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兒童的心理成長與引導作者名: (奧)阿爾弗雷德·阿德勒著 朱吉亮編譯本章字數: 2174字更新時間: 2021-11-29 09:43:28
所有的兒童都有與生俱來的自卑感
我們每個人都是獨立存在的個體,都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探索,但無論是誰都逃不開三大問題,這三個問題涉及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也讓我們不得不重視,接下來,我們就來逐一分析這三個問題。
第一,我與地球:地球是人類的棲息地,我們生活在地球上。
地球是我們的母親,我們能生活在地球上,就是依靠地球的資源,所以,我們要善待和感恩地球,要珍惜和保護地球不可再生的資源。同時,我們也要關注自身,發展自身,讓我們在地球上延續生命。只有這樣,我們人類和地球才能和諧發展、共生共存。這是我們整個人類都要面對的問題。我們所有的行為,都會對人類生存狀況產生影響,因此,我們需要知道哪些事情是適當的,有希望的,不合適的,或者錯誤的,但無論是哪一種,都基于一個事實:我們是地球上的人類。
所以,我們現在談到的是關系未來全人類的問題,也許答案并不完美,但是我們會努力尋找,不過,我們還是要強調,我們的一舉一動都與地球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第二,我與他人:與他人攜手共進才是明智之舉。
人都是社會和集體的人,沒有誰是獨立存在的,都要與周圍的人發生聯系,這是由人的社會屬性決定的。我們不可能孤單地生活,獨自面對所有,因為選擇孤獨就相當于選擇了死亡。
你不與人聯合,不僅難以保障基礎的生活,甚至連生存都難以為繼。
所以,我們在探究生命意義的過程中,一定要考慮到這一問題:我們與他人是相互聯系的,無法獨自面對所有事,所以與他人攜手共進才是明智之舉。
第三,我與他/她:婚戀問題。
人類有兩種生理性別:男和女。無論是個體,還是社會,要維系下去就不能忽視這一問題,無論是誰,都不可能繞開這一問題。
在面對這個問題時,你的態度就是問題的答案。
以上是我們要面臨的三個問題,接下來我們引申出了另外三個問題:
1.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的資源是有限的,如何才能讓資源永存?
2.在人際關系中,我們如何運用最佳的方法找到最佳狀態的自己?怎樣與人合作,達成自己的目標?
3.如何調整自我,以理解兩性問題以及處理兩性問題?
心理學家發現,我們的個體面臨的所有問題,都可以歸結為三個問題:職業、社會與性。每個人對這些問題的態度,正是他對生命意義的解讀。
如果一個人事業無成、感情波折、社交痛苦,那么,我們大致可以推斷出他過得艱難,懷才不遇、危機四伏、常常有挫敗感,因此他會產生這樣消極的想法:只有將自己封閉起來,才能免受傷害。
相反,假如一個人事業有成、愛情順利、左右逢源,那么,他就有成就感,認為自己能攻克各種難關,所以,可以說我們對生命的態度,也來自于我們的體驗,來自于我們對三大問題的體驗。
同樣,從這三大問題,也引起了我們的三大約束,其實就是兒童自卑感的源頭。
第一大約束:我們只能居住在小小的地球上,我們的發展必然會受到環境的限制。
第二大約束:我們是地球上最弱小的居住者,沒有獅子和大猩猩那樣強壯,也不能像其他動物一樣能夠獨自解決生存問題。
第三大約束,人類是由男女兩性構成的,一般來說,男性離不開女性,女性也離不開男性。我們總是害怕自己身上的那種自卑感,但阿德勒卻認為,有自卑感并不是一件壞事,因為人類文明的一次次進步正是一次次戰勝自卑感后的成果。
相反,如果我們能夠通過自卑感看見自己的弱點和缺陷,并想方設法彌補,這個彌補的過程,也將成為文明創建的過程。比如由于身體不如很多動物強壯,難抵寒冷,人類學會了修建房屋、制作衣服。
我們真正害怕的,其實是被自卑感淹沒,如果我們不能從中走出來,就會讓內心乃至整個生活陷入危機。為了防止被自卑感淹沒,很多人會選擇利用優越感達到心理的平衡。
如果說自卑感是一種“覺得自己比別人低下”的感覺,那么優越感就是“覺得自己高人一等”。但正如阿德勒在《自卑與超越》中所說:“每一個看似高人一等的表現背后,都藏著自卑感。”人只要感到自卑,就會不遺余力去追求優越感,這是人的本性,也是阿德勒個體心理學的基石。
追求優越感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在幻想中確立優越感。這看似是一條捷徑,能夠快速讓人達到心理平衡,實際上卻會將人引向歧途。比如,看到一個某方面強于我們的人,我們在自卑之后,往往會通過嘲笑、打擊和貶低對方的方式,在心理上尋求一種優越感,實現心理的平衡。另一種是獲得優越感的途徑,就是選擇欺負幼小的孩子,或者反過來向他們示好來展現自己的優越感。
事實上,追求優越感本身沒有問題,問題在于追求的方式。
如果說自卑的根源是找不到自己的位置,那么在合作中體會到的優越感,則能讓人們實現自我定位。在合作中追求優越感,為人類文明的推進提供了源源動力。
學會合作,為我們提升優越感提供了正確的奮斗方法,其影響會波及一生。那些沒能學會合作的孩子,成年后無法充分發展自身的智力和能力,他們無法理解周圍的人和整個世界,很容易成為神經癥患者、酗酒者、罪犯或自殺者。
我們都活在社會中,通過合作來體會社會感,這不僅滿足了我們對于優越感的需求,還讓我們找到了生命的意義。
阿德勒認為,純粹的個人,實際上是無意義的。唯一的意義,就是能對他人產生意義。每個人都想印證自己的價值,但個人價值必須建立在對他人有所貢獻的基礎上。正如詩人泰戈爾所說:“我們只有獻出生命,才能得到生命?!?/p>
因此,對于兒童教育,其社會情感和合作能力的培養至關重要,真正讓孩子對自己之外的世界感興趣,他才會認為自己的生命充滿意義,才會以正確的方式超越自卑、尋求優越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