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立身智慧
- 石地
- 1351字
- 2021-11-26 15:56:59
崔琰直諫立身
唐太宗在與魏征討論用人問題時,魏征說:“愿陛下讓我做直臣,不要僅做忠臣。”這就是說忠臣容易做到,敢于向統治者提出勸誅的直臣是很難做的。三國時曹操手下也有這樣的直臣,這是曹操能夠在群雄割據時最先脫穎而出的原因之一。
崔琰,字季珪,清河郡東武人。長得端正秀拔,神態持重威嚴。朝廷的大臣們都很尊重敬佩他的為人,連曹操也敬重他,有時還有點畏懼他的耿直剛烈。
曹操是在打敗了袁紹,自己兼任了冀州牧以后,聘用到崔琰的。在這之前,崔琰在袁紹手下當騎都尉。但袁紹對崔琰忠直的建議一般都聽不進去,因而崔琰雖有出眾的智慧、不凡的見識,卻沒有施展宏圖的機會。曹操請到崔琰后很重用他,讓他當了別駕從事。有一次,曹操和崔琰一起察看冀州的戶籍檔案,曹操很興奮地對在座的很多人說:“冀州人口真多啊!怪不得叫做大州啊!”然后轉向崔琰問道:“你看在這里能征兵多少?”崔琰沒有立即回答。在座的其他人各抒己見,議論征兵可得的人數,有的說可征十五萬人,也有的說,可征二十萬人。曹操大聲說:“你們都說少了,按我估計,起碼可以招兵三十萬!”這時崔琰面色沉重地對曹操說:“如今天下分裂,九州割據。象袁譚和袁尚這樣的親兄弟也自相殘殺,連連開戰,冀州這塊土地上的黎民百姓遭受災難,尸骨仍還暴露在荒野上。我沒有聽到您手下的部隊用仁愛之心,去詢問當地的風俗,把水深火熱中的民眾百姓解救出來,反而計算核實這兒能征集多少兵丁,只把這件事情放在了第一位。這哪里是冀州人民日夜所盼望的明公啊!”曹操聽了,頓時收斂起笑容,面色非常難看。在場所有的人都嚇得臉色發白,低下頭不敢作聲。過了一會,曹操看著崔琰,嘆了一口氣說:“你說得對啊!我真是考慮得太不周到了。”之后曹操更敬重崔琰了。曹操出征并州的時候,把崔琰留在鄴城(今河南安陽),給世子曹丕作老師。
曹操當丞相后,崔琰又被聘用為東西曹掾屬征事,在授職時,曹操贊許說:“您有伯夷那樣的風節、史魚那樣的剛直。貪臟枉法的人聽說您的名字,會自愧而變得清廉;壯士稱頌崇尚您的節義,會更加一往無前。您真可以稱得上是時代的表率了。因此我授予您東曹的職務,您去履行職責吧!”
后來曹操在立誰作太子的問題上猶豫不決,因為曹操很寵愛有才氣的曹植,但曹丕是長子,理應立長子為太子。曹操為此很傷腦筋,他想聽聽大臣們的意見,就用書信的方式在下面秘密向群臣征求意見。大臣們也都秘密地回函闡明自己的觀點。只有崔琰公開地發表自己的看法:“我聽說過《春秋》中的古義,立嗣子要用長子。何況長子五官中郎將曹丕孝順仁德、聰穎智慧,他應當繼承王位。崔琰我以死來堅持這個觀點。”曹操沒有想到崔琰竟然舍棄曹植——當時是崔琰兄長的女婿,而推舉曹丕為王太子。更為感到崔琰正大光明、敢于直言,感嘆萬分。從而下決心立曹丕為太子。
崔琰敢于在君主面前直言不悔,只要利國利民,不惜肝腦涂地。正因曹操身邊有這樣清廉公正、忠心耿耿的臣子,事業才興旺發達。
【簡評】
崔琰在曹操打敗袁紹之后才跟隨曹操做事,這時天下大局已定,再跟著曹操打天下,已經不可能再有多少作為。只有幫助曹操鞏固政權,才是最明智的選擇。為此,崔琰不去做跟隨曹操南征北戰的忠臣,相反不斷對曹操提出批評建議,以直臣身分在曹魏政權中獨樹一幟,聲名甚重。
根據形勢選擇自己的位置,這是在復雜的政治生活中取得主動地位的秘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