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論法的精神
  • (法)孟德斯鳩
  • 3字
  • 2021-12-01 19:02:08

第 一 卷

第一章 一般的法

第一節 法和一切存在物的關系

從最廣泛的意義來說,法是由事物6甲的性質產生出來的必然關系。在這個意義上,一切存在物都有它們的法。上帝(5) 有他的法;物質世界有它的法;高于人類的“智靈們”有他們的法;獸類有它們的法;人類有他們的法。

有人說,我們所看見的世界上的一切東西都是一種盲目的命運所產生出來的,這是極端荒謬的說法。因為如果說一個盲目的命運竟能產生“智能的存在物”,還有比這更荒謬的么?

由此可見,是有一個根本理性存在著的。法就是這個根本理性和各種存在物之間的關系,同時也是存在物彼此之間的關系。

上帝是宇宙的創造者和保養者;這便是上帝和宇宙的關系。上帝創造宇宙時所依據的規律,就是他保養時所依據的規律。他依照這些規律行動,因為他了解這些規律。他了解這些規律,因為他曾制定了這些規律。他制定這些規律,因為這些規律和他的智慧與權力之間存在著關系。

我們看見,我們的世界是由物質的運動形成的,并且是沒有智能的東西,但是它卻永恒地生存著。所以它的運動必定有不變的規律。如果人們能夠在這個世界之外再想象出另一個世界的話,那么這個另外的世界也必有固定不易的規律,否則就不免于毀滅。

因此,創造雖然像是一種專斷的行為,但是它必有不變的規律,就像無神論者的命數之不變一樣。如果說,造物主沒有這些規律而能夠管理世界的話,那是荒謬的,因為世界沒有這些規律將不能生存。

這些規律是確定不移的關系,在兩個運動體之間,一切運動的承受、增加、減少和喪失,是取決于重量和速度間的關系;每一不同,都有其同一性;每一變化,都有其永恒性。

個別的“智能的存在物”可以有自己創制的法律,但是也有一些法律不是他們創制的。在沒有“智能的存在物”之先,他們的存在就已經有了可能性,因此他們就已經有了可能的關系,所以也就有了可能的法律。在法律制定之先,就已經有了公道關系的可能性。如果說除了人為法所要求或禁止的東西而外,就無所謂公道不公道的話,那就等于說,在人們還沒有畫圓圈之前一切半徑都是長短不齊的。

因此,我們應當承認,在人為法建立了公道的關系6乙之先,就已經有了公道關系的存在。例如(一)在人類有了社會的時候遵守法律是對的;(二)如果某些“智能的存在物”從另一“存在物”那里接受恩澤的話,就應該有感謝之心;(三)如果一個“智能的存在物”創造了另一個“智能的存在物”的話,被創造的存在物,就應該保持原有的依附關系;(四)一個“智能的存在物”損害了另一個“智能的存在物”就應當受到同樣的損害,等等。這些公道的關系都是在人為法之先就已經存在了的。

但是這絕不是說,智能的世界和物理的世界是管理得一樣好的。因為雖然智能的世界也有它的規律,這些規律在性質上也是不可變易的,但是智能的世界并不像物理的世界那樣永恒不變地遵守自己的規律,這是因為個別的“智能的存在物”受到了本性的限制,因此就會犯錯誤;而且,從另一方面來說,獨立行動就是他們的本性。所以他們并不永恒地遵守他們原始的規律;而且,就是他們自己制定的規律,他們也并不老是遵守的。

我們不知道,獸類到底是受運動的一般規律的支配,還是受個別的動力的支配。不管怎樣,獸類和上帝的關系絕不比其他的物質世界和上帝的關系更為親密。感官對于獸類只有在它們彼此間的關系上、它們和其他個別的存在物之間的關系上,或是它們和它們本身的關系上,是有用處的。

由于欲求的引誘,獸類保存了它們個別的生命;而且,由于欲求的引誘,它們保存了自己的種類。它們有自然法,因為它們是由感官而結合的;它們沒有制定法,因為它們不是由知識而結合的。不過它們并不是永恒不變地遵守它們的自然法的。那些我們看不到有知識和感官的植物,倒是較嚴格地遵守自然法的。

獸類缺少我們所具有的最高級的優點,但是它們有我們所沒有的優點。它們完全沒有我們的愿望,但是它們卻也沒有我們的恐懼;它們同我們一樣遭受死亡,但是不了解死亡;它們大多數甚至比我們更會保存自己,并且不像我們那樣濫用情欲。

人,作為一個“物理的存在物”來說,是和一切物體一樣,受不變的規律的支配。作為一個“智能的存在物”來說,人是不斷地違背上帝所制定的規律的,并且更改自己所制定的規律。他應該自己處理自己的事,但是他是一個有局限性的存在物;他和一切“有局限性的智靈”一樣,不能免于無知與錯誤;他甚至于連自己微薄的知識也失掉了。作為有感覺的動物,他受到千百種的情欲的支配。這樣的一個存在物,就能夠隨時把他的創造者忘掉;上帝通過宗教的規律讓他記起上帝來。這樣的一個存在物,就能夠隨時忘掉他自己;哲學家們通過道德的規律勸告了他。他生來就是要過社會生活的;但是他在社會里卻可能把其他的人忘掉;立法者通過政治的和民事的法律使他們盡他們的責任。

第二節 自然法

在所有這些規律之先存在著的,就是自然法。所以稱為自然法,是因為它們是單純淵源于我們生命的本質。如果要很好地認識自然法,就應該考察社會建立以前的人類。自然法就是人類在這樣一種狀態之下所接受的規律。

自然法把“造物主”這一觀念印入我們的頭腦里,誘導我們歸向他。這是自然法最重要的一條,但并不是規律的順序中的第一條。當人還在自然狀態的時候,他應當是只有獲得知識的能力,而知識卻是不多的。顯然,他最初的思想絕不會是推理的思想。他應當是先想如何保存自己的生命,然后才能再去推究他的生命的起源。這樣的一個人只能首先感覺到自己是軟弱的;他應該是極端怯懦的。如果人們認為這點還需要證實的話,那么可以看看森林中的野蠻人(6) 。什么都會使他們發抖,什么都會使他們逃跑。

在這種狀態之下,每個人都有自卑感,幾乎沒有平等的感覺。因此,他們并不想互相攻打。和平應當是自然法的第一條。

霍布斯認為,人類最初的愿望是互相征服,這是不合理的。權力和統治的思想是由許多其他的思想所組成,并且是依賴于許多其他的思想的,因此,不會是人類最初的思想。

霍布斯問:“如果人類不是自然就處于戰爭狀態的話,為什么他們老是帶著武裝?為什么他們要有關門的鑰匙?”但是霍布斯沒有感覺到,他是把只有在社會建立以后才能發生的事情加在社會建立以前的人類的身上。自從建立了社會,人類才有互相攻打和自衛的理由。

人類感覺到軟弱,又感覺到需要。所以自然法的另一條就是促使他去尋找食物。

我曾說,畏懼使人逃跑,但是互相畏懼的表現卻使人類互相親近起來。此外,一個動物當同類的另一個動物走近時所感覺到的那種快樂,誘使它們互相親近。加之,兩性由于彼此間的差異而感覺到的情趣也會增加這種快樂。因此,相互之間經常存在著自然的愛慕,應當是自然法的第三條。

人類除了最初的感情而外,又逐漸得到了知識。這樣,他們之間便產生了第二種的聯系,這是其他動物所沒有的。因此,他們有了一個互相結合的新理由;希望過社會生活,這就是自然法的第四條。

第三節 人為法

人類一有了社會,便立即失掉自身軟弱的感覺;存在于他們之間的平等消失了,于是戰爭的狀態開始。

每一個個別的社會都感覺到自己的力量;這就產生了國與國間的戰爭狀態。每一個社會中的個人開始感覺到自己的力量,他們企圖將這個社會的主要利益掠奪來自己享受,這就產生了個人之間的戰爭狀態。

這兩種戰爭狀態使人與人之間的法律建立了起來。這么大的一個行星,必然有不同的人民。作為這個大行星上的居民,人類在不同人民之間的關系上是有法律的,這就是國際法 。社會是應該加以維持的;作為社會的生活者,人類在治者與被治者的關系上是有法律的,這就是政治法。此外,人類在一切公民間的關系上也有法律,這就是民法

國際法是自然地建立在這個原則上的,就是:各國在和平的時候應當盡量謀求彼此福利的增進;在戰爭的時候應在不損害自己真正利益的范圍內,盡量減少破壞。

戰爭的目的是勝利。勝利的目的是征服。征服的目的是保全。應該從這條和前一條原則推出一切構成國際法的準則。

一切國家都有它們的國際法。甚至那些吃戰爭俘虜的易洛魁人也有他們的國際法。他們派遣和接受使節;他們懂得戰時與平時的權利。但是糟糕的是,他們的國際法不是建立在真實的原則上。

除了和一切社會有關的國際法而外,每一個社會還有它的政治法。一個社會如果沒有一個政府是不能存在的。格拉維那說得很好:一切個人的力量的聯合就形成我們所謂政治的國家”。

整體的力量可以放在一個人手里或是幾個人手里。有些人認為,自然曾建立了父權,所以單獨一人統治的政體是最適合于自然的。但是父權的例子并不能證實任何東西。因為,如果父親的權力和單獨一人的統治有關系的話,那么父親死后兄弟們的權力,或是兄弟們死后堂表兄弟們的權力,也與幾個人統治的政體有關系了。政治的權力也就必須包括幾個家庭的聯合了。

還不如說,為一個民族設立的政體,如果該政體的特殊性質和該民族的性質相符合的話,便是最適合于自然的政體了。

個人的力量是不可能聯合的,如果所有的意志沒有聯合的話。格拉維那又說得很好:這些意志的聯合就是我們所謂人民的國家”。

一般地說,法律,在它支配著地球上所有人民的場合,就是人類的理性;每個國家的政治法規和民事法規應該只是把這種人類理性適用于個別的情況。

為某一國人民而制定的法律,應該是非常適合于該國的人民的;所以如果一個國家的法律竟能適合于另外一個國家的話,那只是非常湊巧的事。

法律應該同已建立或將要建立的政體的性質和原則有關系;不論這些法律是組成政體的政治法規,或是維持政體的民事法規。

法律應該和國家的自然狀態有關系;和寒、熱、溫的氣候有關系;和土地的質量、形勢與面積有關系;和農、獵、牧各種人民的生活方式有關系。法律應該和政制所能容忍的自由程度有關系;和居民的宗教、性癖、財富、人口、貿易、風俗、習慣相適應。最后,法律和法律之間也有關系,法律和它們的淵源,和立法者的目的,以及和作為法律建立的基礎的事物的秩序也有關系。應該從所有這些觀點去考察法律。

這就是我打算在這本書里所要進行的工作。我將研討所有的這些關系。這些關系綜合起來就構成所謂“法的精神”。

我并沒有把政治的法律和民事的法律分開,因為我討論的不是法律,而是法的精神,而且這個精神是存在于法律和各種事物所可能有的種種關系之中,所以我應盡量遵循這些關系和這些事物的秩序,而少遵循法律的自然秩序。

我將首先研究法律同每一種政體的性質和原則的關系。因為政體的原則對法律有最大的影響,所以我將盡力很好地去認識它。當我一旦論證了原則,人們便將看到法律從原則引申出來,如同水從泉源流出一樣。然后,我便將進而討論其他看來比較個別的關系。

主站蜘蛛池模板: 玛纳斯县| 新河县| 潢川县| 湾仔区| 泽库县| 视频| 合肥市| 平江县| 永兴县| 威远县| 宜良县| 溆浦县| 华容县| 芜湖市| 阿拉善右旗| 邵阳县| 宜春市| 文登市| 高安市| 邢台市| 蓬安县| 海林市| 安西县| 临沭县| 裕民县| 定陶县| 茶陵县| 林西县| 汕头市| 固安县| 乐业县| 区。| 淮北市| 沂水县| 宣恩县| 巫溪县| 灵武市| 龙海市| 岳池县| 吴川市| 威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