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蒙賒貸購軍衣
“金玉在外,敗絮其中”,是人們對那些徒有其表,內里極差之人的評語。只有形式,不講內容是不行的?!叭丝恳路R靠鞍”,這句人們非常熟悉的俗語,又說明外部形式對表現內容的重要作用。
兩句話都有道理。把它們結合起來道理就更加完整了。三國時代,汝南富陂(今安徽阜南東南)人呂蒙,是吳國孫權手下的一員武將。他不但勇敢善戰,而且很有智謀。
呂蒙家境貧窮,十多歲的時候,他一個人偷偷渡過長江,去找當時在孫策部下任職的姐夫鄧當。但呂蒙怕鄧當嫌棄他,因此瞞著鄧當,只是偷偷跟著鄧當的隊伍參加討伐山越(古族名。漢末至隋唐時對分布在今蘇、浙、皖、贛、閩、粵等省部分山區人的通稱。)的戰斗。
在一次討伐山越的行動中,鄧當發現了呂蒙,大吃一驚。呂蒙卻洋洋得意地說:“我在這里比在家忍受貧賤的生活好多了。雖說是蠻干,但有了功勞,別人就不會再小看我。再說,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鄧當也無法阻止了,只是訓斥了幾句,把他留下了。
過了幾年,鄧當死了,呂蒙因打仗勇敢,被任命接替鄧當,做了別部司馬。
孫權執政以后,發現部下有一些年輕將領,手下的兵力太少,打仗又缺少經驗,戰斗力不強,就想調整合并。呂蒙當時就處于被合并之列。
呂蒙因從小沒有學習,文化水平低,不會寫章表,但口述能力還是很強的。他口頭向孫權進諫,說孫權想調整合并兵力的辦法很好,但最好通過閱兵的形式,實地看一看究竟年輕將領中誰強誰弱,以便確定增減那支部隊。
孫權采取了呂蒙的建議,定了閱兵簡選的日子。
于是呂蒙暗中賒購了一大批鮮紅的軍衣和嶄新的綁腿,讓部下的士兵統統換上。又下功夫嚴格訓練了一番。簡選的日子到了,孫權檢閱各支隊伍。只見呂蒙的部隊一色服裝極為醒目,陣容整整齊齊,士兵個個精神抖擻,操練很是嫻熱。
孫權一見非常高興,說:“呂蒙雖然年輕,但帶兵有術啊!”于是,給呂蒙的部隊增加擴充了兵力。
呂蒙在后來多次戰斗中,都屢建功勛,很快得到孫權的重用。先被任命為平北都尉,兼任廣德(縣名,安徽省東南部)縣長。在討伐黃祖的戰斗中,呂蒙統率前鋒部隊,親自砍下黃祖都督陳就的頭顱;后又乘勝追擊活捉了黃祖。
孫權贊許呂蒙的勇敢機智說:“我們戰事的勝利,就是從打敗陳就開始的!”并立即任命呂蒙為橫野中郎將,賜給錢財上千萬。
【簡評】
中國古代有個寓言,叫“買櫝還珠”,說的是一個欲買珍珠的人,見珍珠的包裝盒十分精美,竟買了盒子,不要珍珠。買珠人固然愚蠢可笑,但換個角度看,不也說明賣珠人對包裝十分講究嗎?
現在,包裝是個十分流行的詞兒。不能否認包裝的重要作用,但漂亮的包裝得確實包著好東西。呂蒙為軍隊統一置裝,確實使其軍容軍貌煥然一新,但呂蒙在孫吳地位的確立,還是他日后建立的許多軍功。
如果金雕玉飾的包裝里真的裹一團破棉花,只會引起人們的惡心、反感。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