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戰(zhàn)略戰(zhàn)術(shù)
- 石地
- 909字
- 2021-11-26 16:06:41
擒賊擒王
【原文】摧其堅,奪其魁,以解其體。龍戰(zhàn)于野,其道窮也。
【按】攻勝則利不勝取。取小遺大,卒之利、將之累、帥之害、功之虧也。全勝而不摧堅擒王,是縱虎歸山也。擒王之法,不可圖辨旌旗,而當察其陣中之首動。
昔張巡與尹子奇戰(zhàn),直沖賊營,至子奇麾下。營中大亂,斬賊將五十余人,殺士卒五千余人。巡欲射子奇而不識,剡稿為矢。牛者喜,謂巡矢盡,走白子奇。乃得其狀,使霽云射之,中其左目,幾獲之。子奇乃收軍退還。
(《三十六計》)
【譯文大意】摧毀敵軍主力,擒住其首領(lǐng),就可瓦解其整體力量。好象龍離大海到陸地作戰(zhàn),瀕臨絕境一樣。
【按語】戰(zhàn)勝敵人就不能不乘機擴張戰(zhàn)果。如果滿足于小利,而失掉獲取大勝的戰(zhàn)機,只顧士兵減少傷亡,但是由于敵軍主力仍然完好無損,就會給指揮者造成巨大困難,甚至前功盡棄。認為取得完全勝利而不消滅敵軍主力并俘虜其首領(lǐng),就象放虎歸山,后患無窮。捕獲敵軍首領(lǐng)的方法,不要只辨別旗幟,而應(yīng)觀察在敵營中誰是指揮員。
唐肅宗時,張巡和尹子奇展開激戰(zhàn),唐軍一氣攻入敵營帥旗下邊。這時敵營大亂,張巡斬殺敵將五十余名、士兵五千多人。張巡企圖用冷箭射死尹子奇;但不認識他,便想了一個辦法,讓士兵削尖秸稈當箭射。敵兵中箭都很高興,以為唐軍的箭已用完,急忙向尹子奇報告。于是張巡乘機辨認尹子奇,立刻命令南霽云放箭,正中其左眼,并幾乎將其俘獲。尹子奇吃了敗仗,只好收兵退回。
【闡釋】此計語出杜甫《前出塞》詩。詩云:“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這雖是詩人吟詠之語,亦是制勝之要法也,御敵者不可不知。下面講一個例子:
朱元璋的部將徐達領(lǐng)兵征討張士誠,當大軍進駐到京口時,有很多士兵熬不過行軍之苦,想念家鄉(xiāng),打算潛逃回家,一時弄得軍心不穩(wěn)。這時,徐達的幾位部將要求出兵擊殺逃兵。徐達則制止部將說:“擊殺他們,會引起眾叛。”于是徐達派遣一個部將傳達命令:“你們實在很勞苦,然而若擅自逃離,就犯了死罪,再說,現(xiàn)在大將軍在營外,你們也擅離不了,凡是能夠悔過的,站在左邊去。”于是士兵全部都出來向左邊靠去。這時,徐達便找出那個最先帶頭說要逃跑的,定以煽惑軍心的罪名,臉部刺上黑字。其余的兵士看了之后,無不膽寒.從此再不敢輕舉妄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