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草原民族都海量?那是因為度數低

如果你有幸“回到”元朝,熱情的元朝人一定會請你喝兩杯。

看著元朝人盛酒的大碗,你心里卻免不了打怵,“這么大碗,喝下去不得醉暈過去?”可是,面對元朝人的熱情,你還是選擇接過大碗。

元 任仁發 《五王醉歸圖》(局部)

一咬牙,一閉眼,這酒便“咕咚咕咚”地下了肚。咦,這酒怎么像飲料一樣?不但不辣喉嚨,反而還有一絲甜甜的味道?

看著意猶未盡的你,旁邊元朝人一挑大拇指:“兄弟海量啊,小二,再取兩三盞酒來!”

讀唐詩時,我們都會有這樣的疑問:詩仙李白真是海量,他喝下一斗酒后,竟然還能作百篇詩?其實,別看李白作詩作得好,可他卻不一定是“海量”。因為唐朝時期的酒連10度都達不到,李白喝上一斗也只能算是微醺。如果換成現在的燒酒,估計李白只喝半斗就得睡上一天,那“李白斗酒詩百篇”的佳句也就無從流傳了。

當然,李白也喝不到燒酒,根據李時珍在《本草綱目》的記載:“燒酒非古法也,自元始創之。”也就是說,李白要想喝到燒酒,那至少得“穿越”到元朝。不過,元朝蒸餾技術雖然已經廣泛應用,但這時的酒精度也只有20~40度,且元朝人喝的酒,大部分還是10度左右的果酒、黃酒等。

元朝的飲酒群體是相當龐大的,不管是達官貴胄還是平民百姓,不管是文人騷客還是販夫走卒,都喜歡飲酒。這種喜好飲酒的風氣,也促成了元朝人獨特的酒文化。

由于元朝社會民族關系復雜,不同階級、不同階層的飲酒習慣也不盡相同。

宮廷酒文化:“奢”

若說哪些元朝人尚飲風習最盛,那答案一定是宮廷。元朝的統治階層大多都好飲酒。元朝皇帝大多嗜酒成癖,加上元朝宮廷的宴饗、祭祀、賞赍等活動都離不開酒,所以元朝統治階層的酒文化開始奢侈起來。

不僅飲酒禮儀繁縟冗多,飲酒的器皿也精致貴重。

元朝初年,蒙古貴族多用皮囊和罐子裝酒。忽必烈的長兄蒙哥汗覺得大帳外擺放這么多皮囊、罐子很不雅觀,于是讓巴黎的工匠設計了儲藏酒的大容器。

這盞容器從外觀上看像一棵銀樹,樹的根部是四只銀獅子。每個獅子嘴里都含著一根管子。管子一頭是大帳,另一頭是帳外專門儲藏酒的房間。這四根管子分別能流淌出葡萄酒、米酒、蜜酒和黑馬乳。樹頂上有一個手持喇叭的天使,如果飲料要喝光了,天使就會吹響喇叭。那么,樹底下的人就會將飲料倒入管內,繼續供帳內的人使用。

關于元朝統治階層的酒文化之“奢”,可以從馬可·波羅描繪過的一個“精金酒甕”中一窺端倪:

大汗所坐殿內,有一處置一精金大甕,內足容酒一桶。大甕之四角,各列一小甕,滿盛精貴之香料。注大甕之酒于小甕,然后用精金大杓取酒。其杓之大,盛酒足供十人之飲。取酒后,以此大杓連同帶柄之金盞二,置于兩人間,使各人得用盞于杓中取酒,婦女取酒之法亦同。應知此種杓盞價值甚巨,大汗所藏杓盞及其他金銀器皿數量之多,非親見者未能信也。

到了元朝中期,宮廷中飲酒風氣更加奢侈。正如元代詩人張昱詩中所寫:“黃金酒海贏千石,龍杓梯聲給大筵。殿上千官多取醉,君臣胥樂太平年。”元朝宮廷不僅有各地上貢的名酒,還有外國進貢的酒品,實在是奢華壯觀。

文人士大夫酒文化:“雅”

元朝統治者對文化相當重視,創辦了24400所官學。這個數字意味著在元朝平均每2600人就能擁有一所學校。

文人多了,琴棋書畫詩酒茶的事也就多了。

同其他幾個朝代一樣,元朝的文人也將修身養性當作安身立命的必要品質。可是,元朝有才華的文人那么多,免不了其中有人得意,有人失意,有人入世,有人歸隱。但不管是哪種情況,文人們都離不開酒。在情緒高漲時,或畫船載酒,或對酒當歌,或月下獨酌,或借酒澆愁。元朝文人少不得酒,若少了,便失去了文人的精神氣韻。

與統治階層的奢華相比,文人士大夫階層的酒文化勝在“雅”。元代著名戲曲作家關漢卿就極愛飲酒,幾杯佳釀下肚,文人肚子里的“墨水”與“文興”就被勾了出來。關漢卿曾描繪道,“適意行,安心坐,渴時飲,饑時餐,醉時歌,醒來時,就向莎茵臥。日月長,天地闊,閑快活!舊酒沒,新醅潑,老瓦盆邊笑呵呵,共山僧野叟閑吟和。他出一對雞,我出一個鵝,閑快活。”可見元代文人士大夫階層酒文化的雅,雅在自得其樂。

老百姓酒文化:“淳”

元代民間釀酒、飲酒之風大盛,不管是一日三餐還是婚喪嫁娶,酒都是老百姓不可或缺的消費品。

田家用糧食釀酒,農家用果子釀酒,漁家用魚換酒,酒家當壚賣酒。酒香充斥了市井,也勾畫出一幅質樸溫厚的田園風情。

當時,不少家庭都能掌握簡單的釀酒技術,有時釀出好酒,不但可以滿足自家的消費,還可以饋贈親友品嘗。有些婦女還會將釀好的酒拿到集市出售,以此補貼家用。可見元朝時期,老百姓對酒的喜愛之深。

老百姓飲酒沒有那么多講究,粗糙的酒器,渾濁的酒水,結束了一天的忙碌后,農人們三五成群,說說八卦。雖無管弦之樂,但純樸的酒文化足以撫慰老百姓操勞一天的心情。

寺觀人士酒文化:“逸”

僧人的世俗化是元朝佛教的一大特色。在元朝,僧侶是可以娶妻,也可以喝酒的。酒業一向是寺院經濟的支柱產業,龐大的僧侶群體也是寺院酒文化的依托。不少寺廟都有規模相當大的酒坊或糟房,大型的酒坊或糟房也成了寺廟酒品生產與銷售的依托。

在僧侶們眼中,酒既能做藥引,又能舒絡活血,還能在宴會上做“開緣”,所以喝酒本身并不犯律。但是僧侶飲酒不可飲醉,否則就容易犯律,從而受到處罰。

既然飲酒不犯戒律,那僧人們便可享受飲酒的歡愉了。與普通人不同,寺觀人士的酒文化頗為爽逸,因寺廟大多在山間,所以寺觀酒給人的感覺更加甘甜凜冽。元朝僧人一邊飲酒,一邊笑看青翠山色,聆聽鐘鼓之音,可不是安逸閑適,悠然自得?

“奢”“雅”“淳”“逸”呈現出元朝社會的多元化與兼容性,這幾點也糅合成元代獨特的酒文化。如果你來到元朝,想喝點什么酒?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华市| 福泉市| 汪清县| 山西省| 厦门市| 腾冲县| 手机| 泰兴市| 武隆县| 凤庆县| 怀柔区| 四子王旗| 大英县| 南丹县| 武鸣县| 广元市| 洞口县| 常熟市| 宝应县| 开化县| 顺平县| 吉木萨尔县| 阳山县| 新巴尔虎左旗| 铜川市| 道孚县| 汕头市| 福州市| 任丘市| 京山县| 五大连池市| 康保县| 东港市| 孟村| 龙南县| 西青区| 德化县| 健康| 东方市| 巴马| 泉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