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不是父母的私有財產
- 石地
- 4464字
- 2021-11-26 11:31:27
對孩子的批評無藝術
批評的心理藝術
母親對孩子進行批評是為了抑制孩子不良行為、不良品德與不良學習態度。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就要正確運用批評心理學原則與心理藝術,否則可能適得其反。
(1)批評要合理
批評要合理,批評合理才能使孩子從心理上產生接受感,才有可能抑制孩子不良品德、不良行為、不良習慣與不良學習態度等。
母親對孩子進行批評首先要把孩子不良行為事實搞清楚,事實不清,夸大其詞會使孩子產生拒絕心理。在對孩子進行不良情況批評時,有一說一、有二說二,絕不能把一說成二。我們有些母親之所以批評孩子遭到拒絕,甚至不滿,就是批評的理由不充分,甚至夸大其詞,使孩子產生反感。
一位母親下班后,看到孩子看電視,就板著臉對孩子說:“你怎么一放學回家就看電視,你這樣能夠把作業做好嗎?考試能考好嗎?”她孩子馬上說:“媽媽您不了解情況別亂批評,怎么能說我一回家就看電視呢?我回來已經做了一小時的作業,我剛看了15分鐘您就說我老看電視。”他媽媽說:“你狡辯說沒看電視,還不承認,我看你考試怎么辦。考不好咱倆再算賬。”母子倆為此爭吵了起來。母親批評孩子是為了使孩子專心致志做作業,批評的目的沒有達到,反而引起母子倆心里都不愉快,實際上也影響了孩子做作業的情緒。
這位媽媽完全可以這樣來提醒孩子,在做作業時最好不要看電視,她可以問一問孩子什么時間放學的,做了多長時間的作業,還有多少作業沒有做完,提醒抓緊點時間,因為馬上就要考試。這樣批評效果就會好一些,就不至于發生爭吵。
(2)批評要與教育結合起來
批評的目的是為了抑制孩子不良行為、不良品德、不良習慣與不良學習態度等。為了使批評能夠達到目的,在對孩子進行批評時一定要講明,不良品德、不良行為、不良習慣與不良學習態度的危害性,使孩子感到非常有必要克服這些缺點與改正錯誤,使孩子感到爸爸媽媽批評自己的目的確實是為了自己好、是為自己能夠更快的進步,母親批評自己用心良苦。
批評孩子時一定要與教育孩子結合起來。在教育的基礎上對孩子進行批評才能達到抑制孩子不良行為、不良品德、不良習慣與不良學習態度的效果。我們有些母親批評孩子的方法不對,缺乏批評心理藝術,往往一見孩子做錯了事情,張口就罵,伸手就打,甚至還罰站,其實這都不能達到批評所要達到的目的,只能暫時抑制孩子不良行為與不良習慣。正像有的母親所說:“這孩子真沒記性,你剛說過他、罵過他,一陣過后,他又忘了,照犯不誤。”為什么出現這種情況呢?還不是我們母親沒有向孩子講明不良行為的危害性,幫助孩子指出克服不良行為的途徑,而只是簡單化地說幾句甚至罵幾句,這樣達不到使孩子改正錯誤的目的。
母親在批評孩子前自己要想一想,我批評他的目的是什么,怎么才能使孩子克服缺點,怎么才能使孩子接受我的意見,不要認為誰還不會批評呀,張口就來。出氣發脾氣起不到批評教育的效果。
劉某某于1996年9月份考取了北京市海淀區某重點中學,這個孩子在小學時學習成績一貫優秀,考進了這所全國有名的中學后,他跟爸爸、媽媽講:“我們學校高手如林,我考試能排前幾名已經是很不容易了,比我學習成績好的人很多,所以我一定要加倍努力學習才行。”這個孩子有自知之明,他到這所中學后學習很努力,學習方法也不斷改進,因此在第一學期,期中、期末兩次考試成績都很不錯,他們年級共550多人,他這兩次考試的名次在年級排名都是在百名以內。這個孩子經過初中一年級期中和期末考試,知道了自己在年級考試成績的位置,心里踏實了,同時對學習有點放松。在初中二年級下學期期中考試前,當時電視節目里有孩子喜歡看的節目,他經常一邊看電視,一邊做作業,精神不能完全集中,結果初中二年級期中考試很不理想,年級排隊排在190名。考試后他把情況和爸爸說了,爸爸說:“你前兩次考試在年級排隊在百名之內,這次考試在年級排隊190名,下降了100多位,這說明你放松了對自己的嚴格要求,學習退步了,而別的同學在這段時間進步了。學習有進有退也是常有的事,這次考試你落后了不要緊,要認真總結經驗教訓,了解自己落后的原因,以便在今后的學習中加以克服,學習成績還是會上去的。你說一下這次沒考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這孩子說:“主要是考試前精神沒有集中,看電視多了,一邊做作業,一邊看電視,有時心不在焉,學習有些難點又沒有很好解決,結果考試就考成了這樣。”
他爸爸和他討論怎樣鞏固學習成績,商量具體改進方法,孩子主動提出來以后在做作業時絕不再看電視,在學習時一定要精神集中,全身心投人,休息時盡量放松,勞逸結合。
他這樣做了,在初中二年級下學期期末考試成績又恢復到年級前50名之內,到了初三年級第一學期期中、期末,第二學期期中、期末考試成績也在年級百名之內,中考前一摸、二摸考試他的成績也是在年級百名之內。通過實際行動,他履行了他的諾言,并且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3)批評要及時
孩子不良行為、不良品德、不良學習態度的形成與發展是有一個過程的。有些母親看到孩子不良行為發生,沒有及時制止和批評,等到孩子不良行為發展成壞習慣時,才覺得問題嚴重了,發起火來,著起急來,再去批評孩子,其效果難以令人滿意。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出現一些缺點,甚至錯誤是不可避免的,問題是我們母親能不能及時發現,及時提醒孩子并督促孩子改正缺點和錯誤。
我們有些母親由于工作忙,沒有及時發現孩子的問題,也就無法提醒孩子改正錯誤。
有的母親認為小孩子犯點小錯誤無所謂,長大了自然就好了,這是十分錯誤的,這種態度促使孩子的錯誤發展到問題嚴重程度再進行批評教育,其效果甚差。
有一孩子上初中以后,經常放學回來很晚,他媽媽下班把飯都做好了,他還沒有回家。他媽媽起先沒注意,誤認為上了初中,孩子在學校很忙,事情較多。有時偶爾問一下,孩子就說班里有事,他媽媽也就沒拿此事當事。等到期中考試方知孩子學習成績很差。在母親會后,班主任和這位孩子媽媽個別交換了意見,孩子學習成績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他和班里另外一名同學放學后不回家,總是去玩游戲機,致使學習成績下降。這時母親才恍然大悟,原來孩子玩游戲機已經上癮了。后來他媽媽經常督促他,可稍一放松,他還是去玩。這位母親后悔地說:“孩子放學回來晚,沒有引起我的警覺,我對孩子疏忽了,才造成了這樣的后果。”
批評要及時,但并不意味著頻繁地對孩子沒完沒了進行批評,使孩子產生厭煩,這樣收不到批評的功效。有位母親說:“我說破了嘴皮他也不聽,總說,總說,說多了說貧了,孩子也厭了或者無所謂,聽而不聞,等于你沒說一樣,甚至比沒說效果還差。”
(4)批評要考慮行為的動機
人的行為是在人的動機下產生的。孩子的缺點和錯誤的產生,都是有其原因的,同樣一個錯誤可能是不同原因造成的。不良品德、不良行為與不良習慣應該受到母親批評。但是,母親在批評孩子時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不良行為、不良品德與不良習慣的產生動機是什么,要根據動機和性質,有區別地對孩子進行批評,才能收到比較滿意的效果。
如北京某中學初三學生李某的同學當天過生日,其他同學買了許多糖果,在老師講課時傳來傳去。老師發現后,責令參加傳遞的七位同學寫出書面檢查,李某也是其中之一。這件事他回家和他母親講了,他說他不是主動傳遞的,而是別的同學把糖果傳到自己的桌子上,他自己并沒有動但是也要寫檢查。事后他爸爸媽媽也批評了他,但是有尺度,雖然也是違反課堂紀律,但性質不同,是別的同學傳到他桌上的,他也沒有向其他的同學傳遞,如果別人傳給他,他又傳給別人,那批評的分寸就要重一些。
一位小學六年級學生,星期日在院子玩足球時,不小心把單位玻璃打碎了。當時沒有人知道,值班室也沒有人發現玻璃碎了。但這個孩子主動到傳達室告訴值班人員,玻璃是他打碎的,并表示要賠償。孩子回家后告訴母親打碎玻璃的事,母親提醒他以后再踢球時要注意,并且讓他帶著錢向值班人員去賠償。
這個孩子在踢球時不小心打碎了玻璃,盡管不是故意地犯錯,但他還是誠實地承認了錯誤并馬上賠償,因此,母親對孩子的批評就要掌握好分寸,只是提醒他下次注意就是了。
(5)批評要和風細雨
母親批評孩子的目的是為了孩子改正缺點、克服錯誤。因此,母親對孩子批評時要和風細雨,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使孩子能夠接受,方能達到改正缺點、改正錯誤的目的。
母親在批評孩子時,要心平氣和,態度和藹,這樣孩子容易接受母親的批評并加以改正自己的缺點。如果粗聲粗氣、瞪眼拍桌子對孩子進行批評,這種氣氛本身就非常緊張,孩子往往為應付批評,為了避免挨罵挨打,會撒謊為自己的錯誤辯護,這樣就很難收到批評效果。
一位小學六年級的學生,每天放學回家就看電視,他媽媽看見后就罵他一頓,結果這孩子照樣回家之后就先看電視,因為他放學時間比他媽媽先到家,后來他媽媽也覺得總這樣訓斥他,也不是解決的好辦法,媽媽就主動和孩子談心,并主動承認過去批評他有時態度不好,又幫他分析了看電視的害處。母子倆通過談心有了共識,孩子當場表示,以后要克服回家先看電視的習慣。從此,孩子終于改掉了這個習慣,學習成績明顯提高。
(6)一般不要當眾批評孩子
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孩子越大自尊心就越強,中學生比小學生自尊心強。母親當眾批評孩子容易使孩子自尊心受到損傷,母親經常當著外人批評孩子,有可能使孩子心情敵對。孩子有缺點,母親要在沒有外人的情況下,對孩子進行善意的批評,并指出改進的措施,這樣批評孩子就能容易接受。
一個星期天,一位中學生邀請他的同學來家聚會,他們玩的正開心,媽媽回來了看到家里亂七八糟,便火冒三丈,當著同學的面把他臭罵了一頓。兒子覺得自尊心受到嚴重挫傷,同學們也感覺下不了臺階。這孩子一氣之下就到姥姥家去住,每天都從姥姥家直接上學,母子倆僵了兩個星期,最后還是媽媽主動承認錯誤,化解了矛盾,孩子才回家。
有的母親特別是母親批評孩子時大吵大叫,這一喊一叫,周圍四鄰都聽見了,孩子感覺很不好,覺得自尊心受到了傷害,見了鄰居也不好意思說話,只好低頭跑過去。還有的母親家里來了客人,就當著客人的面嘮叨孩子,說孩子的缺點,這種批評實際上嚴重刺傷了孩子的自尊心,這不但不利于孩子改正缺點,反而造成孩子與母親對立情緒。
一個孩子與他的同學說:“我媽媽有病,家里一來客人就批評我,越批評我,我越不服。”
(7)批評要批評在點子上
有些母親批評孩子不是就事論事,而是東拉西扯,翻老賬,把上星期,甚至一年前、二年前孩子的過失都放在一塊算。這樣就沖淡了要批評過失的主題,孩子也不知道挨批評的重點是什么,讓他改正什么,也不清楚,容易使孩子產生消極情緒。這也不是,那也不是,總是有缺點,這樣會使孩子失去信心。
一位初中學生把自行車鑰匙丟了,回家后告訴了他媽媽,沒想到他媽媽借題發揮說:半個月前叫你去買菜丟了3塊錢,剛買的新圓珠筆沒用多長時間也丟了,半年前買的橡皮也沒用多長時間也找不著了。其實這些小事提醒孩子注意就行了,犯不著把陳年老賬都翻出來,搞得孩子情緒不高,吃了一點飯就出去溜彎去了。
批評孩子時要掌握批評的主題,指出孩子錯誤的主要內容和原因是什么,危害在哪,怎樣想辦法去改正,而不要東拉西扯,抓不住主題,抓不住要害。批評不到點子上,反而會引起孩子的對立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