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

書友吧 1評論

第1章 神骨

【原文】

語云:“脫谷為糠,其髓斯存”,神之渭也。

【譯文】

俗話說:“去掉稻谷的外殼,就是沒有多大用途的谷糠,但稻谷的精華——米,仍然存在著,不會因外殼磨損而丟失。”

【智慧經】

這個精華,猶如人的神,即人內在的精神品性。不論人的外表如何變化,其內在的精神氣質是不會改變的。

這里的“神”并非日常所言的“精神”一詞,它有比“精神”內涵廣闊得多的內容,它是由人的意志、學識、個性、修養、氣質、體能、才干、地位、社會閱歷等多種因素構成的綜合物,是人的內在精神狀態。

曾國藩開篇就引用了一個形象的比喻,其用意很明顯,就是告訴大家識人不能只看表面,要形神結合、觀表察里。因為看人的表面,便對其人做出全部評價,難于得出正確的結論。如此輕易評價人,將會知錯人,用錯人。識人須觀表察里,這里的“表”就是指人的外部表面形象;“里”就是指人的內心世界。

成大事須靠眾人,尤須靠能人??磕苋隧氉R能人,這就需要成大事者有一雙識人的慧眼,能夠看人所長,察人之能。

【原文】

“山騫不崩,唯百為鎮”,骨之謂也。

【譯文】

俗話說:“山岳表面的泥土雖然經常脫落流失,但它卻不會倒塌破碎,因為它的主體部分是硬如鋼鐵的巖石,不會被風吹雨打去?!边@里支撐山的巖石就相當于支撐人的形體的骨骼。

【智慧經】

“骨”,并不是現代人體解剖學意義上的骨骼,而是專指與“神”相配,能夠傳“神”的人體的整體形態?!肮恰迸c“神”的關系也可以從“形”與“神”的關系上來理解,但“骨”與“神”之間,帶有讓人難以捉摸、難以領會的神秘色彩,往往難以把握,只有在實踐中多加體會。

【原文】

一身精神,具乎兩目;一身骨相,具乎面部。

【譯文】

一個人的精神狀態,幾乎集中在他的兩只眼睛里;一個人的骨骼豐俊,幾乎集中在他的一張面孔上。

【智慧經】

人們常用“雙目炯炯有神”來描述一個人精力旺盛、機敏干練?!澳俊迸c“神”之間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如果一個人雙目有神,精光暴露,熠熠生輝,表明腎氣旺盛,身體狀況良好,是健康的標志;反之,則表明精神狀態不佳,缺乏活力,難以集中精神工作。觀察一個人的善惡,再沒有比觀察他的眼睛更好的了。因為眼睛不能掩蓋一個人的丑惡。心正,眼睛就明亮;不正則昏暗。聽一個人說話時,注意觀察他的眼睛。這個人的善惡能往哪里隱藏呢?

【原文】

他家兼論形骸,文人先觀神骨。開門見山,此為第一。

【譯文】

要看清一個普通人,須先看其形骸,既要看他們的內在精神狀態,又要考察他們的體勢情態。作為以文為主的讀書人,主要看他們的精神狀態和骨骼豐俊與否。精神和骨骼就像兩扇大門,命運就像深藏于內的各種寶藏物品,察看人們的精神和骨骼,就相當于去打開兩扇大門。門打開之后,自然可以發現里面的寶藏物品,而測知人的氣質了。兩扇大門——精神和骨鉻,是觀人的第一要決。

【智慧經】

人的氣質是先天生成的,本身難以改變,只有讀書才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氣質。古時那些精通相術的人說,讀書可以改變一個人的骨相。有人自卑,因讀書而自信;有人浮躁,因讀書而寧靜;有人輕佻,因讀書而深沉。

【原文】

文人論神,有清濁之辨。清濁易辨,邪正難辨。

【譯文】

古之醫家、文人、養生者在研究、觀察人的“神”時,一般都把“神”分為清純與昏濁兩種類型?!吧瘛钡那寮兣c昏濁是比較容易區別的,但因為清純又有奸邪與忠直之分,這奸邪與忠直則不容易分辨。

【智慧經】

事之至難,莫如知人。人們常說,知人難,知人心更難。因為在現實生活中,有的人說的和心里想的不一樣,嘴里說的不是心里想的。

知人看交結,識人看處事。識別一個人只要看他現在的為人處世,就知道他會對你怎樣了。

總是在你面前說別人閑話、記別人小賬的人,在背后必然會說你的閑話,記你的小賬。整天算計別人、和別人過不去的人,與你關系再好,有朝一日你很可能要被他算計。對那種別人幫了他的忙不僅不感恩,反而恩將仇報的人,無論如何對他不可發善心,否則倒霉的只能是你自己。

【原文】

欲辨邪正,先觀動靜;靜若含珠,動若木發;靜若無人,動若赴的,此為澄清到底。

【譯文】

要考察一個人是奸邪還是忠直,應先看他處于動靜兩種狀態下的表現。眼睛處于靜態之時,目光安詳沉穩而又有光,真情深蘊,宛如兩顆晶亮的明珠,含而不露;處于動態之時,眼中精光閃爍,敏銳犀利,就如春木抽出的新芽。雙眼處于靜態之時,目光清明沉穩,旁若無人。處于動態之時,目光暗藏殺機,鋒芒外露,宛如瞄準目標,一發中的,待弦而發。以上兩種神情,澄明清澈,屬于純正的神情。

【智慧經】

古語說,士別三日,則當刮目相看。也就是說,人是在不斷改變的,假如用靜止、孤立的觀點去識人,會把活人看成“死人”。只有在發展中識人,才能真正做到知人善任。

堅持用發展的觀點看人,就要注意不能用孤立的、靜止的觀點把人看扁、看死。要知道,一個人的優點、缺點,長處、短處,都是相比較而言的。在一定條件下,長處會轉化為短處,優點可以變為缺點;相反也是如此。比如,工作大膽潑辣是優點,但是,不顧主客觀條件地一味大膽,就會變成盲目蠻干;謹小慎微是缺點,但只要注意不在小事上糾纏,這樣謹慎一點,就會變為優點。當然每個人的情況不同,發生轉化的客觀條件也不盡相同,對此,不僅要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而且要有由量到質的基本估計。

在現象和本質這對范疇中,現象是淺層次的東西,本質是深層次的東西;現象是本質的具體表現,本質是現象的根據。只有通過現象這個淺層次,才能抓住深層次的本質。

在考察人的時候,要看現象,更要看本質;要看到支流,更要看到主流。要善于抓住本質和主流這樣深層次的東西去衡量一個人,這樣才能保證知人、識人的準確性。

【原文】

靜若螢光,動若流水,尖巧而喜淫;靜若半睡,動若鹿駭,別人而深思。一為敗器,一為隱流,均之托跡于清,不可不辨。

【譯文】

兩眼處于靜態的時候,目光有如螢火蟲之光,微弱而閃爍不定;處于動態的時候,目光有如流動之水,雖然澄清卻游移不定。以上兩種目光,一是善于偽飾的神情,一是奸心內萌的神情。兩眼處于靜態的時候,目光似睡非睡,似醒非醒;處于動態的時候,兩眼像鹿一樣驚恐不定。以上兩種目光,一則是有智有能而不循正道的神情,一則是深謀圖巧又怕別人窺見他的內心的神情。具有前兩種神情者多是有瑕疵之輩,具有后兩種神情者則是含而不發之人,都屬于奸邪神情。可是它們卻混雜在清純的神情之中,這是觀神時必須仔細加以辨別清楚的。

【智慧經】

在現實生活中,人的眼神有很多種:

眼珠轉動遲緩的人,身體五官感覺遲鈍,感情起伏少,不受他人影響。

目光閃爍不定的人,缺少對事情深思的能力,是浮躁的沖動派,很少被信任,有撒謊的傾向。

目光著點不定的人,多處于精神不安定的狀態,在內心深處有怨怒之氣,心情不穩定且焦躁不安。

眼睛往上吊,心里藏著不可告人的秘密,性格消極,不敢正視對方。

眼睛往下垂,有輕蔑對方之意,要不然就是不關心對方。

眼珠轉動快速,說明第六感官敏銳,能快速看穿人心;反之,容易受人影響。這種人特立獨行,屬情緒化的性格。

正視,代表莊重;斜視,代表輕蔑;仰視,代表思索;俯視,代表羞澀;閉目,代表思考或不耐煩;目光游離,代表焦急或不感興趣;瞳孔放大,表示興奮、積極;瞳孔收縮,表示生氣、消極。

【原文】

凡精神,抖擻處易見,斷續處難見。斷者出處斷,續者閉處續。

【譯文】

一般來說,觀察識別人的精神狀態,那種只是在那里故作振作者,是比較容易識別的,如果是有意掩飾,就比較難以識別了。精神不足,即便它是故作振作并表現于外,但其本質是掩蓋不了的。而精神有余,則是由于它是自然流露并蘊含于內,自然是其本色。

【智慧經】

一個人不管在平時如何掩飾,一旦到了關鍵時刻,他所有的一切都會“自然流露”出來。所謂“患難見真情”、“關鍵時刻見人心”,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失敗時看人本領,關鍵時看人勇氣,失意時看人忠誠,危急時看人決斷。

【原文】

道家所謂“收拾入門”之說,不了處看其脫略,做了處看其針線。

【譯文】

要領是:在行動時要看他瀟灑豪放的氣概和胸懷有幾分真、幾分假、幾分做作、幾分自然、幾分深淺;在靜心安坐時要看他的細致周密、平心靜氣的狀態。

【智慧經】

我們可以發現,能人賢者盡管有多種定義,但不外乎三方面的標準:有遠大的抱負和志向,有崇高的修養和德行,有過人的才華和能力。這三者相輔相成,是能人賢者們必備的“硬”指標,可以說是“一個都不能少”。

【原文】

小心者,從其不了處看之,疏節闊目,若不經意,所謂脫略也。大膽者,從其做了處看之,慎重周密,無有茍且,所謂針線也。二者實看向內處,稍移外便落情態矣,情態易見。

【譯文】

對于小心謹慎的人,要從做事之前就有意考察他,這樣就可以發現,他愈是小心謹慎,他的舉動就愈是不精細,欠周密,總好像漫不經心,在做事的過程中卻處處表現得粗枝大葉,仿佛是由于疏忽造成的損失。這些表面細致,實質上粗心欠周密的人,是不能重用的。

對于率直豪放的人,要在做事的過程中仔細考察他,這樣就可以發現,他愈是率直豪放,他的舉動就愈是慎重周密,做什么都一絲不茍,最終使事情得以成功,這種人是可以被重用的。上述兩種精神狀態,實際上都存在于內心世界,但是它們只要稍微流露,立刻就會變為情態,而情態則是比較容易看到的。

【智慧經】

一個人的性格是在生活中逐漸形成的,正所謂“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每個人平時的一言一行都會形成習慣,好的素質不是一天養成的,需要不斷地積累,細節體現著人的綜合素質,更能體現一個人的性格。有時看似簡單的一件事,卻可以反映出不同的人、不同的態度及性格。

一個性格嚴謹細致的人,總會考慮應該怎么做,要怎么做才能把事情做得令人滿意。注重細節,做出來的事情也一定能抓住人心,雖然一時也許無法引起人的注意,但久而久之,這種態度形成習慣后,一定會給你帶來巨大的收益。

【原文】

骨有九起:天庭骨隆起,枕骨強起,頂骨平起,佐串骨角起,太陽骨線起,眉骨伏犀起,鼻骨芽起,顴骨若不得而起,項骨平伏起。在頭,以天庭骨、枕骨、太陽骨為主;在面,以眉骨、顴骨為主。五者備,柱石之器也;一則不窮;二則不賤;三則動履稍勝;四則貴矣。

【譯文】

九貴骨各有各的姿勢:天庭骨豐隆飽滿;枕骨充實顯露;頂骨平正而突兀;佐串骨像角一樣斜斜而上,直入發際;太陽骨直線上升;眉骨骨棱顯而不露,隱隱約約像犀角平伏在那里;鼻骨狀如蘆筍竹芽,挺技而起;顴骨有力有勢,又不陷不露;項骨平伏厚實,又約顯約露??搭^部的骨相,主要看天庭、枕骨、太陽骨這三處關鍵部位;看面部的骨相,則主要看眉骨、顴骨這兩處關鍵部分。如果以上五種骨相完美無缺,此人一定是國家的棟梁之材;如果只具備其中的一種,此人便終生不會貧窮;如果能具備其中的兩種,此人便終生不會卑賤;如果能具備其中的三種,此人只要有所作為,就會發達起來;如果能具備其中的四種,此人一定會顯貴。

【原文】

骨有色,面以青為貴,“少年公卿半青面”是也。紫次之,白斯下矣。

【譯文】

骨有不同的顏色,面部顏色,則以青色最為高貴。俗話說的“少年公卿半青面”,就是這個意思。黃中透紅的紫色比青色略次一等,面如枯骨著粉白色則是最下等的顏色。

【原文】

骨有質,頭以聯者為貴。碎次之。總之,頭上無惡骨,面佳不如頭佳。然大而缺天庭,終是賤品;圓而無串骨,半是孤僧;鼻骨犯眉,堂上不壽。顴骨與眼爭,子嗣不立。此中貴賤,有毫厘千里之辨。

【譯文】

骨有一定的氣勢,頭部骨骼以相互關聯、氣勢貫通最為高貴,互不貫通、支離散亂則略次一等。總之,只要頭上沒有惡骨,就是面再好也不如頭好。然而,如果頭大而天庭骨卻不豐隆,終是卑賤的品位;如果頭圓而佐串骨卻隱伏不見,多半要成為僧人;如果鼻骨沖犯兩眉,父母必不長壽;如果顴骨緊貼眼尾而顴峰凌眼,必無子孫后代。這里的富貴與貧賤差別,有如毫厘之短與千里之長,是非常大的。

品牌:聯合讀創
上架時間:2021-02-04 11:34:58
出版社:聯合讀創(北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本書數字版權由聯合讀創提供,并由其授權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制作發行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治县| 讷河市| 宁蒗| 蚌埠市| 横峰县| 钦州市| 东源县| 德保县| 泸州市| 扶沟县| 淮北市| 安达市| 二手房| 三穗县| 水城县| 紫金县| 保德县| 保德县| 九寨沟县| 渝中区| 马山县| 龙岩市| 彭山县| 宝坻区| 平果县| 治多县| 白玉县| 余姚市| 韶关市| 阿克陶县| 婺源县| 钟祥市| 瓮安县| 临洮县| 东乡| 阳西县| 昔阳县| 锡林郭勒盟| 手机| 营山县| 东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