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白馬誓守樊城
在戰爭中,不可過多考慮一城一地的得失,但有時一城一地的得失會牽制整個戰役的發展,為此就不能不慎重考慮了。平庸者為保存實力可以一走了之,但這將給整個局勢的發展帶來被動。具有戰略眼光的人會選擇固守待援,一旦將敵人擊敗,就會推動戰役向有利于自己的方面發展。
三國時期,魏將滿寵在水困樊城,蜀軍壓境的形勢下,“沉白馬誓守樊城”,就是這種具有戰略眼光的決策。
滿寵,字伯寧,漢末魏初山陽昌邑(今山東巨野南)人。是魏王曹操、文帝曹丕、魏明帝手下很得力的將軍。他有計有謀,臨危不懼,在多次戰事緊急情況下都不顧個人安危,奮力出戰,挽回險情。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討伐荊州之后,任命滿寵代理奮威將軍,屯兵在當陽,很受軍人和當地百姓的擁戴。后來東部邊境受到孫權的騷擾,曹操又讓滿寵任汝南太守,封爵位為關內侯,這段時間滿寵的政績卓著,曹操很為滿意,更加信賴他了。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做了漢中王,命令關羽包圍襄陽,攻打樊城。曹操派滿寵協助曹仁固守樊城。
當時漢水漲水,曹軍將領于禁所率的七軍將士都被洪水淹沒,于禁被迫投降。洪水一直不退,只差幾米就要灌進城墻。樊城內曹仁只有幾千兵馬,關羽的士兵卻乘著船源源而來。
樊城內外被隔絕了,救兵遲遲不到,眼看糧食將吃盡,大家都驚慌萬分,不知所措。
曹仁與眾將商議對策。有人對曹仁說:“今天樊城所面臨的危機,我們目前是沒有能力可以挽救的。不如趁關羽的包圍圈還沒有最后形成,找缺口,坐船在夜晚突圍出去,這樣,雖然失掉樊城,但還能保住性命?!边@種意見為多數人所接受,但滿寵不伺意。
滿寵說:“目前我們被大水圍困,確實危險萬分。但洪水來得很急,我想也會很快退去。聽說關羽另外派了一支軍隊開赴郟城(今河南郟縣),許都以南的百姓已恐慌不安,四處逃離。但關羽現在之所以還不敢立即進攻許都,主要是因為顧慮我們這支隊伍會切斷他的后路。我們現在雖然有逃走的可能,但我們一走,黃河以南的地區就不再屬于魏國了。我看還是等一等?!?/p>
大家默不作聲,曹仁也下不了決心。
滿寵牽出自己的白馬,將它沉入大水之中,作為祭品,對眾人說:“讓我們一起對天盟誓,誓與樊城共存亡!”
曹仁被滿寵的堅定所鼓舞,說:“好!誓死守城!”于是全體軍人一起盟誓。頓時士氣大為高漲,再也沒有人提逃走的事了。過了不久,徐晃的救兵趕到了,滿寵帶領人馬奮力拚搏,終于將關羽擊退。
曹操極其贊賞滿寵的赤膽忠心,進封他為安昌亭侯。
【簡評】
臨危不懼,贊揚的是一種勇氣。作為一軍統帥,只有這種勇氣是不夠的,還要有一種統籌全局的頭腦。
在被困樊城,大兵壓境的形勢下,作為曹軍主將之一的滿寵,在決策是守還是退的問題上,滿寵首先考慮的不是守城將士的生死,而是樊城一失,會給魏國帶來什么的影響。為此,他才下了死守樊城,待援退敵的決心。
俗話說:強將手下無弱兵。領導決心一下,滿寵為驅除軍中的厭戰情緒,又身先士卒,用沉白馬于水祭天的形式,激勵全體將士同生共死,固守樊城。終使戰爭轉危為安。
在戰爭中,沖鋒陷陣的虎將可贊,但像滿寵這樣具有戰略眼光的將才更需要。對此,古今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