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錢的第四維:財富的保值與傳承
- 許驥
- 1234字
- 2021-11-18 10:41:58
善良方案:基金會
慈悲不是出于勉強,它是像甘露一樣從天上降下塵世。
——英國文豪 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
中國新富了解慈善基金會這回事,大概始于2008年。那年,當時的世界首富比爾·蓋茨宣布退休,并且宣布將把自己的580億美元資產全部捐給名下慈善基金會——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Bill&Melinda Gates Foundation),一分一毫也不會留給自己的子女。從此,一個新名詞進入新富的世界——裸捐。很多人至今仍不明白,為什么自己辛苦半生積累的財富,要無償捐獻給社會。這難道不是違反“自私性原則”嗎?本節主要介紹一下基金會傳承財富的作用。
1.合理規劃稅務。如前所言,雖然中國內地目前尚未正式推出遺產稅,但在財富傳承的過程中所衍生出來的各種費用,仍然是十分巨大的。基金會,尤其是慈善性質的基金會,可以享受稅收優惠政策。至于蓋茨這樣的頂級富豪,如果他將財富直接交給子女,遺產稅稅率約為45%(參考第六章“遺產稅該不該征”),房產增值稅約為15%,股票增值利得稅約為15%~35%。而且根據美國的法律規定,要先完稅再繼承。但是,符合美國《國內稅收法典》第501條(C)款(3)的慈善基金會可以享受免繳所得稅的優惠政策。同時,慈善基金會在蓋茨去世后仍可以獨立運作,其間并不產生遺產和繼承問題,所以自然也就不存在遺產稅了。
2.雖不能富,必不至于窮。基金會是以公司的模式運作的。富豪的子孫后代,如果很有出息當然可以自尋出路,創造自己的事業。但是偶有庸人,品性又不壞,就可以來基金會任職。這樣做,雖然不能讓子孫大富大貴,但肯定不至于受窮。另外,基金會也可以成為家族成員的“修煉場”。例如亞洲前首富李嘉誠的兩個兒子李澤鉅和李澤楷,都曾在家族基金會任職,待習得一身本領后,再出去創業,自然事半功倍。時至如今,李澤鉅和李澤楷仍是李嘉誠基金會理事會的成員。
3.為家族樹立形象。古諺云,積善之家,必有余慶(參考第八章“積善之家”)。中國人很信這句話,同時也很厭惡為富不仁。如果一個家族只知道賺錢,不知道回饋社會,是會遭到唾棄的。所以,近年很多內地的知名企業家也開始設置專門的公益事業部門來從事慈善事業,例如寶豐集團的燕寶慈善基金會累計發放數十億元的“燕寶獎學金”、馬云公益基金會發起的影響數萬名教師的“鄉村教育人才計劃”、蒙牛集團老牛慈善基金會探索兒童早期教育新模式的“老牛兒童探索博物館”等。
基金會性質是多樣的,比如家族基金會、慈善基金會、信托基金會等。如果申請的是慈善基金會,因為有稅收優惠,所以申請較為困難。同時,慈善基金會也有公開賬目、接受社會監督等方面的義務。總的來說,基金會是可以讓慈善事業與財富傳承雙贏的一種方案。當然,在此必須強調,慈善基金會絕對不是用來避稅、逃稅的工具。
如果陳先生對某類慈善事業特別有熱情,是可以考慮將資產中的一部分劃撥出來做基金會的。比如他認為女兒的藝術事業頗有價值,也可以成立專門幫助藝術事業發展的基金會。這樣將來就算女兒的藝術道路不順利,也可以有一份事業。即便不是慈善基金會,僅成立家族基金會或信托基金會,讓家族永遠不會陷于貧困,也是值得的。