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我們的大腦是如何儲存信息的

有人說,人的大腦雖然只有大約1375克,但所能存儲的信息和數據的量卻是驚人的,它的儲存能力簡直能與一萬臺計算機相媲美。人的大腦是個微妙的智能器官,它是由很多的神經細胞組成的,且每個細胞之間存在著一定的連接,使信息能夠得到傳遞。那么,我們的大腦是如何儲存信息的呢?

關于這一點,著名的多倫多病童醫院研究所科學家、多倫多大學生理學助理教授保羅·弗蘭克蘭博士認為,“人腦的記憶多半是通過海馬體進行的,不過,這些只能成為短期記憶,而短期記憶要成為長期記憶,則需要在前扣帶腦皮質中得到存儲。我們認為海馬體和大腦皮質之間存在著活躍的信息交流,這兩個區域之間所進行的記憶傳遞工作能持續數周,甚至在人睡覺的時候也在進行。”

記憶是一種體驗的積累,這是我們毋庸置疑的一點,但對于記憶是如何被大腦儲存的這一點,我們卻并不清楚。不過,神經學專家認為,我們已經找到了解答這一問題的突破口,這對于我們研究記憶以及開發對于記憶混亂的治療方案將大有裨益。

從弗蘭克教授的總結中,我們可以得出一些關于大腦信息儲存的知識:儲存近期記憶的是海馬體。而長期記憶是在前扣帶腦皮質中得到存儲的。

那么,什么是海馬體?

所謂海馬體,又名海馬回、海馬區、大腦海馬,主要負責學習和短期記憶的儲存。在我們的生活中,一些信息如某件事情、某人的電話號碼或者地址等,都會被存入海馬體中成為短期記憶,而當這些信息被重復記憶的時候,就會自動轉入大腦皮層,成為長期記憶。

可見,在記憶的過程中,海馬體充當的是轉換站的角色。當我們大腦的神經元接收到信息時,它們會把信息傳遞給海馬體。如果海馬體有反應,神經元就會形成持久的網絡,但如果海馬體沒有做出反應,那么腦部接收到的經驗就會自動消失。

記憶的生成包括了兩個過程:第一個是新記憶的形成,神經細胞之間的加固就是包含其中的;而另外一個就是回憶,在這一過程神經細胞或者神經細胞網絡會被重新激化。隨著人腦的發育成熟到老化,人腦的神經網絡也逐漸改變。

新記憶的形成,一開始主要是靠海馬體的神經細胞網絡來完成,到了記憶后期,則需要大腦皮質的參與了。

人腦的思維形式有兩種:一種是形式化思維,是人腦演繹能力的表現;另外一種是模糊性的思維。是人腦歸納能力的表現。

對于任何人,每個小時大約都有1000個神經細胞發生故障,一年內有近900萬個神經細胞喪失功能,即使如此,我們的大腦也沒有癱瘓,而能繼續工作,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大腦有足夠的“后備軍”。一些神經細胞發生故障,另一些“備用”的神經細胞能馬上頂替上來。

從人腦的工作原理中,科學家們獲得了啟發,從而發明了現在人們熟悉的計算機。可以說,這是20世紀最偉大的發明。計算機具有非凡的快速處理信息的能力,現代最快的計算機在1秒鐘內能完成上億次運算,這樣的計算速度和計算過程的可靠性,是人工計算不可能達到的,且計算機還能模仿人的某些感覺和思維功能,代替人的部分腦力勞動。正因為這樣,計算機受到了人們的高度重視,被稱為“電腦”,而且在各個領域里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計算機總是按照人規定的程序進行工作的。在這些程序中,人要為計算機預見到一切可能發生的情況,并安排好計算機該如何作出反應。一旦出現了意料之外的情況,計算機也會暈頭轉向,束手無策。

最初,計算機的體積很大,它的元件和人腦細胞的數量一樣多,每個元件的體積為1立方厘米,耗能為0.1瓦;眾多的元件組裝起來,其已經是1萬立方米的龐然大物了,是大腦體積的600萬倍,它所需要的能量高達100萬千瓦,相當于一座現代化大型水電站的發電量。

因此,盡管電子計算機的才能非凡,神通廣大,在某些方面遠勝于人,但人腦仍然是世界上最完善的“天然計算機”。

總的來說,我們的大腦對于日常生活中得來的信息是通過分門別類來存儲的,譬如物體和人臉就屬于不同的類別,分別被存儲于不同的腦區。記憶其實就是大腦神經細胞之間的連結形態。不過要儲存或拋掉某些信息,卻不是有意識的行為,而是由人腦中一個細小的構造——海馬體來處理。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正安县| 阜城县| 上高县| 光泽县| 凉山| 华蓥市| 伊川县| 丹凤县| 仪征市| 大冶市| 富川| 哈尔滨市| 涟源市| 甘肃省| 祁连县| 子洲县| 娱乐| 根河市| 汉川市| 郎溪县| 怀安县| 霍林郭勒市| 航空| 壶关县| 富源县| 班玛县| 盐津县| 北海市| 玉山县| 依兰县| 崇信县| 宁陕县| 松阳县| 巴林左旗| 泽州县| 兴安县| 东丽区| 红安县| 育儿| 临猗县| 龙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