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藝術展示導論
- 陸興華
- 1071字
- 2021-11-30 16:57:54
七 “當代藝術”本身是一種獨特的展示實踐
所有的自我描述產品,在語義層面上被駁斥時,都應該被當成偶然物來處理。
——盧曼
處于那個至今被存疑、也許根本莫須有的現代主義藝術史之后,起于杜尚、波依斯(Beuys)和沃霍爾這個三角的“當代藝術”,一開始就被理解成一種全新的展示實踐。在沃霍爾之后,制作和呈現藝術之間,已沒有很大的分別,做往往就是展了。做與展不分,受展覽召喚才做,也是常事。在當代藝術場域,可以說,做藝術就是要將物品“秀”入藝術展場。秀和做很難分得開。做著去秀,也許是更恰當的表達。藝術計劃、生產和展示再也分不開,甚至可以說,正是各種展覽計劃在策動展示,召喚著制作,像在國際時裝業中慣常發生的,只給8個星期時間準備。策展正在主導當代藝術。在當代藝術場域,往往是展覽召喚和牽引著創作。
作品制作被放到第二位,可交給助手和制作公司(今天成功藝術家的工作室大都也是剝削藝術青年勞動的血汗車間,高科技部分則是下包給新技術公司,企劃往往交給大的公關公司)之后,我們倒反而須時時這樣質問:當代藝術家是在為未來的新生活、新文化做造型,展示共同物,還是從后-共產主義廢墟和新自由主義資本世界里揀出一些碎片,拿到全球資本主義景觀裝置中展出,當作自身品牌的廣告,然后倒賣這些符號-圖像裝置,弄到錢,來繼續其藝術再生產?當代藝術指的也正是這樣一種人人都會做和展、藝術家也來做的杜尚式的采揀、陳示、回收和買賣的日常藝術行為。這是一種從“舊”中生產出“新”的行業。展和做之間連續并互動。當代藝術整體已成為一種特殊的生產展覽、生產時間、生產空間的方式了。
但與此同時,當代藝術也正在成為與激進政治、生態關懷平行的一種關注術和干預術。如果改造社會和這個世界有多種方式,那么,當代藝術就是其中的一種。它用來干預社會、政治、倫理、生態的最主要的手段,就是展示。而相比之下,藝術學院正在教的、藝術家在工作室苦苦思索的,卻往往只是如何去做出好作品,去賣出一個排位較高的價格。然而,如果當代藝術家總是通過做很多作品來表達出自己的生態-政治-司法-倫理-感知-關懷,卻不知道這是觀眾自己會到展場上來做的事,那就太越俎代庖了。實際上,保持展和做之間的動態平衡,才能保證當代藝術完成其社會系統中的真正的社會交往功能,完成其真正的社會責任:被政治、科學、社會運動和生態運動借道、挾持、利用,成為后者的替代路徑。30所以,我們必須同時將當代藝術當作一種展的方式。在展時,藝術才能通過大眾媒體去與社會系統搭接,才能被其他各種社會關懷所利用,才能走向“當代”。當代藝術展示處于這種等待被借用、等待被邀請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