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蒙讀書增才干
中國書的歷史淵遠流長。書的歷史長,讀書的人也多,讀書人多,關于讀書益處的總結也就豐富。
“開卷有益”、“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所有這些,都反映了人們對讀書的認識。三國時的呂蒙,就是一個從書中獲益匪淺的人。
三國時,東吳有位名將叫呂蒙。呂蒙打起仗來非常勇敢。但是他不喜歡讀書,文化水平低,影響了才干的增長。
有一次,孫權和呂蒙一同討論打仗的方案。呂蒙談不出多少自己的見解。孫權就想:這些打仗勇敢的將領,應該提高文化,增長才能才是。
于是,孫權對呂蒙說:“你現在掌握了軍權,身上的擔子很重,應該多讀點書,努力提高自己的水平。”
呂蒙不以為然地回答道:“軍隊里的事務工作已經夠我忙的了,哪里還有時間讀書啊!”
孫權說:“如果說忙,難道你們比我還忙嗎?我小時候讀過《詩經》、《禮記》、《左傳》、《國語》;管理國家大事以后,又讀了許多歷史書和兵法之類的書籍,都覺得受益匪淺。我希望你多學點歷史知識,可以讀讀《孫子》、《六韜》、《左傳》、《國語》等書。象你們這樣天資聰明的人,又有多年的戰爭經驗,只要抓緊時間學一點,就會有收獲的。”
呂蒙說:“我怕自己年齡大了,學起來會有困難。”
孫權說:“學習不只是年輕人的事,從前光武帝在打仗的時候都手不釋卷。還有曹操,年紀愈大愈好學。你又有什么顧慮呢?”呂蒙聽了孫權的教導,就開始讀書學習。學了一段時間覺得有些收獲,決心就更大了。就這樣,天長日久學習了各種書籍,使呂蒙成了知識淵博、有智有謀的人了。
有一次,魯肅執行任務,經過呂蒙的駐地,就順便去看望呂蒙。倆人談起關羽,說這個人很厲害,不可輕視。當時魯肅把守的戰區正好與關羽是互相鄰接的。
呂蒙問魯肅:“你現在離關羽的駐地這么近,責任重大啊!不知有什么防止事變的策略?”
魯肅原本認為呂蒙是個武將,心里并不怎樣看得起他,因此就隨口回答說:“到時候再說吧!”
呂蒙聽了魯肅這樣不經心的話,就批評說:“你可不能如此大意啊!關羽是個智勇雙全的大將。我還聽別人說,他特別好學,尤其對《左傳》研究得更為深透。現在東吳和西蜀表面上好象很友好,但我們還是要提高警惕,防止不測。跟關羽這種人打交道,沒有準備是要吃虧的啊!”
魯肅問道:“那你有什么好辦法嗎?”
呂蒙見魯肅征求自己的意見,就獻上了三條計策,講得有根有據。
魯肅一聽大為驚訝,沒有想到呂蒙會有這樣的水平。他連連點頭,極為贊賞地拍著呂蒙的肩膀說:“大老弟啊!我原來只知道你是個武將。誰知道如今你的學識已有這般高的水平,再也不是從前的呂蒙了!”
呂蒙也高興地說:“士別三日,就當刮目相看嘛!”
后來魯肅把這件事告訴了孫權。孫權很高興,感嘆地說:“象呂蒙這樣的武將,讀書學習之后,有這樣大的進步,實在是沒有想到的啊!”
魯肅說:“呂蒙能聽從您的教導,刻苦學習,虛心求教,確實是一件令人高興的事情!”
后來,孫權以呂蒙為榜樣,鼓勵其他將士也要多讀點書,抽時間學習,以提高自身的水平。
呂蒙受了孫權的教育,讀書學習,持之以恒,最終取得顯著的進步。當他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軍事實踐中去,向魯肅主動獻計策時,令原本瞧不起他的魯肅也刮目相看,欽佩不已了。
【簡評】
過去,許多名家的大門上都喜歡刻上這樣的對聯:“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
詩書傳家,綿綿長遠,詩書立身,根深蒂固。
孫敬讀書,系發懸梁;蘇秦讀書,引錐刺股;孫康讀書,映雪之光;車胤讀書,集螢之亮;朱買臣身負柴薪,手捧書卷;李密為人放牧,負書于牛角。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苦讀之人及苦讀精神,其事不可效法,其精神卻值得弘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