡梅倫首相,因在2016年6月舉行的脫歐公投這場政治豪賭中徹底失算而黯然下臺,并賠上了英國的國運。奧朗德在2016年12月宣布放棄尋求連任,成為二戰以來首位不敢尋求連任的法國總統。倫齊急于推動的憲政改革也慘遭滑鐵盧。他把政治前途押在2016年12月一場關鍵修憲公投上,但沒有料到反歐盟與反財政撙節的各股政治勢力趁機集結起來進行政治反撲,他只好履行公投不過即辭職的承諾,意大利政局再次陷入群龍無首的僵局。最讓人意外的是,在2016年11月初舉行的美國大選中,奧巴馬所屬意的接班人希拉里被半路殺出的特朗普打敗,導致他推進全球化進程的政治路線無法延續;更可悲的是,特朗普上臺后立刻撕毀奧巴馬的精心杰作——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讓他的心血付諸東流。
這四位西方世界領袖遭遇的政治海嘯,都來自同一個震源,那就是全球化的利益受損者正在掀起一場震驚世界的政治反撲,他們主要集中在發達國家,他們的挫折與憤怒通過網絡相互感染,在西方社會迅速蔓延。
那時默克爾總理是唯一幸存的在位領袖。雖然西方世界主流精英仍寄希望于她能堅持信念與立場,成為抵御排外主義、保護主義與反全球化民粹政治最終的中流砥柱,但她猶如過江泥菩薩,已經自身難保。
2017年7月,默克爾總理是G20漢堡峰會的東道主,這場在漢堡召開的全球主要經濟體領袖會議差一點兒就流產了,因為來自全歐洲的15萬名抗議者涌進了漢堡,他們在三天三夜中掀起了德國戰后以來最為暴力的一場抗議活動,讓面積不大的漢堡整座城市陷入癱瘓。聚集在漢堡的抗議者多半屬于比較激進的左翼反全球化、反資本主義社會運動團體,他們的口號是“welcome to hell”(歡迎來到地獄)。這些憤怒的抗議者砸毀了很多警車,還有一些人四處縱火,憤怒的抗議群眾數度突破警方的封鎖線而逼近離會場不到兩公里處。俄羅斯總統普京與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下榻的飯店還曾一度被抗議者攻占,默克爾從德國各邦緊急調動警力馳援漢堡才勉強得以控制局面。這批抗議群眾不惜采取過激的抗議手段也要向G20政治領袖傳達一個信息:你們這些制定全球經濟規則的領袖必須要改變現狀,因為我們已經無法忍受!
緊接著,在9月舉行的議會選舉中,默克爾領導的基督教民主聯盟受到重挫,她歷經三個月的艱苦斡旋才勉強組成新一屆政府。激進右翼政黨德國選擇黨首次進入議會,并以接近13%的選票晉升為第三大政黨。這個政黨的日耳曼種族主義與排外主義訴求,讓人聯想到二戰前的德國納粹黨,而他們的追隨者也毫不忌諱地公開懷念希特勒。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西方發達國家反移民、反經濟一體化、反全球化的社會聲浪早已浮現,盡管這些底層的聲音長期受到主流新聞媒體的忽視,但通過網絡社交媒體它們已經開始擴散、凝聚并累積可觀的政治動員能量,漢堡爆發的激烈抗議活動只是冰山一角。
近年來,幾乎所有的西方發達國家都陷入擁護全球化與反全球化力量的激烈沖突,雖然每一個國家引爆沖突的導火線不盡相同,反全球化浪潮所推動的具體政治訴求與尋求的政治宣泄渠道也大異其趣,而且通常都夾帶了其他的社會矛盾,包括宗教沖突、價值觀沖突或族群認同沖突等,但這從根本上反映了全球化的經濟成果與社會風險分配極端不均的問題。主要發達國家都因擁護全球化與反全球化兩股勢力的對抗,而陷入社會四分五裂與政治長期動蕩不安的困境。西方社會原來長期支持貿易自由化、市場開放與經濟一體化的社會共識基礎已經坍塌,分配正義沖突的嚴重程度已經超過以往運行平穩的政黨競爭體制與民主決策機制的負荷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